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晚疫病是马铃薯最重要的病害,分布广泛,高湿、高雨、冷凉的地方发病特别严重,一般发病田块,病株率可达40%~80%,流行年份全田毁灭。被晚疫病侵染的块茎,除在田间腐烂外,窖藏中病情还会进一步发展,严重造成毁窖。用病薯做种薯,幼芽、幼苗腐烂致死造成缺苗断垄。  相似文献   

2.
<正>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可危害叶片、茎和薯块,导致减产15%左右。一、危害特点叶片受害时产生水渍状黄色小斑点,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并于叶背病斑的边缘产生一圈稀疏絮  相似文献   

3.
1症状及特征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流行性强,具有毁灭性的病害。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部受害,在叶片边缘产生水浸状暗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扩大,病斑边缘产生一圈白色霉轮,严重时,整株叶片呈黑褐色腐烂而枯死,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的气味。茎部受害,产生凹陷的褐色条斑。  相似文献   

4.
番茄晚疫病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晚疫病又名番茄疫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地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一、症状主要危害叶和果实,也能侵害茎部。一般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发病,出现不规则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变为褐色,在潮湿的条件下,病势发展迅速。在叶背面,病斑的病、健部交界处有一圈稀疏的白色霉状物。病斑可由叶片迅速向茎蔓延,在接近叶柄处的茎部呈黑褐色腐烂,造成植株上部萎蔫或折断。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一个主要病害,可危害叶片、茎和薯块,造成减产。 1危害特点 叶片受害,先在叶缘产生水渍状黄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成不规则大斑。病斑边缘不明显,叶片背面边缘产生白色霉状物。  相似文献   

6.
1997年做了田间试验用来评价影响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关键天气条件.在Reckenholz做了2个试验研究晚疫病的潜伏期和侵染速率.结果表明,当累计有效积温达到2346.5℃·h时,孢子囊开始在马铃薯叶片出现.温度是影响晚疫病流行的重要因子.病害侵染的重要条件是温度超过10℃并且在连续6h内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降雨在病害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PhytoPRE和CWC两个决策支持系统所采取的病害防治取得了较好的病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番茄早疫病与晚疫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早疫病在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都有发生,其最主要特征是不论发生在果实、叶片或主茎上的病斑,都有明显的轮纹,所以又被称作轮纹病。果实病斑常在果蒂附近,茎部病斑常在分杈处,叶部病斑发生在叶肉上。而晚疫病发病严重时造成茎部腐烂、植株萎蔫和果实变褐色,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辉清 《农村科技》2010,(12):27-27
<正>一、危害症状叶片受害,先在叶缘产生水渍状黄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成不规则大斑。病斑边缘不明显,叶片背面边缘产生白色霉状物。植株茎部受害,产生稍凹陷的褐色条斑,潮湿时,病斑上也长出白霉,病害发展快时,病株很快枯萎。病薯内部组织变褐坏死,与健康组织无明显分界,无食用价值,土壤干燥时,呈干腐状。  相似文献   

9.
晚疫病是早春保护地番茄危害最重的病害,发病严重时造成茎部腐烂、植株萎蔫和果实变褐色,影响产量和品质,甚至毁棚。下面将番茄晚疫病的症状、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晚疫病1.症状:主要侵害茎、叶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  相似文献   

11.
在山东省枣庄市和新泰市等地,马铃薯青枯病,一年有两次发病高峰,春季在5月23日~6月8日,秋季在9月20日~10月8日;病害发生与温度和降水密切相关;连作发病甚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显著,以红芽眼、临选一号等高度感病,753、克新一号、798-24、克新四号等抗病性较强。室内药效测定以卞那霉素抑菌效果较好,庆大霉素、四环素和福美双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无性系对晚疫病的抗病性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按16X3双因数交叉式遗传设计配置的48个单交种为材料,连续2年在云南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了家系的抗病性评价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4次重复;抗病性采用Jan W.Henfling的方法计算发病叶面积,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病性主要由本决定。(2)一般配合力对于马铃薯抗晚疫病更为重要。(3)母本393085.5、391002.15、391002.6、391004.4号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父本一般配合力不高。(4)母本39328058号与父本392639.8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本研究结果为抗晚疫病的亲本选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大斑病发生严重,本文针对宁夏灌区玉米大斑病的越冬茵源、侵染循环、发病条件以及不同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等进行了系统性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引黄灌区大斑病以茵丝在田间和秸杆垛的病残体上越冬,病残体5月上旬开始产孢,产孢期30天以上.田间初次发病时间是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下旬是病害的快速增长期,此期的降雨量大小是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宁夏现行大面积种植掖单13号玉米品种和麦套玉米的耕作方式十分有利于病害的流行,稻旱轮作和早期摘除玉米底部病叶对病害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病害严重发生年份,可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以75%百茵清500-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65%代森锰锌600倍液和50%扑海因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1~2次,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紫花白、内薯3号和晋薯2号3个品种在块茎形成前后叶片、匍匐茎和块茎内GA3.IAA.CTK和ABA激素水平及相互平衡水平变化,并结合外源激素的作用,探讨了4种激素对块茎形成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块茎始成后,名种激素水平均趋增加,GA3.IAA.ZR与ABA的平衡水平均趋降低。3个品种在叶片内的这种变化完全一致.外源ABA促进块茎形成,GA3抑制块茎形成,IAA.6-BA对块茎形成影响不明显.表明块整形成受4种激素联合影响,促进型的GA3IAAZR和抑制型的ABA的平衡水平是调控块茎形成的内在条件,ABA是调控块茎形成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5.
茎枯病是上海地区石刁柏生产上发生最为普遍,并造成毁灭性危害的真菌病害之一。该病害在田间自4月上旬可见,多发生于6~7月以后。室内药效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大富丹、托布津等杀菌剂抑菌力强,并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经试验示范,以严格选地、合理施肥、清除病株和药剂保护等为中心的石刁柏茎枯病防治措施,在生产中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我国新发现的一种病害,云杉叶疫病。在国外许多其他地区,这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病害,英国、欧洲、北美洲及日本均有报道。这一病害也发生在我国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部的丽江云杉及其变种上,是由一种根球壳孢菌(Rhizos pharera kalkhoffia Bubak)所引起。每年春末夏初,染病针叶表现褪绿, 然后转呈紫褐色、枯死,于秋季脱落。病原菌在染病针叶上产生小形、黑色、有柄的分生孢子器,从气孔伸出表面,排列成形。分生孢子器内含有椭圆形至卵形、无色、单细胞的分生孢子。严重感病的观赏树木可在春季喷撒波尔多液数次,能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水稻纹枯病为害捐失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连作早稻为对象,对水稻纹枯病为害损失及品种、氮肥施用量、产量水平、发病时间、病情程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六年的研究。组建了多因素损失估计模型。根据损失模型统计分析表明:水稻黄熟期病情指数与稻谷减收率的关系最为密切;六个参试品种基本可归为两类;不同氮肥施用量和不同产量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对同级别的纹枯病病情所致的稻谷减收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晚稻穗期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复合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笼罩接虫试验表明:晚稻穗期每丛白背飞虱数(X#-1)和褐飞虱数(X#-2)与每亩产量损失(y)关系符合方程:y=0.1466+0.948 X#-1+1.198 X#-2(S#-y.12=1.2)。经大田验证,与实际基本相符。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损失主要由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引起,其中结实率下降是主要原因。根据目前稻谷价格、防治费用等,制定出晚稻穗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复合防治指标为:0.948 X#-1+1.198 X#-2>10.96 应防治;0.948 X#-1+1.198 X#-2≤10.96 不防治。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