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烯效唑对花生生长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烯效唑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于花生盛花期采用田间常规喷雾的方法,研究烯效唑对花生生物性状、经济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经过烯效唑处理的花生主茎高度低于清水对照,对株高的抑制率在7.95%~12.27%之间;与产量相关的经济性状各处理区均高于对照处理;药剂处理区增产率9.5%~13.8%,增产效果显著。烯效唑对花生营养生长的抑制持续期较多效唑长,有利于花生的生殖生长,对花生经济产量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浓度的外源物质脱落酸(ABA)对小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2个小豆品种‘白红8号’和‘012-27’为试验材料,大田花期叶面喷施后,在不同生育期测量植株主茎长度、主茎粗度、叶片鲜重、根系鲜重及产量性状等。结果表明:花期施用浓度为100 mg/L和200 mg/L的ABA能显著降低‘白红8号’和‘012-27’的主茎长度。2个品种不同浓度处理与CK相比茎粗均显著增加。‘白红8号’和‘012-27’在处理A100中开花期叶片鲜重分别比CK增加了33.54%、23.81%。2个小豆品种A100处理的单株粒数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12.80%、20.13%。综上所述,喷施脱落酸能降低小豆植株的主茎长度,显著增加主茎粗度、叶片鲜重、根系鲜重及小豆单株粒数,小豆花期喷施浓度为100 mg/L的ABA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花针期灌水后不同品种花生植株生长发育、 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以不同花生品种为材料, 在花针期灌水后对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花针期灌水处理对不同花生品种不同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不同, 灌水处理下 ‘花育 25号’ 的主茎高、 侧枝长与其对照间差异不明显,但产量上差异明显; 即 ‘花育 25号’ 各性状和产量对灌水处理的适应性较好,‘花育 20号’ 表现较差。各品种主茎高和侧枝长的生长发育状况可用 Logistic方程很好的拟合, 花针期灌水可使主茎高和侧枝长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Tm)均提前, 主茎高Tm提前 2~5天, 侧枝长Tm提前 3~7天; 花针期灌水使 ‘花育22号’ 和 ‘花育 25号’ 两品种主茎高的最大生长速率(Vm)分别提高 21.29%、 5.67%, 侧枝长最大生长速率分别升高 3.61%和 5.42%, 却使 ‘花育 20号’ 主茎高和侧枝生长的最大生长速率(Vm)分别降低 15.48%和21.81%。花针期灌水处理下各品种基部茎长和茎粗均于开花后 20天的结荚期达峰值,‘花育 25号’ 、‘花育 20号’ 和 ‘花育 22号’ 三品种基部茎长较对照分别提高 0.30 cm、 0.57 cm和 0.46 cm, 其基部茎粗分别提高 18.33%、 11.11%、 10.34%。花针期灌水使各品种灌水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花育 22号’ 和 ‘花育 25号’ 灌水生产效率分别为 25.26 kg/mm和 22.6 kg/mm。无论是田间自然条件下还是花针期灌水处理, 均以 ‘花育 25 号’ 产量最高, 分别达 4794.3 kg/hm2和 5030.25 kg/hm2,‘花育 25 号’ 抗性和广适性能力均较强。  相似文献   

4.
烯效唑浸种对玉米苗期形态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烯效唑浸种对玉米苗期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对叶片和叶鞘的伸长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烯效唑处理的植株粗壮,叶片厚度、叶宽和茎基宽增加,根数增多,根长显著高于对照,根干重增加,根冠比和苗粗壮度提高,表现出显著的壮苗长相,浓度间以40mg.kg-1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探讨叶面喷施烯效唑(S_(3307))和激动素(KT)对玉米叶片碳代谢及产量的影响,为S_(3307)和KT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德美亚1’和‘德美亚2’为试验材料,于玉米7叶期喷施S_(3307)和KT,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玉米叶片碳代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_(3307)和KT均显著增加了2个品种的穗重、粒重、穗行数、行粒数和单粒重,最终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其中,KT对‘德美亚1’产量的调控效果较好,S_(3307)对‘德美亚2’产量的调控效果较好。喷施调节剂后第21~30天,2种调节剂均降低了叶片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德美亚1’的叶片淀粉含量下降幅度为0.16%~31.10%,淀粉酶活性下降幅度为7.58%~45.83%;‘德美亚2’的叶片淀粉含量下降幅度为2.68%~42.01%,淀粉酶活性的下降幅度为3.97%~39.82%。喷施调节剂后第21天,2个品种叶片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大小依序为KTS_(3307)CK,‘德美亚1’的2个处理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比CK分别增加84.64%、31.28%、67.38%和52.74%,‘德美亚2’的2个处理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比CK分别增加14.21%、3.92%、49.34%和37.50%。2种调节剂均显著促进了生育后期玉米叶片的生理活性,延缓了叶片衰老,进而提高了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6.
