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肠出血综合征(HBS)又叫做空肠出血综合征、肠道出血、肠道坏死以及梭菌性肠炎,这里指空肠出血综合征,是一种新的急性的最终致死性的肠道疾病。HBS以小肠突发性的、渐进性的、偶尔大量出血,以及随后结节形成产生梗阻为特点。肠道发病部位坏死,病牛并发失血、肠道梗阻以及失活的情况。该病在泌乳早期成年奶牛中最常见,在泌乳后期以及干奶期偶有发生。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两个方面对该病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白仔培育是关系鳗鲡养殖好坏的最主要环节,虽然我国已具备成熟白仔培育技术,但每年在白仔培育过程中仍发生一些失误,不但导致了严重经济损失,同时浪费了宝贵资源。 出保温棚期是病害暴发的主要时期,做好出保温棚的病害防治,将为适温期鳗鲡的  相似文献   

3.
欧洲鳗主要病害的调查与防治(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中毒症1.锌中毒在以往养殖中较少发现本病,而在1995、1996年的白仔养殖中本病发现率较高,究其因素,可能为近年养殖所用设施,如加热管(镀锌)及增氧机镀锌所致,流行子白仔期,在以后养殖中由于水体大,水交换率高,即使有锌渗入水中.亦被稀释,而在白仔期,水温较高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白仔的培育是鳗鲡养殖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管理要求最精细的养殖阶段。白仔培育得好坏,直接影响鳗鲡养殖周期,从而直接影响养殖经济效益;同时,白仔培育期的死亡率为养殖过程最高,因而,加强白仔培育的管理,正确掌握白仔培育的关键技术将有效提高培苗成活率。本文就白仔培育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及近年的改良技术作一介绍。一、池塘结构传统的养殖工艺采用全遮黑面积为40~60米2的水泥池,常称为“白仔池”,但现阶段白仔培育结果认为池塘面积不宜过小,一般需达60米2以上,而真正比较实用的池塘面积为80~120米2…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4,(6)
鸡坏死性肠炎又可以称为肠毒血症或者烂肠症,该病主要是因为受到魏氏梭菌的感染而引发的肠道出血、溃疡、坏死的一种疾病。文章通过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和防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水产养殖追求长得快,成为了一种养殖现状,但是却忽略了随着投喂量的加大,水产动物肠道压力也越来越大。肠道通常是水产动物疾病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肠道健康下降,肠炎、白便、慢料、闭口、死亡、饵料系数高等,严重影响到了最终的养殖效益,而且大量未消化的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引起水体环境"健康"下降,形成疾病频发、用药猛增的恶性循环,因此,水产养殖朋友们要特别关注水产动物肠道健康,肠道健康是水产动物健康养殖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对2014年3月山东省蓬莱某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保苗场患“肠炎病”的刺参进行了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及病原菌分离与鉴定,利用氟苯尼考为治疗药品,以脏壁比、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评判指标,探讨了3种不同用药方式(口服、药浴、口服+药浴)对刺参保苗期“肠炎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刺参“肠炎病”症状表现为体色发黑,附着能力弱,摄食和活动能力差,解剖后可见肠道内食物不连续,肠腔内有大量黄白色粘液或浓状物质,肠道壁变脆、韧性差且易断裂,显微镜下观察到肠道存在大量细菌;组织病理学显示,患病刺参肠道绒毛膜散乱、粘膜层溃散,结缔组织散乱,且与肌肉层分离较明显.自刺参肠道处分离出优势度最高的细菌In-1菌株,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刺参“肠炎病”致病菌,该致病菌主要来源于饲料藻粉.利用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16S rDNA和gyrB)鉴定该菌株为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该菌株对头孢三嗪、阿奇霉素、强力霉素和氟苯尼考等12种药物高度敏感.不同用药方式的治疗效果显示,使用氟苯尼考药浴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刺参经药浴治疗后增重率达(24.23±0.41)%,特定生长率达(0.77±0.01)%/d.本研究可为刺参疾病防控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沙县地处闽西北山区,近年来,养鳗业发展迅速,现已兴建养鳗场10家,每年投放欧洲鳗白仔苗500万~600万尾。由于欧洲鳗苗种产地及其生物学特性与日本鳗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养殖技术与日本鳗不同。欧鳗白仔苗培育阶段成活率的高低、规格是否整齐、能否降低三类苗数量,直接影响到全年商品鳗生产的产量和效益。几年来,对四个鳗场进行定期取样镜检,现场技术指导,发现疾病及时用药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般白仔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类苗最低数量在9%,一般在10%~15%。一类苗最高数量达48%。现将白仔苗的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一…  相似文献   

9.
渔业纵览     
《科学养鱼》2004,(3):35-36
日本率先攻克鳗鲡人工育苗世界性难题据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的网站报道,该中心下属的养殖研究所在全球首次人工培育鳗鲡白仔苗种获得成功。目前人工培育出的变态白仔苗生长正常,最大个体达612日龄,全长超过20厘米,外形与成鳗相似,已实现了人工生产鳗鲡白仔苗作为养殖用苗的世界性梦想。这次的白仔苗人工培育成功,是基于饲育装置的改良和饲育方法的深入研究,以及日本水产株式会社和不二制油株式会社共同研究的改良饲料。孵化仔鱼约250日龄、全长5.5厘米前后即达到柳叶状仔鱼时,开始变态。经约20天的变态过程,长成白仔苗。完成变态的白仔苗经…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7,(12)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感染鸡肠道后发生的一种以肠道坏死为特征的细菌性疾病,病原能产生坏死毒素,对肠道细胞有破坏作用;高温高湿的环境易暴发该病,临床表现以肠道症状为主,病理变化也集中在肠道;口服抗生素或微生态制剂能起到预防作用,但二者不可同时使用;治疗该病时需在疾病发生的前期治疗,后期因肠道发生不可恢复性损伤,治疗意义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