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测土配方施肥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农业生产技术措施。为进一步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在不同肥力水平地块分别设置了测土配方施肥、习惯施肥与不施肥(空白对照,CK)3个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更有利于满足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要求,对小麦产量形成及提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认为,测土配方施肥效果明显优于习惯施肥和不施肥。  相似文献   

2.
水稻减量化施肥与氨基酸水溶性肥配施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的水稻减量化施肥与氨基酸水溶性肥配施的效果试验,探究该条件下水稻施肥减量化的可行性。试验设置4个施肥处理: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量减氮10%+氨基酸水溶性肥、测土配方施肥量减氮15%+氨基酸水溶性肥和测土配方施肥量减氮磷钾各10%+氨基酸水溶性肥,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评估了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减量处理对水稻的经济性状影响不同。所有肥料减量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水稻株高、每穴分蘖数和结实率,,但都提高了每穗实粒数。减氮10%处理提高了水稻千粒重,其他两个肥料减量处理则减少水稻千粒重。减氮10%+氨基酸水溶性肥处理可增产6.73%,节本增收19.77%;减氮15%+氨基酸水溶性肥处理则产量和收入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持平;减氮磷钾各10%+氨基酸水溶性肥处理则显著减少了水稻产量和农民收入。因此,测土配施肥基础上氮肥减量10%或15%并配合喷施氨基酸水溶肥可达到稳产或增产目的,且环境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3.
免耕抛栽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探讨了免耕抛栽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对比的效果。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不施肥和常规施肥的分别高106.23%和10.28%;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测土配方施肥的有效穗、株高、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均显著高于不施肥;除株高外,其余性状与常规施肥无显著差异。测土配方施肥的分蘖发生趋势与常规施肥一致,两者的分蘖发生数均高于对照。测土配方施肥比不施肥增效4396元/hm。比常规施肥增效730元/hm。;而常规施肥比不施肥增效3666元/hm。免耕抛栽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其产量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为43.97%,与目标产量的吻合度为106.15%。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模式对早稻经济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建平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6):188-193
为客观评价早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效果,2008—2012年在江西省吉安市13个县(市、区),以早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测土配方施肥、常规施肥、空白不施肥3个处理,研究了施肥模式对早稻经济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主要经济性状上,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和空白处理具有明显优势(空白处理区的结实率除外);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产量最高,平均达到7020.2 kg/km2,比常规施肥处理和空白处理分别平均增产463.8 kg/km2、2723.8 kg/km2;测土配方施肥处理经济效益最好,平均达到13308.2元/km2,比常规施肥处理和空白处理分别平均增收849.6元/km2、4056.0元/km2。在本试验条件下,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为最佳施肥模式,更适合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设置6个不同微生元产品处理和6种不同使用方式,在覆膜滴灌条件下进行加工番茄田间小区试验。于加工番茄成熟期测定各小区单株果数、单果重和各项品质参数指标,计算产量和分析品质。从而探讨不同微生元产品施用量和不同使用方式对膜下滴灌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加工番茄品种"石番47号"在不同微生元产品处理的条件下,加工番茄的产量和品质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处理5(抗菌肽40 mL/20 m2滴灌、植物疫苗1 000倍喷雾)和处理方式(播种期滴灌+幼苗期喷雾+幼果期喷雾)时,产量、可溶性糖和总酸都达到最高,分别为10 665.23kg/667 m2、7.21%和0.60%,产量较对照增产29.88%,可溶性糖和总酸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29%和0.18%。在处理6(抗菌肽40 mL/20 m2滴灌植物疫苗1 000倍喷雾)和处理方式(播种期滴灌+幼苗期喷雾+幼果期喷雾+膨果期喷雾)时,Vc含量达到最大,为19.37 mg/100 g,较对照增加了7.31 mg/100 g。因此,微生元产品可以提高加工番茄产量,同时可提高果实Vc、总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从而改善加工番茄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降低磷肥用量对设施番茄种植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设施条件下常规施肥(CK:P2O5用量891 kg/hm2)、磷肥减量50%(P-1:P2O5用量446 kg/hm2)和磷肥减量70%(P-2:P2O5用量267 kg/hm2)3个磷肥水平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减量不影响番茄植株生长(株高、茎粗、叶片数和株高/茎粗比),同时对番茄单果重、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影响也不显著;不同磷肥水平番茄单果重为173~181 g,单株产量为1.81~2.05 kg,单位面积产量为51.9~56.9 t/hm2。与CK处理相比,P-2处理显著增加了番茄2 mm根数和根冠比,增幅分别为72.6%和28.0%。2个减施磷肥处理均显著提高番茄还原性糖含量和糖酸比;P-2处理番茄糖酸比又显著高于P-1处理。降低磷肥处理显著降低表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降低磷肥用量70%在不影响番茄产量的基础上,提高了番茄品质,改善了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7.
