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香梨优斑螟无公害防治方法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新疆特有的果树钻蛀性害虫香梨优斑螟已遍布天山南北,成为危害库尔勒香梨的主要害虫之一。【研究目的】为了评价糖醋液诱杀、灯光诱杀和刮树皮3种无公害防治方法对香梨优斑螟的防治效果。【方法】本试验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林科所推广站香梨园内,调查糖醋液每日诱虫数、不同波长黑光灯诱虫数和刮树皮前后每株虫口数。【结果】连续27天糖醋液诱共杀香梨优斑螟1804头,单日最高诱虫量267头;波长为425 nm的黑光灯每日诱虫6.83头,显著高于节能灯;刮树皮前后平均每株虫口数存在显著性差异,从12.3头/株降到3.73头/株。这3种防治方法都对香梨优斑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糖醋液诱杀香梨优斑螟的同时诱杀了大量的普通草蛉,波长为425 nm的黑光灯诱虫效果最好,刮树皮能够有效地控制香梨优斑螟的种群数量。【结论】建议对糖醋液改良,使用425 nm的黑光灯灯对香梨优斑螟进行监测,每年刮树皮1次对香梨优斑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明确香梨优斑螟成虫的生殖系统的结构特征。[方法]解剖雌雄成虫的内生殖系统并分析。结果发现:雄虫的内生殖系统主要由1对睾丸愈合为一体的近球状精巢,经输精管与2个储精囊相连,储精囊的下端再经输精管与附腺的前端以及复射精管中部相连,其中复射精管前端与附腺前端相连,其下端与单射精管相连, 单射精管末端接于阳茎。雌虫的内生殖系统由2组各4根卵巢的上端连接与悬带,其下端连接两条侧输卵管,两条侧输卵管下端共同连接一条中输卵管,中输卵管末端连接发达的梨形交配囊、受精囊和附腺囊,其中交配囊、受精囊均与导精管相连,附腺囊与附腺相连。[结论]雄成虫内生殖系统由精巢、2个储精囊、输精管、复射精管、2条附腺及单射精管尾端组成,雌虫的内生殖系统由8根卵巢、2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交配囊及较长的附腺组成。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香梨优斑螟的发生规律,采用糖醋液诱捕测报香梨优斑螟的发生情况,并进行诱杀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糖醋液能准确预报出香梨优斑螟在库尔勒二十九团1年发生3代,成虫有3个羽化高峰期。通过诱杀防治,可有效地降低羽化的成虫数量,减少香梨优斑螟幼虫的危害,同时也降低了香梨腐烂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阿克苏地区苹果园香梨优斑螟的发生规律和筛选出适合苹果绿色生产的防治香梨优斑螟的方法,通过糖醋液诱杀香梨优斑螟成虫的方法了解其发生动态,以及调查环割对香梨优斑螟发生的影响,并在田间评价了3种化学药剂和糖醋液诱杀对香梨优斑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越冬代香梨优斑螟羽化高峰期为4月下旬,第1代羽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第2代羽化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环割果树香梨优斑螟虫口增加率为47.1%,显著高于未环割果树的21.6%;糖醋液诱杀法对香梨优斑螟防治最佳,防效达到79.9%,20%马拉·辛硫磷乳油、45%毒死蜱乳油防效次之,分别为60.3%和54.7%,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效果最差,防效仅为48.3%。糖醋液诱杀法(糖、醋、酒、水比例为6∶20∶3∶80)、20%马拉·辛硫磷乳油和45%毒死蜱乳油可作为阿克苏地区苹果园香梨优斑螟发生高峰期首选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诱杀方法了解香梨优斑螟发生动态,并比较黄板、白板、配制糖醋液及熬制糖醋液4种方法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香梨优斑螟在阿拉尔垦区1年发生3代,越冬代成虫始见期为4月上旬,羽化高峰期为4月下旬;第一代成虫始见期为5月下旬,羽化高峰期为6月下旬;第二代成虫始见期不明确,羽化高峰期为8月中旬,存在世代重叠。诱集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熬制糖醋液、配制糖醋液、黄板和白板,成虫对熬制糖醋液的趋性显著强于黄板和白板,对配制糖醋液和黄板的趋性显著强于白板。采用熬制糖醋液和黄板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羽化的成虫数量,从而减轻香梨优斑螟的为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2015年用不同药剂及不同浓度在枣树环割伤口处进行喷雾保护,验证4种供试药剂对梨优斑螟害虫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枣树环割后喷施高浓度杀虫剂对环割处香梨优斑螟的发生危害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本试验供试的4种药剂中氯氰毒死蜱乳油200倍液和40%杀扑磷乳油200倍液的防效较好,且喷施2种药剂后对环割伤口的正常愈合未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GIS系统,对大豆南北方茎溃疡病菌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病菌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域广泛.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除了我国的宁夏、海南省外,其它省市均有该菌的适生分布区,其中适生等级高的地区主要在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江西和湖北6省.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除了宁夏、青海、西藏外,我国的其它地区均为该菌的潜在适生区域,其中适生等级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江西、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河南以及陕西南部、四川东部和重庆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8.
