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百合病毒病是为害百合生产的一类重要病害,防止百合感染病毒病最好的方法是采用脱毒培养技术获得脱毒苗,并跟踪检测,以保证种球的无毒。本文系统论述了百合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对常用的脱毒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西藏地区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生产能力。经多年研究与实践,从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高效繁育基本条件、脱毒苗生产、苗床准备、试管苗扦插、生长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储藏等方面总结了西藏地区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脱毒对高山马铃薯试管苗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探究DNA 甲基化在高山马铃薯脱毒后的作用,结合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对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脱毒苗的基因组DNA甲基化进行MSAP分析。结果表明,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常温继代带毒苗甲基化水平较高,经过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处理但未能脱毒时其甲基化水平有所下降,但甲基化仍处于较高水平,而常规茎尖培养脱毒和玻璃化法超低温疗法脱毒可明显降低试管苗的甲基化水平,且玻璃化法超低温疗法脱毒苗的甲基化水平更低。在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超低温保存(未能脱毒)、茎尖常规培养脱毒和超低温疗法脱毒3个处理方式中,去甲基化模式和甲基化模式并存,但均以去甲基化模式为主要趋势,且在去甲基化模式的强弱依次为超低温疗法脱毒>茎尖常规培养脱毒>超低温保存(未脱毒)。本研究结果为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脱毒苗的种质保存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检测茶用菊品种病毒感染情况,并研究产业面积较大的福白菊的脱毒技术。本试验采用巢式PCR方法对24个茶用菊品种进行菊花常见8种(类)病毒的检测,比较了5种不同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和萘乙酸(NAA)组合的MS培养基对福白菊茎尖的诱导效果,并用筛选出的激素配比结合4℃低温和利巴韦林处理对福白菊进行脱毒;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福白菊的脱毒株与非脱毒株,并检测植株生长指标、花朵产量以及花朵总黄酮、绿原酸、木樨草苷、异绿原酸A含量,比较脱毒苗与非脱毒苗的差异。结果表明,24个茶用菊品种中感染较为普遍的有两种病毒(CVB、TAV)和两种类病毒(CSVd和CChMVd),其中,感染率最高的为CSVd,高达100%,其次是TAV(91.67%)、CVB(87.50%),而CChMVd的感染率为66.67%。福白菊单株则感染了CVB和CSVd,福白菊茎尖在1 mg·L-1 6-BA和0.1 mg·L-1 NAA的MS培养基中生长健壮且出愈率最高。脱毒后的福白菊保持了遗传稳定性,采用脱除病毒的福白菊母本扦插繁育的种苗生产较源自非脱毒种源生产的花朵产量、品质等指标都有显著提高。综上所述,茶用菊品种普遍感染各种病毒,利用茎尖培养可以对福白菊为代表的茶用菊脱毒,脱毒之后福白菊花朵产量和品质均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为茶用菊的脱毒和种源复壮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脱毒海星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脱毒海星干燥效率、品质及降低能耗,选择微波真空干燥方法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微波功率密度、脉冲时间及真空度对干燥特性、能耗及蛋白质保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 W/g、20~60 s和-0.070~-0.090 MPa范围内,较高的微波功率密度、较长的脉冲时间和较高的负压会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平均速率、降低能耗;提高微波功率密度不利于蛋白质的保留,缩短脉冲时间和提高负压可提高脱毒海星的蛋白质保留率。利用响应面法探讨了微波功率密度、脉冲时间及真空度对脱毒海星微波真空干燥工艺的综合影响,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并对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分析得出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依次为微波功率密度脉冲时间真空度,微波功率密度、脉冲时间对脱毒海星微波真空干燥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且微波功率密度与脉冲时间的交互作用比较明显(P0.05);脱毒海星的最佳微波真空干燥条件为微波功率密度为4 W/g,脉冲时间为60 s和真空度为-0.090 MPa,在此条件下脱毒海星微波真空干燥的综合评分最高,为0.751。