春花生养分限制因子与缺肥时花生体内氮磷钾的分配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阐明花生种植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以及缺肥时花生体内氮磷钾的分配规律,通过2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春花生产量、农艺性状和花生体内不同部位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山东省海阳市的棕壤土,在施用硫和锰的基础上,花生产量的养分限制因子依次为K〉P〉Zn〉Mg〉N。缺氮、缺磷或缺钾的春花生百果重、单株果数、单株双仁饱果数均显著降低,单株秕果数增加。缺钾处理使花生茎杆含钾量降为0.11mg/kg,明显低于施钾处理茎杆含钾量0.58~0.78mg/kg,叶片含钾量降为0.22和0.29mg/kg,远低于施钾处理的0.51~0.60mg/kg,施钾与否对花生仁和花生壳的含钾量影响不大;缺氮与否花生不同部位的含氮量变化不明显;OPT-P处理的花生茎杆、花生壳和花生仁的含磷量较低,叶片含磷量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施用方式和浓度下,海藻发酵液对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var.cerasiforme Alef)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叶面喷施和根部浇灌两种施肥方式分别设置梯度,以清水为空白对照,壳寡糖肥料添加剂成品为阳性对照,对生长和产量、叶绿素及果实营养成分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检测。在叶面喷施的施肥方式下,与空白对照相比,生长和产量方面,300倍稀释处理组的海藻发酵液对果形指数、单株产量的影响显著,与阳性对照效果相仿;100倍和300倍稀释处理组的海藻发酵液对叶面积显著增加;其余各处理组对单果鲜重/干重和单株果数影响不显著。叶绿素方面,各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果实营养成分方面,100倍和300倍稀释处理组的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其中300倍稀释处理组效果最佳;其余各处理组对可溶性糖增加不显著。根部浇灌的施肥方式下,与空白对照相比,生长和产量方面,仅100倍稀释处理组的叶面积、单果鲜重/干重、单株产量提升明显,其余处理组均无明显差异;叶绿素和果实营养成分的各项指标普遍只有100倍处理组提升显著。综上,海藻发酵液在樱桃番茄中的最佳施用方式为叶面喷施,最佳浓度为300倍稀释。  相似文献   

9.
小麦是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河北省种粮效益差、小麦播种面积减少、总产量下降的形势严峻,提高粮食作物产量特别是小麦的产量,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文章采用田间示范试验研究了小麦配方施肥,在测土了解土壤养分含量的情况下,分析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577.5 kg/hm2,配方施肥增益为553.2元/hm2,相对增益为9.14%。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提高了化肥利用率,提高了施肥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日光温室不同蔬菜轮作体系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有机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以番茄为后茬作物的不同蔬菜轮作体系对土壤化学指标,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线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年的轮作后,各处理土壤的pH值均有所下降,EC值变化不大。除了对照的有效磷含量降低以外,其他轮作体系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与基础土样相比都有一定提高,其中葱-萝卜与番茄轮作处理积累的有机质和全氮最多,花椰菜与番茄轮作处理的速效养分含量最高。对照的土壤细菌数、固氮菌数、放线菌数量与基础土壤相比显著降低,而真菌数量明显增加。每个处理的土壤线虫总数均比基础土样增加,其中菊花处理的土壤线虫总数最多,根结线虫最少。  相似文献   

11.
