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钰  郭爱华  姚月俊  姚延梼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50-1350,1464
[目的]为选育和鉴定杏的抗寒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6个抗寒性不同的杏品种休眠期叶芽的SOD、POD酶活性变化,研究酶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抗寒性强的串枝红SOD酶活性1月份比12月份增加了1.89倍,抗寒性较强的兰州杏和鸡蛋杏分别增加了1.73和1.61倍,抗寒性较弱的意大利2号的增加量最少。各品种1月份的POD酶活性普遍增长,但上升幅度各不相同,增长最明显的是串枝红和兰州杏,分别由12月份的958、3 U/[g.(FW)]增加到1月份的1911、46 U/[g.(FW)],2月份又有所下降。[结论]不同杏品种之间存在抗寒性差别,串枝红和兰州杏的SOD、POD酶活性保持较好,抗寒性较强,可利用品种的抗寒资源进行育种。  相似文献   

2.
陕西茶树品种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石蜡制片技术,对18个陕西当地茶树品种及8个引进茶树品种进行解剖结构观察和组织结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陕西省茶树品种抗寒性优于外地引进品种,普遍具有叶片较小,栅栏组织层数多、厚度大,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和上表皮与海绵组织的比值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茶树品种的抗寒机理,在前期抗寒性茶树品种筛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强抗寒性、中抗寒性和弱抗寒性茶树品种各2份,分别比较了其秋季新梢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等抗寒性相关酶的活性,并对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强抗寒性茶树品种的秋季新梢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而弱抗寒性的茶树品种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低与抗寒性强弱有一定关系,CAT、SOD和PPO活性及丙二醛含量高低与抗寒性强弱之间无明显规律可循。因此,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低可以作为判断茶树品种或资源新梢抗寒性强弱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4.
几个仁用杏品种抗寒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通过测定不同器官抗寒性,几个仁用杏品种抗寒性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器官均以白玉扁抗寒能力最强,龙王帽和一窝蜂之间差异较小。各品种不同器官抗寒性均表现为枝条>花芽,花蕾>花瓣。植物抗寒性与体内SOD酶活性密切相关,在低温胁迫下,抗寒性强的品种,其SOD酶活性明显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各品种抗寒能力强弱随时间而变化,花期对低温较敏感,抗寒性下降,品种间差异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选育出适宜沂蒙山区生长的抗寒性强的茶树品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为茶农选择种植抗寒茶树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对引进的8个4年生无性系茶树品种(龙井43、浙农113、迎霜、安徽3号、乌牛早、舒茶早、劲峰、福鼎大白茶)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结合叶片解剖结构进行抗寒性试验分析,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结果]浙农113、舒茶早、龙井43均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乌牛早、安徽3号次之,抗寒性指数均高于福鼎大白茶;劲峰、迎霜2个品种的抗寒性相对稍弱.[结论]浙农113、舒茶早、龙井43、乌牛早、安徽3号适宜在沂蒙山区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6.
低温锻炼期间柑桔原生质体SOD和CAT酸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3种抗寒性不同的柑桔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经低温锻炼后,原生质体抗寒力得到增强,并在第12d达到最大。柑桔原生质体SOD、CAT酶活性变化同步提高,而细胞膜脂过氧化水平随低温锻炼进程逐步下降,至第12d回升。结果表明:柑桔原生质体SOD、CAT酶活性与抗寒性正相关,而MDA的含量则与抗寒性成负相关,可以利用柑桔原生质体SOD、CAT酸活性和MDA的含量鉴定柑桔原生质体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7.
为毛峰茶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以福鼎大毫、中茶108、福鼎大白、金观音、龙井43、梅占6个茶树品种为材料,观察各品种茶树芽叶性状,对不同茶树品种制成的毛峰茶的主要理化成分进行测定与感官品质审评,分析不同品种的适制性。结果表明: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的叶色绿、茸毛多,2个品种感官审评综合得分较高,分别为91.6分和90.0分;金观音香气最好;龙井43和梅占综合品质稍弱,中茶108生长势强。品种间品质成分存在差异,其中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的差异较大。适制毛峰茶的品种有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龙井43适制扁形茶,梅占适制红茶和乌龙茶,生产上以金观音制作红茶可能品质更佳,中茶108为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8.
不同无性系茶树品种的根际细菌及酶活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定点定位方法,对自生固氮菌、磷、钾细菌根际效应和根际土壤酶活性连续5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根系对磷、钾细菌均有明显的根际效应,但对自生固氮菌则为负效应;茶树根际土壤中菌数、转化酶及脲酶活性均表现为福鼎大白茶>黔湄809>黔湄303,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为黔湄809>福鼎大白茶>黔湄303,同时得到根际土壤转化酶、脲酶活性大于根外土,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为根外土大于根际土。本文还分析了根际三类细菌与每季茶后的根际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鉴定新疆地区葡萄(Vitis vinifera L.)品种的抗寒力,对于品种资源的利用、品种的合理规划布局和抗寒育种及评价、推广抗寒性品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3个葡萄品种(红地球、里扎马特、无核紫)为试材,研究低温处理(-23、-4℃)对葡萄枝条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束缚水/自由水的影响.[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束缚水/自由水含量逐渐升高,但是各品种升降的速度和幅度有差异,各品种参数的升降幅度大小顺序与其抗寒性强弱顺序基本相符.[结论]检测的3个品种中,无核紫的抗寒性最强,红地球的抗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对茶树抗寒性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浙农21、浙农113和浙农139等3个茶树品种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壳聚糖后其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壳聚糖后,抗寒性较弱的品种浙农21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不大;3个品种茶树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增加,细胞膜伤害率明显降低,说明壳聚糖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茶树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1.
茶树品种对茶饼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省选育和推广的4个茶树品种进行室内离体接种抗病性鉴定和田间品种抗病性调查,结果表明:4个品种均不同程度的感染茶饼病,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着一定差异(云抗10号<佛香3号<佛香2号<佛香1号),但按照抗性分级标准分别属于高抗和中抗品种;室内离体接种不同浓度孢子发病情况试验表明:最适的接种孢子浓度为10×10下每视野50~60个孢子。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引种茶树品种的抗寒适应性,以福鼎大白茶树为对照,对引种的乌牛早、农抗早、元宵绿3种茶树叶片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处理,测定低温胁迫下茶树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和SOD活性,分析低温胁迫下茶树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个茶树品种的抗寒能力依次为农抗早>乌牛早>福鼎大白>元宵绿。  相似文献   