研究结果可为脱毒海星干燥的工业化生产和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蒸汽爆破玉米芯水解液脱毒及其发酵生产燃料丁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燃料丁醇的最佳工艺技术,该研究对蒸汽爆破玉米芯水解液的脱毒方式及脱毒后的水解液的丙酮丁醇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301树脂对玉米芯水解液进行脱毒的综合效果最好,甲酸、乙酸和总酚的脱除率分别达到60%、46.04%和56.31%,香草醛脱除率为100%,对糠醛和5-HMF的脱除率分别达到了82.95%和87.52%;同时总糖的损失率为4.38%。D301树脂脱毒后的水解液经C.acetobutylicum CICC 8016发酵丁醇和总溶剂产量分别为5.2和7.5 g/L,葡萄糖和总糖的利用率分别达到100%和73.67%。当D301树脂脱毒的玉米芯水解液初始糖的质量浓度为50 g/L时,丁醇和总溶剂(丙酮、丁醇和乙醇)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最大9.7和14.6 g/L。该研究为利用玉米芯工业化生产燃料丁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亚麻籽挤压膨化脱毒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SLG67-18.5双螺杆挤压机优化亚麻籽脱毒工艺。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了温度、含水率、螺杆转速、喂料速度对亚麻籽中氰华氢(HCN)去除率的影响。单因素分析表明,亚麻籽中HCN去除率随温度升高、含水率增加、螺杆转速提高而升高;随喂料速度增加呈抛物线,中等喂料速度脱毒效果更好。利用频数分析法进行优化,得到亚麻籽中HCN去除率有95%的可能高于90%的参数范围,即膨化温度为147~153℃,亚麻籽含水率为13.8%~17.6%,螺杆转速为186~211 r/min,喂料速度为61.7~74.0 kg/h,从而为亚麻籽脱毒和开发利用及现有挤压膨化机的操作和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鄂马铃薯3号、米拉和川芋4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脱毒效果与茎尖大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剥离茎尖大小与成活率及成苗率呈显著正相关,与PVX、PVY、PVS等病毒脱除效果呈负相关;而在不同等级大小的茎尖中,PLRV脱除率均达100%。但为保证成活率,同时兼顾脱毒效果,剥离茎尖长度为0.1~0.3mm并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较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玉米秸秆发酵产丁醇在生物质转化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为解除玉米秸秆水解液中多种有毒物质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及对发酵产量的影响,该研究摒除常用的理化脱毒法,选择高效环保的酶法脱毒以实现溶剂高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漆酶和甲酸脱氢酶添加量以去除水解液中酚类和甲酸,单独添加漆酶5 U/m L、甲酸脱氢酶1 U/m L,水解液发酵的丙酮-丁醇-乙醇(acetone-butanol-ethanol,ABE,总溶剂)产量分别为1.03和1.11 g/L。再在活性炭的辅助下形成高效酶法复合脱毒体系,经复合脱毒处理的水解液发酵后丁醇产量达2.90 g/L,总溶剂ABE产量达到4.4 g/L,比未作处理的对照组发酵产量高出约5倍,实现了生物质的高效转化。可为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生产燃料丁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果树脱毒及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树病毒的扩散性很强 ,严重威胁果树的生长发育和果业生产。简述了果树病毒对生产的危害 ,总结了果树病毒脱除技术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 ,论述了病毒检测与脱毒之间的关系 ,并对这些技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南方甘蔗病毒种类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G enB ank中已报道的甘蔗主要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PCR引物,以采自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的甘蔗叶组织总RNA或总DNA抽提物为模板,采用一步法RT-PCR及PCR扩增,对预期扩增产物克隆、测序,根据序列同一性判断测定样品是否含有预期病毒,结果表明,我国南方甘蔗已受到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 osa ic v irus,SCM V)、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 osa ic v irus,S rM V)、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 llow leaf v irus,SCYLV)及甘蔗杆状病毒(Sugarcane B ac illiform V irus,SCBV)的侵染,未发现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 osa ic v irus,SCSM V)及甘蔗线条病毒(Sugarcane streak v irus,SSV)。  相似文献   

12.
