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麦是白银市旱作农业区主要的种植作物品种之一,常年播种面积4.60万 hm2左右,其生产状况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农业基础薄弱、生态条件严酷是白银市旱作农业区的基本特点。干旱是阻碍当地旱作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选育强抗旱作物新品种是促进旱作农业持续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白银市旱作农业区尤其是旱砂田地区异常干旱的生态条件,白银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抗旱基因累加的原理,坚持开展强抗旱小麦新品种选育工作,通过近10年选育出旱地小麦新品种银春9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湟中县在旱作生态农业发展中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肥料建设与培肥土壤相结合、结构调整与推广抗旱技术相结合、科技培训与提高农民素质相结合等措施,旱作生态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存在基础脆弱、生产水平不高、生态环境恶劣、农业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旱作生态农业发展思路,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适用技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方面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山西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降雨量少、时空分布不均,严重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针对山西省秸秆还田效果不佳、地膜的白色污染、规划不完善等问题,亟需开展旱作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用地养地集合、推行集约高效的用水制度、加大科研力度、发展抗旱品种育种技术、创新农技集成化工程、发展绿色循环工程等方法,为解决山西省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域旱作农业增产增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豆抗旱节水生理及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旱作农业区大豆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确保大豆生产可持续发展,根据黑龙江省旱作农业区特点,针对大豆抗旱节水生产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大豆行间覆膜可提高土壤含水量,与不覆膜相比提高1.19个百分点;(2)喷施土壤调理剂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容重低于播前;(3)覆膜配合合理施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豆光合作用指标,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5.
糜子品种资源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俊山  魏仰浩 《种子》1990,(2):20-23
麋子是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区的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这些地区大多十年九春旱,严重地影响了糜子苗期的生长和发育,进一步限制了产量的发展。因此,从大量糜子品种资源中筛选抗旱性强的品种作为抗旱育种的亲本材料或直接推广种植,是提高干旱地区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河北太行山山前平原灌区发展半旱地农业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嘉  冯浩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326-330
太行山山前平原是河北粮食主产区,农业用水紧缺,主要靠超采地下水维持农业生产。如何在保持一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减少大量灌溉用水,是未来节水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山仑提出,可在黄淮海地区发展半旱地农业以减少灌溉用水,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危机。半旱地农业是在运用旱作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进行少量水补充灌溉的农业类型。主要由雨养、旱作和补充灌溉3方面内容构成,重点在于对降雨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旱作节水技术同灌溉节水技术的有效结合。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代表作物,从雨养、旱作及补充灌溉3方面出发,探讨了河北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实施半旱地农业的可行性。得出在河北太行山山前平原降水量400mm左右的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充分发挥作物自身抗旱耐旱特性,通过减少无效蒸发量,在作物生长关键时期补充一定的灌水量,基本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维持正常产量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山前平原区实施半旱地农业,在运用旱作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进行少量水补充灌溉,大量减少农业灌溉用水,在理论和实践上应该是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豌豆是甘肃中部旱作农业中的主要抗旱作物,具有倒茬、养地、发展畜牧、产业化开发等作用,是甘肃、青海、宁夏、山西、内蒙等省的主要豆类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0m以上,年均气温6.3℃,无霜期130~180d,粮食生产以旱作农业为主。这一地区年降水量在300~450mm左右,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种植早熟玉米、马铃薯、小麦、胡麻、荞麦等作物,单产低,群众收入少,生活困难。严酷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着旱作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制约全州经济发展的“瓶颈”。自2006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以来,我州的旱作农业掀起了一场“白色革命”。  相似文献   

9.