单粒精播对花生根系生长、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烨  郭峰  李宝龙  孟静静  李新国  万书波 《作物学报》2013,39(12):2228-2237
以大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设每公顷19.5万穴(S1)和22.5万穴(S2) 2个单粒播处理,双粒穴播每公顷15万穴处理为对照进行大田试验,对比单粒精播与双粒穴播对花生耕层根系生长动态、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差异。与对照相比,单粒精播S1处理在开花后50~70 d的根系形态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动态明显改善,耕层根系长度、体积和吸收面积在0.05水平上显著增加,根系干物质积累量(DMA)和积累速率(DMAR)也明显提高;S1和S2处理开花后40~70 d根冠比明显提高,并保证冠层和荚果较高的DMA和DMAR,通过提高单株生产力,实现群体增产,其中S1处理为佳,可在节种35%的前提下,增产7.98%~8.38%,增产效果显著。本研究说明单粒精播可保证花生根系相对较强的生长优势,协调根冠比,壮个体,强群体,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实现花生高产。  相似文献   

7.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的光合生理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探明花生在化学调控作用下的产量、品质变化及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机理。比较研究了初花期喷施矮壮素、缩节胺和结荚初期喷施多效唑对花生的化学调控效应。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矮化植株,增加茎粗、有效分枝数及结果数,提高花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并在结荚期降低叶片的蒸腾速率,最终达到提高花生产量和改善花生品质的目的。其中,多效唑对增加花生叶绿素含量、降低蒸腾速率、增加产量和粗蛋白含量的调控效果最好,其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0%和7.8%;而缩节胺对提高花生的光合速率调控效果最佳,其光合速率比对照增加了25.0%;矮壮素最利于改善花生的亚油酸含量,其亚油酸含量比对照增加了6.4%。综合考虑花生的产量品质和光合生理效应,多效唑对花生的化学调控增产效应最好,其次为缩节胺处理。  相似文献   

8.
探讨鼓粒期叶施烯效唑对绿豆叶片、根系和茎杆糖分积累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绿豆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2013和2014年连续2年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小明绿’为试验材料,鼓粒期叶施不同浓度烯效唑(15、30、60 mg/L),对照喷施等量清水,研究其对绿豆各器官糖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豆鼓粒期后,3种浓度烯效唑处理均呈不同程度提高了植株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与对照相比,烯效唑处理下绿豆糖分含量增加显著,且生育后期仍能维持相对较高的糖分积累。可得出结论:鼓粒期叶面喷施烯效唑可调控绿豆植株不同器官光合特性与糖分积累,最终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9.