以籼稻天优华占、两优培九和粳稻陵香优18、宁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水稻产量对氮肥的响应。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对施氮量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上述4个水稻品种在获得最高产量(10.1~10.3 t hm-2)时,天优华占和陵香优18所需施氮量为242.5~255.5 kg hm-2,明显低于两优培九和宁粳1号的327.3~328.0 kg hm-2。天优华占和陵香优18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明显高于两优培九和宁粳1号,表明天优华占和陵香优18产量对氮肥的反应较两优培九和宁粳1号敏感。在高产(10.5~10.9 t hm-2)条件下,天优华占和陵香优18主要生育期根系的重量、长度和总吸收表面积低于两优培九和宁粳1号,而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及其占总吸收表面积的比例、根系伤流量以及根系活力则显著高于两优培九和宁粳1号。上述结果表明,通过栽培措施调控或选用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根系伤流量和根系活力高的水稻品种将更有利于降低水稻施氮量和提高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控释氮肥对棉花纤维品质、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100%树脂包膜尿素基施、50%普通尿素+50%树脂包膜尿素基施和棉花专用肥基施3种控释氮肥处理,以100%普通尿素为对照,研究等氮条件下,不同控释氮肥处理对棉花(鲁棉研28)不同开花期棉铃纤维品质、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0%树脂包膜尿素处理7月下旬棉铃纤维比强度和8月中、下旬棉铃纤维马克隆值显著增大,7月下旬棉铃纤维成熟度显著增加,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增加6.2%和6.4%,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均达极显著差异;棉花控释专用肥处理棉花生育中、后期棉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显著增大,成熟度显著增加,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增加5.0%和4.3%,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50%普通尿素+50%树脂包膜尿素处理仅7月下旬棉铃纤维比强度和8月中旬棉铃纤维马克隆值显著增大,8月中旬棉铃纤维成熟度显著增加。上述结果表明,100%树脂包膜尿素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氮肥利用效率最高,而棉花专用肥处理纤维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代中籼水稻品种的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探明中籼水稻在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特点。以江苏省近70年来不同年代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12个代表性中籼水稻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据应用年代将其分为20世纪40—50年代、60—70年代、80—90年代和2000年以后4个类型,设置0 N(全生育期不施氮)、MN(全生育期施氮210 kg hm–2)和HN(全生育期施氮300 kg hm–2)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其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其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随品种应用年代的演进,不同年代中籼水稻品种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获得较大提高。2000年以后的品种(超级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较高,根系性状和叶片光合特性以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强是其重要生理基础。超级稻抽穗后根系氧化力和剑叶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较大可能是导致超级稻结实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提高灌浆中后期超级稻的根系氧化力和剑叶光合速率,有望提高超级稻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11.
棉花曲叶病是棉花上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其主要病原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 Mu V)已入侵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和江苏等地,明确其可能的适生区域对该病毒病的科学监测和综合防控意义重大。本研究以棉花曲叶病的分布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其传播介体烟粉虱、中间寄主朱槿、寄主棉花的分布区域,利用Maxent模型对棉花曲叶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的大部分区域都属于棉花曲叶病的适生区,而西北内陆棉区的适生程度较低,大部分为低度适生区;其中,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棉区的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湖北,此区域也适宜朱槿的种植。因此,华南地区已流行危害的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向北入侵到我国棉花主产区的风险极高,其中长江流域棉区将是该病害发生及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2.
