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枸杞树不同器官氮磷钾吸收规律及其合理施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枸杞不同器官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并提出合理的化肥用量,以7年生成龄和4年生幼龄‘宁杞1号’枸杞树为研究对象,利用田间试验研究枸杞年生育期内果实、枝条、叶片中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动态,探讨枸杞干鲜果产量及氮磷钾累积动态,提出氮磷钾肥的推荐量。结果表明,枸杞果实、枝条和叶片中养分含量都为N>K>P。枝条中全氮、全钾含量呈双峰“M”型变化,叶片中全氮含量动态呈倒“V”型。各器官中氮、钾含量变异较大,而磷含量变幅较小。枸杞夏果、秋果期干鲜果产量及干果氮磷钾累积动态都呈抛物线型变化,7月和10月中旬为果实养分累积高峰期。枸杞干果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都服从二次曲线关系,幼龄枸杞树化肥推荐量分别为N 431~510 kg/hm2、P2O5 239~282 kg/hm2、K2O 362~379 kg/hm2。氮和钾是枸杞树各器官重要的营养元素,应在养分需求高峰期施肥补充树体的养分供应。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施用方式对夏玉米植株、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等氮水平下不同肥料、分配方式及与磷、钾配施对夏玉米植株氮磷钾和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氮(底施和大口追施)、常规优化施氮(底施和大口、吐丝2次追施)和控释氮素配施2种磷钾水平用量(P2O5105-K2O 120 kg/hm~2和P2O5157.5-K2O 180 kg/hm~2)组合中,各处理大口期前植株干质量、氮磷钾含量、氮磷钾累积量以常规施氮高于控释尿素;成熟期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以控释尿素处理高于常规优化施氮处理,后者又高于常规施氮处理。等氮处理下,增施磷钾提高了植株磷、钾含量和累积量,植株含氮和氮累积量明显增加。各处理土壤速效氮、磷含量随生育进程不断降低,速效钾含量表现为"V"字型特征;土壤速效养分与植株养分含量表现趋势相反,生育后期控释尿素低于常规优化施氮,后者又低于常规处理。增施磷钾明显提高各时期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但使土壤氮含量降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单位氮、磷、钾生产籽粒能力降低;各处理中,单位养分生产籽粒以常规施氮高于常规优化施氮,后者又高于控释尿素。肥料养分利用率以控释尿素处理最高,其次为常规优化施氮,常规施氮最低。表明与常规施氮相比,控释尿素结合磷钾底施,能协调生育期间养分供应,改善植株中后期氮磷钾吸收、积累和物质生产,是改善养分利用效率、穗部性状和产量的优化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扁桃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提供科学依据,以9年生‘叶尔羌’扁桃品种为试材,采用彻底刨根、分解取样的方法,研究了生物量的构成特点、各器官微量元素含量和累积分配特性。结果表明,扁桃树总干质量为112.13 kg/株,其中当年新生营养器官占14.14%,果实占7.72%,老营养器官占78.14%;B、Zn、Fe、Mn、Cu的含量均表现为新生器官(叶片、新梢、种仁、青皮、硬壳、细根)高于老营养器官(多年生枝、主干、主根、粗根),但主要在老营养器官中分配累积;扁桃树B、Zn、Fe、Mn、Cu总累积量为B 3115.56 mg/株、Zn 2167.36 mg/株、Fe 14242.71 mg/株、Mn 3039.86 mg/株、Cu 519.12 mg/株,每生产 1000 kg干商品扁桃需吸收B 227.27 g、Zn 155.87 g、Fe 526.73 g、Mn 163.56 g、Cu 36.08 g。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等氮水平下不同肥料、分配方式及与磷、钾配施对夏玉米植株氮磷钾和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氮(底施和大口追施)、常规优化施氮(底施和大口、吐丝2 次追施)和控释氮素配施2 种磷钾水平用量(P2O5 105-K2O 120 kg/hm2和P2O5 157.5-K2O 180 kg/hm2)组合中,各处理大口期前植株干质量、氮磷钾含量、氮磷钾累积量以常规施氮高于控释尿素;成熟期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以控释尿素处理高于常规优化施氮处理,后者又高于常规施氮处理。等氮处理下,增施磷钾提高了植株磷、钾含量和累积量,植株含氮和氮累积量明显增加。各处理土壤速效氮、磷含量随生育进程不断降低,速效钾含量表现为“V”字型特征;土壤速效养分与植株养分含量表现趋势相反,生育后期控释尿素低于常规优化施氮,后者又低于常规处理。增施磷钾明显提高各时期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但使土壤氮含量降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单位氮、磷、钾生产籽粒能力降低;各处理中,单位养分生产籽粒以常规施氮高于常规优化施氮,后者又高于控释尿素。肥料养分利用率以控释尿素处理最高,其次为常规优化施氮,常规施氮最低。表明与常规施氮相比,控释尿素结合磷钾底施,能协调生育期间养分供应,改善植株中后期氮磷钾吸收、积累和物质生产,是改善养分利用效率、穗部性状和产量的优化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5.
