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1988~1991年,我们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系烟1934和鲁资406,多穗型品系烟214—9和鲁54368,分别在长清县良种场和邹平县冯家村进行了一定面积的高产示范试验。1991年经实打验收,40亩烟1934平均亩产551公斤。3亩鲁资406平均亩产542公斤,9亩烟214—9平均亩产543公斤,5亩鲁54368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2.
余薇  傅兆麟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57-59,85
为了解大穗型与多穗型小麦基因型的单株生产潜力,以5个大穗型基因型和5个多穗型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在株距14cm、8cm和2cm 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对单株产量及产量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穗型的基因型都有较高的单株产量潜力,在株距14cm密度处理中单株产量最高,均达到20 g;多穗型基因型单株产量在株距14cm和2cm的密度处理中分别比大穗型基因型多0.8g和0.5g,差异显著,在株距为8cm的密度处理中后者显著高于前者,表明大穗型基因型对生存环境反映敏感,适应范围窄,而多穗型基因型则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多穗型基因型在株距14cm和2cm密度处理条件下穗数高出幅度大于穗粒重高出的幅度,说明穗数是影响其单株产量在这两个密度处理条件下高于大穗型基因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选择思路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通过对我省现有小麦超高产材料进行分析表明 ,小麦由高产 (666 7m2 产量 50 0kg左右 )到超高产(666 7m2 产量大于 60 0kg)主要是因穗数的增加。在超高产大穗型品种中 ,对产量起首位作用的是穗数 ,而多穗型品种起首位作用的则是穗粒数。在超高产材料的选育中 ,大穗型材料应该重视多穗性的选择 ,而多穗型材料则应该注重大穗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对重穗型小麦品系95-2生长动态分析结果表明,95-2较一般概念上的栽培品系株型粗壮、高大,在整个生育期较高的有效光合面积,形成较高的生物学产量,根系发达,形成大穗大粒,体现了源大、库大的特点,茎秆系统也具有良好的输导性能。在下一步提高产、稳产品种培育中,植株叶型及其合理配置是一个着重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6.
绵阳30号是绵阳市农科所采用复合杂交育成的具有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特色的最新优良品种,其组合为绵阳01821/83选13028/绵阳05520-14,原代号为绵阳96-12,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8.
当前推广应用的大穗型品种:鲁麦22号、鲁麦23号、济宁13号、兰考906等,每穗粒数40粒左右,千粒重40~50g,穗粒重1.5~1.8g左右.亩穗数以30~40万为宜.  相似文献   

9.
大穗型小麦形态特性与产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四川绵阳90-7、92-1、绵阳19(弱冬性)、中国农科院中大A0、中国自然科学院铁杆(冬性),户县914、8650-8(弱冬性),陕西咸阳农科所84加79(弱冬性)、82(348)(冬性)。1993~1995年在咸阳农科所试验农场设品种比较试验圃。试验田地力中上,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10 m2(5×2),10行区,对照为多穗型小偃6号和中间型咸农151。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大穗型小麦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小偃22和大穗型小麦新品系41310为材料,调查了其冬、春总茎数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大穗型小麦成穗率低的原因。[结果]2品种的分蘖性能相近,41310的总茎数少于小偃22。在3月24日~4月28日的6个时期,41310的消亡总茎数分别较小偃22多49.5万、22.5万、40.5万、36.0万、72.02、65.5万/hm2。4月7日前后,41310和小偃22均有1个分蘖消亡高峰,其分蘖消亡值分别为351.0万和333.0万/hm2 而41310在4月28日前后出现第2个分蘖消亡高峰,分蘖消亡值达337.5万/hm2,使41310的分蘖消亡率达74.6%,成穗率仅为25.4%,穗数减少至423.0万/hm2。[结论]大穗型小麦41310的分蘖消亡速度较小偃22快,且较其多了1个分蘖消亡高峰。  相似文献   

11.
小麦冬前及冬季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必须重点抓好冬前及冬季管理技术,主要措施有查苗补苗、加强中耕锄划、浇好冻水,因苗补肥、抗旱防冻等4项。  相似文献   

