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别以大穗型、多穗型小麦品种周麦16、豫麦49-198为试验材料,重点研究了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在小花发育过程中,小花发育成粒与同化物分配之间的关系。在小麦幼穗发育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2个穗型品种的同化物分配差异发现,在小花发育中后期,大穗型品种周麦16转移到穗部的同化物比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多。花期完善小花数与穗干重、穗氮积累量、茎干重、茎氮积累量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与穗/茎干重、穗/茎氮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重/穗氮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大穗型周麦16在穗/茎干重、穗/茎氮积累量、穗重/穗氮积累量上显著高于豫麦49-198,且在穗重/穗氮积累量上达到极显著水平。前者在花期单位面积完善小花数较后者增加3.85%,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花期完善小花的形成与穗器官同化物供给总量的关系不大,而与同化物在穗部和营养器官的分配比例密切相关,与同化物在穗部的分配比例关系更加密切。大穗型周麦16较高的穗粒数与花期较高的完善小花数密切相关,且以穗部和营养器官间及穗部自身较高的同化物分配比例(尤其是穗重/穗氮积累量)取得大穗多粒。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大穗型、多穗型小麦品种周麦16、豫麦49-198为试验材料,重点研究了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在小花发育过程中,小花发育成粒与同化物分配之间的关系。在小麦幼穗发育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2个穗型品种的同化物分配差异发现,在小花发育中后期,大穗型品种周麦16转移到穗部的同化物比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多。花期完善小花数与穗干重、穗氮积累量、茎干重、茎氮积累量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与穗/茎干重、穗/茎氮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重/穗氮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大穗型周麦16在穗/茎干重、穗/茎氮积累量、穗重/穗氮积累量上显著高于豫麦49-198,且在穗重/穗氮积累量上达到极显著水平。前者在花期单位面积完善小花数较后者增加3.85%,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花期完善小花的形成与穗器官同化物供给总量的关系不大,而与同化物在穗部和营养器官的分配比例密切相关,与同化物在穗部的分配比例关系更加密切。大穗型周麦16较高的穗粒数与花期较高的完善小花数密切相关,且以穗部和营养器官间及穗部自身较高的同化物分配比例(尤其是穗重/穗氮积累量)取得大穗多粒。  相似文献   

3.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面积、干物质积运及产量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不同穗型小麦的叶片功能、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及产量构成特点,选用典型的多穗型、中间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花后叶面积、干物质的变化规律及产量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大穗型小麦的单茎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均大于多穗型和中间型,但最终产量表现为多穗型>中间型>大穗型.适当减小叶片面积,增加群体穗数,可能是提高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动地调控大穗型品种的分蘖成穗率,采用大田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几种生长调节物质对小麦大穗型品种分蘖成穗影响。结果表明,返青期叶面喷施萘乙酸、赤霉素、矮壮素、细胞分裂素、烯效唑、有机液肥和磷酸二氢钾,对提高此类型品种亩穗数和产量作用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张克禄  郑辉  王坤春  郝炎炎  高春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1963-1965,2001
[目的]寻求4种播种基础因素适合2种穗型强筋小麦的最佳指标,比较2种小麦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差异。[方法]大穗型强筋小麦以淄麦12号,小穗型强筋小麦以济南17号为试材,对其分别进行地力适应性、基本苗差异、播种期和适宜种植行距试验,并比较2种穗型强筋小麦对4种播种基础因素的需求差异。[结果]小穗型强筋小麦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低于大穗型强筋小麦;大穗型强筋小麦的基本苗以225万~270万株/hm2为宜,小穗型强筋小麦的基本苗为135万~180万株/hm2,比大穗型小麦低80万株/hm2左右;2种穗型强筋小麦的播种期一般相差5 d左右,平均播种行距相差5 cm左右。[结论]与小穗型强筋小麦相比,大穗型强筋小麦对地力条件要求高,适宜基本苗大,播种期晚,平均行距小。  相似文献   

