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合长期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侵蚀红壤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坡地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性能和团聚度等因子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显著影响侵蚀红壤区坡地土壤容重、持水量因子(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湿筛团聚体组成、湿筛MWD、结构破坏率、团聚体稳定性等因子,但是对孔隙度因子(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散率、干筛团聚体组成和干筛MWD影响不显著。牧草措施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结构破坏率和分散率,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各持水量因子、大团聚体(0.25mm)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状况。研究区可用土壤持水量因子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状况的简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结合长期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侵蚀红壤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坡地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性能和团聚度等因子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显著影响侵蚀红壤区坡地土壤容重、持水量因子(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湿筛团聚体组成、湿筛MWD、结构破坏率、团聚体稳定性等因子,但是对孔隙度因子(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散率、干筛团聚体组成和干筛MWD影响不显著。牧草措施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结构破坏率和分散率,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各持水量因子、大团聚体(>0.25mm)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状况。研究区可用土壤持水量因子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状况的简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对种植侧柏、欧李、柠条、苜蓿和油松5种植物后土壤水分含量、孔隙度、容重、比重,以及3个深度(表土、20和40 cm)处剪切力进行测试。[结果]5种植物措施中,土壤水分含量、孔隙度、容重和比重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水分含量为14.19~17.00 g/kg,孔隙度为42.07%~57.50%,容重为1.08~1.23 g/cm3,比重为2.09~2.77 g/cm3。不同植被间土壤剪切力表现为表土20 cm处40 cm处,其中表土为0.53~1.43 kg/cm2,20 cm处为0.83~1.52 kg/cm2,40 cm处为1.00~1.68 kg/cm2。同一深度不同植被间40 cm处无显著差异,表土和20 cm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5种植被对土壤物理性质具有一定的影响,且差异显著,但土壤物理性质对植物种类无特定的响应。在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目的和立地条件来选择植物种类和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开展干旱半干旱区的公路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干旱半干旱区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以国道045主干线赛里木湖至果子沟口段高速公路为例,分析研究了水土保持措施布设6年后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挖方边坡适宜采用无防护措施,任其自然恢复,其土壤的抗冲抗蚀性更好;填方边坡适宜采用工程措施+本土适生植物相结合的措施进行防护,在不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前提下,长边坡下部可适当采用无防护措施,土壤抗冲抗蚀性相对更好,工程措施倾向拱形骨架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土流失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定位试验,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对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影响的机理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坡耕地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泥沙与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降雨条件下,采用标准径流小区法,研究了迤者小流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试验区水土流失和有机碳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泥沙作为土壤有机碳流失的重要载体,导致泥沙结合态有机碳的流失量占总有机碳流失量的82.0%以上,最高达97.33%;(2)与裸露荒地(CK)相比,坡面林草措施和等高反坡阶措施均具有一定的蓄水减流和保土减沙效应,其减流率分别为94.47%、61.70%,减沙率分别为94.81%、64.80%;(3)与CK相比,2种坡面措施均具有减少土壤有机碳储量损失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土壤有机碳库的负效应.雨季前后,CK坡面小区有机碳储量的减少率达14.39%,明显高于林草坡面3.83%的减少率和反坡水平阶坡面6.25%的减少率.因此,坡面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通过改变下垫面及地表微地形,减少坡面径流及径流所携带的泥沙与养分元素,进而减少坡耕地有机碳的输出.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抗剪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措施下土壤平均持水性总体表现为水保林>封山育林>经济林>坡耕地>坡改梯,平均土壤容重表现为水保林<经济林<封山育林<坡耕地<坡改梯,平均土壤总孔隙度表现为水保林>经济林>封山育林>坡耕地>坡改梯,土壤平均抗剪强度大小排序为封山育林>水保林>坡改梯>坡耕地>经济林,总体表现为水保林增加土壤持水性、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效果显著,封山育林状态下土壤抗剪性最强,坡改梯由于人为扰动增加了土壤容重.综合分析,水保林对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是坡耕地较多的省份之一,坡耕地土壤侵蚀是东北主要面临的持续性自然灾害,是人们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在自然降雨条件下,采用收集径流的方式得到产沙量与径流量,探讨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防治效应。结果表明:地埂植物带、土坎水平梯田与顺坡垄作的土壤侵蚀量表现为顺坡垄作>地埂植物带>土坎水平梯田;在5°和10°坡度下采用地埂植物带措施对土壤侵蚀治理效果明显;坡度为10°的土坎水平梯田的年径流量为7.83 mm,保土率为98.09%;2种措施与顺坡垄作相比,地埂植物带与土坎水平梯田的产沙量和降雨侵蚀力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可见,说明地埂植物带与土坎水平梯田措施有良好的保土、保水效应。地埂植物带和土坎水平梯田措施可显著降低土壤侵蚀量,有效地拦截地表径流,减慢径流流速和拦蓄水流,因而减少径流量。  相似文献   

9.
