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花鳗鲡工厂化循环水高密度养殖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生理生态特点构建循环水养殖系统.系统集成了臭氧消毒杀菌、机械过滤、生物过滤、液氧增氧等关键技术.试验研究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花鳗鲡的生长情况,对试验期间各项水质指标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各项水质指标均保持在花鳗鲡生长适宜范围内;平均规格29.97 g的花鳗鲡经过260 d养殖,平均体重达到716.20 g,成活率达到86.5%,收获时鱼产量为82.6 kg/m3,饵料系数维持在1.25左右,养殖周期较传统养殖模式缩短4~5个月,日换水率约为3%.利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进行花鳗鲡养殖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利用循环水和人工湿地技术改建鳗鲡精养池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循环水处理技术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构建的双循环系统模式,对福建地区鳗鲡(Anguillidae)精养池系统进行技术改进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在养殖密度约14.3 kg/m3时,养殖水体氨氮平均值为1.13 mg/L,水体溶解氧基本保持在6 mg/L以上,固体悬浮物浓度平均为13.6 mg/L,菌落总数平均为777 CFU/mL,仅为对照池的58%,其他水质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池;经过100 d的养殖,欧洲鳗鲡平均体重由32.5 g增至184.5 g,平均成活率92.7%.并联式双循环水处理工艺在鳗鲡养殖中具有水质处理效果好、改建和运行低廉等优点,适合我国南方地区鳗鲡精养池模式的循环水化改造.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设定密度条件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养殖池水质指标变化趋势和养殖效果,采用生物絮团技术在室外循环水养殖设施进行凡纳滨对虾的养殖试验。投苗规格为0. 158 g/尾,养殖密度为600尾/m~3,使用14口面积为15 m~2的水泥池进行试验,养殖周期120 d。结果显示:在养殖试验期间,试验池养殖水体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为(0. 81±0. 99) mg/L,亚硝酸盐氮的平均质量浓度为(2. 00±3.96) mg/L,p H 7. 48±0. 36,弧菌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20±77) cfu/m L;经过120 d的养殖,对虾的平均全长达到(14. 022±0. 269) cm,平均体质量达到(15. 748±1. 803) g。研究表明,在室外循环水养殖水泥池利用生物絮团技术进行凡纳滨对虾养殖,具有养殖存活率高、换水率低、养殖产量高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循环率对大菱鲆生长和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水循环率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生长和水质变化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水循环率梯度12,24,36,48次/d,大菱鲆初始平均体重为200.36 g。经43 d养殖,12次/d组大菱鲆最终平均体重为277.98 g/尾,而48次/d组达到了296.24 g/尾;12次/d组水体氨氮(TAN)和亚硝酸盐氮(NO2--N)浓度分别为0.41~1.50 mg/L和0.12~0.38 mg/L,而48次/d组分别为0.33~0.56 mg/L和0.05~0.09 mg/L。试验结果显示,提高水循环率可降低系统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积累速度,优化养殖水质,减小水中有害物质对大菱鲆的胁迫作用,从而加快大菱鲆的生长速度,但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的养殖效果,在自行研制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了试验。试验中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指标及养殖系统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养殖期间的水质指标:水温26~29℃,盐度25~30,溶氧(DO)≥8 mg/L,氨氮浓度0.20~1.16 mg/L,亚硝酸盐氮0.05~0.40 mg/L。试验共持续250 d,分3个生长阶段:第1阶段87 d,密度由13.82 kg/m3增加到28.89 kg/m3,存活率95.28%,平均体重由(150±18)g增加到(329±42)g,特定生长率(SGR)为(0.90±0.06)%;第2阶段106 d,密度由28.89 kg/m3增加到53.36 kg/m3,存活率90.44%,平均体重由(329±42)g增加到(672±66)g,SGR为(0.67±0.02)%;第3阶段57 d,密度由46.98 kg/m3增加到69.50 kg/m3,存活率98.6%,平均体重由(676±52)g增加到(1 014±75)g,SGR为(0.71±0.02)%。养殖期间的平均SGR为(0.76±0.02)%,总存活率84.9%,饲料系数1.04,投入产出比为1∶2.02。本研究成果可为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封闭式精养池塘N、P营养盐的自净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珠江三角洲的精养池塘为例,通过对一个养殖周期的水质和生产情况调查,计算了N、P营养盐的平衡收支情况,获得了养殖池塘N、P营养盐的净沉积速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浮游植物对N、P吸收、底泥的吸附沉淀和底泥-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在池塘自净作用中的贡献。结果表明:养殖池塘N营养盐的自净作用主要来自浮游植物的吸收,强度达到0.35 g/(m2.d),扩散作用也是N营养盐的重要的自净机制,其强度与水体-底泥间隙水中的N营养盐浓度梯度相关,在优质鱼养殖池塘,扩散作用强度达到0.42~0.49 g/(m2.d),而在家鱼养殖池塘,呈现出反向的扩散,强度为0.02~0.10 g/(m2.d)。养殖池塘P营养盐的自净作用来自浮游植物的吸收、底泥的吸附沉淀,二者的强度分别达到0.049 g/(m2.d)、0.04~0.12 g/(m2.d),二者之和一般大于养殖鱼类无机P排泄速度0.079 g/(m2.d),底泥的P释放是维持水质稳定的重要过程,在观测的池塘中,P释放强度达到0.019~0.068 g/(m2.d)。  相似文献   

7.
