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种质"G6-1"及其非转基因遗传背景亲本对照"中棉所49"为材料,研究了草甘膦浸种对棉花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草甘膦棉花种质"G6-1"和对照"中棉所49"在种子出苗率、棉花幼苗全株鲜重和可溶性蛋白增量等各项指标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当用大于0.5%浓度的草甘膦浸种时,"中棉所49"幼苗不能出土、鲜重已降到最低并枯萎死亡,而抗草甘膦棉花种质"G6-1"幼苗生长发育正常,这进一步证实了通过草甘膦浸种法鉴定抗草甘膦棉花是可行的;当浸种用草甘膦浓度达到3.0%,即使抗草甘膦棉花幼苗鲜重也出现显著的降低,所以推荐使用0.5%~1.0%浓度的草甘膦进行浸种鉴定。  相似文献   

2.
1株抗草甘膦棉花突变体草甘膦抗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于探明1株新的草甘膦抗性棉花突变体是否能用于发掘新的草甘膦抗性基因以及在农业生产中作为抗草甘膦种质的选育和利用的潜在价值。本文采用PCR的方法,在基因组和转录水平上排除了CP4-EPSPS基因对该突变棉株的污染;通过测定莽草酸含量,鉴定了该突变体草甘膦抗性的典型生理特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该突变体苗期对草甘膦抗性的表型。结果显示:不论草甘膦处理与否,突变棉株莽草酸的含量都没有显著的积累,在生理水平上显示出草甘膦抗性植株的显著特点;2叶期时草甘膦处理结果显示,突变棉株的草甘膦抗性表型同孟山都的品种对草甘膦的抗性表型基本一致。在基因组和转录水平的PCR检测结果都排除了突变棉株草甘膦抗性的获得是CP4-EPSPS基因污染造成的。结合对其他已报道的草甘膦抗性基因的类似排除,说明该抗性突变存在着自身特有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3.
1 株抗草甘膦棉花突变体草甘膦抗性的初步鉴 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在于探明1株新的草甘膦抗性棉花突变体是否能用于发掘新的草甘膦抗性基因以及在农业生产中作为抗草甘膦种质的选育和利用的潜在价值。本文采用PCR的方法,在基因组和转录水平上排除了CP4-EPSPS基因对该突变棉株的污染;通过测定莽草酸含量,鉴定了该突变体草甘膦抗性的典型生理特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该突变体苗期对草甘膦抗性的表型。结果显示:不论草甘膦处理与否,突变棉株莽草酸的含量都没有显著的积累,在生理水平上显示出草甘膦抗性植株的显著特点;2叶期时草甘膦处理结果显示,突变棉株的草甘膦抗性表型同孟山都的品种对草甘膦的抗性表型基本一致。在基因组和转录水平的PCR检测结果都排除了突变棉株草甘膦抗性的获得是CP4-EPSPS基因污染造成的。结合对其他已报道的草甘膦抗性基因的类似排除,说明该抗性突变存在着自身特有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4.
市售草甘膦除草剂对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种质系G6-7和G6-8及其非转基因遗传背景亲本对照中棉所49为材料,研究了市售10%草甘膦水剂和95%的草甘膦粉剂对抗草甘膦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棉所49对于两种类型的草甘膦均很敏感,幼苗喷施0.2 mmol·L-1 的10%草甘膦水剂和95%草甘膦粉剂均全部死亡。转EPSPS-G6基因抗草甘膦棉对95%草甘膦粉剂的抗性较好,但对10%草甘膦水剂的抗性较弱。就转基因棉花对两种剂型草甘膦的反应看,喷施2.4 mmol·L-1的10%草甘膦水剂和95%草甘膦粉剂后,棉花幼苗全株鲜重、叶重、根重、下胚轴长、可溶性蛋白质增量和POD活性等各项指标在两种草甘膦制剂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喷施12.0 mmol·L-1 的10%草甘膦水剂,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的种子发芽率显著低于相同浓度的粉剂,两者之间的发芽率相差25%~75%。研究结果表明,10%的草甘膦水剂中可能含有对棉花幼苗生长发育有害的物质,影响抗草甘膦棉幼苗的生长,在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品种商业化应用时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草甘膦筛选表达CP4 EPSPS转基因的耐草甘膦植株是美国应用最普遍的防治大豆杂草的方法。本研究旨在:(1)确定通过施用草甘膦进行配子选择后所得到的半纯合株后代对草甘膦有耐性的和对草甘膦敏感的植株的非典型分离比例;(2)调查不同草甘膦施用量和施用时间对分离比例的影响;(3)确定雄配子、雌配子或这两种配子是否对现有施用浓度的草甘膦敏感。  相似文献   

6.
