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明确在广西个别香蕉产区发现的香蕉枯萎病病原种类,为防控该病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不同香蕉产区采集香蕉枯萎病病株样本,分离纯化获得6株菌株,以香蕉枯萎病1号和4号生理小种为阳性对照,采用特异PCR的方法,对分离到的6株菌株进行分子检测,并用盆栽香蕉和西贡蕉小苗接种进行菌株致病性鉴定.[结果]经ST1/ST2特异引物扩增,1号菌株与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扩增到约200 bp片段;2~6号菌株和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扩增到约250 bp片段.与标样对比结果表明,1号菌株为香蕉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2~6号菌株为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盆栽接种致病性鉴定结果与分子检测结果相同.[结论]广西个别蕉区已遭受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侵染,各级部门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王文华  曾会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40-8442
寻找香蕉枯萎镰刀菌1号生理小种(Focr1)和4号生理小种(Focr 4)在rDNA-ITS区段序列上的差异,为香蕉枯萎镰刀菌小种的快速检测提供依据。对来自海南省和广东省的3个Focr 1和5个Focr 4菌株进行rDNA-ITS测序,并与GenBank中的4个尖孢镰刀菌的rD-NA-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8个菌株中ITS1和ITS2分别为147和152 bp,与GenBank中的尖孢镰刀菌有97.0%~99.0%的同源性。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和1号生理小种与GenBank中尖镰孢菌菊花专化型、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和一品冠萎凋病菌在rDNA-ITS序列的367与386 bp位点存在两处共性差异:4号生理小种的碱基均为T(胸腺嘧啶),而1号生理小种和GenBank中3个菌株的碱基均为C(胞嘧啶)。尖孢镰刀菌rDNA-ITS区段序列不适于区分种内不同专化型及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3.
香蕉枯萎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引起的一种维管束真菌性土传病害,该病对世界香蕉产业造成严重危害,已成为香蕉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对近几年香蕉枯萎病菌致病生理小种快速检测、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抗病育种等方面的防治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快速检测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从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特有的基因序列入手,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分子检测技术,为防止香蕉枯萎病的传播蔓延、尽早采取防治对策、指导香蕉生产进行品种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研究室已经筛选到的4号生理小种候选致病相关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以来自海南、广东和广西的6个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菌株、7个4号生理小种菌株、7个尖镰孢其它专化型菌株以及2个外围菌株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筛选香蕉枯萎病菌1号、4号生理小种特异性引物及尖镰孢菌的通用引物。【结果】筛选到的特异性引物不仅可用于香蕉枯萎病菌DNA的检测,还可直接用于对罹病香蕉组织和土壤中的香蕉枯萎病菌的检测;筛选到的尖镰孢菌通用引物,可作为内参照以检测DNA的质量,以避免假阴性情况的出现。【结论】所建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实现了在一次PCR反应中快速、准确地同步检测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对检测香蕉苗是否感染枯萎病及蕉园土壤是否受到香蕉枯萎病菌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摘要:通过设计尖孢镰刀菌ITS区特异引物PR1/PR2和SCAR特异引物ST1/ST2,优化检测体系中反应参数,建立了双重PCR检测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和4号生理小种的方法。结果表明:引物PR1/PR2和ST1/ST2能明确鉴别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和4号生理小种,检测体系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6 ℃,检测灵敏度的最低起始DNA为20 ng。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我国香蕉主要种植区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的致病力及其遗传多态性,本研究采用对寄主鉴定和RAPD技术分析来自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的FOC 生理小种、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态性。结合巴西蕉和粉蕉鉴定与RAPD技术,与香蕉枯萎病菌1号(FOC1)和4 号生理小种(FOC4)对比,55 个FOC 菌株中,有28 个菌株属于1 号生理小种、海南10 个、广西8 个、广东4 个、福建4 个、云南2 个;27 个菌株属于4 号生理小种,海南20 个、广西4 个、广东1 个、福建1 个、云南1 个。强致病力菌株有23 个菌株,中致病力菌株有15 个,弱致病力菌株有17 个;通过遗传多态性分析,9 条引物PCR扩增供试菌株,共扩增出136 条谱带,其中多态性的条带有126 条,多态性位点频率为93.4%,在遗传阈值为0.68 时,55 个供试菌株与FOC1 和FOC4划分为4 个RAPD 菌群,除1 号生理小种BF26 菌株单独形成郁菌群外,4 号生理小种和其余1 号生理小种均未单独形成菌群,Ⅰ、Ⅱ、Ⅲ群同时含有1号和4号生理小种。因此,我国香蕉种植区香蕉枯萎病菌仍以1号和4 号生理小种为主,但是生理小种的遗传分化在分子水平上趋于复杂化,香蕉枯萎病菌群体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其致病力的强弱和菌株遗传关系无直接的相关性,跟地理分布也没有相关性,香蕉枯萎病菌的遗传多态性可能更多依赖其寄主。这些结果为香蕉的抗病育种、品种的合理布局以及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产生毒素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尖孢镰孢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4号生理小种(Foc 4)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世界性香蕉毁灭性病害之一,毒素是其重要的致病因子.为了获得香蕉枯萎病菌毒素,采用活体香蕉苗生物测定法观察了不同培养基、培养方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Richard培养基初始pH值、摇床转速...  相似文献   

8.
