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覆膜可以弥补低温、春涝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是一项减灾增效的有效技术措施。为此,开展了玉米地膜覆盖试验,探讨玉米覆膜栽培的增温效应,以及对玉米产量、经济效益的分析,以期对春涝年份减灾保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基于无人机载LiDAR数据的玉米涝灾灾情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基于无人机平台的遥感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也是推动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笔者欲通过分析涝灾研究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反演的玉米冠层高度,快速准确实现玉米涝灾受灾范围监测和灾情评估,为防灾减灾、高产稳产、农业保险理赔等提供依据。拓展无人机载LiDAR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价值,为农业等相关部门快速有效掌握农情信息提供保障。【方法】2016年7月19—20日,以因大暴雨导致涝灾的北京市昌平区一块玉米大田作为研究区,基于无人机平台获取研究区激光雷达数据。通过冠层高度模型(canopy height model,CHM)反演出玉米冠层高度,采用正态统计理论的双阈值划分策略确定阈值,构建基于玉米冠层高度差异的涝灾灾情遥感监测模型,评价玉米涝灾灾情严重程度,并基于地面实测数据进行精度评价。【结果】涝灾发生后,玉米长势存在一定差异,最明显的差异体现在玉米植株高度。基于正态统计理论和野外测量,最终确定严重涝灾玉米冠层高度为0.30—0.84 m,中度涝灾玉米冠层高度为0.84—1.70 m,冠层高度1.70 m以上为轻度受灾区域。通过野外实测样本对无人机载LiDAR数据估算结果进行混淆矩阵分析,总体分类精度达到72.15%,Kappa系数为0.44。结合数码影像做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玉米涝灾遥感空间制图结果与数码影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通过无人机载LiDAR数据能实现玉米冠层高度反演,结合涝灾后玉米植株高度差异特征能有效反映不同涝灾程度,实现区域尺度下玉米涝灾受灾范围监测和灾情等级评估,有利于便捷高效获取灾情灾害信息。  相似文献   

3.
旱涝灾害对濮阳夏玉米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翀  李汉浸 《农学学报》2014,4(2):21-24
濮阳市夏玉米生育期间,旱、涝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繁,为了研究濮阳夏玉米生育期间的旱、涝等气象灾害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探讨旱、涝灾害的预防措施,对濮阳1953—2012年近60年干旱、涝灾等气象灾害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并探讨了不同程度灾害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涝灾害对夏玉米生长和产量危害较大,往往会影响到夏玉米产量的丰、欠。濮阳1953—2012年60年间玉米产量典型气候欠年共19年,其中受干旱影响而减产的年份有12年,受涝灾影响的年份有7年。结论认为,濮阳夏玉米“旱、涝”灾害的缓解防御技术主要是对灾害的“避、抗、减、补”。不但要选优质品种,还应采用适时早播种、垄作栽培、中耕松土等耕作方式和管理措施,以便延长玉米生长期,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增加光照时数,从而减少灾害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旱涝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与防御,为确保夏玉米生产安全和防灾减灾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秋玉米低产原因,为指导玉米高产提供种植技术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地方法,对大化瑶族自治县秋玉米低产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调查显示,秋玉米低产的主要原因是:品种连作退化,种植密度不足,养分比例失衡以及秋旱天气影响。【结论】分析认为,秋玉米产量收成除了受自然因素影响外,与当地农民的栽培管理有很大关系,总结提出秋玉米高产栽培对策措施:应选择适生态气候条件的玉米种子;实行双行单株种植;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免耕避旱栽培。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山区玉米"避旱减灾"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池市岩溶山区早春玉米每年因旱情重、播种迟、出苗难等生产问题,近年来我们在玉米地区试点研究,采用“耐旱新品种 适墒早播 旱育保姆 地膜覆盖”的栽培方式,使春玉米在生育前期有效地避抗干旱天气的为害,为山区农民探索出一条玉米避旱保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1.棉花遇涝。棉花涝灾一般发生在6~7月,既影响保收面积,又致使棉花滞长,对应技术则是:①抢排渍涝,保住老苗。受涝棉花只要生长点没有枯死,排涝后就能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渭河平原旱涝灾害的演变特征及趋势,为区域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旱涝灾害史料,重建渭河平原2 205年(BC193-AD2012年)的旱涝灾害等级序列,通过绘制旱涝灾害等级图谱,统计不同时间段灾害的分布及持续性规律,并利用累积距平法、滑动T检验法结合小波分析法探究旱涝灾害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结果】2 205年内渭河平原共有796年发生了各类洪涝灾害,旱灾发生总频次为480年,高于涝灾的316年,且旱涝交替现象明显,但近200年旱灾的发生频率有所下降,涝灾则呈上升趋势;2 205年中连旱灾害发生总频率高于连涝灾害,但连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在近300年有增强趋势;旱涝灾害序列可划分为2个干旱期和2个洪涝期,且干旱期的最长持续时间为997年,远高于洪涝期的484年;旱涝灾害在全时间尺度上,存在24年、67~76年、92年和178~198年的显著周期。【结论】渭河平原2 205年的历史中,旱涝灾害发生频繁,且旱涝灾害序列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  相似文献   

8.
洪涝是沿淮低洼区自然灾害中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灾害,分析洪涝灾害特征并调整农业结构对沿淮低洼区防洪、减灾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论述沿淮低洼区洪涝灾害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低洼区水热气候资源、种植结构现况和避洪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索了沿淮低洼区农业结构适应性调整及农业避洪减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作为豫西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直接影响着全年粮食产量目标的完成。而丘陵旱地玉米占玉米总面积的1/3。丘陵旱地土壤肥力目前属于中等偏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土壤相对瘠薄,肥力不均,抗灾减灾能力差,农民田间管理水平较低,玉米生产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要想实现玉米的连年持续增产,必须充分挖掘丘陵旱地玉米的增产潜力,狠抓丘陵旱地玉米关键技术与综合措施的推广与应用。一、丘陵旱地玉米的分布区域及成因分析丘陵旱地玉米主要分布在山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辽宁省洪涝灾害发生比较频繁,涝灾损失比较严重的状况,系统地分析了辽宁省涝灾发生的频率与涝灾损失、涝灾与涝灾成因,旨在为涝区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