不同有机肥料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在有机生产条件下布置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料对番茄生长、养分平衡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中采用农家堆肥、精制有机肥、沼渣为供试有机肥料,进行等氮投入,其中精制有机肥在此基础上额外设置了3个施肥水平。结果表明:有机肥适量施用能显著促进番茄生长发育,株高、茎粗、开花数、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均好于不施肥对照,增产效果显著。等氮条件下不同有机肥料增产幅度在9.2%-14.4%之间。肥料氮磷钾养分平衡指数分别波动于3.06~3.35、7.77~23.65、1.66~2.88之间,而氮磷钾的利用率则分别波动在7.37%~9.51%、1.49%~4.39%、9.10%~15.32%之间。有机肥投入量的增加并未显著促进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肥料利用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急剧下降,养分平衡指数上升。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增加了番茄可溶性糖、固形物、Vc含量以及糖酸比,降低了硝酸盐含量,从而提高了番茄果实品质。研究揭示,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可以促进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但过多的有机肥投入无济于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增长,相反还可能存在着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减施磷肥对京郊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为了改善京郊设施番茄磷肥过量施用的现象,同时促进化肥零增长目标的实现。[方法]研究在不同减施磷肥条件下对京郊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有效磷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试验设常规磷肥用量、减施30%磷肥、减施60%磷肥、减施100%磷肥及不施底肥(即空白)5个处理。[结果]在磷肥常规用量情况下植株钾含量、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最高;在减施30%磷肥的条件下番茄的产量、植株和果实的氮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果实的硝酸盐含量最低;在减施60%磷肥的条件下植株磷含量、果实钾含量最高;在减施100%磷肥条件下果实Vc含量最高。[结论]适当在农户常规磷肥的用量基础上减施30%左右不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反而比正常施用量条件下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磷肥用量对番茄产量、磷素利用及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耕作制度下,探讨磷肥用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为获得最佳磷肥用量提供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黄瓜-番茄轮作磷肥定位试验进行研究,番茄季研究结果表明:磷肥施用有利于提高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有利于提高果实和整株的干物质量、磷含量和磷累积量。磷表观利用率随磷肥用量增加显著降低;当P2O5用量大于225 kg/hm2时,土壤Olsen-P 和进入土壤中的肥料磷增加,增加了磷淋溶风险。结果得出:若以追求产量为研究目的,则以P2O5用量300 kg/hm2为宜;若以产量为主,兼顾磷淋溶,则以P2O5用量225 kg/hm2为宜;若以磷淋溶为主,兼顾产量,以P2O5用量15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长期配方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闫童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0):15-20
为合理优化施肥结构,制定科学的作物肥料配方,提高耕地地力水平,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006—2013 年笔者通过对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4 种土壤进行长期定位配方施肥,研究了配方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配方施肥处理作物平均产量明显高于习惯施肥。2013 年配方施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比2006 年增加,其中习惯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较配方施肥处理大,而配方施肥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幅较习惯施肥处理大;2006—2010 年配方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变化不明显,2010 年后土壤有效磷呈下降趋势;2006—2013 习惯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相对较稳定。配方施肥通过合理调整氮、磷、钾肥的比例和用量,大幅减少了肥料投入,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有效促进了土壤养分均衡。  相似文献   

15.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肥力及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如何通过减少化肥施用量达到合理施肥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肥力及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显著提高番茄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片氮素含量,促进番茄的生长。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量的增加,0~20 cm土壤有机质得到明显提升,从26.02 g/kg提升到33.77 g/kg,增幅为30%;硝态氮含量从100%化肥处理的143.68 mg/kg降到100%有机肥处理的116.47 mg/kg;速效钾的含量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量的增加呈递减的趋势。番茄中的硝酸盐含量与氮素化肥的施用量呈正相关,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量的增加,果实的硝酸盐含量降低;试验各处理对番茄的Vc没有显著影响。从产量数据看,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其中有机肥替代60%化肥的产量最高,因此有机肥替代化肥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率对黄河流域棉株生物量、养分积累、产量、氮磷比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试图探索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替代率,为有机肥、无机肥在黄河流域棉田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始于2016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试验基地设置6个施肥处理:T1:不施肥,T2:100%化肥,T3:20%有机肥+80%化肥,T4:40%有机肥+60%化肥,T5:50%有机肥+50%化肥,T6:100%有机肥。