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东省“超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项目组“十五”期间有28个小麦新品种获国家和省审定,建立了超级小麦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初步建立了小麦分子育种研究平台,为“十一五”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福建农业科技》2005,(6):80-80
农业部12月22日宣布,“十五”计划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呈现加快发展态势,在五大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①中国超级稻研究和示范引领水稻“第三次革命”。自1996年启动“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以来,始终居国际领先水平。“十五”期间,累计示范推广2亿多亩,增产稻谷125亿k左右。②矮败小麦技术体系突破育种“瓶颈”。矮败小麦是用我国特有太谷核不育小麦的雄性败育基因和我国专家发现的小麦矮秆基因,通过染色体工程创制而成的小麦育种新种质和育种新技术。利用这一新种质和新技术可使数十个小麦亲本的优异基因聚合到一个新品种之中,从而提高新品种的产量、品质、抗病虫、抗不良环境条件的水平,实现高产、优质、抗性三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为总结交流“十五”期间我国茄子育种工作的经验,给“十一五”期间我国茄子育种工作指出方向和作出规划,中国园艺学会蔬菜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3月10~12日在海口市召开了全国茄子育种工作交流会,会议期间展示出了我国“十五”期间育成的一些茄子新品种(组合),以此来检阅我国“十五”期间的育种工作水平和成果,具体工作由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疏菜研究所海南省园艺学会在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单位鼎力协助下完成。  相似文献   

4.
《河南农业科学》2007,(10):117-117
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是集科研、繁育、开发于一体的河南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外专局命名的全国唯一国家级“超级小麦育种示范推广基地”,“十五”国家“863”计划“优质、多抗、超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项目主持单位,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小麦夏玉米亩产吨半粮重大攻关”课题承担单位,欧盟第六框架计划“提高地中海地区硬粒小麦稳产性研究”项目中方承担单位及国家超级小麦育种重大引智项目单位。  相似文献   

5.
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是集科研、繁育、开发于一体的河南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外专局命名的全国唯一国家级“超级小麦育种示范推广基地”,“十五”国家“863”计划“优质、多抗、超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项目主持单位,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小麦夏玉米亩产吨半粮重大攻关”课题承担单位,欧盟第六框架计划“提高地中海地区硬粒小麦稳产性研究”项目中方承担单位及国家超级小麦育种重大引智项目单位。  相似文献   

6.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4):F0002-F000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是以蔬菜花卉、药用植物栽培与育种研究为主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目前在职科研人员47人,其中研究员10人,博士1人,在职博士2人,硕士10人。建所40多年来,全所职工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研立所、服务三农的理念,加快成果转化。狠抓项目申报与落实,“十五”期间实现了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根据9个性状对11个冬小麦F1杂交组合进行了综合评价,定量地评定出综合性状较好的杂交组合预以保留,较差的组合预以淘汰,这样可减少F2及以后各代的工作量,克服了育种工作的盲目性,提高了小麦育种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1983—1994年黄淮麦区东西线穿梭育种工作的回顾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2年开展黄淮麦区东西线穿梭育种工作以来,历经13个年头,“七五”期间有山东、陕西、徐州、河南四个农业科研单位参加;“八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安阳棉花研究所小麦室也参加了这项工作。本文对十余年体会和进展作一回顾与简结。1 穿梭育种的进展1.1 小麦组合后代升选情况 “六五”以来共交流小麦F_1组合216个(仅“八五”期间就交流F_1组合129个),交流后代单株及亲本材料近1000个。现将各地在  相似文献   

9.
感染“中四”小麦条锈菌新菌系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四”小麦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以小麦为母本,中间偃麦草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回交和后代连续选择,创造和培育出的系列新物种——八倍体小偃麦(Trititrigia)之一,其亲本为(克强×南大2419)/中间偃麦草//小麦,含有14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染色体组为AB-DX,并有两对染色体发生了易位,其特点是综合农艺性状突出、结实正常、抗逆性强,是多种小麦病害的优良抗源。现已成为国内外小麦育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倍受国内外育种家和学者的重视。由于“中四”小麦在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发生数次变异过程中,始终对小麦条锈菌已知的所有生…  相似文献   

10.
系统地探讨了“三论”的普遍适用性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小麦研究系统模式的新思路。认为:小麦育种是一个系统工程,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作用。小麦育种这个系统与自然环境和社会之间通过信息反馈而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它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随着“三论”对小麦育种正确有力地指导,小麦育种工作必将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1.
红小豆“京农5号”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根据本地区红小豆育种目标,对大面积推广的京农2号品种利用辐射诱变手段进一步加以改良.经过1992~1998年7年的选育,育成具有适宜夏播、植株直立、高产、大粒、抗病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京农5号.  相似文献   