香蕉抗枯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香蕉枯萎病的危害香蕉枯萎病是影响香蕉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为寄居土壤真菌,该菌由香蕉幼根或根部损伤部位侵入根茎、假茎,破坏香蕉维管束细胞,致使蕉株枯萎死亡。世界植蕉区已发现其有4个生理小种(还可能存在其它小种),其中1号生理小种侵染粉蕉(ABB组)、龙牙蕉  相似文献   

9.
桂蕉6号是广西的主栽香蕉品种,占全区香蕉种植面积的90%以上。为了明确广西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4号生理小种对桂蕉6号的致病力,通过采集分离,获得41个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菌株,用伤根淋灌法接种香蕉组培苗。根据病菌对桂蕉6号的致病力强弱,上述菌株可以分为3类,其中强致病力菌株22个,中致病力菌株7个,弱致病力菌株12个,分别占供试菌株的53.66%、17.07%、29.27%。由此可见,广西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强致病力菌株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浙江省甜瓜枯萎病的生理小种类型,我们对已经鉴定的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melonis)病原菌TG-5采用蘸根法对甜瓜幼苗进行枯萎病接种试验,并利用甜瓜鉴别寄主确定生理小种。结果表明,Doublon、CM17-187和MR-1均表现为抗性,Charentais T表现为感性,因此,鉴定浙江省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TG-5为0号生理小种。并对12个甜瓜品种和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西州密25、丰登蜜19和丰登蜜25为抗病品种。本研究明确了浙江省甜瓜枯萎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为这一地区甜瓜抗病新品种选育及甜瓜生产栽培品种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A molecular genetic map of Chinese cabbage was constructed with a 102 recombinant inbred(RI) population from a cross of two cultivated Chinese cabbage lines 177 and 276, using AFLP and RAPDmarkers. 352 markers including 265 AFLP markers and 87 RAPD markers were integrated into 17 linkagegroups. It covered a total of 2 665.7 cM with an average interval of 7.6 cM. AFLP marker is efficient formap construction while it easily forms clusters to cause big gaps in map. A total of 13. 92% abnormal segrega-tion markers distributed in the map. The molecular genetic map is fundamental for gene localization, compar-ative genomics, and QTL mapping of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含毒介质法研究了壳聚糖对番茄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浓度大于1 mg/mL的壳聚糖能明显抑制菌丝生长,各设定浓度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孢子萌发,而且抑制效果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浓度大于0.1 mg/mL的壳聚糖处理可诱导初生菌丝发生肿胀、分枝增多且茵体分隔增加及体细胞变短等形态学变化.壳聚糖的抑菌作用机制与其增加茵丝细胞膜的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栽培大豆幼苗期的酯酶同工酶共出现了17条酶带。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既有共同的酶带,又有各自独特的酶带,是亲缘关系较近的两个种。半野生大豆有类似野生大豆的酶谱,表现了野生种的特点.不同进化类型的大豆酯酶同工酶有明显不同。随着进化程度增高,酶带数目有增多的趋势.研究表明,大豆幼苗酯酶同工酶酶谱比较稳定,酶带明确,具有较为明显的种的专一性,可以做为大豆分类学和研究大豆进化关系的一个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广丰千金薯和铁棍山药在分子水平的差异,以广丰千金薯(QJS)和铁棍山药(TGSY)试管苗的微型块茎为试验材料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QJS组和TGSY组样本间相关系数为0.42。QJS组和TGSY组表达量FPKM的对数值在0~1.5,表达量密度在0~1.0。与TGSY组相比,QJS组有4 765个基因下调,有5 112个基因上调。QJS组和TGSY组表达的共有基因有25 207个,QJS组单独表达的基因有5 261个,TGSY组单独表达的基因有3 571个。