了解水土保持措施对坡耕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理解各类水土流失过程、降低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及合理利用坡耕地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详细列举了地面植被覆盖、改变小地形和农业耕作措施对坡耕地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为有效治理和利用坡耕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坡耕地红壤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单作玉米、马铃薯//玉米间作,采集玉米在3个不同生育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的根系和土壤,测定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总糖和土壤团聚体状况,分析根系特征和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玉米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显著高于单作玉米(P0.05)。玉米根系分泌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而增加,间作显著提高玉米根系分泌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P0.05)。抽雄期,间作玉米比单作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显著提高8.17%(P0.05);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提高12.24%(P0.05),分形维数(D)显著降低1.09%;团聚体破坏率(PAD)显著降低26.08%。玉米根系分泌总糖含量、总有机酸含量与R0.25、GMD、D、PAD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玉米间作对改变玉米根系特征及根系分泌物中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绿洲灌区冬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和坚实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5 a田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以传统耕作(T)为对照,研究了秸秆翻压(TIS)、免耕不覆盖(NT)、免耕立茬(NTSS)、免耕秸秆覆盖(NTS))处理对冬小麦田土壤含水量、土壤质量密度、土壤紧实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个生育时期内,在同等外界水分的条件下NTSS和NTS处理均较T、TIS和NT处理明显地增加了0~30 ...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设置留茬覆盖、留茬无覆盖、旋耕3种处理,研究大豆田的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容重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留茬覆盖处理保水、保土、保肥的效果越好,对地表温度影响也越大。留茬无覆盖处理在耕作层(15cm以上)温度要高于旋耕处理,对种子萌发和出苗有利,但是其土壤水分较留茬覆盖处理低。不同耕法条件下0~20cm土层容重:留茬无覆盖留茬覆盖旋耕,但在20~30cm土层3种处理容重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13.
等高植物篱笆条件下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发生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红壤坡耕地植物篱笆条件下的水土流失特征、土壤入渗特性及径流量、侵蚀量、侵蚀雨量、降雨量、入渗量的发生特征.结果表明,与大豆单作相比,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rna Baroni)和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ugge)植物篱笆的径流量和侵蚀量分别减少10.14~11.56倍和135.34~165.84倍;植物篱笆处理和大豆单作处理的径流量、侵蚀量与可产生侵蚀的降雨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建立了相应的降雨产流、降雨产沙、径流侵蚀回归模型,同时建立了降雨入渗、入渗产流、入渗侵蚀的回归模型.植物篱笆水土保持的本质原因是植物篱笆地下部根系显著改善了耕层土壤的物理性状;显著增强了土壤的入渗能力,植物篱笆带能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较高的土壤入渗量和较大的稳定入渗速率.  相似文献   

14.
有机肥对宁夏南部旱农区土壤物理性状及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有机肥对半干旱农作区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粒径0.25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土壤贮水量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西峰26"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南部旱农区通过3年(2007-2009年)田间定位试验,以不施有机肥为对照,探讨不同有机肥施用量(H:90t/hm2,M:60t/hm2,L:30t/hm2)对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孔隙状况,促进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土壤的蓄水性和持水能力。与2007年土壤(0~60cm土层)相比,2009年H、M、L处理土壤体积质量平均降幅分别为5.3%,4.6%和3.4%。无论采用干筛法还是湿筛法,与试验开始前土壤相比,粒径0.25mm土壤团聚体含量均显著提高,其中湿筛法0~40cm土层H、M、L施肥处理粒径0.2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平均增幅依次为21%,28%和29%。在小麦返青期,H、M、L处理0~60cm土层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4.75,15.77和13.68mm;在小麦灌浆期,有机肥处理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H处理增幅达17%。H、M、L处理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较CK分别提高了38%,38%,23%,其中H、M处理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施用有机肥能提高供试土壤的保水能力,促进土壤结构的优化,进而使作物的产量得到提高。高施用量有机肥处理作物的产量最高,土壤物理结构最优。  相似文献   

15.
