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抗白叶枯病水稻种质资源进行总结,发现我国抗白叶枯病种质资源丰富多样,抗源来源主要有5个途径:栽培品种、地方品种、国外品种、野生稻种资源、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得的新种质。最后探讨水稻抗白叶枯病种质发掘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原牡丹品种资源的核心种质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经获得的中原牡丹品种资源的初级核心种质120个品种的表型性状信息和ISSR、AFLP分子标记遗传信息,采用单一表型性状、分子、表型结合分子信息聚类压缩取样及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了构建中原牡丹品种核心种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表型信息结合两种分子标记信息聚类压缩的方法构建核心种质的方法最好.经检验,各种检验指数及品...  相似文献   

3.
1981年以来,我们从全国12个省、市的23个兄弟单位征集到近2000份水稻突变种质资源。经过观察、分析、整理、鉴定,对其中的1142份资源已根据水稻种质资源记载标准,接九大类43个项目进行了分类、整理、编目。在对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学和细胞组织学鉴定时,发掘出一批有利用价值的水稻突变种质。  相似文献   

4.
优质和抗稻瘟病的水稻种质资源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富  叶华智  谢戎  刘成元 《作物学报》2006,32(10):1549-1553
测定了40份水稻种质资源对稻瘟病的抗性、碾米及外观品质。结果表明,40份品种高抗至中抗稻瘟病,抗病频率为40.0%~100.0%,其中20份达80%以上。40份品种对优势小种群ZB群平均抗病频率为80.0%,对重要小种群ZA群的平均抗病频率为70.2%,对ZC群的平均抗病频率为80.5%。从中筛选出24份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较优的抗稻瘟病种质材料,其出糙率76.1%~80.9%,精米率68.7%~72.6%,整精米率35.7%~64.3%,垩白粒率5%~30%,垩白度1.2%~12.7%,长宽比2.7~3.6,其中6份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达国家三级优质标准,4份达国家二级优质标准。这些优质抗源材料对选育高产、优质、抗稻瘟病新品种(组合)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物育种信息》2005,(8):14-14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是需钾较多的农作物之一。我国南方土壤钾含量明显偏低,北方石灰性土壤,虽钾含量略高,但常常受干旱等因素影响,供钾潜力低,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潜力的发挥。生产上通过施用化肥来补充土壤钾含量的不足,但化肥的长期施用容易导致土壤结构及理化性状变劣,地力下降,因此筛选耐低钾水稻品种已成为缓解我国钾素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6.
1974—1987年对9766份水稻材料进行抗黄矮病鉴定。其中免疫的65个,占0.7%;高抗的34个,占0.3%;中抗的1161个,占11.9%。粳稻中高抗以上材料筛选率高于籼稻。杂交稻中亚种间杂交材料麦现出较强的抗性。地方稻种中云南稻种抗源筛选率最高,根据抗源的分布,认为云南西南部北纬24°线附近可能是水稻种质抗黄矮病的基因中心。  相似文献   

7.
1987~1991年,采用人工接种和在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多年异地多点自然诱发等方法,对336份抗性较好的亲本材料进行系统鉴定。筛选出广谱高抗稻瘟病、农艺性状较好的9个粳稻品种(系)。  相似文献   

8.
王晓娟 《中国种业》2007,(11):41-42
从203份优异冬小麦种质资源中初步筛选出45个抗霜冻优异种质,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抗霜冻冬小麦的7个数量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13个可供生产和育种中直接利用的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发挥水稻核心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中的作用,本研究分析了抗稻瘟病基因Pi1、Pi2、Pi25、Pigm,抗稻飞虱基因Bph14、Bph15、Bph9,中等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及香味基因Fgr在264份水稻核心种质中的分布情况。共检测到含有上述有利基因的材料64份,其中同时含有2个有利基因的材料5份。每种类型的基因在水稻核心种质资源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很大,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布频率为13.3%,而香味基因的分布频率仅为2.7%。抗稻瘟病基因Pi2在水稻核心种质中的分布频率最高,没有检测到含有Pigm和Bph14的种质材料。本研究为发挥水稻核心种质资源在水稻抗性及品质育种方面的作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桃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具有广泛性和长期性,并为培育质量更高的新品种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核心种质是以最小的资源数量和遗传重复最大程度地代表该物种整个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因此,利用目前已有的基本数据、评价鉴定数据和部分特征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构建的桃核心种质,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在桃种质的保护、利用中无效的收集较多、种质圃的占地大和管护成本高的问题,也使一些优异基因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并提高中国桃种质资源收集、保护、评价和创新利用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水稻改良品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水稻改良品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采用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和辅以人工接虫诱发的田间成株期抗性鉴定评价了水稻改良品系苗期对褐飞虱的抗性以及成株期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抗源RHT-sd1的改良品系G6和G8,Ptb33的改良品系G9和G10,Qb14的改良品系G15,Qb15的改良品系G16和G17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均表现抗性,各抗源的改良品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均具抗性的检出率分别为25.0%、66.7%、25.0%和100.0%,可见对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抗源品种进行改良可以获得多抗性新品系。本研究获得的7份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改良品系在多抗性水稻品种的选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   总被引:57,自引:10,他引:57  
以国家品种资源库编目入库的中国地方稻种资源50526份的26个数量和质量性状为基本数据, 研究了中国地方稻种资源的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 包括分组原则、组内取样比例和组内取样方法. 分组原则为按丁颖分类体系、按中国稻作生态区划、按中国稻作生态区内分籼粳两亚种、按中国行政省或自治区、按中国行政省或自治区内分籼粳两  相似文献   