郑养福 《福建水产》2012,34(4):320-325
在水泥池中悬挂毛刷丛,利用其附着的微生物藻类形成的生物膜净化养殖水体水质,进行奥尼罗非鱼(T.aureus♀×T.nilotica♂)养殖试验。试验从2011年5月6日开始,在4口露天水泥池中共投放全长2~3 cm奥尼罗非鱼苗2 400尾,经182 d的养殖,2口试验池共收获1 179尾,平均体重197g/尾,成活率98.25%,总产量232.25 kg;2口对照池共收获906尾,平均体重197.6 g/尾,成活率75.50%,总产量179.02 kg。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池能提高水体透明度、维持水温相对稳定和净化水质,实现不换水或少量换水的目的,达到健康养殖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土池循环水养鳗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循环水处理技术建立鳗鲡土池健康养殖模式,主要通过对补给水源进行过滤消毒及对排出水进行无害化处理,调节鱼池中的藻类密度和有机物质含量,来达到调控水质、控制疾病、节约用水并实现无公害养殖的目的.循环系统启用30d以后,NH4 -N去除率稳定在50%以上,而NO2--N、高锰酸盐指数值的变化不明显.经过112d养殖,试验鱼平均规格达406.0g(2.5p),存塘重量达7847.17 kg,存塘密度达113.73 kg/hm2,增重倍数达5.1倍.试验结果表明:循环水养殖模式可有效控制池塘水质环境的变化,保持藻相稳定,有利水环境的稳定,促进鳗鱼生长,减少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绪岭  赵金成  马勇 《河北渔业》2019,(2):14-15,21
为有效改变多雨季节虾病大规模爆发的现状,2018年平原县华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工厂化标苗外移池塘养成试验,5月中旬,车间内标苗2~3cm时移至外塘,健康养殖60d左右于7月中旬在雨季来临之前收获上市,收获时平均规格在12.5g/尾,最大个体17g,最小个体10.8g。试验池0.35hm^2,出成虾2 735kg,平均单产成虾7 890kg/hm^2,成活率达92%以上。采取工厂化车间标粗外塘养殖可充分发挥车间和外塘优势,扬长避短,缩短了外塘生产周期,避免了雨季水质难控疫病频发的不利因素,在车间提前标好苗的前提下,经水质处理后可继续放养2茬,增加池塘利用率,大大提高养殖效益。对内陆地区规避对虾养殖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并延长凡纳滨对虾一年两茬的饲养时间,使凡纳滨对虾提早上市,获得较高的养殖经济效益,于2009年3月采用在高位池上搭建简易保温大棚的方式开展了凡纳滨对虾早繁苗的暂养试验.在34d的暂养期间,水温维持在21.0~28.2℃,平均24.7℃.采取了严格的晒塘、清塘消毒、肥水和排污等措施,暂养塘水质良好,主要水质指标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pH 8.40,总氨氮(TAN)0.198 mg/L,NO2--N0.018 mg/L.试验结果:凡纳滨对虾幼虾的平均体长为4.60 cm,平均体重1.25g,成活率88%.说明采用简易保温棚暂养技术,可确保一年养殖两茬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期.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藤壶壳作为生物滤料应用于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的可行性,通过比较陶瓷环组、聚乙烯(PE)组、藤壶壳组和藤壶壳+PE组4个不同滤料组合的生物挂膜效果,初步评价藤壶壳作为生物滤料的应用价值;通过设定藤壶壳的不同填充率(滤料体积∶尾水体积),研究填充率对对虾塘养殖尾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藤壶壳组挂膜成功时间较早,水处理效果好;藤壶壳不同填充率对水处理中悬浮物、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的处理效果有显著影响,A、B、C、D各组悬浮物在6 h时的去除率分别达(68.7±4.3)%、(74.5±7.0)%、(80.9±4.2)%和(82.1±3.8)%,其中B、C、D组去除率显著高于A组(P0.05);4组的氨氮最终去除率都在92.1%以上,以0.1 mg/L为基准,A组氨氮降至此质量浓度以下需要时间5 d,B、C组4 d,D组3 d,降解速率为D组C组B组A组;4组的亚硝酸盐氮最终去除率都在98.0%以上,以0.1 mg/L为基准,A组的亚硝酸盐氮降至此质量浓度以下需要时间为6 d,B、C、D组需要5 d,降解速率为D组C组B组A组。研究表明:藤虎壳作为生物滤料应用于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效果良好,且随着填充率的增大,处理效率增强;但考虑到经济成本和应用实际,建议藤壶壳填充率为2∶9。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由表面流与水平潜流组成的复合人工湿地联合使用塘内曝气增氧机与人工净化网调控生产性淡水对虾养殖塘水环境的效果与技术。养殖中后期(约60 d后), 湿地以1.65 m/d水力负荷, 3次循环处理虾塘废水, 有效调控虾塘水质, 确保养殖成功。结果表明湿地对废水中有害物质均可程度不等地去除, 蓝绿藻得以控制, 出口水 -N与BOD5分别为极显著(P<0.01)与显著(P<0.05)去除, 去除率与去除速率分别为72.6%, 0.467 g/(m2·d)与29.7%, 2.651 g/(m2·d), -P为41.7%, 0.022 g/(m2·d), TN为26.1%, 2.619 g / (m2?d), CODMn为15.9%, 3.738 g/(m2·d), -N去除率仅3.6%, 但去除速率较高[0.462 g/(m2·d)]。湿地静止4 d期间, 废水中 -N与 -N去除率达96.8%与93.3%, 均极显著去除(P<0.01)。