经3年施肥后,2018年进行田间取样,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积累、产量、氮磷比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1)有机肥替代50%化肥处理提高棉株生物量、养分积累和籽棉产量。(2)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碱解氮含量均有增高趋势,全部施有机肥显著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3)棉株全氮、全磷积累量与棉株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棉株根、茎氮磷比与籽棉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减少化肥用量,连续应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具有增加土壤肥力的趋势;有机肥替代50%化肥处理能增加棉花生物量、养分积累量,提高籽棉产量,替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不同沼肥用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 要 本研究于2010-2011年进行,通过沼肥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沼肥施用量对番茄株高、单株结果数、果实成熟率、成熟单果质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沼肥用量的增加,番茄的株高、单株结果数均有明显改善,但番茄果实成熟率以及成熟果实平均单果质量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在T4(沼肥525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处理时番茄产量达到最高,为84375 kg·hm-2。番茄中Vc、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在随着沼肥用量增加而呈现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值均出现在T5(沼肥600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处理,分别为127.37 mg·kg-1和6.03%。番茄中硝酸盐的含量却随着沼肥用量的增加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安徽省设施番茄生产中肥料施用量大、施肥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以安徽省芜湖县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探讨水肥一体化措施下减量施肥对番茄产量、产值、品质、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区域设施番茄合理水肥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与菜农习惯水肥管理相比,水肥一体氮肥减量20%-40%或氮磷钾肥各减量20%都能够提高番茄产量、产值和利润;影响番茄品质因子较多,在本试验施肥量下,水肥一体减量施肥番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Vc含量增高,适当减少肥料用量有利于番茄红素含量的提高,减肥幅度过大,番茄红素含量下降;水肥一体减量施肥能提高氮肥当季利用率。综合番茄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 N 240kg/hm2、P2O5 144 kg/hm2、K2O 240 kg/hm2 是较为合适的用量。笔者认为,尽管优化施肥、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但设施番茄的氮肥利用率仍较低,氮肥利用率的提高仍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土壤磷素及水稻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基于16年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了无肥对照(CK)、无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C)、NPK化肥配施(NPK)、NPK化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NPK+C)、减量施肥(F+1/2C) 5个处理,通过测定各处理土壤P素肥力指标和水稻植株P含量,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P素肥力特性和水稻P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模式显著改变了0~20 cm土壤P素肥力特性和水稻对土壤P素的吸收利用,对20~40 cm土壤P素肥力影响不大。NPK化肥配施与无肥对照相比,耕层土壤Olsen-P和全P含量分别提高了108.8%和31.9%,各生育期水稻植株P含量(含稻谷)差异显著。NPK化肥配施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与NPK化肥配施相比,耕层土壤Olsen-P和全P含量分别提高了84.3%和19.4%,土壤P素活化系数达到2.96,差异显著,各生育期水稻植株P含量(稻谷除外)差异显著。无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与无肥对照相比,耕层土壤P素肥力指标、水稻植株P含量(含稻谷)差异均不显著。减量施肥处理与NPK化肥配施相比,土壤肥力性状无明显差异,植株中P含量略有下降,稻谷中P含量差异不显著。施NPK化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明显改善了土壤P素肥力性状,提高了土壤P素活化度,促进了水稻对P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施用蚯蚓粪肥配缓释肥对‘玉露香梨’果实品质及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为‘玉露香梨’果园推广施用蚯蚓粪肥提供数据支撑。连续3年对‘玉露香梨’果园设置不施肥、施牛粪堆制肥和施蚯蚓粪肥配缓释肥3种施肥处理,对比不同处理的果实品质、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并对果实品质和土壤综合肥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施用牛粪堆制肥相比,梨园施用蚯蚓粪肥和缓释肥,果糖含量提高1.93%,维生素C提高10.90%,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20.99%;土壤有机质提高19.59%,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6.087 μmol/g),脲酶活性显著提高(1.249 mg/g)。土壤综合肥力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中果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玉露香梨’果园连续施用蚯蚓粪配施缓释肥4 kg/株,较施用牛粪堆肥组,提高了土壤的综合肥力,在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的同时,亦提高了‘玉露香梨’的果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改善了‘玉露香梨’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