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田养龟是一种动植物互生同一环境生 态互利的养殖新技术,可使稻田作物空间间隙 再利用,不占用其它土地资源,又是节约饲养龟 类成本,降低田间害虫危害及减少水稻用肥量 等互补互利措施,不影响水稻产量,但却大大提 高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据浙江海宁市袁花镇 名贵动物场的经验介绍,每667平方米稻田可 产净龟(增重)是投入量的1~2倍,龟产值是水 稻的4~8倍.现介绍该场的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2.
韩忠良  蒋东 《饲料广角》2000,(21):22-22
稻田养龟是一种动植物互生同一环境、生态互利的养殖新技术。也是稻田作物空间间隙再利用,不占用其它土地资源,又不影响水稻产量,但却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据浙江海宁市袁花镇名贵动物场的经验介绍,每667m~2稻田可产净龟(增重)是投入量的1~2倍,龟产值是水稻的4~8倍。现摘要介绍该场的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蒋张林,通过多年实验,探索出一套稻田养龟新技术,节约了养龟成本,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情况下可减少稻田病虫危害及稻田用肥量,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据蒋张林介绍,每亩稻田可产净龟(增重)是投放量的1~2倍,龟产值是水稻的4~8倍。现将技术介绍如下:1田间设施选择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不易遭受洪涝侵害的地段。在稻田四周建立防逃设施,四周用厚实塑料膜围成50~80cm高的防逃墙,田间开几条水沟供龟栖息,深和宽以20cm×40cm为宜,沟面积占田间面积的20%,进出水口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稻田生态养龟是目前养龟业发展的方向.一般稻田养龟可采取半生态养殖方式:即龟种用温室培养到150~200克,放入稻田养殖,经过5~6个月的生长,龟体可达500克以上,达到商品化要求,0.067公顷(亩)水田增值2~3万元.现将利用稻田半生态养龟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有条件者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龟是一种动植物互生同一环境、生态互利的养殖新技术,不占用其它土地资源,又节约饲养龟类成本,降低田间害虫危害及减少水稻用肥量等,不影响水稻产量,但却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每667平方米稻田可产净龟增重是投入量的1~2倍,龟产值是水稻的4~8倍。1田间设施选择以水源条件好且排灌方便又不易遭受洪涝侵害的地段,并考虑旱季有水可供之田块,土质以壤土、粘土地段,不易漏水为宜。在稻田四周建立防逃设施,四周用厚实塑料膜围成50~80厘米高防逃墙,有条件的可用砖石筑矮墙,也可用石棉瓦等围成,原则使龟不…  相似文献   

6.
利用稻田生态养龟是目前养龟业发展的方向。一般稻田养龟可采取半生态养殖方式:即龟种用温室培养到150~200克,放入稻田养殖,经过5~6个月的生长,龟体可达500克以上,达到商品化要求,0.067公顷(亩)水田增值2~3万元。现将利用稻田半生态养龟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有条件者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龟是一种动植物互生同一环境生态互利的养殖新技术。也是稻田作物空间间隙再利用,不占用其它土地资源,又是节约饲养龟类成本,降低田间害虫危害及减少水稻用肥量等互补互利措施,不影响水稻产量,但却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据浙江海宁市袁花镇名贵动物场的经验介绍,每667平方米田可产净龟(增重)是投入量的1-2倍,龟产值是水稻的4-8倍。现摘要介绍该场的经验如下: 田间设施 选择以水源条件好且排灌方便又不易遭受洪涝侵害的地段,并考虑旱季有水可供之  相似文献   

8.
泥鳅(鳅)、田螺(螺)、青虾(虾)繁殖力强,搭配放入养龟稻田内养殖,能繁育大量幼体供龟采食;它们均为杂食性动物,采食植物茎叶、浮游生物等为主,还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与龟在食物竞争上无大的冲突;在稻田混养鳅、螺、虾和龟,是一种鳅、螺、虾增殖饵源稻龟互利共生养殖新法,有利于提高稻谷产量,在稻田投放100~150克重的龟,当年可长至300~350克重,1/15公顷水田可增值达万元。该法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是稻田养殖的好形式。现将其技术操作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有问有答     
问:我准备养殖黄鳝,不知“稻田养鳝”和“休稻养鳝”哪种方式更合适?答:稻田养鳝是对稻田充分利用、种养结合的生产新方式,以选择单季晚稻田为佳。稻田天然饲料丰富,盛夏时水稻又正好遮荫,水深符合黄鳝生长需要。黄鳝在稻田钻洞栖息,疏通土壤,捕食水生昆虫,利于水稻生长,减少水稻病虫害。养鳝稻田,水稻可增产10%~15%。  相似文献   