养殖周期试验塘水化学指标均维持在虾安全生长范围内, 收获虾8.81 g, 9.36 cm; 对照塘因爆发蓝绿藻仅养殖60 d, 收获虾3.06 g, 6.54 cm。试验表明, 在不用药、不换水条件下, 联合塘内设施, 人工湿地以较高水力负荷与低频率运转可有效调控虾塘水质, 确保养殖成功。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生物絮团技术的安全性,试验探究硝化型生物絮团水产养殖系统中饲料源铜Cu(Ⅱ)的积累情况和Cu(Ⅱ)对生物絮团氨氧化的影响.通过对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的水体铜Cu(Ⅱ)和絮团中Cu(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养殖系统中水体Cu(Ⅱ)含量随着饲料投喂而不断上升,在投喂91 d后达到(18.34±0.77)μg/L,絮...  相似文献   

14.
团头鲂与三角鲂或长春鳊杂交后代的生长及形态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解鳊鲂鱼类及其杂交子代的生长状况及形态差异,对鲂属(Megalobrama)团头鲂(AA)、三角鲂(TT),鳊属(Parabramis)长春鳊(PP)自交群体及其杂交子代(AT、TA、AP和PA)共7个群体进行了生长对比,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繁殖后代的生长性状、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和框架性状的形态学差异进行分析。在实验组1中,AA绝对增重率最高(0.36 g/d),分别是TT(0.15 g/d)、AT(0.30 g/d)和TA(0.27 g/d)的2.4倍、1.2倍和1.3倍,且AT和TA绝对增重率显著高于TT(P0.05)。在实验组2中,AA绝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分别是PP(0.14 g/d)、AP(0.17 g/d)和PA(0.15 g/d)的1.7倍、1.4倍和1.6倍。结果表明,团头鲂(AA)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三角鲂(TT)和长春鳊(PP)自交群体(P0.05),AT、TA、AP和PA这些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基本介于双亲之间,即低于团头鲂而高于三角鲂或长春鳊。对9项可量性状和20项框架参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主要形态特征较为接近母本,即TA与TT的亲缘关系较近,AT和AP与AA的亲缘关系较近,PA与PP关系较近。对7个群体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其综合判别率为86.30%。主成分分析获得了表示形态差异的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95.81%,主成分1特征向量绝对值较大的各性状大多集中在鱼体的纵轴,即背腹轴方向,而主成分2性状大多集中在尾部,反映了尾部的体型特征。本研究为鳊鲂鱼类的杂交育种以及种质鉴别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绿鳍马面鲀工厂化养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在工厂化养殖模式下的生长情况,在海水温度11.08℃~26.32℃条件下,以1月龄绿鳍马面鲀幼鱼为实验样本,进行为期9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样本初始平均体质量(0.07±0.02)g、平均全长(1.59±0.33)cm增长到(143.20±10.32)g、(20.31±0.67)cm,平均增重量最大值为(44.15±5.74)g/月,平均日增重量(0.48±0.04)g/d;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为:L=0.069 3 x+0.301 7(R~2=0.946 8),平均全长瞬时增长率为0.008;全长与体质量呈指数关系,回归方程式为:W=0.014 L3.047 9(R~2=0.996 8),幂指数约等于3.0,为等比生长类型,第一背鳍长、体高都与全长呈线性关系;实验样本的生长状况受温度影响较大,在水温18.52℃~26.32℃时增重较快。研究表明,绿鳍马面鲀适合温水养殖,且生长速度快,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云芝多糖对银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云芝多糖(Coriolus versciclor polysaccharides,CVP)按不同的剂量(0、0.25、0.5、1.0、2.0和4.0 g/kg)添加到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56 d,并在试验的第0、7、14、21、28、35、42和56天取样检测CVP对供试鱼血液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力、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补体C3、C4的含量共5种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0.25 g/kg的云芝多糖,对银鲫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力、血清SOD活性和补体C3、C4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0.5 g/kg、1.0 g/kg的云芝多糖,对5种指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并当添加量为1.0 g/kg时,在14~21d时效果最显著(P<0.05);而添加2.0 g/kg和4.0 g/kg的云芝多糖,5种指标在试验的后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银鲫饲料中添加0.5~1.0 g/kg的云芝多糖对银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2年6-11月在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周边小流域的面源污染汇流区建设二级人工湿地生物净化系统,开展面源污水净化试验。