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晚茬麦因冬前积温少,分蘖期缩短,单株分蘖减少,个体发育不良,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如何根据晚茬麦生育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是促进晚茬麦增产增收的关键。一、晚茬麦的生育特点1.冬前积温不足小麦从播种至形成5叶1心壮苗需0℃以上积温570℃以上,如果小麦播种适期,冬前有效积温可达600~700℃,可达到6叶1心。一般晚茬麦,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荥阳市晚茬小麦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晚播种的小麦主要靠主茎成穗,因此,播量一般在300~375 kg/hm~2,造成密度大,个体发育不良,抗病能力降低,再加上风光条件不好,容易诱发病虫害。通过近几年的系统观察发现,晚茬小麦与适期播种的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有很大差异,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1发生特点1.1前期发生轻晚茬小麦前期病虫害发生程度明显轻于适播小麦。  相似文献   

3.
稻茬免耕麦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县自1984年开始进行稻茬兔耕麦百亩高产栽培试验。1985~1987年三年获平均单产455.28公斤。其主技术是: 一、免耕机适墒早播针对稻茬麦耕翻播种烂种烂耕、晚播,人工板茬播种深浅不一的特点,改人工镢头条播为2BG-6型免耕条播机播种。该机碎土(3厘米左右)、播种、盖子,镇压四道序工一  相似文献   

4.
边、内行小麦的灌浆特性以及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适期播种的小麦和晚茬麦的边、内行灌浆特性的研究表明:边行小麦的千粒重、灌浆速率明显高于内行,随时间的推移,差距逐渐加大,到灌浆中期达最大值,灌浆后期又缩小;测产结果,边行比内行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满昌伟 《科学种养》2014,(10):13-14
<正>因降雨或前茬作物晚熟等原因,致使播种期迟于最佳适播期10天以上的小麦叫晚茬麦。据农业部农情统计,全国小麦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2500万公顷左右,一、二类苗占80%~85%,三类苗(多为晚茬麦)占15%~20%。晚茬麦由于冬前积温不足,容易造成生育前期苗小、苗弱、根系发育差;带蘖越冬困难,分蘖成穗率低,只能以主茎成穗为主;穗型偏小,产量低。  相似文献   

6.
地膜晚茬麦增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晚茬麦增产技术张海芝(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466001)麦套棉地区棉花生育期长,后茬小麦播种过晚,地温低,积温不足,冬前难于分蘖,小麦产量低。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1994~1996年进行了晚茬麦增产试验,供试品种豫麦18,小区面积300m2(20……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河南省南阳市盆地种植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上茬种植甘薯、棉花等作物可能遭遇灾害性天气,造成秋季作物晚收,从而导致部分小麦不能正常播种。作为抗灾作物,选择弱春性小麦品种进行推迟播种,在生产中加强田间管理,迟播小麦也能接近适期播种小麦的产量水平。主要对小麦推迟播种进行了对比试验,为形成推迟播种小麦综合配套管理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晚茬麦催芽机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茬麦栽培的主要矛盾是从播种到越冬的积温不够,浸种催芽已成晚播争早苗的重要措施之一[1].但大面积催芽机播有一些特殊问题,未见报道.新洋农场有12年应用实践,1996年以后水稻面积大幅度增加,主要品种为迟熟粳稻,晚茬麦一般占植麦面积的40%以上,均采用催芽机播.1996、1999年催芽机播面积在2 500hm2以上,占小麦面积的80%左右,最迟播期在12月上中旬,也取得了全苗.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种植小麦前茬主要以水稻为主,近年来,由于水稻成熟期推迟,致使小麦播期不断推迟,无法适期播种,严重影响了小麦冬前生长质量。对2013-2018年江苏省小麦播期现状及迟播原因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有利于江苏小麦适期播种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 ‘九麦 2号’ 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楠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80-84
摘 要:研究目的:为了探讨冬小麦在关中中部的最佳播期和最佳播量,以陕西省新审定小麦品种‘九麦2号’为材料,研究了在N、P、K配施基础上,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两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试验设计,设置4个播期水平,4个播量水平,6个处理组合,3次重复,随机排列。结果表明:‘九麦2号’在关中中部产量7500~8250 kg/hm2的适宜播期为10月11日到10月19日,适宜密度在2.17×106株/hm2到2.95×106株/hm2。在播期为10月17日,密度为2.45×106株/hm2时产量可达最高8512.5 kg/hm2。不同播期播量对‘九麦2号’小麦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10月22日播种,密度1.80×106株/hm2处理籽粒品质较好,沉降值达到39.23 mL、蛋白质含量达到14.34%、湿面筋含量达到31.01%、稳定时间为9.35 min,拉伸面积为57.96 cm2。结论:适期适量播种有利于提高‘九麦2号’小麦产量,适期晚播有利于改善其品质,适期晚播和适当加大播种密度有利于兼顾小麦产量水平与品质水平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1.
<正>小麦纹枯病是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它在田间发生发展可分为冬前发生期、越冬静止期、返青上升期、拔节盛发期和抽穗后白穗显症期5个阶段。在防治上一般都只重视返青上升期以后的几个时期。而对前期的防治往往不加重视,后期错过防治适期,秋季苗期防治少,春季防治迟,已成为防效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南方麦区,小麦一般在10月上中旬播种,晚茬小麦在10月中下旬播种,小麦出苗后病菌即侵染幼苗,形成侵染高峰,但危害不甚明显,生产上多被忽视。在下年春季小麦返青生长期,病菌逐步侵染繁殖,生产上普遍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水稻生产粳稻化,以及直播稻面积的扩大,让茬时间普遍推迟,影响小麦适期播种,播种质量不高,成为制约小麦生产的重要原因,为比较稻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及适宜播期播量,明确大面积小麦生产关键种植技术,特设计本试验。  相似文献   

