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长沙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经过六十五年的演变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大对茶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新扩基地、壮大龙头、创办节会、挖掘文化、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加快百里茶廊建设,茶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茶业已成为我县远郊镇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县现有茶园面积9.27万亩,县外订单面积17.5万亩,2014年干茶总产4.42万  相似文献   

2.
<正>"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茶为国饮,湖南为先"。湖南省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生态环境好,气候适宜,茶叶自然品质好,品类齐全,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近年来,在"建设茶业强省,打造千亿茶产业"的目标指引下,湖南省茶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呈现出茶叶产业兴旺、茶文化繁荣的欣欣向荣景象。2014年,湖南省茶园面积达到13.2万公顷,茶叶产量18.7万吨,茶业综合产值达到540亿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旱藕产业生产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促进广西旱藕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数据收集统计和实地调研,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旱藕种植面积、种植品种、加工产品、销售市场、企业效益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阐述当前广西旱藕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近年来,广西旱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区种植面积超1万ha,主栽品种为南藕一号和桂兴芋3号,主要种植区域为河池市、百色市、南宁市和崇左市等地;广西旱藕加工以淀粉和粉丝为主,销售方式主要为零售和电商销售;旱藕鲜薯平均产量45~75 t/ha,销售价格600.0~1000.0元/t,每公顷效益在3万元左右;旱藕生产模式大多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前景可观。广西旱藕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存在品种单一老化、优良品种匮乏,栽培技术落后、农民积极性不高,科技投入不足、科研与产业对接滞后,产业链不健全、综合利用率低,加工企业小型分散、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广西旱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应加强政策引导,发展区域优势产区,打造品牌效应;加强旱藕种质资源收集利用,推进旱藕新品种选育;推广旱藕集约化栽培技术,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强化产学研科技攻关,完善旱藕产业链;整合加工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以推动广西旱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分析钦州市灵山县丰塘镇茶叶产业发展现状,认为茶叶自主品牌缺乏,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组织化程度低,茶园缺乏有效监督管理;产业标准化水平低。找出问题,提出了茶企茶农形成有机结合体,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宣传引导,发展多元化茶产业;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产品辐射面。对策,为推动丰塘镇茶叶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查了解丰塘镇茶叶产业生产、经营情况,组织服务情况,分析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茶叶自主品牌缺乏,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组织化程度低,茶园缺乏有效监督管理;产业标准化水平低。【对策】茶企茶农形成有机结合体,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宣传引号,发展多元化茶产业;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产品辐射面。  相似文献   

5.
宁德市茶叶质量安全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德市现有茶园面积5.72万hm^2,茶叶产量6.26万t,居全国产茶地(市)之首,涉茶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3强,70%的农户经济收入与茶业息息相关。茶业既是宁德传统农业支柱产业,又是重要的民生产业,茶叶质量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更关乎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2年安化县有茶园面积1.34万公顷,年茶叶加工量3.83万吨、综合产值达50.5亿元.在第8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安化县荣获"2012年度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称号,并连续4年跻身全国重点产茶县十强,茶叶产量位列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五位,黑茶产量位列全国第一.安化县将举全县之力,力争到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达2万公顷、产量6万吨,稳步把茶产业打造成百亿产业,把安化打造成为武陵山片区黑茶加工和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粉葛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为加快广西粉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粉葛产业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相关资料(2018—2020年),围绕广西粉葛种植区域、种植面积、主要品种、产量、加工等方面综合分析广西粉葛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粉葛产区,种植面积达10201 ha,其中梧州、桂林和贵港为广西粉葛产业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区粉葛种植总面积的70.6%。广西从事粉葛种植及加工的企业及合作社众多,且发展了粉葛+花生、粉葛+沙姜、粉葛+苦瓜和粉葛+毛节瓜等间作或套种种植模式。通过线下及电商销售葛根鲜薯、葛根粉、葛根茶、葛根面、葛根酒、葛根蛋黄酥和葛根粒等葛根产品,经济效益良好,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广西粉葛产业存在产品知名度不高,缺乏地理标志产品等具有标识性的品牌;选育种工作滞后,选育成功的优良品种不多,缺乏优良的高葛根素粉葛品种;栽培技术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机械化程度极低;葛根产品以食用为主,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加工线较少、加工设备较落后;粉葛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广西粉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强桂字号品牌打造,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粉葛优良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及推广;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加强生产加工技术的改造,加快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加强粉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8.