毛鸡骨草氮、磷、钾营养特性及配方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毛鸡骨草的氮、磷、钾营养特性以及氮磷钾肥配施对其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生长时期叶片氮、磷、钾含量变化情况研究毛鸡骨草营养特性;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毛鸡骨草产量的影响。[结果]毛鸡骨草叶片在6月初和9月初含氮量最高,8月中旬含磷量最高,5月中旬和7月中上旬含钾量最高;不同生长时期叶片中氮磷钾含量均为N〉K〉P;毛鸡骨草高产施肥配方为腐熟猪粪19500kg/hm^2,氮(N)180kg/hm^2以及钾(K2O)75kg/hm^2。[结论]氮肥宜于五月和八月施用,磷肥作基肥施用,钾肥于播种前和五月施用;在施用19500kg/hm^2腐熟猪粪的基础上,施用氮肥有极显著增产效应,磷、钾肥无显著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6.
重庆冬水田地区单季籼稻磷钾高效配施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以重庆为代表的冬水田地区稻田磷钾养分利用率和单季籼稻的单产水平,以重庆水稻生产主导品种‘渝香203’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冬水田地区单季籼稻的磷钾利用特点和磷钾高效配施方案。结果表明,水稻植株组织总的含磷率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磷收获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植株总的含钾率及钾收获指数变化具有类似特点。磷、钾表观利用率随磷、钾用量相应增加而先上升后下降。N150P75K90处理的磷、钾农学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13.07 kg/kg、7.80 kg/kg。高效的氮磷钾处理为N150P75K90,实际产量为8194.50 kg/hm2,其配施方案为氮:磷:钾=2:1:1.2。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玉米氮磷钾施用,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开展了杂交玉米禾玉9566氮磷钾配施试验,探讨氮磷钾配施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能有效改善农艺性状,优化产量构成因子,主要是增加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作用为氮磷钾。施氮、钾能提高玉米子粒和茎叶中氮、钾含量,施氮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施钾可提高玉米子粒对氮、磷养分吸收量;氮磷钾三因子中促进养分吸收积累作用表现为氮钾磷。氮磷钾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玉米植株对养分的吸收积累,子粒中氮、磷含量和子粒氮磷钾各养分吸收量均为最高,全株养分吸收总量也最高;每100kg经济产量N、P2O5、K2O养分吸收量分别为2.02、0.90、2.21kg,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为33.28%、15.43%、48.79%,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3.07、5.59、3.34kg/kg。  相似文献   

8.
研究分层供水条件下施磷对冬小麦产量和氮、 磷、 钾养分吸收及其在不同器官分配的影响, 为指导旱地施磷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依据。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 进行土柱模拟试验, 研究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产量和氮、 磷、 钾养分吸收及其在不同器官分配的影响。试验设不施磷和施磷于0~30 cm和 30~60 cm土层 3种处理, 每个施磷水平下设整体湿润和上干下湿 (0~30 cm土层干旱胁迫, 30~60 cm土层湿润) 2种水分处理。不同土层水磷处理显著影响冬小麦产量和磷、 氮、 钾养分吸收及其在不同器官分配。结果表明, 与整体湿润处理相比, 上干下湿水分处理下冬小麦产量和籽粒氮、 磷、 钾累积量及分配率均显著增加(P<0.05), 其他营养器官养分累积量及分配率则差异不显著。磷肥施用深度对冬小麦产量和不同器官氮、 磷、 钾养分累积量和分配率的影响与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状况有关。整体湿润条件下, 与磷肥表施处理相比, 磷肥深施处理产量显著降低(P<0.05), 减产 7.49%, 上干下湿水分条件下, 则相反, 增产 11.2%(P<0.05); 整体湿润条件下, 与磷肥表施处理处理相比, 磷肥深施处理显著降低叶片+茎鞘氮、 磷、 钾累积量(P<0.05), 对分配率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 上干下湿水分处理下, 与磷肥表施处理相比, 磷肥深施处理籽粒氮、 磷、 钾累积量及分配率均显著增加(P<0.05)。本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供应不足时, 磷肥深施提高冬小麦籽粒氮、 磷、 钾养分累积量及分配率, 促进光合产物向穗部转移,从而有利于形成高产。  相似文献   

9.