13.
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21的育种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麦21由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偃展1号为母本、新麦9号为父本杂交,经后代系谱法连续选择培育而成。新麦21属弱春性偏冬、高产、稳产、抗病、抗寒、中早熟品种。系谱分析表明,新麦21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含有英国抗源和波兰、意大利小麦血缘,具有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及广泛的适应性等特点,适宜河南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山东菏泽地区中高肥水、中晚茬地种植。全生育期667m2施纯氮12~15kg、磷(P2O5)6~7kg、钾(K2O)6~7kg、锌肥1kg。注意精细整地,适期播种,足墒下种,搞好后期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我国北部冬麦区因播期推迟造成越冬前小麦苗情较弱的实际问题,于2019—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试验基地进行晚播试验,设3个播期:10月5日适期播种(S0)、10月15日适当晚播(S1)、10月25日过晚播(S2),以S0为对照,对晚播S1、S2采取覆膜和补施氮肥的调控措施,研究覆膜和补施氮肥对晚播小麦冬前群体质量、个体性状以及茎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不利于小麦冬前群体和个体质量的形成,以及茎蘖的生长。晚播覆膜增温可提高冬前群体总茎数,与不覆膜处理相比,适当晚播和过晚播覆膜处理提高了小麦冬前群体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群体总茎数平均分别提高42.9%、148.4%;植株冬前叶龄增加,个体分蘖数平均分别增加1.6个和2.0个;覆膜增温延长主茎上第1分蘖至第3分蘖营养生长进程,提高苗期茎叶、分蘖节、根部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叶片中生长素与玉米素核苷的比值(IAA/ZR),增加冬前群体总茎数。对各处理进行晚播苗情评价可得出,适期播种条件下均有利于2个不同分蘖力品种冬前群体综合质量的提高,其中,多穗型品种中麦8号在晚播覆膜条件下其晚播苗情较好,大穗型品种航麦501则在适当晚播无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淮北地区稻套麦高产生育指标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青 《作物杂志》2002,18(1):35-36
“九五”期间江苏淮北地区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水稻生产上实施“压籼扩粳”工程,晚粳稻面积迅速扩大,水稻腾茬推迟,使小 (大 )麦的茬口变晚,影响了小 (大 )麦的高产。为了解决晚粳稻收获迟带来的稻、麦争季节,稻茬麦产量低而不稳等矛盾,近年来开展了稻茬免耕套播种麦 (简称稻套麦 )的技术研究。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省略了繁杂的耕翻整地过程,实现了麦作生产的节本省工简化以及高产高效。据岗埠农场测定近年来全场1000~1133.3hm2 稻套麦平均单产稳定在6000kg/hm2,比同茬口耕翻整地种麦增产21%以上;并涌现出许多7500~8250k……  相似文献   

16.
晚茬麦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县常年有近10万亩的迟播晚茬麦,且多是迟熟低产的拖腿田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我们根据外省、市不少地区出现的晚茬麦高产典型经验,对晚茬麦的生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探讨,并相继设置了独秆麦生育特性,肥料运筹和薄膜覆盖晚茬麦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渝麦12号(原代号渝03062)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2010年2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渝审麦2010001)。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农艺性状优良、抗病性强、抗倒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重庆市及相似生态区平坝和丘陵肥力水平中上地区的旱地或稻茬麦田种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及时进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是渝麦12号获得优质和高产的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8.
1播前准备和播种1.1播前准备1.1.1选对品种选用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良种,有利于优质高产。早、中茬以藁麦8901、郑麦9023、高优503为主,中、晚茬以豫麦34、豫麦47为主,中水肥丘陵旱薄地可扩大种植小偃54。1.1.2清选种子选用豫麦34、豫麦47、郑麦9023、藁麦8901、高优503等优质品种,清除杂粒、破粒、瘪粒,进行发芽试验。1.1.3施足底肥,足墒下种  相似文献   

19.
麦套花生高产稳产关键技术七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麦套花生高产稳产的目标,必须掌握品种选择、科学施肥、合理密植、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众麦998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种众麦998于200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08010。介绍了众麦998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潜力,从精细整地、适期播种、冬前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众麦998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