川渝黔茶产业发展经验及对广西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借鉴西南茶叶主产区在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及成功实践,以谋划广西茶叶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建设思路和努力方向。【方法】通过对四川、重庆、贵州主要产茶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借鉴其茶叶产业发展思路、理念以及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茶叶商业品牌拓展、茶业一二三产融合经营实践经验,提出广西茶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结果】川渝黔的茶产业规模和效益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在我国茶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资源的优势、政府的推动、行业的共识、地方的努力是三地茶叶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共同思路及主要实践经验。【建议】明晰目标定位,集中发力;依托科技创新体系,培养与引进人才;走生态茶业之路,建设品牌;加强一二三产互动,茶旅文养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蔬菜产业的基本情况,为广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并针对广西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广西蔬菜种植品种较多,14个市均有种植,但不同市区种植的面积及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南宁市和桂林市蔬菜种植面积及产量在广西名列前茅,防城港市、北海市、崇左市、来宾市的蔬菜种植面积及产量最低。制约广西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生产基地建设滞后、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建议】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加快农业五化进程;应用现代技术,提高科技水平;强化基地建设,提高蔬菜商品率;紧抓蔬菜质量安全,提高蔬菜流通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茶业经济的走向问题,认为经济新常态下茶业经济将改变过去依靠面积扩张和过分依赖外部能源投入的粗放式、资源掠夺式的发展;茶产业将实现其产业链条上的优化升级、延伸发展,在保证茶叶第一产业茶叶加工生产稳定的情况下,深入开发茶叶深加工及茶文化旅游等二、三级产业,并在生产、种植方式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茶园,提升人力资本质量,运用科技创新,由粗放式的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变,同时逐渐远离泡沫,回归正常企业利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智能温室大棚中不同季节扦插对黔湄502(Camellia sinensis cv.Qianmei 502)短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智能温室大棚不同季节[春季(4月下旬)、夏季(7月下旬)、秋季(10月下旬)]扦插黔湄502短穗试验,调查分析其生长状况和作为母本园时可提供的插穗数。[结果]智能温室大棚扦插快繁黔湄502茶苗无论是1年生还是1足龄茶苗均可达到国家茶苗出圃标准。智能温室大棚不同季节扦插快繁黔湄502茶苗生长量为春季>夏季>秋季,且差异极显著。若以苗繁苗继代繁殖,以枝条利用率65%计算,春季扦插第2年可提供扦插短穗646.5万~1 092.0万穗/hm2,夏季扦插可提供690.0万~936.0万穗/hm2,秋季扦插可提供573.0万~702.0万穗/hm2。[结论]智能温室大棚能快速繁育茶苗,可大大缩短茶树良种选育周期。智能温室大棚不同时间扦插后茶树短穗综合表现均较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福建乌龙茶产业及相关产业链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该产业存在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提出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注重茶园的生态建设和休闲旅游开发,提高茶叶的品质及安全,将茶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实现茶产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跨越升级,更要借鉴国际茶产业应用精深加工开发茶叶副产品的先进经验,重视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取茶中含有的各种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活性成分”化学物质,发挥茶的医疗效能,弘扬中医和茶文化结合的荼疗生态文化,为“十二五”实现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捷  徐有明  高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92-15694,15697
采用SWOT方法分析九江茶叶产业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提出九江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包括优化茶叶区域布局,着力培植名优茶区和重点茶区;提高茶产业集中度,统一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加大茶叶基地建设力度;建立生态观光示范园,培植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加快茶叶加工设施改造,推行清洁化生产;建立茶叶专门市场,健全营销体系;实施科技兴茶,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加快推进茶叶产业与茶文化的融合,营造产业发展氛围;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保障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绿肥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以维持茶园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探讨与分析绿肥套种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茶园适宜种植品种及发展对策.