试验区总面积4 657 m2,其中一级人工湿地面积2 844 m2、二级人工湿地面积1 813 m2。6-7月为试验区试运行时期,试验区未栽种水生植物和放养水生动物;8-11月为试验区运行时期,其中8-9月为水生植物净化期,10-11月为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净化期。8月初,一级人工湿地栽种鸢尾(Iris tectorum)、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二级人工湿地栽种美人蕉(Canna indica L)、香蒲、鸢尾和睡莲(Nymphaea alba);9月底在二级人工湿地中投放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1 747个、1.4个/m3,放养鲢(Hypophthalmichthy smolitrix)280尾、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80尾,规格80~120 g/尾,密度28.3 g/m3。结果表明,试验区对面源污水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的去除效果较好。试验区对总氮、总磷、氨氮、叶绿素、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8-9月分别为24.9%、42.6%、20.0%、21.4%和8.2%,10-11月分别为33.0%、45.2%、17.9%、34.3%和11.6%。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61个家系为材料,开展了为期50 d的氯化物型盐碱水混合养殖测试,分析了各个家系的生长和存活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家系在氯化物型盐碱水养殖环境下的体重和存活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家系间体重和存活率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高达36.26%和46.82%;凡纳滨对虾家系的绝对增重率均值和特定增重率均值分别为0.09g/d和1.82%/d,绝对增重最快的家系比绝对增重率均值高7.54个百分点,比增重最慢家系高12.95个百分点;凡纳滨对虾家系存活率范围为1.00%~63.33%,家系平均存活率为26.61%,家系最高存活率比家系最低存活率高了62.33个百分点,比家系存活率均值高了36.72个百分点。本研究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家系在氯化物型盐碱水养殖条件下生长、存活存在较大差异,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空间和选育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的凡纳滨对虾盐碱水选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统计优化硝化菌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硝化菌的亚硝酸盐氧化能力,利用统计试验设计(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设计)优化得到一最佳培养基:NaHCO3 2.0g·L^-1;NaNO2 2.36g·L^-1;Na2C030.37g·L^-1;NaCl 0.34g·L^-1;KH2P040.05g·L^-1;MgSO4·7H2O 0.05g·L^-1;FeSO4·7H2O 0.03g·L^-1。在此条件下,硝化菌的最大亚硝酸盐氧化速率达到905.0mgNO2-N·(gMLSS·d)^-1(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将50L降解速率为850mgNO2-N·(gMLSS·d)^-1的硝化菌(浓度为1.99gVSS·L^-1)(volatile solid,VSS,挥发性固体)投加至0.6hm^2的养殖水体中,7d内试验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浓度即降至安全浓度以下。  相似文献   

20.
小浪底水库每年需进行调水调沙,水库水位剧降,最高落差可达50m,最大流量达4 000m~3/s以上,严重破坏水库水生动植物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影响小浪底水库网箱养鱼等。2013年以前,小浪底水库通常以6m×6m×2.5m和15m×8m×2.5m网箱养殖鲤和草鱼。本文针对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特点,研究一种新型、环保、生态、高效、优质的网箱生态养殖大规格鲢鳙模式,2014年11月-2015年6月进行试验。试验网箱6m×6m×4m,箱间距5m,箱行距30m,每箱投放体质量800~1 000g/尾的鲢鳙鱼种150尾左右,养殖240~260d,出箱规格达到1 500~2 500g/尾,成活率91.5%,箱产值3 500~4 500元,净利润1 862元。养殖过程中不投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