13.
葡萄核心种质建立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有关核心种质的概念、特点及相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对开展葡萄核心种质研究的步骤、方法及核心种质的检验指标等方面均做出了全面的阐述,并提出葡萄核心种质建立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以250份宁夏粳稻为材料,根据7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粳稻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统计分析方法无偏预测材料各性状的基因型值,根据2种遗传距离(马氏距离和欧氏距离),3种取样方法(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法、多次聚类优先取样法、多次聚类偏离度取样法),8种聚类方法(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离差平方和法),用均值、方差、极差、变异系数及秩次评价不同遗传距离、取样方法、聚类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马氏距离优于欧氏距离;偏离度取样法优于优先取样法和随机取样法,聚类方法最好的是最短距离法、可变类平均法,适宜取样比例是15%.用马氏距离、偏离度取样法、15%取样比例、最短距离聚类法构建了37份宁夏粳稻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花生核心种质的建立及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中国花生种质资源数据库中记录的6 390份花生资源为材料, 以其基本数据、特征数据和评价数据为信息, 采用分层分组聚类以及随机取样与必选资源相结合的方法, 构建了由576份资源组成的花生核心种质, 占基础收集品的9.01%。除出仁率外, 核心种质与基础收集品种间的其他14个性状平均值和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明显, 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核心种质是有效的。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的比较, 中国花生资源在龙生型和珍珠豆型方面具有优势, 叶片长、叶片宽、种子长、种子宽的遗传多样性丰富; 而ICRISAT花生资源在多粒型和普通型方面具有优势, 且植株高度和总分枝数的遗传多样性比中国花生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6.
利用核心种质发挥及评价花生抗黄曲霉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菌极大地限制全世界的花生生产和产业发展,且生产上抗性品种较少,我国花生育种和生产中的抗性资源缺乏,迫切需要发掘抗黄曲霉菌种质。本研究以中国花生核心种质561份和ICRISAT微核心种质155份,鉴定了黄曲霉侵染和产毒抗性,发掘出抗黄曲霉侵染和产毒种质各8份,包括具优良农艺性状的抗黄曲霉产毒种质51002-6。鉴定结果表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中抗黄曲霉侵染和产毒种质的频率高于中国花生核心种质;普通型花生资源中抗黄曲霉侵染种质的频率较高,龙生型资源中抗黄曲霉产毒种质的频率较高。根据SSR分析,鉴定出与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中花5号、中花6号、中花12和远杂9102遗传距离较远的抗黄曲霉产毒种质ICG12625和抗侵染种质ICG4750,拓宽了我国花生品种改良的遗传基础。根据抗病基因产物的NBS类型保守域设计简并引物对抗黄曲霉种质的DNA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分析,获得了1条RGA片段。  相似文献   

17.
分子标记及其在云南稻种核心种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总结了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各类分子标记及其在核心种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五丰占2号为轮回亲本,IRBB5为供体亲本,通过不饱和回交、花药培养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成功育成携带抗白叶枯病主基因xa5,抗稻瘟病、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晚籼新品种中组14。利用中组14及其分子育种亲本改良的导入系,育成了高产、抗病和优质的杂交晚籼组合协优中1号,改良的导入系均具有较好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可望进一步育种利用;并对绿色超级稻选育过程中亲本的选择和育种选择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浙江粳稻地方品种核心样品的构建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入编《中国稻种资源目录》的1567份浙江粳稻地方品种为材料,采用变种类型分层(丁颖分类法),聚类分组和直接随机取样3种方法,构建了浙江粳稻地方品种核心样品,并探讨了适宜的样品规模和利用编目性状进行核心样品构建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变种类型下聚类分组取样优于直接随机取样,编目性状可作为构建核心样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表型水平上检验水稻核心种质的参数比较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本研究以在国家品种资源库中编目的50526份中国地方稻种资源和采用不同取样方法从中选出的24个核心种质为研究对象, 选用了26个分类、形态及农艺性状, 对检验核心种质的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在所选8个参数中, 多样性指数、表型方差、表型频率方差及变异系数为对比不同核心种质取样方法间优劣的有效参数; 而表型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