13.
对光山县茶树良种化现状进行了调查。2007年,光山县茶园面积达8333.3hm2,无性系茶树品种有12个,面积2100.0hm2,占茶园总面积的25.2%;有性系茶树品种有7个,面积6233.3hm2,占茶园总面积的74.8%。说明无性系良种茶园的比例低,良种茶苗主要靠从外地引进。为此提出了今后发展茶树良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然越冬过程中不同杨树品种的抗寒生理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银×新、北美速生杨1号、抗虫杨、抗盐碱杨4种杨树(Populus L.)的一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探讨自然条件下,不同杨树品种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品种杨树的抗寒生理指标表现出差异;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短时的降温相关不密切,杨树应对低温能力较强,渗透调节系统稳定,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保护酶活性与温度密切相关,丙二醛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自然条件下,各抗寒生理指标随气温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各杨树品种的抗寒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叶片解剖结构指数较高的30份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它们的叶片生理指标和田间冻害发生程度。结果表明,30份种质材料的质膜相对透性(X1)、可溶性糖含量(X2)、可溶性蛋白含量(X3)和冻害发生程度都存在显著差异;叶片生理指数(Y1)的计算公式为Y1=0.45X1+0.3X2+0.25X3;冻情指数(Y2)的逐步回归方程为Y2=2.799+0.050X1-0.401X2-1.850X3;30份种质材料被聚类成三个不同特点的类群,并且可以判断第一、二类群中的19份材料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茶树叶片生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可应用于茶树幼苗期抗寒性的鉴定,从而提高抗寒种质材料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为了探讨水杨酸对冬季茶树的抗寒性的调控机制,以“龙井43号”茶树为试材,研究休眠期叶面喷施水杨酸对茶树叶片光合作用、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水杨酸30天后即能明显提高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处理60天后,2 mmol?L-1的水杨酸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中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使丙二醛、活性氧含量显著下降,同时,叶片中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其它水杨酸处理虽然也能提高这些酶活性,但是效果不如2 mmol?L-1的水杨酸处理显著。因此,在休眠期,叶面喷施适当浓度的水杨酸可显著提高茶树叶片的Pn和保护酶活性,从而提高茶树的抗寒性,这也有利于提高次年茶叶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7.
川西茶区引进的十二个茶树良种抗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从浙江、福建等地引进四川川西茶区的乌牛早、平阳特早、龙井长叶、元宵茶等12个绿茶良种的叶片解剖结构、SOD酶活性、CAT酶活性和新梢电导率进行了比较和抗性间接鉴定,同时采用田间观测方法对各品种抗性进行田间自然鉴定。结果表明:乌牛早、平阳特早等8个品种的抗性强于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或与对照品种相当,迎霜等4个品种抗性弱于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  相似文献   

18.
金薄香核桃新品种枝条抗寒性综合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金薄香核桃新品种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经20多年实生选育的系列新品种。为了进一步推广核桃的种植区域,加快核桃抗寒品种选育进程,以金薄香1~8号、金薄丰1号、优株181为试材,在常温、-15℃和-25℃条件下,分别测定其1年生枝条的组织结构和膜脂相变、膜脂过氧化、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以及保护性酶活性等指标,综合分析其抗寒能力。结果表明,枝条的组织结构与抗寒性有密切关系:木质部所占比例越大,品种的抗寒性越强,不同核桃品种1年生枝条的组织结构有较大差异;低温胁迫处理后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SOD,POD活性表现出"低—高"的趋势,与相对电导率变化显著相关;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增加,但不同品种间的变化幅度较大。运用SAS软件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初步得出10个核桃品种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金薄香4号、金薄香6号、优株181、金薄丰1号、金薄香2号、金薄香7号、金薄香3号、金薄香1号、金薄香5号、金薄香8号。  相似文献   

19.
不同绿茶品种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6个无性系绿茶品种的成活率、新梢物候期、发芽密度、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性状进行分析,为国家级良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苏茶早、元宵绿、中茶108、武义早等4个品种为特早生种;中茶108、81-8-30、中茶302等3个品种的产量极显著高于CK种,武义早的产量显著高于CK种;桂香18、六杯香、鸠20、中茶302、春波绿、81-8-30、南江1号等7个品种的品质优于CK;中茶108、81-8-30等2个品种的耐寒性表现为强,浙农139、中茶302、桂香18等3个品种的耐旱性表现为强.  相似文献   

20.
几个适制卷茶的无性系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几个适制卷茶的无性系茶树品种在青岛地区进行了引种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芽叶性状、成活率、萌发期、百芽重、干茶品质、生化成分、产量及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经过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2个比较适合在北方茶区生长的发芽早、品质优、产量高、抗寒性强、成活率高的适制卷茶的优良无性系品种:农抗早、浙农1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