张伟  邱强  赵婧 《作物杂志》2015,31(4):81
为了明确不同化控调节剂对杂交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以杂交大豆2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选用7种化控调节剂,在初花期进行喷施,分析不同调节剂对杂交大豆生理和农艺性状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玉米矮吨及玉黄金均使杂交大豆产量显著增加,增产幅度达5.2%~11.3%;其中,多效唑和烯效唑增产效果最好,其次为矮壮素、玉米矮吨、玉黄金,而缩节胺和乙烯利增产不显著。施用增产的调节剂可显著增加杂交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降低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株高,增加茎粗、分枝数、单株荚重、单株粒重,但对节数和百粒重影响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叶面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玉米矮吨、玉黄金等化控调节剂,可以提高杂交大豆叶片生理机能,均衡冠层发育,优化株型,进一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培育适合机械化种植的油菜毯状秧苗,探索不同烯效唑处理浓度和育苗密度对毯状秧苗质量、成熟期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宁杂31号’为材料分别用0(CK)、5、10、15、20 mg/L烯效唑溶液处理种子2 h后自然晾干播种,苗床育苗密度设150万、225万、300万、375万、450万株/hm25个处理。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处理后,油菜秧苗高度降低,叶片数增加,根颈变粗,根系活力增强,下胚轴缩短,地上部干重减少,地下部干重增加,有利于培育矮壮苗;增加育苗密度,秧苗增高,叶片数减少,根颈变细,根系活力下降,下胚轴伸长,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均下降,毯状秧苗质量下降;但随着烯效唑浸种浓度增加,密度对秧苗的影响明显减弱。各处理的毯状菜苗在1.2万株/hm2栽培密度下,烯效唑浸种浓度和育苗密度对油菜成熟期株高、总叶片数和主颈段长无显著影响,但烯效唑浸种处理后,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和实收产量增加,其中以15 mg/L处理产量最高,10 mg/L和20 mg/L处理产量相当;而随着育苗密度增加,上述经济指标均有所下降。依据茬口,当需要适栽苗龄为30天时,浸种浓度为10 mg/L,育苗密度可达450万株/hm2;当需要苗龄延长到40天,浸种浓度则需增加到20 mg/L,且育苗密度应≤300万株/hm2。通过调节烯效唑浸种浓度和育苗密度可培育满足不同茬口要求的机栽毯状秧苗,实现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雨养模式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协同调控冬小麦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机理,在华北平原雨养条件下,研究烯效唑和矮壮素复配剂以及清水对照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群体数量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显著提高冬小麦穗数和籽粒产量,但是对小穗数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冬小麦冬前分蘖,明显提高生育前期群体数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冬小麦分蘖期单株根系根长和根表面积显著降低,但是冬小麦单株根直径、根条数、根重和根冠比显著增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主要影响冬小麦分蘖期0~3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和0~50 cm土层的根重密度,而对深层土壤中的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影响较小。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协同调控冬小麦根系生长和分蘖形成,从而有利于塑造合理群体结构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不同类型肥料对向日葵穴盘苗生长的影响,筛选适用于向日葵穴盘的肥料类型和壮苗指数。以观赏向日葵‘夏日微风’为试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不同类型肥料对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多多高氮钾比例肥提高向日葵穴盘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株高和茎粗,增加幼苗同化物积累;硫酸钾型复合肥更有利于根系生长及根同化物积累。与其他肥料相比,花多多高氮钾比例肥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株高、茎粗、植株干重、植株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上部鲜重分别平均增加15.6%、10.0%、6.6%、15.1%、11.4%、16.6%、13.8%;硫酸钾型复合肥处理的根系干重、根系鲜重、主根长分别平均增加13.3%、35.0%、4.9%。4种肥料肥效大小依次为:花多多高氮钾比例肥>硫酸钾型复合肥>控释肥>花多多1号肥。综上所述,向日葵穴盘苗施肥优选花多多高氮钾比例肥,茎粗/株高×单株鲜重×100可作为向日葵穴盘苗的壮苗指数。  相似文献   

13.