10.
出售奶牛     
利用稻田套养草胡子鲶,尚在初试,为此,我们特意查访了稻田养鲶鱼喜获成功的单位和农户。他们均是先将田块起垄作埂进行半旱式栽培水稻,然后再套养鲶鱼,这样,不仅解决了水稻“坐蔸”低产的难题,而且鲶鱼也获得了高产。实践经验证明,稻田养鲶鱼一般每667平方米产稻谷450~500公斤、鲶鱼1400~1600公斤,比饲养其它鱼类提高经济效益8~10倍。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果园养龟     
果园养龟是使动植物生态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和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好途径,它具有节约人工养龟的成本及有效降低果林害虫,提高土地利用率,便于一体化综合管理等优点.果园养龟不影响果品质量,反而有增加果品质量的效果.养得好时,每亩(667平方米)果园可产龟达100~250千克,果品产量可提高5%~12%.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殖黄鳝,可摄食水生昆虫及幼虫,既有利于水稻生长,又可收获黄鳝,而且投资少、见效快、操作简便,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好途径。现将稻田坑沟生态养鳝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果园养龟是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好途径,它具有节约成本及降低果林害虫的作用,且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还便于一体化综合管理等优点.果园养龟不影响果品质量,反而有增加果品产量的效果.养得好时,每亩果园可产龟100~250kg,果品产量可提高5%~12%.现将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利用稻田青虾收获后的冬闲沟,进行冬季养虾,可提高稻田养虾的技术经济效果。现将稻田冬季养虾技术介绍如下: 1.适时放养。青虾收获后,立即选择一些虾沟水位较深,条件较好的稻田,挖除虾沟中过多的淤泥,整修加固好田埂,注入新鲜河水。如稻田中还要种一季油菜或小麦,虾沟中的水位保持1.2厘米即可;如不种油菜或小麦,则可利用整个稻田再养一茬青虾。每亩虾沟水面可放养虾种2~2.5万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龟是一项可以节约养龟成本,又利于生态环境的养殖新技术。该技术应把握好以下要点:   田间设施 选择以水源条件好且排灌方便又不易遭受洪涝侵害的地段,并考虑旱季有水可供之田块,土质以壤土、粘土地段,不易漏水为宜。在稻田四周建立防逃设施,四周用厚实塑料膜围成 50cm~ 80cm高防逃墙,有条件的可用砖石筑矮墙,也可用石棉瓦等围成,原则使龟不能逃逸即可。田间开几条水沟,供龟栖息,深度 20cm~ 30cm,宽 40cm~ 50cm即可,沟面积占田面积的 20%左右。进出水口用铁丝拦住。靠田中间建一个长 5m、宽 1m的产卵台,可用土堆…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殖黄鳝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田养黄鳝是一种充分利用水稻田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稻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饲料,水稻又是很好的遮荫物,田水浓度也正好符合黄鳝生长;黄鳝在田中钻洞松土、疏通田泥,捕食害虫,既利于水稻生长,又可减少水稻的病虫害。  相似文献   

17.
一般商品龟在自然温度下生长较为缓慢 ,加温养殖 ,乌龟年增重可提高4~ 5倍 ,巴西彩龟年增重 5 0 0克 ,鳄龟130 0克。浙江省海宁市某养殖场使用“养龟温室自动加温控温装置”养殖商品龟获得较高效益。一、温室设置温室大小根据养殖规模而定。最小的温室占地面积 3m2 。长 2m ,宽1 5m ,高 1 6m ,内设三层 ,可养龟 2 6 0~ 30 0只。可放置于室内或室外。温室底面和四面墙体采用 5cm厚泡沫板构成 ,板块之间接缝处削成 45°斜面用胶水粘固密封。温室顶部采用“万通板”或“太阳板”双层保温结构 ,两层间隔 10cm左右 ,确保透光增温保温效…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蟹,能清除稻田杂草,减少水稻病虫害,改良土壤增加水稻产量;同时水稻又为河蟹生长、发育、觅食、蜕壳、栖息提供良好的环境,达到稻蟹互长。一般每亩稻田可产稻谷350~510公斤,鱼虾蟹等水产品25公斤~100公斤。现将其操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鸭是以种稻为中心,家鸭稻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利用家鸭的杂食性,消灭稻田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的不间断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效果,同时,鸭的粪便可作为稻田的肥料,在水稻生长期间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和化学肥料,可最大限度的使稻田不受污染,实现稻田的可持续性种养,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利用山区稻田的特色优势,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与实际生长情况,开展山区稻田鲤养殖技术应用,不但能够获取高品质的鲤,还能将稻田的水土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开发与利用,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减少水稻病虫害情况的发生。既确保了水稻的正常收益,还为农户增加了养鲤的经济收益。为此,本文介绍了山区稻田鲤养殖优势:促进水稻增产、增加水产品供应、推动农民经济收入上涨、优化生态环境;简述了山区稻田鲤养殖技术:设置稻田条件,合理放养鱼种,加强稻田水管理,做好稻田日常管理,加强越冬管理,预防鲤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