正草甘膦是全球用量最大的农用除草剂,主要剂型是草甘膦水剂,我国每年用量达到十数万吨。合格的草甘膦水剂由符合标准要求的草甘膦原药、表面活性剂、助剂及水配置而成,外观为均相液体,pH范围4.0~8.5。急性毒性一般为微毒或低毒,对皮肤、眼睛无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皮肤无过敏性反应。草甘膦是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一般施药后5~7天杂草彻底死亡。近年,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强酸"草甘膦水剂,速效性非常好,药后只需3~4天杂草即可枯死,零售商常常将药液直接涂抹在杂草上给农民演示,只需几分  相似文献   

7.
麦田杂草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麦田杂草的种类及发生特点 1.1 麦田杂草的种类和危害 冬小麦杂草主要有30种左右,以刺儿草、藜、灰绿藤、灰绿碱蓬、独行菜、荠菜、泽漆、田旋花、米瓦罐、稗草等发生较重.春小麦田危害严重的有20余种,主要有藜、野燕麦、田旋花、芦苇、野芥菜、苣荬菜、扁蓄、大刺儿菜等. 据调查,藜的2、3、4、5级危害(按覆盖面积分级)可使小麦相应减产11.1%、17.9%、26.4%和30.1%;打碗花每平方米有18、36和135株的条件下,小麦分别减产6.6%、13.9%和22.5%.土壤含盐量的不同能引起麦田杂草群落发生结构变化:当土壤含盐量为0.3%以上时,藜科杂草为优势种;当土壤含盐量为0.1%左右时,藜科杂草下降,狗尾草上升;当土壤含盐量为0.04%~0.05%时,旱稗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8.
基于抗草甘膦基因的棉花茎尖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棉所49、珂字棉201和YZ-1为受体材料,通过对培养基草甘膦浓度、农杆菌侵染时间和浓度、共培养时间以及恢复培养条件等因素的优化,建立了基于抗草甘膦基因的棉花茎尖农杆菌转化技术体系,并将抗草甘膦基因(EPSPS-G6)导入3个受体材料,获得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植株.研究结果表明,适合于棉花茎尖农杆菌介导的草甘膦筛选浓度为10 mg·L-1;茎尖转化体系为农杆菌菌液OD600为0.9~1.0,侵染时间为20min,共培养时间为48 h,选用SH培养基并加入适量活性炭(0.5 g·L-1)作为恢复培养基.用本研究创制的转化技术体系,转化处理3个陆地棉受体360个茎尖,共获得60株抗性再生植株,经PCR检测,获得阳性抗性植株26株,移栽成活23株.以茎尖外植体数计算,本体系的转化成功率6.4%.该转化体系适合于转化抗草甘膦基因或以抗草甘膦基因为筛选基因的外源基因,具有转化频率高、嵌合体少、转化周期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异丙甲草胺在甘蔗大培土后芽前土壤处理对甘蔗田杂草的防除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72%异丙甲草胺乳油不同剂量对甘蔗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甘蔗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5月底6月初甘蔗大培土后、杂草萌发前施用剂量为1500 mL/hm2和1950 mL/hm2的72%异丙甲草胺乳油,药后20天对蔗田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的株防效均达95.1%以上,药后40天株防效均达92.0%以上,鲜重防效达93.9%以上;其中1950 mL/hm2的使用剂量40天的株防效分别为95.7%和94.9%,鲜重防效为95.5%,且对甘蔗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众所周知,草甘膦属于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药液通过杂草的茎和叶渗透、吸收、传导到杂草全身,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导致杂草中毒发黄,最终引起根、茎、叶干枯死亡。