QJS组和TGSY组共发现611 49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和12 056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与TGSY组相比,QJS组的淀粉合成酶3、α-淀粉酶3、β-淀粉酶、类黄酮3'-单加氧酶、类黄酮3'-羟化酶、花青素合酶等基因上调,而颗粒结合淀粉合酶2、蔗糖合酶1、扩展蛋白2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基因下调。这可能是广丰千金薯微型块茎肉质绵密粉嫩、软糯爽口、胁迫防御、食后易胀的内在原因。结果可以为广丰千金薯的品种鉴定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谢君魔芋(AmorphophallusxieiH.Li,F.GaoetZ.L.Dao,sp.no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极具生产潜力的魔芋新种,其染色体数目目前尚无报道。对谢君魔芋染色体数目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谢君魔芋染色体数目为26条。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金铁锁应用地膜覆盖栽培的效果,笔者采用白色农膜覆盖、黑色农膜覆盖、不覆盖任何农膜(CK)研究了金铁锁种子直播栽培的效果。结果表明:用地膜覆盖栽培比不盖膜栽培第1 年可明显提高保苗率,增加根重;第2 年保苗率明显降低,根重无明显差异;第3 年保苗率和根重都明显降低。种植第1年可用农膜覆盖,种植第2、第3年不能再盖膜。3年连续盖膜栽培可导致金铁锁最终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廖政  程方叙  张兴国  郭星  张大全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93-17495
从四川天麻主产区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的乌天麻块茎,测定其性状、产量和天麻素含量,并建立鸟天麻不同类型块茎性状-产量-天麻素的相关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与乌天麻块茎产量和天麻素积累呈正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块茎干重(y2)、鲜块茎长度(x1)、鲜块茎直径(x3)、鲜块茎系数(y6)、鲜块茎周长(x2),呈负相关的因素主要为块茎数(x5)。  相似文献   

18.
冬枣、临猗梨枣果实发育期K、Ca、Fe、Zn含量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冬枣和临猗梨枣果实发育期K、Ca、Fe、Zn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矿质元素对枣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枣树施肥和品质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期间果实内4种矿质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K>Ca>Fe>Zn;K在整个枣果的发育过程中维持较高水平,在开花坐果期含量最高,之后缓慢下降;Ca、Fe、Zn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较高,随果实发育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对移栽到北京6 a的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竹和黄纹竹冬季越冬期的叶片结构、光合荧光特性、相对电导率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个竹种叶片上表皮无显著变化,下表皮黄秆乌哺鸡竹和黄纹竹的机械损伤程度大于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竹和黄纹竹气孔器宽度下降幅度显著小于金镶玉竹,黄纹竹叶片致密度、气孔密度下降幅度最大;(2)黄秆乌哺鸡竹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变化幅度大于金镶玉竹,而黄纹竹的却小于金镶玉竹,F_v/F_m值降幅表现为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竹黄纹竹;(3)金镶玉竹和黄秆乌哺鸡竹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变化幅度差异不显著,黄纹竹的叶片和鞭根相对电导率的变化幅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华南虎、金钱豹、云豹的血清蛋白和LDH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和扫描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华南虎、金钱豹和云豹的血清蛋白电泳可分辨的区带数分别为13、14、13。在各区带的相对迁移率及含量方面显示出动物体蛋白在物种间存在着差异。3种动物血清LDH同工酶谱带均为5条,但仍各具特征性电泳图谱,且LDH同工酶表型分析结果提示,华南虎与金钱豹的电泳图谱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