6.
密度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成穗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密度对大穗型、中间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成穗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同一穗型小麦品种成穗率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间随密度的变化效应略有不同 ,即在 375万 /hm2 密度下 ,成穗率为中间型 >多穗型 >大穗型 ;2 2 5万 /hm2 和 75万 /hm2 下 ,为多穗型>中间型 >大穗型。密度影响不同穗型品种成穗率高低的关键时期在二棱期和药隔期。  相似文献   

7.
穗粒重在冬小麦超高产育种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通过十几年的小麦高产育种实践和理论分析,认为大穗型育种是冬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在一定植株高度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单株有效穗数,提高单株每穗粒重是实现小麦超高产的突破口。以半矮秆、多抗性、穗大、粒重获得小麦的超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大穗型强筋小麦的生育特性和对栽培条件的要求与小穗型强筋小麦明显不同.大穗型小麦穗大粒多,以主茎成穗为主,高抗倒伏,对地力和肥水条件要求较高.在优质高产并重的前提下,在试验研究与生产考察的基础上,以小穗型强筋小麦为对照,对大穗型强筋小麦适宜的土壤肥力指标、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播种规格等播种基础要素以及肥水的使用时机、使用量等田间管理措施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选择思路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通过对我省现有小麦超高产材料进行分析表明 ,小麦由高产 (666 7m2 产量 50 0kg左右 )到超高产(666 7m2 产量大于 60 0kg)主要是因穗数的增加。在超高产大穗型品种中 ,对产量起首位作用的是穗数 ,而多穗型品种起首位作用的则是穗粒数。在超高产材料的选育中 ,大穗型材料应该重视多穗性的选择 ,而多穗型材料则应该注重大穗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氮肥用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深入了解不同氮素水平下小麦穗部籽粒发育变化规律,为小麦高产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5~2006年,以大穗型小麦品种矮早8和多穗型品种周麦18为供试品种,设3个氮素水平,分别为180、2403、00 kg/hm2,研究了2种不同穗型的小麦品种籽粒结实粒数、小穗粒重、小穗单粒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供试品种在3个不同氮肥水平下小穗粒重、结实粒数随穗位的上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中下部小穗粒重、结实粒数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中上部与上部小穗;平均单粒重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小穗单粒重最大的穗位低于小穗粒重最大的穗位。对于大穗型品种,小穗粒重和结实粒数表现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对于多穗型品种,小穗粒重表现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小穗结实粒数的影响呈现出不明显的趋势。增施氮肥对提高大穗型品种小穗粒重、结实粒数的效应更明显。[结论]籽粒在穗部的位置决定了小麦穗部籽粒结实与物质积累的空间分布特征。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量化小麦穗部籽粒产量的调控途径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苏啤3号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研究了穗、粒、重三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苏啤3号单产随有效穗数、结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是波动的;但总的趋势是单产随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而增加;单产随实粒数的增加,其波动的频率高,振幅较大;穗粒结构中,实粒数和千粒重总的趋势是呈同步增长的,它们都与有效穗数呈相反的增长趋势。这就要求在啤麦不同生育阶段,根据不同的生长状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通过调控,以利其向足穗的方向发展,在足穗的基础上成大穗对提高单产和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科学安排日光温室生产茬次、高效栽培番茄及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干整枝方式研究不同密度及果穗数对温室冬春茬栽培番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温室番茄定植密度对干物质生产的影响较大,保留果穗数间接影响干物质的分配.摘心前期,不同密度间单位面积群体植株总干重存在差异显著性变化,处理4 000株/667 m2单位面积群体干物质生产最多,主要分配于茎叶供给营养生长.在适宜保留果穗数下,干物质生产影响植株上的坐果穗数,从而间接影响植株内干物质分配,不同密度及适宜留果穗数下干物质生产与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分配比例有关.[结论]在密度为4000株/667 m2(3穗果)时,既能实现营养生长期茎叶干物质的最大生产又能实现生殖生长果实最大分配累积,前期产量最高达4 310.7 kg/667 m2.  相似文献   