高吸水树脂对侵蚀性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吸水树脂改良侵蚀性土壤物理性状的结果表明 :高吸水树脂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减小土壤容重 ,增加土壤空隙度 ,改良通气性 ,提高保水率 .在侵蚀性土壤中加入 0 .2 5 % -1 .0 0 %质量分数的高吸水树脂 ,土壤含水量可提高 1 -2倍 ,土壤团聚体数量增加 1 -4倍 .加入 0 .2 5 % -0 .5 0 %质量分数的高吸水树脂可以提高土壤稳定渗透率 ,防止土壤板结 ;加入1 .0 0 %质量分数的高吸水树脂能有效防止水分向下渗透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低山丘陵区水保措施减蚀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低山丘陵区土壤贫瘠,农业生产活动剧烈,加之降雨多以夏季暴雨为主,造成了该地区严重的土壤侵蚀现象。文章通过对宾县三岔河小流域7个试验小区径流和产沙观测资料的分析,总结得出不同水保措施下的水土保持效益,为合理安排耕作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聚垄、撩壕、盖草、覆膜4种耕作方式对湘南丘岗红壤旱地节水与培肥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垄、撩壕、盖草和覆膜处理均能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其中节水效果以覆膜处理最佳,其余依次是盖草、撩壕和聚垄处理。同时,上述4种处理对培肥土壤也有一定的作用。与对照(平作)相比较,4种处理均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增加产值,各处理净产值大小顺序依次为覆膜、盖草、撩壕、聚垄和平作。  相似文献   

18.
不同机械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机械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设置免耕(MG)、高地隙多功能茶园管理机械卧式旋耕(WX)、立式旋耕(LX)、深松铲耕(SS)和小型茶园翻耕机翻耕(FG)5种耕作方式,分析其对茶园0~45 cm土壤紧实度、容重和固、液、气三相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相比,深松铲耕处理对0~30 cm土壤紧实度的降低作用最好,卧式旋耕处理对30~45 cm土壤紧实度的降低作用最好;卧式旋耕、立式旋耕处理对0~15 cm土层土壤容重、孔隙度、三相比的改善作用最好,翻耕处理对15~30 cm土层土壤容重、孔隙度、三相比的改善作用最好。可见,高地隙多功能茶园管理机械的最佳耕作方式为卧式旋耕,在不适宜大型机械作业的茶园,选用小型茶园翻耕机亦可达到较好的耕作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三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研究草地退化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可为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的科学评估与合理监测提供科学依据.以实地采样与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三江源区内不同土壤类型高寒草甸生物量特征、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及土壤水源涵养量.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在重度退化阶段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土壤水源涵养量显著低于未退化和中度退化阶段(P<0.05).随着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加剧,土壤容重逐渐增大,且非毛管孔隙度规律不显著.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草甸的土壤水源涵养量范围分别为1884.32-1897.44t/hm2、1360.04-1707.79t/hm2、1082.38-1550.10t/hm2.中度退化草甸土壤水源涵养量比未退化草甸低9.37%-10.35%,重度退化草甸低18.31%-27.82%.草甸退化进程中土壤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的降低是影响土壤水源涵养量下降的直接原因,而草甸退化进程中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减少则是间接原因.度量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时应着重考虑毛管孔隙度的蓄水作用.研究表明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源涵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该结果能够推动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向空间化、精细化发展,为探索利用遥感技术监测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宜宾烟区耕层土壤物理性状影响,本文通过定点试验,以常规耕作(CK)为对照,分别设置免耕(T1)、压实+翻耕25cm(T2)、翻耕25cm(T3)三种耕作措施,测定项目包括土壤含水量、容重和紧实度。结果表明:(1)翻耕能显著提高0~20cm耕层土壤含水量;(2)翻耕处理有助于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大小;(3)翻耕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紧实度。表明翻耕能有效改善宜宾烟区耕层土壤结构,使得深层土壤结构变疏松,提高了土壤含水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和紧实度,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