鸭源新城疫病毒 ( NDV D10 )和减蛋综合征病毒 ( EDSV)可以在鸭胚中同时良好增殖 ,两种病毒的血凝价分别与单独接种时一致 ;同胚增殖病毒对鸭胚或 SPF鸡胚的感染能力和致病性分别与单独接种组无显著差异 ;利用同鸭胚增殖病毒的尿囊液制备的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接种免疫鸡可以分别抵抗 NDV强毒和 EDSV强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病毒为不分节段单链负股的RNA病毒,属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有狂犬病发生,狂犬病病毒能够使所有温血动物发病致死,死亡率高达100%。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的狂犬病病毒M基因序列,选择保守区域设计引物,通过对SYBR-GreenⅠ实时荧光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用于检测狂犬病病毒的SYBR-GreenⅠ实时荧光PCR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狂犬病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优点,是开展狂犬病的临床检测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5种马病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子克隆技术获得马疱疹病毒1型(Equineherpesvirus1,EHV1)、马动脉炎病毒(Equinearteritisvirus,EAV)、马流感病毒(Equineinfluenzavirus,EIV)、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infectiousanaemiavirus,EIAV)和东部马脑脊髓炎病毒(East-ernequineencephalomyelitisvirus,EEEV)等5种病毒各一段高度保守的特异性基因片段,用芯片点样仪逐点分配到处理过的玻片上,制备成检测芯片。提取样品中的RNA,进行反转录和荧光标记后滴加到芯片上进行特异性杂交,对杂交结果进行扫描检测和计算机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制备的基因芯片可同时检测和鉴别上述5种病毒,可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的最高稀释度为10-6的病毒液,约25个病毒DNA拷贝,但其它病毒材料未见红色荧光信号,证明了本方法的特异性。在进口马的隔离检疫期间,采集马鼻肺炎、马动脉炎中和抗体阳性但病毒分离阴性马匹的白细胞悬液,分别在EHV1和EAV位点处可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证明基因芯片技术不但快速、准确和敏感,而且可同时进行多种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多重PCR的技术原理,利用对虾(Penaeus vannamei)白斑综合征病毒和桃拉综合征病毒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两对特异引物,并将常规三温式PCR扩增程序简化为2个温度梯度,建立二温式多重PCR技术用于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和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的复合快速检测。利用二温式PCR能特异地扩增出WSSV和TSV的基因片段。结果表明,二温式多重PCR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低能检测到WSSV核酸模板10pg,TSV核酸模板100pg,且对其它一些对虾病原呈阴性。  相似文献   

16.
王钊  刘斌 《计算机与农业》2008,(12):134-135
针对使用最为广泛Windows操作系统,本文着重讨论了基于Windows病毒的特点和分类,提出了病毒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土壤宏病毒组的研究方法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病毒遗传多样性的储存库,但由于土壤自身特性及技术手段的限制,基于传统培养方法对土壤病毒的研究及功能认知存在局限性.宏病毒组学技术能直接从土壤环境样品中获取病毒基因组,随后通过高通量测序、拼接组装、ORF预测,最终可对病毒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极大地丰富了对土壤病毒功能的认识.本文在阐释土壤病毒DNA提取、测序与病毒判...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感染和/或疾病综合征,在许多国家给家禽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从禽流感病毒(AI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禽流感诊断技术的最新研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正在逐渐获得突破种间屏障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揭示其获得此种能力的分子机制已经成为禽流感病毒的研究热点。A/Chicken/Guangdong/04(H5N1)是一株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同时对BALB/c小鼠也具有高致病力。实验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对该病毒进行拯救,获得了拯救毒R-A/Chicken/Guangdong/04(R-CG)。R-CG与其亲本毒A/Chicken/Guangdong/04(W-CG)在胚半数感染量(EID50)、细胞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对SPF鸡和BALB/c小鼠致病力等生物学特性保持一致。即R-CG与W-CG对鸡都为高致病力,静脉接种指数分别为2.88和2.91;R-CG与W-CG一样,以106EID50鼻腔感染BALB/c小鼠后,均能引起小鼠死亡,在小鼠脑、肺、肾和脾脏中都能分离到病毒,说明拯救的病毒与亲本毒一样,都可在小鼠体内有效复制,对小鼠具有高致病性。本实验成功地拯救了A/Chicken/Guangdong/04,拯救病毒R-CG可作为背景毒株,为研究禽流感病毒突破种间屏障感染哺乳动物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