[结果]绿肥可改善和提升茶园土壤肥力条件、防止茶园水土流失、改善茶园内小气候、调节茶园土壤的温湿度、改善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收益、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稳定性.目前,茶园发展绿肥存在茶农思想上认识不足、绿肥推广渠道不畅通、绿肥的栽培管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相对缺乏、茶园绿肥新品种选育缓慢、适于茶园种植的绿肥品种单一等问题.[建议]应扩大宣传力度、加强绿肥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力度和适宜绿肥品种的收集与选育等,以推动茶园绿肥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西畜禽粪便产生量估算及对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广西主要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污染物含量进行估算,了解畜禽粪便污染现状,为广西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广西畜禽养殖量数据,利用各类畜禽粪便排泄系数,估算广西主要畜禽粪便及其污染物产生量,在此基础上计算畜禽粪便耕地负荷量和畜禽粪便污染物流失量,评估广西畜禽养殖污染对环境造成的生态压力。【结果】2010年广西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养分量分别为:畜禽粪便9141.30万t、总氮(TN)42.07万t、总磷(TP)13.62万t,畜禽粪便及其中的N、P纯养分耕地年负荷值分别为21t/ha、98kg/ha、32kg/ha;畜禽粪便污染物BOD5、CODG和NH3-N产生量分别为:383.43、435.42和42.08万t,按30%流失率计,COD。和NH3-N流失量均超出工业及生活废水排放量之和。【结论】广西畜禽养殖业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但对水体环境已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升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服务能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良性发展。【方法】以2011-2013年广西农业厅连续3年评选出的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为研究对象,对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服务能力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对策措施。【结果】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巳得到快速发展,其服务类型日趋多元化,不仅是传统的种植、养殖专业户联盟组建合作社,现已经涉及到农机、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服务、农家乐等领域,分布在整个农业产业生产链上。【建议】探索多种融资渠道,解决发展资金困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员综合素质;联合或兼并合作社,形成完整产业链;构建合作社门户网站,促进产业信息流通;强化地方品牌培育,提高市场竞争实力;立足东盟农业市场,推进广西农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17.
广西玉林市中药材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少军  梁庆平  戴传勇  周晓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707-8708,8713
对广西玉林市中药材产业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找出了制约该市中药材生产与营销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调查结果表明,广西玉林市中药材种植分散,规模小,市场销售网点多,各网点间竞争激烈;销售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专业知识;市场经营秩序混乱。面对新的形势,该市应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的技术指导,提高种植户中药材生产的标准化意识和营销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搞好市场调研,科学进行营销决策,规范竞争,实现市场健康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西西瓜甜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该产业健康发展。【方法】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及归纳法,从生产与供给、消费与需求、流通与贸易及技术发展的产业经济学视角对广西西瓜甜瓜产业进行系统、全面地研究。【结果】广西西瓜甜瓜产业区域性发展特征明显,但主产区规模效益不明显;单产水平有待提高,竞争力不强;人均消费不足,价格波动强烈;经营主体规模较小限制了广西西甜瓜贸易的发展;过分强调规模化产出,产业发展亟需正确引导。【建议】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高产业整合度及规模效益;加速研发现代化生产及栽培技术,提高综合支撑能力;加快推进产业信息工程建设,促使生产与需求相结合;统一平台,利益联结,大力发展产业化规模经营;双轮驱动,从技术研发及产业结构调整两方面引导产业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研究茶树良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体系,提高茶园无性良种化率对广西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建立茶树母本园、品种园、苗圃、高产优质示范园、茶叶加工厂等设施入手,研究探索其推广技术体系;【结果】研究内容包括建设茶树母本园11.3hm2、品种园5.3hm2、苗圃13.3hm2、高产优质示范园26.7hm2、茶叶标准化加工厂面积1900m2,、茶叶低温冷库90m2、茶叶质量检测室面积700m2等基本设施,以及与良繁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试验、速繁等设施,良种繁育技术集成、研究与开发、推广示范;【结论】初步建立了茶树良种苗木繁育推广体系并解决其技术瓶颈,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广西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从茶叶种植面积、产量、经营主体3个方面,对近5年来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扶持资金不足、古茶园过度开发、认识不到位、茶叶企业规模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西双版纳州茶产业总体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