宁夏南部地区是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针对区域内的基本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条件,分析了该地区发展黑豆产业的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前景。认为宁南旱作农业区资源丰富,只要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该地区必将成为宁夏优质有机黑豆生产基地。提出了以选育专用优质黑豆品种、健全体系、科技支撑、标准化生产、提高效益等发展黑豆特色产业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段军 《中国种业》2013,(12):84-84
甘肃省旱作农业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全国掀起了“旱作农业的一场革命”,在国内率先闯出一条旱区农业抗旱节水增收的新路子。2008年以来,金昌市农技中心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高效抑蒸、增温保墒、汇流集雨等诸多技术优势的启发下,引进该项技术在灌溉农业区不同生态区域、不同作物上开展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节水增产效果,为灌区农田节水探索出了一条高效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不同灌水处理下小麦干物质分配、转运及其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抗旱节水高效品种,并且探索出与之相配套的灌水模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以后的在抗旱节水品种的选育及节水栽培技术的广泛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豫北地区‘洛旱8号’、‘新麦26’、‘矮抗58’、‘周麦18’4个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2种不同灌溉模式,不灌水(W0)、灌2水(W1)。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在不同灌水模式处理下对不同小麦品种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得出:不同品种间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其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基本一致,‘周麦18’和‘洛旱8号’除穗颖干物质量差异显著外,其他器官干物质量差异不显著;成熟期4个品种的叶片干物质量和干物质分配无显著差别;籽粒干物质分配量和比例均在4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各器官中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转运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表现有显著性差异。在W0的灌水模式下,由于水分条件的制约,4个品种在该种植模式下均出现产量下降的现象,‘洛旱8号’下降幅度最小,‘周麦18’则最大。综上所述可得,‘洛旱8号’对水分的敏感性较差,抗旱能力优于其他3个品种。  相似文献   

12.
干旱缺水等自然灾害会导致小麦产量年度间变幅较大,尤其在小麦主产区黄淮地区更为严重。小麦抗旱节水育种是应对干旱的重大措施。本综述对小麦抗旱节水常规育种、抗旱节水分子遗传育种相关性状QTL定位、抗旱相关功能基因克隆鉴定、转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水旱亲本杂交与异地交叉选择是卓有成效的常规育种方法,通过分子标记鉴定了关于根重、根长、胚芽鞘、高水分利用效率等相关性状的大量QTL;42个抗旱相关基因被克隆并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验证,均从不同代谢通路上影响着小麦抗旱性;14个来自不同供体的抗旱相关基因被研究者导入小麦品种后,转基因小麦植株的抗旱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植株在产量和其它抗逆性方面也得到提高。以上研究进展为抗旱节水小麦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production is negatively affected by drought stress.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for alfalfa grown on non‐irrigated rangelands. Thus, the development of drought‐tolerant alfalfa cultiva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 greenhous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11 alfalfa accessions including several that are adapted to rangeland conditions and two commercial accessions, for their performance under drought condition. Water supply was adjusted based on the transpiration rate of individual plants to compensate for 100, 75, 50 or 25 % of transpirational water loss. We found that RS, a naturalized alfalfa collected from the Grand River National Grassland in South Dakota, showed the best resistance to drought condition. It showed the smallest reduction in stem elongation (36 %), relative growth rate (14 %), and shoot dry mass (40 %) production under the severest drought tested in this study relative to the non‐drought treatment. While RS showed less biomass production under well‐watered conditions, it produced similar or more shoot biomass under drought conditions compared to other access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drought resistance or less sensitivity to drought, RS showed greater capability to maintain root growth, shoot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nd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compared to other accessions. Different from other accessions, RS showed increasing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as water deficit became severe, reaching the greatest WUE among 11 access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RS is a valuable genetic resource that can be used to elucidate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that determine drought resistance in alfalfa and to develop alfalfa with improved WUE.  相似文献   

14.
