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泽泻挥发油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响应面法优化泽泻挥发油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工艺.[方法]以泽泻挥发油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提取温度和超声时间3个因素进行Box-Benhnken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通过软件模型拟优化后得到超声波提取泽泻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8.27、提取时间41.33 min、提取温度51.4℃,泽泻挥发油得率为6.315%,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结论]响应面法建立的泽泻挥发油提取工艺模型得率高,并能很好地预测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以大枣为主要原料,辅以枸杞和苹果干进行复配,采用果胶酶酶解的方法制作大枣复合烟用香料。以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出汁率为考察对象,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结合响应面优化分析法优化大枣复合香料的提取工艺,并对制备香料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大枣复合香料的最优提取工艺:酶添加量25.1 mg/L,酶解温度35.6℃,酶解时间1.8 h,在此条件下复合提取物出汁率达到81.03%。大枣复合香料在卷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大枣复合香料具有增甜增润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口腔刺激性,减轻杂气,改善余味,在"金圣"烟丝中的最佳添加量为0.3%。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出玉米须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建立单因素实验,以提取时间、超声频率、料液比为自变量,以挥发油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实验方法,对玉米须挥发油提取工艺参数优化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超声频率对玉米须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比较明显。结论:最终优选出玉米须挥发油提取工艺为:超声频率为164 W,提取时间为12 min,料液比为1:20,在该条件下,玉米须挥发油提取率为0.6983%。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SFE-CO2法萃取金银花精油提取工艺,确定最佳萃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对提取率有明显影响的3个因素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夹带剂浓度及变化水平,采用Design-Expert 8.05和Box-Benhnken法,以精油得率为评价目标,建立数学回归模型,通过优化获得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金银花精油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9℃、萃取压力36 MPa、夹带剂浓度73%,精油平均提取率为2.48%。[结论]该试验采用的响应面法方法可靠,具有可操作性,得到的二次回归模型拟合度高,可以为金银花精油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对金银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牡丹花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牡丹花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A)、液料比(B)、提取时间(C)为影响因素,牡丹花总黄酮提取率(Y)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牡丹花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牡丹花总黄酮提取率对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为:Y=5.81+0.29A+0.13B+0.30C+0.24AB+0.45AC+0.24BC-0.50A2-1.42B2-0.61C2(R2=0.9846),该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其中,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牡丹花总黄酮提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乙醇体积分数与液料比、液料比与提取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乙醇提取牡丹花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液料比41:1(mL/g)、提取时间45 min,此条件下牡丹花总黄酮提取率为6.08%,与理论预测值(5.96%)的相对误差为2.01%.[结论]通过响应面建立的牡丹花总黄酮提取工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实际预测.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具有所需试剂少、提取时间短、易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超声波提取蓝莓工艺进行优化,为其商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蓝莓冻干粉为试验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等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设计,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以蓝莓多酚含量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方程.[结果]通过响应面分析建立蓝莓多酚超声萃取回归方程为:y=10.88-0.15x1+0.042x2+0.055x3-0.27x1x2-0.15x1x3-0.090x2x3-0.56x12-0.35X22-0.15x32(x1为乙醇浓度,x2为料液比,x3为超声时间,y为蓝莓多酚萃取率,R2=0.9692),该模型拟合度好;并确定蓝莓多酚萃取的影响因素顺序为:x1>x3>x2;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两次、超声功率400 W、乙醇浓度55%、料液比1:25、超声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蓝莓多酚含量为11.05 mg/g.[结论]研究建立的模型适合蓝莓多酚超声波提取,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红甜菜中甜菜红素的提取方法,确定相关技术指标,为低成本最大量提取甜菜红素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超声辅助浸提的方法提取红甜菜中甜菜红素,经单因素试验研究浸提料液比(1∶10、1∶20、1∶30、1∶40、1∶50、1∶60、1∶70,g/mL)、温度(30℃、40℃、50℃、60℃、70℃)、pH(1、2、3、4、5、6、7)、时间(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70 min)、提取次数(2次、3次、4次、5次、6次)、超声功率(200 W、240 W、280 W、320 W、360 W、400 W)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建立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研究各因素间交互作用。【结果】最佳浸提条件为料液比(A)1∶40、温度(B)52℃、时间(C)60 min、pH(D) 2.0、浸提超声功率200 W、浸提3次。在此条件下,1 g红甜菜块浸提液在536 nm波长处的紫外吸光值(Y)达11.675,二次多项回归方程为Y=11.192-0.119 905A+0.820 046B-0.152 33C-1.134 87D+0.457 815A...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近江牡蛎多糖提取工艺,为不同海域牡蛎多糖含量对比及其结构分析打下基础。【方法】以近江牡蛎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液料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3个因素为变量,近江牡蛎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建立回归模型,以优化近江牡蛎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通过响应面法建立近江牡蛎多糖提取率(Y)与液料比(A)、提取时间(B)、提取温度(C)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为:Y=9.65-0.18A-0.071B+0.080C-0.27AB-0.24AC-0.52BC-2.6A2-1.34B2-1.35C2,该模型拟合度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90∶1、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 h、提取次数1次,在此条件下的近江牡蛎多糖提取率为9.72%,与预测值(9.66%)相对偏差为0.62%。【结论】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近江牡蛎多糖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可用于实际生产,以提高多糖提取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Design-Expt软件Box-Behnken Design建立数学模型,并对各因素及其相互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回归得到的二次多项式模型极显著,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真实值之间的相关性达98.83%.优化后的最佳工艺参数:液料比60 mL·g-1,提取时间30 min,粒径大小40-50目.在该条件下香樟木质部提取物得率为4.65%,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法优化山楂叶中黄酮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利用Design-Expert 7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42:1,此条件下黄酮提取量为7.4... 相似文献
14.
以瓜儿豆(Cyamopsis tetragonoloba(Linn.)Taub.)种子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定料液比、浸提温度和p H进行中心组合试验,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瓜儿豆胶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瓜儿豆胶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p H 4.0,52℃,料液比1∶30 g/m L,验证试验表明,瓜儿豆胶的提取率实际值为30.3%,与预测值(30.6%)接近.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沙棘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该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RSA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沙棘籽油的工艺方法,探讨不同提取剂、提取剂用量、提取时间、次数、功率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沙棘籽油的最佳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提取剂,超声波功率为800 W,提取时间17 min,料液比为1∶9。该条件下,沙棘籽毛油的提取得率可达到9.27%;沙棘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较传统方法提取的沙棘籽油高25%。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法优化黄芪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为确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种黄芪黄酮(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和芒柄花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黄芪黄酮得率与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和液固比的关系;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5 h,乙醇体积分数88.3%,液固比25 mL/g。此工艺条件下提取黄芪黄酮得率为0.977 mg/g,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1%,该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18.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桑叶叶绿素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优化桑叶叶绿素提取工艺,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响应面分析法中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则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从中选取对叶绿素提取结果有明显影响的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液料比3个因素进行优化;并利用Design Expert 7.1.6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桑叶叶绿素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5.25 h,提取温度56.5℃,液料比103∶1;在此条件下,桑叶叶绿素质量分数为5.376 mg/g,与预测值5.451 mg/g接近.说明根据Box-Behnken模型、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到的桑叶叶绿素提取优化工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