而引起杂草中毒发黄的时间与温度、用药浓度、草相等因素有关,以一年生敏感性禾本科杂草为例,在高温条件下,中毒时间一般在2~3天,而低温条件下(日均温15℃以下),中毒时间一般在5~7天,在这个过程中,草甘膦药液在杂草体内被充分吸收传导,从而保证了除草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叶片棉球定位鉴定法,初步鉴定并评价了半野生棉和亚洲棉对草甘膦的自然抗性,结果表明:参试材料抗性水平从高抗至高感分6级,极端抗性水平相差33.3倍(0.2%对0.006%)。其中,半野生棉对草甘膦的自然抗性分级丰富,抗性水平分布自高抗至高感;但大部分半野生棉不耐草甘膦,近86%(346份)的材料抗性水平处于低耐级别以下。而亚洲棉抗性水平都处于高抗至低耐的4个级别,抗性多样性较差,但整体抗性水平较高,70.3%(71份)表现为耐或以上级别。从半野生棉和亚洲棉中分别筛选到2份和5份高抗材料,半野生棉中有1份高感材料,亚洲棉中无对草甘膦敏感材料。本研究报道的极端材料为棉花草甘膦抗性遗传机制研究、新品种的培育、内源抗性基因的挖掘和感抗机理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除草剂对亚麻生长及杂草防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南方亚麻最佳除草剂,以乙草胺、金都乐、二甲四氯钠、烯草酮4种除草剂为材料进行了杂草防效及对亚麻生长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乙草胺及其与二甲四氯钠、烯草酮的组配处理杂草防效最佳,株防效平均达85.17%以上,鲜重防效达79.73%,但该组处理有明显药害,出苗率为50.00%左右,原茎产量减少43.70%以上,不建议在生产上使用;金都乐及其与二甲四氯钠、烯草酮的组配处理杂草防效较好,株防效平均达75.40%,鲜重防效达66.39%,且能促进亚麻种子发芽,提高出苗率,增加原茎产量,增幅达25.93%以上;以金都乐+二甲四氯钠处理效果表现较理想,可在大田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问:水稻育秧盘里的营养土上长出了很多杂草稻和杂草,无法人工清除,稻种还没播,请问是否可以对育秧盘土喷施草甘膦或百草枯?答:草甘膦和百草枯遇土即失去活性。短信中所说的秧盘,可以喷施草甘膦或百草枯除草,最好在施药后泅水,过1~2天播种。注意选用质量可靠的产品。草甘膦不能快速杀灭杂草稻苗,选用百草枯有利于快速杀灭杂草稻和杂草。  相似文献   

14.
江苏苏北地区小麦常年种植150万公顷左右,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85%左右,是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由于受地理条件及耕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麦田杂草呈逐年上升趋势,杂草种类多、密度大、分布广、危害重。根据近几年统计,麦田杂草一般每平方米2000株左右,高的达200  相似文献   

15.
<正>观察近期的草甘膦市场行情可以看出来,草甘膦价格涨幅达10%~15%,这被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草甘膦市场复苏的一个征兆。环保监管驱动原料价格持续上涨,草甘膦成本支撑强劲。2017年6月下旬以来,草甘膦主要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其中,受山东、河北两省对涉危化  相似文献   

16.