12.
半岛地区大穗型冬小麦的播期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在半岛地区的适宜播期播量,探明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选用大穗型冬小麦品种‘洲元9369’,采用5个播期和3个播量的试验方法,研究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在半岛地区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大穗型冬小麦品种‘洲元9369’的适宜播期为9月27日至10月3日,适宜播量为270万~405万/hm2,最佳播期播量为9月27日的405万/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穗部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泰山28、中育9398和新麦2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2种穗型冬小麦穗重、小穗数、小穗密度、穗粒数、千粒重和穗长的影响。[结果]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穗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中间型冬小麦品种的单穗重和穗粒数高于多穗型品种,而其千粒重低于多穗型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冬小麦的穗粒数和单穗重呈下降趋势。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中间型冬小麦品种更易于提高单穗重。[结论]该研究可为冬小麦的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从国家宏观政策及生态条件入手,分析了黄淮海地区小麦持续增产的因素与措施。并针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产实际,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以指导当地冬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5.
基因型与播期对长春冬小麦穗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在长春分期播种期穗分化的观察结果表明,冬小麦越冬前穗经时期与越冬存活率间 不同而有别,耐寒性较弱的品种以生长锥未伸长期越冬较安全;耐寒性强的品种越冬前处于生长锥伸长期可安全越冬,适播期较宽。穗分化结束日期因品种而不同,但同一品种不同播期间无差异。穗分化总日数与小区产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6.
覆膜对冬小麦穗分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6个品种穗分化进程连续2a的研究表明,覆膜能显著加快冬小麦穗分化发育进程,其主茎伸长期和单棱期穗分化开始日期比露地小麦平均提前6.5d和9.5d,持续天数则相应缩短2.0d和6.1d,二棱期分化开始日期比露地小麦提前12.0d,持续天数延长9.5d。二棱期分化天数增加是地膜小麦形成大穗的主要原因,覆膜能缩短分薛穗与主茎穗之间(开始)穗分化的差异天数,地膜小麦分薛穗单棱期分化开始日期与主茎开始日期差异天数比露地小麦缩短,I薛平均缩短2.3d,Ⅱ薛平均缩短4.7d,Ⅲ薛平均缩短16.2d;地膜小麦分薛穗的二棱期与露地小麦分薛穗的二棱期相比,I薛比露地小麦缩短2.9d,Ⅱ薛缩短4.5d,Ⅲ薛缩短10.0d,覆膜缩小了分薛穗与主茎穗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成穗率的提高和形成穗匀的发育态势。  相似文献   

17.
选择了新疆冬小麦生产中对产量影响最大而又容易控制的5个因子,采用5因素5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种粒数、底肥纯氮量、底肥纯磷量、返青后追氮时间和追氮量等单因素效应和因素之间交互效应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利用回归模型,频数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优化出产量为5626~6375kg·hm-2的最佳综合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旱作小麦宽幅条播方式与品种的交互作用,进一步提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法】在黄土高原旱作区,选取2个不同基因型品种,采用5个不同播种幅间距,二因素交互处理,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测定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量、透光率和产量,经过连续3年连续数据积累,分析不同幅间距的宽幅播种方式和不同株型品种互作对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冬小麦灌浆期品种间旗叶和底部位透光率均差异不显著,长6359秸秆+颖壳干物质运转量、运转率和贡献率均高于高秆品种陇鉴117;播种方式方面,幅间距缩小至18 cm时,旗叶部位透光率和干物质运转均高于普通条播;品种间全生育期耗水量差异不大,缩小幅间距至18 cm的宽幅播种,耗水量降低10.8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91%;不同基因型冬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长6359和陇鉴117分别通过扩大库容和提高单位面积穗数达到增产目的,品种和幅间距二因素互作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宽幅播种调节幅间距均能适应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幅间距缩小至18 cm时产量增加139.2 kg·hm-2。【结论】旱作冬小麦采用宽幅播种,幅间距为18 cm时,配套不同基因...  相似文献   

19.
冬麦北移种植产量与施肥量、播种量和播种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应用D-饱和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了寒地冬小麦产量与施肥量、播种量和播种期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播种量>播种期>施肥量;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穗粒数>公顷穗数>千粒重。同时,还提出了7500kg hm~2,6000kg hm~2两种产量水平下的高产栽培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气象因素对舞阳县小麦产量的影响,根据舞阳县2000年来小麦产量和小麦生长期间的降水量、光照、气温等气象因素,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气象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个月降水量与光照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降水量与气温之间负相关不明显;光照与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呈正相关。气象因素中,降雨量和光照对产量的影响较小,温度对产量有影响较大,因此,温度最有可能成为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通过气象要素对产量的影响分析,为未来进行冬小麦产量持续高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