张雪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2):177-180
为探讨前胡属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对西南地区前胡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该属西南地区植物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原,海拔范围200米~3800米,植物分布区类型主要是旧世界温带分布型中的欧亚和南部非洲间断分布亚型,其区系成分以横断山脉地区为主要成分。另外还兼有少量的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成分,西南地区前胡属在形态、花粉、叶表皮等方面既有原始性状又有进化的性状。并具有不同程度的分化,本研究认为西南地区为前胡属的分布和演化中心,该属中也存在一些水平替代和垂直替代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梨木虱在云南的潜在分布区,为梨木虱在云南省的发生、早期预警和防控提供参考资料,利用梨木虱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通过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梨木虱在云南省的适生范围区。结果表明:梨木虱在云南省适生范围分为4级,高适生区以黑色表示;中适生区以深灰色表示;低适生区以浅灰色表示;非适生区以白色表示。利用ROC曲线分析法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表明:其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分别为0.995和0.997,远大于随机分布模型的AUC值0.5,说明预测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潜力,为马铃薯产业发展决策和粮食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时间序列预测法,从马铃薯产量潜力、市场发展潜力、加工业发展潜力和贸易发展潜力四方面来预测2020年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潜力。【结果】从世界单产水平和趋势单产看2020年马铃薯产量分别达28518.72 万t 和11602.67万t;马铃薯人均消费量和总消费量分别达53.12 kg/人和11686.68万t;马铃薯加工量达1152.11万t;马铃薯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达40770.08万美元和27642.9万美元。【结论】中国马铃薯产量、消费量、加工量、进出口额都继续呈上身趋势,未来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signification of carbon potential and its influencefactors. The exact expression of carbon potential has been deduced on the basis of reactionthermodynamics and masstransfer kinetics for carburization,and according to these a new methodto measure carbon potential quickly and exactly has been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6.
雀麦是中国农田一种恶性杂草,危害作物生长和发育。为控制其进一步扩散蔓延,根据目前雀麦在全球的分布记录和气象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和Arc GIS对雀麦在中国和全球的潜在适生区域进行预测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雀麦在全球的适生区为非洲北部、欧洲的中南部、亚洲西部和东部及中部零星地区、北美中西部及东部部分地区、日本及朝鲜南部地区;在中国主要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宁夏及甘肃南部、贵州中北部、新疆西南零星地区、西藏西南部及青海中部地区分布;中风险潜在分布区域的范围在高风险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环境变量中对雀麦发生影响较大的是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平均气温、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最冷月最低温、最干季度平均温度。本研究的AUC值为0.943,模拟预测准确性极好,模拟结果可以用于雀麦的适生区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戴玉斌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3):112-117
为明确椰心叶甲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降低椰心叶甲入侵造成经济和生态损失,本研究以CLIMEX软件和椰心叶甲的生物学资料为依据,结合ArcGIS反距离加权插值分析功能,利用历史气候数据(1981—2010年)和模拟未来气候数据(2071—2100年),分析气候变化对椰心叶甲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历史气候条件下,椰心叶甲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南部地区,高度适生区分布面积最大。在未来气候条件下,椰心叶甲在国内适生区总面积增加,适生区具有北移的趋势。本研究可为椰心叶甲的管理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云南野生茶树的地理分布及形态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树种质资源种类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茶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通过野外调查与文献资料的整理,对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地理分布和形态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野生茶树在云南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普洱、保山等8个地区;(2)野生茶树与栽培茶树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3)云南野生茶树在形态分类上有22个种和2个变种,野生茶树呈现丰富形态多样性;(4)生境破坏是导致野生茶树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建议今后应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茶树种质的调查、收集保存、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为促进茶树新品种选育及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云南丰富生态地理环境中稻种资源稻飞虱抗性多样性的分布规律,观察分析了3703份稻种资源(1561份稻褐飞虱和2142份稻白背飞虱)的稻飞虱抗性多样性在云南不同气候类型、海拔、日照时数、气温、降水量和稻作区划中的地理分布和差异表现。结果表明,稻飞虱抗性多样性富集程度较高的地区在云南省滇中西部的保山市(龙陵县、施甸县、昌宁县、隆阳区、腾冲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漾鼻县、永平县)和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双柏县、武定县)。气候类型、海拔、日照时数、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稻种资源稻飞虱抗性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稻飞虱抗性多样性富聚的气候类型为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海拔600.1~800.0m、日照时数1600.1~1900.0h、年均气温13.1℃~15.0℃、年均降水量1100.1~1300.0mm。此外,筛选了11份值得研究利用的优异双抗虫稻种资源。  相似文献   

20.
了解滇柏大痣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域,对于科学评估其危害并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利用该物种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数据,通过GARP模型预测了滇柏大痣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域。在选出的10个最优模型中,216.6<x2<269.5,1.50×10-60<P<4.95×10-49,表明这些模型对该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预测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24°~26°N一线,年平均温度14.5℃,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高原面及其南北两侧是滇柏大痣小蜂的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滇西南、滇南及滇东南的少部分县(区);低适生区包括文山、马关、西畴、麻栗坡、富宁5县;非适生区包括金沙江、伊洛瓦底江、怒江、红河、澜沧江等流域,海拔约1300 m以下的低热河谷区以及迪庆州和昭通市。除滇北的昭通、迪庆和六大水系的低热河谷区外,滇柏大痣小蜂在云南省具有大面积的适生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