超甜玉米营养元素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明超甜玉米各器官中氮、磷、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元素变化规律和累积量情况,采集不同生育期的玉米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甜玉米吸收各种养分的大小顺序为N>K>P>Ca>S>Mg。2、不同器官养分含量有差异,果实含氮、磷、镁、硫为各部位最高值;叶片钙含量最高;茎部钾含量最高。3、叶片磷、钾、镁含量与全株变化较为一致;茎中氮和钙含量与全株较为一致。4、甜玉米氮、钾、钙的比例随生长的不同而变化,成熟时N:P:K:Ca:Mg:S=1:0.11:0.90:0.09:0.05:0.06。  相似文献   

10.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施氮0、75、150、225、300和375kg·hm-2对杂交棉干物质积累、分配和氮、磷、钾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与杂交棉的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积累间均表现显著正相关,増施氮肥促进了杂交棉的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积累,但是当施氮量增加到300kg·hm-2后,促进效果不显著。施氮量与各器官干物质、氮、磷、钾的分配比例关系:与叶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棉花生育中期与茎呈负相关,生育后期呈正相关,在棉花生育中期与蕾、花、铃呈显著正相关,生育后期呈显著负相关。施氮量增到300kg·hm-2后,棉花生育后期干物质和氮磷钾在生殖器官的分配比例明显下降,在茎叶的分配比例明显提高,表现营养生长过旺。氮积累和分配与磷、钾积累和分配间表现很好的正相关,从产量水平看,以每公顷施氮300kg的子棉产量最高,比施氮225kg的增产1.66%,增产不显著。施氮量达375kg·hm-2时,子棉产量比300kg·hm-2的减产3.92%、比225kg·hm-2减产2.23%。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率明显下降,而磷和钾的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11.
花生不同品种植株重金属As和Hg的富集与转运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以8个主栽花生品种为试材对花生植株不同器官中重金属As和Hg元素的吸收、富集与转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花生品种植株根系、茎叶中As和Hg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籽仁中As含量和果壳中Hg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果壳中As和籽仁中Hg含量差异不显著。花生植株根系As含量最高,其次为茎叶和果壳,籽仁中的含量最低;花生植株根系Hg含量最高,其次为果壳和茎叶,籽仁中的含量最低。不同花生品种植株根系、茎叶、籽仁和果壳中As和Hg的富集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植株中的As和Hg主要富集于茎叶中,其次为果壳,根系和籽仁中富集量较低。不同花生品种茎叶和籽仁中的As转运量系数差异显著,果壳中的差异不显著;花生根系吸收的As转运到茎叶中最多,其次为果壳中,转运到籽仁中最少。不同花生品种茎叶、籽仁和果壳中的Hg转运量系数均呈现显著性差异,花生根系吸收的Hg主要转运到植株茎叶中,籽仁和果壳中很少。花生对As和Hg的富集量和转运能力差异是造成花生籽仁含量高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甘肃麦积山景区核桃坚果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麦积山景区是秦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西段的代表地段,景区内核桃原生分布,栽培历史悠久。在麦积山景区筛选了17个核桃优树,在山东泰山筛选了7个核桃优树,连同栽培品种香玲、元林,对比分析了麦积山景区核桃优树的坚果性状。结果显示,麦积山核桃优树的果实较小,坚果重平均为9.98g,而泰山核桃优树的坚果较大,坚果重平均达22.49g。泰山核桃优株的平均坚果重、壳厚、横径、缝横径极显著高于麦积山核桃优株,纵径显著高于麦积山核桃优株,但出仁率极显著低于麦积山核桃优株。麦积山核桃优树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和泰山核桃优树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没有显著差异,但供试的所有优树间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有极显著差异,麦积山优树GS-17的脂肪含量高达70.24%,GS-12的蛋白质含量达到了20.31%。供试优树的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相差不大,但必须氨基酸均比美国国家营养数据库公布值为高。研究为更好地利用麦积山景区的核桃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量对‘巨玫瑰’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求设施栽培条件下追肥水平对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连续2年在‘巨玫瑰’葡萄果实膨大期开展不同追肥量的施肥试验,对果实品质指标、肥料吸收指标、净光合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过300 kg/hm2的施肥量对‘巨玫瑰’葡萄果实的平均果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果实硬度等品质指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施肥量对叶柄的氮、磷、钾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且施肥后虽然能比对照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但施肥量超过300 kg/hm2后,增加施肥量对叶片净光合速率没有显著影响。