13.
文中指出,在高产水平条件下,单位面积穗数达到一定范围后继续增产的关键在于提高单穗生产力和单位面积粒数。单位面积粒数、穗粒重、千粒重与籽粒产量有密切关系。每穗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之间也存在明显正相关。根据当地气候和小麦发育特点,一方面必需选育具有较大小穗分化强度和多小穗的品种,另一方面通过栽培措施增加总小穗数及其结实率以增加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与穗粒重密切相关,但穗粒数与穗粒重之间关系的T值大于千粒重与穗粒重者。通过分析表明,穗粒数在提高穗粒重中作用大于千粒重。因此,必需选育具有千粒重高、整个灌浆期和灌浆前期灌浆强度大而过程短的品种。栽培措施的作用主要在于保证粒重遗传潛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小麦株型与冠层、株高、单位面积穗数等几个选择指标进行了探讨。认为株高80~90cm,旗叶较宽、较短,面积较小,挺而上冲,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长度依次加长,叶基角和开张角依次加大。株型从生长前期到生长后期由紧凑到松散有一定动态变化的中间型品种更易实现高产稳产;现代品种要在保持较高收获指数的基础上,注重生物产量、单位面积粒数、穗粒数/旗叶面积、穗粒重/旗叶面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以8个基因型NR9405、9430、偃师9号、小偃6号、陕229、西农2208、矮丰3号、商188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肥量(0、90N kg/hm2)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干物质分配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小麦叶片、茎鞘、穗轴 颖壳及籽粒含氮量、氮收获指数及叶片、茎鞘、籽粒干物质分配率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它们并没有显著受到施氮的影响。氮总吸收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单位面积穗数、单株分蘖数、每穗粒数、单位面积粒数、千粒重、每穗粒重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施氮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面积株数、单位面积穗数、单株分蘖数、单位面积粒数及单位面积粒重。施氮增加小麦的干物质累积量的同时也增加了氮总吸收量,但并没有显著地增加籽粒氮含量。  相似文献   

16.
In the tortoise, Gopherus polyphemus, single unit spikes in the olfactory epithelium in response to amyl acetate were positive relative to the slow potential. The number of spikes in a response train was 4 to 15, the duration 3 to 4 msec, the height 0.5 to 2 mv. The height of successive spikes in a train decreased. The decrement in height, the number, and the frequency of spikes changed with the strength of the odor.  相似文献   

17.
通过3年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单粒播种条件下沃夫特控释肥不同用量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提高玉米产量;适宜施肥量为682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为该品种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设7个播期和6个种植密度处理,于2008~2009年在河北省深州市护驾迟镇旱作节水试验站进行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1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但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2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衡4399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受播期和种植密度影响很小;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通过回归方程模拟计算得出,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适宜播期为10月6~21日,相应的合理种植密度为210万~360万/hm2。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近年来审定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近年来山东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演变情况,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方法】统计1999年至2010年山东省审定的55个小麦品种的18项农艺和品质指标,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61.65 kg•hm-2,但产量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只有粒重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尽管相关系数非常低。生育期平均每年缩短0.57 d,株高、最大分蘖数呈下降趋势,成穗率逐年上升。高产品种单位面积穗数较多,成穗率显著较高,提高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关键。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指标相对较高,但Zeleny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等指标相对较低,指标间不协调。籽粒容重、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等指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下降的趋势。优质品种粒重显著较低,这也是提高其产量潜力的重点改良性状。总体来看,产量及农艺性状与品质指标负相关,但二者之间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可以协调的,山东省小麦高产优质育种仍有相当大的空间,育种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结论】山东省近年来育成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稳步提高,中多穗品种更适合山东气候和生产条件,单位面积穗数接近600 m-2、穗粒数40粒、粒重40 mg以上。山东省近年来审定品种总体品质状况较差,而且各项品质指标非常不协调,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研究急需加强。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其运筹对太湖糯2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施纯氮300 kg/hm2、前后期施氮比例为6∶4条件下,产量达最高水平,为9299.45 kg/hm2。(2)不同施氮处理产量的差异首先是由单位面积穗数引起的,其次为结实率和每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小。(3)产量与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关系密切,而与抽穗前干物质生产量和生物产量的关系不明显。(4)增施氮肥能有效促进分蘖成穗,但前期施用氮肥过多,反而会使无效分蘖增多,降低成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