旨在为塔额盆地甜菜生产提质增效提供新途径。在塔额盆地滴灌施肥条件下,以甜菜‘Beta 468’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喷施试验,设置4个喷施处理(CK、Un、B、Un+B),喷施处理后测定甜菜生长情况、干物质积累、体内碳氮代谢酶活性及产量和含糖率。叶面喷施烯效唑、硼及烯效唑和复配与CK相比,根长分别增加了7.38%、14.76%和19.68%,总干物质积累增加了10.98%、13.32%和17.60%。块根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了12.5%、37.64%和54.07%,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提高了37.73%、60.24%和69.31%,蔗糖合成酶活性提高了32.95%、45.43%和21.22%,转化酶活性提高了26.87%、35.79%和33.20%。产量较CK分别增加了10.77%、2.85%和9.97%,含糖率增加了0.47%、0.55%和0.79%,产糖量增加了13.93%、6.21%和15.31%。叶丛期喷施烯效唑和硼复配可促进植株生长、提高甜菜产量和含糖率。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制度对大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以 ‘通 0306’ 和 ‘蒙啤麦 1号’ 为材料,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 系统比较研究了 30%有机肥+70%化肥、 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 3种施肥制度对大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麦主要生育期, 单株根系、 茎干物质和地上部分干重均表现为 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 分蘖期至成熟期, 各处理间大麦单株根系和茎干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叶、 穗均表现为 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 60%有机肥和 30%有机肥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分蘖期到成熟期, 根系干重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为无肥>30%有机肥>60%有机肥, 穗干重比例为 30%有机肥>60%有机肥>无肥; 拔节期到成熟期, 茎的比例均以 60%有机肥处理最高; 叶干物质比例在成熟期为无肥>60%有机肥>30%有机肥。大麦主要生育期, 30%有机肥和 60%有机肥处理大麦叶片 SPAD值均显著高于无肥处理; 成熟期, 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大麦各生育期, 各处理大麦单株叶面积表现为 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各施肥处理大麦产量表现为 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 分别比无肥增产 717.45~721.15 kg/hm2和 756.45~782.05 kg/hm2。说明不同施肥制度大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植株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 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 增加大麦产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稻草还田对免耕抛秧水稻立苗期根系生长及成熟期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立苗期免耕水稻根冠比、单株根生物量、总根数、白根数、单条根长、根毛区长、一次分枝、二次分枝根数量、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根系的伸长、生长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稻草还田明显提高了水稻产量及免耕抛秧水稻0~10cm土层根系干重和根系体积,6t/hm2稻草还田量比对照0~10cm土层根系干重和根系体积分别高29.85%、41.62%,产量提高11.1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抗旱剂对玉米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抗旱浸种剂和拌种剂复合处理玉米种子 ,在较低的土壤水分条件下 ,可提高玉米种子的出苗率和出苗速度 ,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同时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降低游离脯氨酸含量 ,植株保水抗旱力明显增强。试验结果表明 ,出苗率、苗高、苗干重、根长、根干重、根体积、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处理间均有显著差异 ,其中用浸种剂浸 8h和用 2 %拌种剂复合处理的效果最好 ,显著优于空白对照和 8h清水浸种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包膜复混肥在油菜上的应用效果,实现高产高效栽培,于2010—2011 年以‘湘油1613’油菜品种为材料,在湖南省2 个地方设计小区试验,研究2 种施肥条件对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普通复混肥处理的基础上,包膜复混肥提高油菜产量平均达到10.23%,提高了油菜大部分性状的变异程度,仅有每角果粒数的变异性低于普通复混肥处理,其中地上部干重变异系数达到最大值0.58,千粒重的变异最小。包膜复混肥对根干重的变异性程度的提高达到最大值0.24,对产量变异程度的改变最小,仅有0.02,可以认为包膜复混肥能够改善油菜的生长形态,获得高产的同时可以起到稳产的效果。与普通复混肥相比,包膜复混肥提高了各性状之间以及各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因此通过包膜复混肥提高油菜产量,主要加强了对性状株高、分枝数、茎干重、角果皮干重、每株角果数的提高。包膜复混肥处理的前2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5.49%,分别代表了油菜的整体生长状况与角果性状的信息,普通复混肥处理的前3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9.00%,分别代表了主茎性状与产量的信息,角果性状的信息和主茎与千粒重的信息。不同施肥条件下,各性状的重要程度发生改变,施用包膜复混肥条件下,茎干重、角果皮干重、产量、株高、主茎节数、每株角果数具有较大的重要程度,应进行重点选择,可作为施用包膜复混肥料的条件下评价油菜生长状况与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烯效唑浸种对谷子植株生长发育的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永清  裴红宾  刘良全  王璐  苗果园 《作物学报》2009,35(11):2127-2132
以晋谷21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及根管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烯效唑(15、30、60和120 mg L-1)浸种处理对谷子地上和地下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对谷子具有明显的控上促下作用,使谷子根系数量、根系活力、根干重、根系总长度及茎粗与分蘖均明显增加,株高明显降低;此外显著降低了前期谷子叶面积,但后期发生逆转,表现出控前促后的效果;还对开花后谷子植株的衰老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延长根系活力的缓降期,提高衰老期间根系和旗叶中SOD、POD活性,降低根系与旗叶中MDA含量。烯效唑浸种处理可显著增加谷子的成穗数和千粒重,最终显著增加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30 mg L-1烯效唑浸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