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廖钟迪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53-6755
以"观念—技术—管理—制度"的基本理论框架来分析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信息化建设情况,强调观念是根本、技术是投入、管理是过程、制度是保证,它们共同决定信息化的绩效。通过总结广西开展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以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的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予以切实保证。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形成正确的用人向导和用人制度。既要看经济建设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既要看软环境的建设,又要看当前的发展;既要看经济增长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要通过制度保证,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形成踏实苦干、勤政为民的良好风气,树立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优势学科是校园文化形成的前提与基础,校园文化是优势学科发展的动力与保证。华中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营造"大气"、培养"大爱"、担负"大任"的重要作用,依托优势学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进一步汇聚大师和更新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陈欢 《高等农业教育》2012,(12):40-42,61
扎实推进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党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而深远。针对当前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全面解析问题产生的主观、客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树立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科学民主决策和廉洁自律的"四个理念"和打造"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位一体"工作模式的重要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5.
提出普通本科院校按照新体制、新机制的要求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以转变观念,端正认识为先导.以经济建设对人才规格的实际要求确定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具备很强的职业能力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改革招生制度、拓宽生源渠道等为保证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优良学风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学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学风建设需要重视学生工作与学生内心发展需求的关系、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改革及教学效果,通过制度建设加强教学管理,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省新一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开展乡镇党委创“六好”活动、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六个好”的目标中,形成一套好制度,也即乡镇党委制度建设,是相对具体的“硬件”建设,既看得见、摸得着,又贯穿于其他五个方面,起着规范、保证...  相似文献   

8.
新疆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新疆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对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新疆高校文化安全面临着西方文化的渗透、"三股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文化认同危机、社会转型等挑战;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文化建设、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感、文化创新、强化高校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推动新疆高校文化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9.
泰和县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作法康仁秋土地作为所有制中的特殊商品,已冲破"禁区",在政府的高度垄断下进入市场,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何抓好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放开、搞活二、三级市场,为国家和财政筹集更多的资金,是关系列政府作为国有土地的产权代表...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条件的基础上.阐述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构想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既要实现制度的连续性.又要保证制度的可保行,并针对制度建设提出若干具体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是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本研究结合河南省实际阐述了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1)特色产业带动模式;(2)劳务经济带动模式;(3)乡镇企业带动型;(4)村庄整治模式;(5)小城镇建设模式;(6)资源开发模式。同时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用新的理念统一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2)抓制度建设,完善民主管理机制;(3)抓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一村一品"工程;(4)抓村容村貌整治,建立长效机制;(5)抓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村民关系;(6)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2.
"希森模式"通过改造旧村庄、兴建新村庄、兴办乡镇企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梁锥希森新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发展循环经济和特色经济、村企合作、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的经验。"希森模式"存在资金不足、土地缺乏保障等问题,应该采取措施保证新农村建设资金、解决土地问题,促进"希森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结合濮阳市实际,探讨如何利用"门前三包"制度加强城市管理,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精美城市。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和突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引导、规范和保证。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加强经济立法,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当务之急和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凉州区发展现代农业、发挥品牌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严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加快"三品"认证是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广大农民长期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提升村级经济组织的服务职能,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的开展;有利于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实现民主管理,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促进集体资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农村政策、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高校收费制度改革,使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交不起学费,国家出台了助学贷款政策,但开展缓慢。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树立大学生信用制度,是完善助学贷款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根据制度经济学基本原理,宪法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制度结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终原因。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国家、产权、意识形态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性、动力性与思想性制度,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宪法制度结构,共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需要在宪法上进一步定位国家性质、职能与任务;调整产权结构;加强新型意识形态建设,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需要立足于地区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和政府调控手段,根据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道路和发展模式。在经济上,新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需要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农民工文化技能,推动乡镇企业提升规模;在政治上,新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要加强农村各项制度的创新,改革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循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和文明意识,循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