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规范牛角瓜播种繁殖技术并指导生产,从种子处理、播种深度、播种季节三方面,探讨了牛角瓜种子发芽情况及幼苗生长节律。种子发芽试验表明,水浸催芽能提高牛角瓜种子发芽率,最高发芽率为9265%,播种深度为1cm时,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方差分析差异分别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干种则随深度增加发芽率、萌发率、保存率均增加,这与营养土水分梯度有关;秋播较春播发芽率高,且发芽进程受温度影响小,萌发速率系数和萌发指数显示春播萌发较快,萌发指数差异显著(P<005)。幼苗生长试验表明,牛角瓜幼苗生长可分为慢生长期(0~20d)、快速生长期(20~40d)和慢生长期(60~80d);播种深度不仅影响发芽率,还影响幼苗生长;春播幼苗受温度影响生长较秋播迅速;叶片数量呈现“增加-减少-增加”趋势,通过叶片自身营养消耗和叶片光合输出影响苗木生长。可见,牛角瓜育苗以晚春或初夏浸泡后浅播为宜。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干热河谷不同种源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苗期的光合生理特性,比较分析了牛角瓜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效率(LUE),瞬时羧化效率(CE)和气孔限制值(ls)在元江、红河、个旧、建水、元阳等种源间的日变化动态与日均值差异。牛角瓜5个种源的Pn日变化动态均呈双峰曲线,但在不同时刻的数值存在种源间差异。牛角瓜对高温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它通过增加气孔导度和蒸腾作用来提高光合同化效率。干热河谷的极端高温不是影响牛角瓜幼苗光合作用与羧化反应的限制因素,而正午的强光辐射显著抑制了牛角瓜幼苗的光合作用与水分利用。干热河谷牛角瓜不同种源间的光合生理参数日均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红河种源的Pn,Tr,LUE和CE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源(P<0.05),个旧种源表现出“高光合、低蒸腾”的显著特点,具有最高的WUE和较高的Pn,LUE和CE,因此筛选出红河、个旧为具有高水平光合生产与水分利用潜力的干热河谷牛角瓜种质资源。图3表1参43  相似文献   

3.
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澜沧江、红河和怒江等国内和国际性河流的上游深切河谷地段.由于地质结构不稳定,土层浅薄、人口膨胀导致过度耕种,尤其长达半年的旱季等因素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处于极端的脆弱阶段.当地的原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但均遭到严重的破坏.现有植被为次生的稀树草坡和肉质化刺灌木.目前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造林技术的前期研究项目,但大规模的造林培育工程尚难以开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干热河谷植物对环境适应策略的差异性,以便筛选出优良的生态恢复植物,以元江干热河谷22种典型耐旱植物叶片为试材,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光学显微技术对植物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并以解剖学数量性状、转换性状及多元性状为指标对供试植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对干热河谷的适应性表现出多样性;供试植物的叶片均有明显的旱生植物特征;叶片依据是否有海绵组织的分化分为等面叶和异面叶,其中异面叶的植物占多数,有13种,等面叶植物占9种;供试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差异大,反映了植物长期适应干热环境的进化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依据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主脉直径的差异把22种植物分为5类,反映出供试植物在通气组织、输导组织以及同化组织发达程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白重炎  周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36-3338,3379
[目的]研究陕北分布的一种含有剧毒物质的植物雀儿舌头(Leptopus chinensis)营养器官的结构特征,为深入研究与利用这种植物资源提供基础生物学依据。[方法]运用石蜡切片法制片,显微镜观察雀儿舌头根、茎、叶结构,随机选择20个视野测量相应数据,分别计算其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雀儿舌头根的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次生结构中维管组织发达;茎中皮层所占比例较大,维管组织排列成近圆环形,髓部较发达;叶片为异面叶,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气孔主要分布于下表皮,下表皮被丰富的表皮毛;贮藏细胞和分泌细胞密度较大。[结论]雀儿舌头营养器官具有独特的解剖结构,使其表现出极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生命力强、繁衍快、分布广,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旱性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光学显微技术和根/冠比方法,研究了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的旱性结构,结果表明,根/冠比值高、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退化,栅/海比值高,贮水组织发达,叶肉质,等面叶和厚的角度层是重要的旱性结构特征,并就旱性结构在植物抗旱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用石蜡切片法对干热河谷元谋段滇刺枣、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绢毛相思、马占相思等5个树种叶片进行了解剖分析。结果表明,这几种树种叶片表皮及细胞外壁角质膜较厚,气孔器下陷,具表皮毛;栅栏组织发达,多为等面叶;细胞内具有含晶细胞,贮水组织发达;叶片主脉发达,有异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具双生韧皮部和发达的木质部外纤维。这些典型的抗旱解剖结构特征是植物与干热环境相互适应的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8.
9.