陕西旱作节水农业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陕西省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指出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产经营粗放是长期制约陕西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发展陕西省旱作节水农业的核心和突破口、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加速旱作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加快生态重建与植被恢复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主栽花生品种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工控水条件下,通过盆栽试验,在花生植株的结荚期和饱果期, 测定29个品种(系)的株高、分枝数、生物累积量、叶片含水量和光合色素含量等与抗旱性有关的13个表型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采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值法,鉴定各性状指标水分胁迫下的抗旱性。结果表明,相同指标评价不同花生品种抗旱性时得出的结果不同,依此可将供试品种(系)划分为抗旱性强、中、弱和不抗旱4类,即供试品种中唐科8号、冀花2号、冀花4号、花育25、花育17、花育22、大唐油、花育21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花育20、花育24、潍花6号、花育27、鲁花11、阜花11、阜花13、唐油4号、丰花1号和G2具有中等抗旱能力;具有较弱抗旱能力的品种(系)有16-8、阜花10号、M5、花育16和鲁花14;而花育19、花育23、丰花6号、潍花8号、M7和TE-2在结荚期和饱果期均无抗旱能力。水分胁迫至结荚期,除分枝数和类胡萝卜素外,其余各形态型状和生理生化指标及其综合D值均可作为鉴定品种(系)抗旱性的依据;水分胁迫至饱果期,只有叶面积与抗旱系数间的相关极显著。无论在结荚期或饱果期,综合D值可作为鉴定品种抗旱性的指标,单一指标均不能准确判定某品种(系)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现存黍稷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研究黍稷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的抗旱表现,挖掘优异抗旱种质并筛选抗旱鉴定指标,本研究以前期构建的包含230份资源的黍稷微核心种质为试验对象,开展室内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芽、苗期抗旱性研究。通过对芽期和苗期抗旱性指标的测定发现:干旱胁迫下,芽期和苗期各指标较对照组均有下降趋势;芽期指标变异系数较苗期偏大,苗期根鲜重变异系数最大,根干重、苗鲜重、苗干重其次(变化范围在0.35~0.50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多数指标间相关性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相对根鲜重与相对根干重的相关性最高,而相对叶绿素含量与相对根长、相对苗长、相对根鲜重及相对苗干重的相关性均较低。采用平均值-标准差逐级分级法和分层聚类分析综合鉴定参试黍稷芽期和苗期抗旱性,发现芽期极强抗旱、强抗旱材料分别为3份和10份,苗期极强抗旱、强抗旱材料分别为24份和23份;其中紫秆黍(00003289)、乌克兰黍(00006438)和白糜子(00000101)三个品种在芽期和苗期均有很好的抗旱性,可作为后续全生育期抗旱研究和抗旱品种选育的优良资源。对芽期及苗期各抗旱鉴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芽期与苗期抗旱性没有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相对苗长、相对苗鲜重以及相对叶绿素含量可作为评价黍稷苗期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普通菜豆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不同来源的普通菜豆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法,设正常供水和反复干旱2种处理,测定11项生理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进行苗期抗旱性指标筛选,通过加权抗旱指数(weighted drought-resistance index,WDI值)和抗旱度量值D(drought resistanc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s,D值)对供试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并通过聚类分析划分抗旱等级。结果表明,不同指标与综合抗旱指数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叶片相对含水量(0.7726)、PSII最大量子产量(0.7607)、叶绿素含量(0.7435)、反复干旱存活率(0.7341)、生物量(0.7329)、茎叶干重(0.7314)、根干重(0.7192)、气孔导度(0.7159)、根冠比(0.7092)、株高(0.7086)、叶面积(0.6910)。基于加权抗旱指数和抗旱度量值D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同材料的抗旱性排序大体一致。根据抗旱度量值D将供试材料分为高抗、中抗、敏感和高敏感4个级别,各占总数的10%、6%、58%和26%。综上所述,叶片相对含水量、PSII最大量子产量和叶绿素含量等10项指标可用于普通菜豆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加权抗旱指数与抗旱度量值D两种综合指标相结合能够提高鉴定结果的可靠性;50个参试普通菜豆品种中,白金德利豆、跃进豆、兔子腿、圆白菜豆和260205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