抗草甘膦棉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草甘膦棉花最早于1997在美国释放,它是通过将编码抗草甘膦酶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导入珂字棉312而获得的抗性株.抗草甘膦棉花在美国的种植面积占棉花总种植面积从1997年的3.2%到增加到2005年的60%左右.在这近十年内,抗草甘膦棉花虽然得到了广泛的种植,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草甘膦的施用方法和时期的不正确操作对抗草甘膦棉花的根系生长、育性和产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主要是因为:1、外界因素,包括草甘膦施用方法在内的其他栽培措施和不利的环境条件,如高温,对抗草甘膦棉花的产量及生长的影响;2、内部因素,抗草甘膦棉花不同器官对草甘膦的吸收量及抗草甘膦基因的表达量差异有关.因此,本文从抗草甘膦棉花对草甘膦的吸收分配、草甘膦的施用量和时期对抗草甘膦棉花根系生长、花药开裂及产量等方面综述了这些年来抗草甘膦棉花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对今后抗草甘膦棉花育种方面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正全球范围内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使草甘膦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除草剂品种。但由于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以及杂草抗性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草甘膦的使用,同时也促进了其它除草剂以及耐除草剂产品的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如草铵膦、2,4-滴和麦草畏等。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害虫群落多样性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对棉田害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于2010-2012年,在田间隔离条件下,采用直接观察法,分析比较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种和优势度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6月中下旬及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害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显著高于常规棉,而其优势集中性显著低于常规棉;与Bt棉相比,二者在同时期的害虫群落参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差异不明显。3种棉田在其他时段的群落参数变化趋势一致,无明显差异。同时,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的优势害虫种类比较稳定;因此,种植该双抗棉对棉田害虫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小,不会扰乱害虫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麦草畏、苯磺隆、滴?氨氯等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对恶性杂草刺儿菜的防除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茎叶喷雾法测定了18种除草剂对刺儿菜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施药后30天,26%滴?氨氯水剂和48%麦草畏水剂对刺儿菜的株数和鲜重防效最高,分别为71.19%、70.69%和91.63%、88.67%;其次为10%乙羧氟草醚乳油和41%草甘膦水剂,株数防效分别为64.88%和63.15%,鲜重防效均为84.69%。其余药剂对刺儿菜的株数和鲜重防效差,防效在60%以下。20%百草枯水剂、25%辛酰溴苯氰乳油和24%乳氟禾草灵乳油处理区药后15天防除刺儿菜效果较好,但药后30天刺儿菜复生现象明显,防除效果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有效筛选并推荐丰产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好的免耕山地油菜化学除草技术在低纬高原山区推广应用,【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和模糊聚类等分析方法,对玉溪市2013-2015三年4个不同海拔试点的9种化除处理进行杂草防效、丰产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免耕山地油菜杂草涉及3纲12目11科25属26种,其中以胜红蓟、辣子草、尼泊尔蓼和马唐4种居多,分别占杂草总数的43.80%、34.04%、10.40%和4.41%;(2)不同化学除草处理油菜主要农艺因子与产量的关联度有明显差异,其中,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与产量关联度最大;(3)不同化学除草处理之间的防效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药后30天防效在80%以上的有3个处理,其杂草防效分别为89.8%、89.6%和85.6%;(4)不同化学除草处理之间的油菜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尤其产量居前2位的2个处理与对照清水、丙酯草醚、精奎禾灵、禾耐斯4个处理之间产量达极显著差异,两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52.25%和50.04%;(5)草甘膦+禾耐斯、草甘膦+禾耐斯+丙酯草醚+精奎禾灵2个处理在4个试点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综合评价均为很好,但前者比后者节省成本1065.0元/hm2。【结论】推荐低纬高原山区免耕油菜采用分段化学除草方法,即油菜播种前10-15天用41%草甘膦异丙胺盐AS4.5kg/hm2+油菜播后芽前用90%禾耐斯EC600ml/hm2对水600kg均匀喷施墒面和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