干热河谷区农业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云南省元谋县干热河谷区灌溉型坡地上,调查研究了6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光能、热量和水分利用率,从中优选干热河谷坡耕地高效种植模式.分析研究表明,玉米-番茄和水稻-番茄模式对光能的利用率以及热量接纳系数相对较高,玉米-菜豆模武相对较差.玉米-番茄模武水分利用率最高,水稻-洋葱模式最低,仅为7.546 kg/mm·hm2.番茄因收获期最长,产量最高,市场价格稳中有升的趋势,使玉米或水稻-番茄模式深受农民欢迎,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牛角瓜广泛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云南主要分布于干热河谷区,具有药用、纤维、能源等开发利用价值,为不可多得的生态经济型植物。通过对牛角瓜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分析,介绍牛角瓜在种质资源挖掘和利用、繁育技术、生物生态学、栽培技术、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展望其在药用、纤维、能源等领域的开发利用前景,分析牛角瓜在开发与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方向,旨在为牛角瓜的资源开发及产业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扁桃砧木试管苗不定根发生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扁桃砧木品种‘Nemaguard’试管嫩茎为试材,在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同时对其试管苗不定根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管嫩茎不定根的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形成层细胞分裂期,不定根原基形成期,不定根的分化形成期.扁桃砧木不定根根原基起源于形成层与射线交接处,根的发生与愈伤组织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牛角瓜[Calotropisgigantea(Linn.)W. T. Aition]大孢子与小孢子的发生发育情况,为其耕作栽培学及植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为其遗传育种研究及品种改良打下基础。【方法】于盛花期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牛角瓜花蕾,运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其大孢子与小孢子的发生发育特征。【结果】牛角瓜大孢子与小孢子的发育时期与其花器官外部形态特征存在对应关系,雄蕊的发生发育早于雌蕊。牛角瓜小孢子黏连成块状结构,与普通植物的分散型小孢子形成鲜明对比,其小孢子母细胞发育为连续型,绒毡层细胞有3~4层,为腺质绒毡层,单核期绒毡层细胞壁开始降解,花粉成熟后绒毡层细胞自溶。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胚珠横生,无珠被;四分体呈线型排列,成熟胚囊有次生核。【结论】牛角瓜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与花器官外部形态大小密切相关,其结实率低并非雌性或雄性败育所致。  相似文献   

13.
以栽培、半野生和野生3种进化类型的小豆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营养器官茎和叶的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小豆茎的基本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其中栽培小豆茎秆粗壮,维管束最发达;小豆是典型的异面叶,野生小豆、半野生小豆、栽培小豆叶面积依次增大,栽培小豆表现出很强的光合作用,代表了较高的演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水花生的根、茎、叶形态解剖特征及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水花生的根、茎、叶营养器官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根的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三原型和四原型;初生结构和早期次生结构正常,异常的次生生长是由于次生韧皮部外侧发生的额外形成层所致,后一轮额外形成层起源于前一轮向外产生的薄壁细胞,结合组织为发达的薄壁细胞,二-四轮三生维管束排成整齐的同心环类型,不定芽主要起源于异常根的额外形成层,芽外有二至三轮鳞片,其内着生许多毛状物;水花生茎有气腔,薄壁细胞间有间隙,形成层细胞层数多。地下茎比较粗,形成层细胞层数少,薄壁细胞较大。地下茎加粗过程中形成三生结构,其异常结构是由于次生韧皮部外侧发生的额外形成层所致,其起源于薄壁细胞;水生叶与旱生叶在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以及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大小方面存在差异。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水花生很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在提出一种黄瓜营养生长耐热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研究黄瓜耐热性与其叶片、根系和花粉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黄瓜营养生长的耐热性是高温下黄瓜产量形成的重要生理基础,花粉耐热性不能作为黄瓜耐热材料的筛选指标。高温下黄瓜叶片厚度、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叶片温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根系干重与黄瓜营养生长耐热性呈显著线性相关,表明蒸腾降温是黄瓜营养系统避免高温伤害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广西柑桔园土壤、植株叶片及根的铜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分析广西柑桔主产区62个0~30 cm耕作层土壤样品、31个土壤剖面的93个土壤样品、59个柑桔叶片样品和53个侧根样品,探讨了柑桔园土壤、植株叶片及侧根的铜含量现状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园耕作层土壤有效铜含量、柑桔叶片及侧根的铜含量随园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土壤有效铜含量达高量以上占74.2%,而叶片铜含量为低量水平仅占13.6%;在土壤剖面中,土壤有效铜含量随土壤剖面的加深而减少,而全铜则A、C层含量较高,B层含量较低。柑桔园耕作层土壤有效铜、柑桔叶片及侧根铜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不同花生品种荚果发育过程及根叶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荚果发育过程可分为快速膨大阶段、缓慢膨大阶段和人水收缩阶段,在荚果膨大阶段根系干重、体积和活力依次迅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进入失水收缩阶段后,各项测定指标值迅速减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荚果膨大初期最高,随着荚果发育而逐渐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荚果发育而逐渐升高,并于失水收缩阶段达到最大值,叶绿素含量在荚果膨大初期最高,随着荚果发育而逐渐降低,CAT活性、P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受天气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以牛角瓜组培苗为材料,对牛角瓜组培快繁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几种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为其组培器官发生的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牛角瓜增殖和生根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与SOD、POD、CAT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增殖过程中SOD活性变化先升后降,POD活性变化规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CAT的活性变化呈现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先降后升,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在生根过程中SOD、POD和 CAT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呈现 “上升—下降—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为 “升高—下降—缓慢升高”,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为先缓慢升高,后又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