12.
 评价了“紫三七”在生态适应和药效方面比普通“绿三七”所具备的优越性,并分析其原因。“紫三七”根状茎和绒根的紫色素属于花色苷类,花色苷在三七根状茎和绒根中的积累导致“紫三七”的形成。“文山三七”根状茎和绒根的紫色应是文山州特殊自然条件诱导三七产生的、利于三七生存的进化性状。花色苷的积累并不动摇或否定皂苷是三七最重要活性成分的地位;花色苷本身具备多种药理活性、对皂苷药理活性存在增效和补充作用及花色苷的形成、积累能提高三七总皂苷含量决定了“紫三七”的药效比普通“绿三七”的优越。本文可为三七育种中的早期定向选择提供重要依据,并更新人们关于三七活性成分和药效的传统观念,也将为三七的产品开发开辟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全球化是各种不同文化不断整合而逐步发展为全球文化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和而不同”的过程。通过“和”的方式,我们可以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通过“不同”的方式,我们可以反对文化上的霸权主义,促进不同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通过将“和而不同”的思想运用到文化的整合过程,可以促进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观的整合,为“和而不同”的全球文化的发展和形成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赣大麦 1号”是采用系谱法经 1 2年选育而成的黑大麦新品种 ,该品种穗、芒和籽粒呈黑色、大粒、早熟、高抗白粉病和赤霉病 ,籽粒营养丰富 ,富含硒元素 ,麦芽品质优良 ,多项指标达到国家颁布的麦芽产品的优级标准 ,是生产优质啤酒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5.
:“早春二号”黄瓜是利用自交系“89-4”和“83 -4”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 ,瓜为深绿色 ,瓜顶端不带黄条纹 ,瓜条顺直 ,瓜长 3 0cm ,直径 3 .5cm ,把短 ,单瓜重 2 0 0g左右 ,刺白、瘤多、口感甜、脆 ,植株生长势强 ,第一雌花节位 3~ 5节 ,早熟 ,前期产量比“津杂二号”黄瓜高 2 9.6% ,丰产性好 ,总产量比“津杂二号”增产 2 2 .4% ,每公顷产量 90 0 0 0kg以上 ,抗枯萎病、白粉病 ,适合早春大棚及中小拱棚栽培  相似文献   

16.
“先农 10号”是用优质不育系“中 9A”与自育的强恢复系“R254”配组育成的晚籼中熟品种。该组合 2003 ~2004年参加江西省晚稻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026. 9kg/hm2;熟期、产量、抗性、米质均优于同类对照组合“汕优 46”,具有高产、稳产、株型适中、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二晚种植。  相似文献   

17.
早籼“V5025”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V5 0 2 5”系用迟熟早籼良种“86-70”选系干种子 ,搭载返回式遥感科学卫星 ,经太空诱变作用后 ,选择早熟突变体 ,定向培育而成。该品种属早熟偏迟类型 ,具有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重、丰产稳产、米质较优、后期落色好、对稻瘟病等抗逆性强、需肥中等、适应性广、农艺性状全面优于地面对照亲本等优点 ,适宜在江西省推广种植。讨论了空间技术育种的优点、方法、程序和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8.
以“协青早A”为母本 ,自育恢复系“C1 42 9”为父本进行配组 ,成功选育出杂交晚稻新组合“协优赣 2 6号”。 1 998、1 999年该组合参加南方稻区晚籼中迟熟组区试 ,平均产量分别为 6 .87t/hm2 和 6 .94t/hm2 。在推广和应用中 ,“协优赣 2 6号”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综合抗性强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 ,适合江西中南部地区作二晚种植。提出了“协优赣 2 6号”的栽培和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诉求,也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应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常态化着力点。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总目标,即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大国工匠”和“社会公民”既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总目标更加明确化的表述,也是从职业教育属性出发对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目标的精准对标。职业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为突破口,持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高产优质杂交中晚稻“博优752”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博A”与自选的恢复系“75 2”配组 ,育成了杂交中晚稻新组合“博优 75 2”。该组合具有大穗、高结实率、高产、抗病、米质较优、理想株叶型、秧龄弹性大、适应性广等特点 ,不足之处是生育期偏长。 1 999年 6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博优赣2 8”。探讨了“博优 75 2”的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