综合以上结果认为,设施栽培条件下‘巨玫瑰’葡萄的适宜施肥水平应为3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环塔里木盆地核桃灌溉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给新疆特色林果高效用水研究提供必要的现实依据,以新疆主要特色林果之一的核桃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以农户为单位进行核桃灌溉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调查区域核桃种植总面积2.72×105 hm2,占全疆核桃总种植面积的97.20%;(2)核桃栽培模式大致可分为栽植单作种植模式和栽植间作种植模式2大类;(3)核桃的灌溉仍然以漫灌和畦灌为主,低压管道灌、涌泉灌和滴灌技术在逐渐发展;(4)核桃在地面灌条件下,灌水定额1200~ 3000 m3/hm2,灌水5~8次,微灌条件下灌水定额150~600 m3/hm2左右,灌水13~30次;(5)核桃树在不同灌溉方式下单方水的产量为0.05~0.54 kg/m3,通过科学管理,在不同灌溉方式下核桃均能高产。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氮肥的用量、施用时期、种类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肥运筹对油菜生长发育过程中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水平高的处理与施氮水平低的处理相比,植株及各器官氮含量普遍偏高,而磷钾含量普遍偏低。氮磷钾无论是累积速率还是累积量均是成熟期最大。处理间E(控释氮肥)处理氮磷累积量最多,A(不施氮肥)处理最少;钾累积量G(60%控释氮肥+40%尿素)处理相对最多,A(不施氮肥)处理相对最少。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均为最高水平180 kg/hm2的控释氮肥E、控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G处理植株氮磷钾累积量相对最多。  相似文献   

16.
施肥和灌水对核桃产量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冀南太行山区核桃的产量和品质,以7年生‘辽宁1号’核桃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施肥灌水对核桃产量、干果重、出仁率和干周增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次数和次灌水量是影响核桃产量和干果重的关键因子,随灌溉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核桃产量和干果重呈显著增加;灌水量和补充施钾量是影响出仁率的关键因子;灌水量和补充施氮量是影响干周增长率的关键因子。从综合评比看,次灌水量在750~975 m3/hm2,灌溉次数在2~3次的组合均能得到较高的核桃产量和干果重;不同组合的核桃出仁率无显著差异。因此,灌水较施肥对核桃产量、干果重和出仁率的影响更大,灌水是保证核桃产量品质和树体生长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盐分浓度对油菜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以三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低、高两种盐分条件下种植,于成熟期取样测定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高盐与低盐处理相比,全株及不同器官干重均显著下降。不同处理氮和磷积累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1.39~193.14 kg/hm2和21.95~36.24 kg/hm2。3个品种根系中氮、磷积累量平均下降幅度最大,籽粒中钾素积累量平均下降幅度最大。成熟期氮和磷主要分配在籽粒中,不同处理的分配比例变化范围分别为63.15%~67.73%和75.23%~81.56%,钾素主要分配在茎中,其变化范围为45.59%~49.67%。研究不同盐分土壤上油菜成熟期的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有助于初步明确盐分对油菜产量及元素吸收规律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8.
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累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作物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协调提高,以辽星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氮肥运筹模式对水稻干物质量及NPK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明显提高了水稻干物质及NPK的累积量及累积速率,且这种影响越到生育后期越大。随着生育期推进,水稻干物质及NPK的累积量均增加。干物质及N累积量的增加幅度在拔节期-乳熟期期间较大,而PK累积量的增加幅度在乳熟期以前较大。表明生育中前期是水稻吸PK的关键时期,生育中后期是吸收N和干物质累积的关键时期。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氮肥效率和养分累积特性,N 210 kg/hm2后移施用(40%基肥+40%分蘖肥+20%穗肥)为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