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冬枣采后浆胞病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冬枣采后贮藏期间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浆胞病进行了定性研究,通过对其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回接试验,确定了冬枣浆胞病为混合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别为交链孢霉菌和根菌索菌两种;同时调查不同温度对冬枣浆胞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冬枣黑疔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在河北省、山东省等地的冬枣果实上发现一种新病害—冬枣黑疔病,又称黑斑病或果实黑点病。经2004-2005年在河北省和山东省7市县调查,从18批次219个冬枣病果样品中分离得到653个分离物,经筛选、纯化和回接试验,依照柯赫氏法则对冬枣黑疔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病原菌鉴定为毁灭茎点霉Phoma destructivaPlowr.和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  相似文献   

3.
冬枣黑点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冬枣黑点病主要为害冬枣果实,在果面上产生黑斑,影响果实的外观及品质。2004~2005年连续2年对河北省黄骅市的不同枣区采集的病果进行分离接种及再分离,结果证实冬枣黑点病病原为:桑壳小圆孢菌(ConiothyriumfucsidulumSacc)、仁果茎点霉(Phoma pomirumThüm)以及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其中(Conio-thyrium fucsidulumSacc)和(Phoma pomirumThüm)既可单独侵染,也可混合侵染,(Alternaria alternata)只参与混合侵染。  相似文献   

4.
自2017年开始,青海省互助县双树苗圃青杨发生大面积枝干坏死,髓心组织枯黄,严重者树皮至髓部有裂纹,夏季有棕褐色粘液流出,髓部黄棕色,无明显病症.本研究对青杨枝干病害进行了症状观察、标本采集,对病原物进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病原物分离培养和纯化后,获得一株细菌纯菌株H1,并进行了致病性检测.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5.
从患病的亚麻根部获得分离物,经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经过完整的柯赫证病过程证实,引起亚麻萎蔫病的致病菌主要是尖镰孢菌,发病率达61%,其次为立枯丝核菌,发病率达21.2%,拟枝孢镰孢菌,发病率达17.8%。  相似文献   

6.
甘蔗赤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ITS序列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蔗赤腐病病原菌分离纯化得到5株病原真菌(CF-1、CF-2、CF-3、CF-4、CF-5),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F-1和CF-4均能引起与田间病害一致的症状,通过ITS1和ITS4对致病菌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结果显示,菌株CF-1与KU933924.1相似性达到99.00%,CF-4与MH854879.1相似性达到99.42%。综合病害症状观察、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结果,将甘蔗赤腐病病原菌CF-1鉴定为镰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将CF-4鉴定为球黑孢菌[Nigrospora sphaerica (Sacc.) E.W. Mason.]。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引起甘肃省张掖市玉米黑髓病的病原菌种类,于2021年9月,在甘肃省张掖市采集具有典型病害症状标本,利用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致病性;利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于病样中共获得39株分离物,能引起与田间症状相一致的病原菌30株,表现症状为根茎腐烂型、根腐型和茎腐型3类。根据形态特征将30株病原物均鉴定为镰孢霉属真菌,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将30个致病镰孢霉菌分别鉴定为拟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茄病镰刀菌(F.solani)、变红镰刀菌(F.incarnatum)和柔毛镰刀菌(F.flocciferum),其分离频率依次为50.00%、20.00%、16.67%、6.67%、3.33%和3.33%,其中拟轮枝镰刀菌为张掖市玉米黑髓病的优势致病菌,首次报道柔毛镰刀菌可以侵染玉米。该研究结果为玉米黑髓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墨兰根腐病的病原,提出绿色生防措施,以发生根腐病的墨兰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致病性.同时,采集野外健康墨兰根部和土壤,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获得20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1株细菌MJ5-1能同时拮抗2株病原真菌.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分...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在贵州发现的山茶花灰斑病的致病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离体接种法分别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利用形态学及ITS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菌株(编号为schb1),在PDA培养基上菌落边缘缺刻状,呈现出很明显的褶皱微凸面,气生菌丝呈白色,背面黄褐色。根据显微观察结果,分生孢子较多,呈纺锤形,分生孢子顶生附着丝1~2根。在以ITS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schb1与葡萄牙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portugallica)聚于一支,且支持率达100%,结合形态特征与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葡萄牙拟盘多毛孢菌。  相似文献   

10.
西红花球茎从5月初收获至7月底上架这段贮藏期间很容易发生腐烂,它主要由镰刀菌引起的。其中在6月中下旬出现一个明显的发病高峰,8月起基本停止发病。经过多年试验研究,笔者认为可通过轮作换茬、增施有机肥、控制贮藏期间湿度及采用低毒、低残留杀菌剂在球茎贮藏之前进行浸球处理,能明显抑制或减轻腐烂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冬枣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山东沾化冬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方式对冬枣货架期好果率、腐烂指数、转红指数、软化率、热伤害程度、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空气、热蒸汽和热水3种热处理方式中,热水处理的效果最好,其最佳条件为50~55℃处理6~8 min,能显著提高冬枣货架期品质,抑制腐烂指数、软化率、发酵率上升和好果率的下降,延长冬枣的货架寿命.但热水处理又促进了冬枣货架期转红指数的上升.  相似文献   

12.
对枣渣中的主要功效成分(膳食纤维、多糖、黄酮、脂肪酸)及其提取技术进行总结,并对其后续在饲料、烘焙产品、乳制品中的综合利用研究进行了概述,以期实现对枣渣中功效物质的更好利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揭示枣缩果病的发病机理,为有效的防治枣缩果病提供依据。以‘婆枣’为试材,研究缩果病发病过程中保护酶活性、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枣果发病初期O2?-产生速率迅速提高,同时三大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也显著上升,病果和健果间均达到显著差异。该结果显示,O2?-可能在‘婆枣’缩果病症状表现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三大保护酶和酚类物质虽然可能参与了枣果对缩果病的应激反应和防御机制,但并不足以有效抑制缩果病导致的O2?-的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克服田间抗性评价的各种限制因素,充分发掘抗性种质,对枣缩果病抗性的高强度离体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白熟期前(8月初)采集健康果实,用针轻刺枣果表面,喷施浓度为107个/mL的病原菌( Alter-naria alternata ( Fr.) Keissler、Phoma destructiva Plowr.和Fusicoccum spp.)孢子悬浮液,经恒温(25℃)保湿(相对湿度为100%)培养5~7 d后调查病情指数较为适宜。采用此方法,对田间表现抗病(33个)和感病(3个)的品种进行了室内离体抗性鉴定,未发现对枣缩果病免疫的种质,但进一步筛选出了长鸡心、孔府酥脆、成武冬枣、苹果枣、串铃、酥圆铃、六月鲜等7份高抗种质,其病斑扩展速度慢、发病程度轻,与感病品种差异显著。总体上看,离体鉴定结果与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但离体鉴定的选择强度更大,可鉴定出更高水平的抗性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