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苧麻炭疽病(Colletotrichum boehmeriae Saw.)是苧麻上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病害之一。此病可危害苧麻叶片和茎杆,特别是茎杆感病后,植株生长受阻,原麻呈现红褐色斑点,纤维强度减弱,严重影响苧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麻苗是苧麻高产的基础。苧麻苗床土壤肥沃、湿润,育苗时间长,十分有利于杂草的生长。我县苧麻苗床的杂草主要有:马唐、早稗、狗尾草、千金子、鳢肠、小旋花等,一般每平方尺有草13~25株,其中马唐等禾本科杂草占90%以上。苗床杂草一般于播后一星期开始发生,播后半个月左右进入出草高峰,杂草滋生,与麻苗争水、争肥、争光。人工拔除,不仅费时花工,而且易损伤麻苗根系,影响麻苗素质。为此,我们于1987年进行了稳杀得等药剂防除苗床禾本科杂草的试验,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猕猴桃为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多年生落叶藤本果树。猕猴桃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当今世界新兴水果之一。江西省奉新县是我国猕猴桃主要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其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猕猴桃病害问题也日趋凸显[1]。2021年9月,该县山口基地有0.2公顷“金艳”猕猴桃发生炭疽病,全园多点发病,一些重病株病叶率超过70%,并出现大量落叶,对猕猴桃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苧麻立枯病是苧麻产品常见的一种较普遍的病害,头麻受害最重。发病中等的麻园,产量一般损失10%左右。  相似文献   

5.
油茶炭疽病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油茶炭疽病引起落花、落蕾、落果及落叶。病落果率约为全年总落果率的60%,根据标准株平均统计,病落蕾率占总落蕾率的26—45%。通过菌种形态比较与接种试验,肯定病原与茶叶上云纹叶枯病菌系同一种为 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Massee。其无性世代发生在寄主各部位,呈现不同征状,有性世代仅出现在连续阴雨一个月以上的枝梢及花蕾的病斑上。分生孢子具有抗旱及抗低温能力,但不能忍受冰冻温度。初次侵染来源为枝干的溃疡斑及病蕾蕾痕,经春雨浸湿大量产生,通过雨中风力广泛传布。干燥气流在传病上不起作用。夏、秋晨间露水滴溅也可使病菌孢子扩散侵染。根据湘西怀化县长期观察试验,象鼻虫在传病上并不是重要因素。各地区温差影响发病迟早,湿差影响严重度,雨天日数决定落蕾、落果的数量与时期。品种抗病性差异除形态特征外(气孔数量、角质层厚薄等),可能与表皮细胞层次与缀密度以及细胞的内含成份有关,果形及色泽与抗病性差异无实质关系。小果型品种(湖南珍珠于、苦槠子,江西宜春中子)的抗病性可能由上述的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6.
黄麻黑点炭疽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麻黑点炭疽病是我国长果种黄麻上的新病害。本文对病害诊断、病原菌鉴定、发病因素和防治方法作了报道。用炭疽福美处理种子;实行轮作;建立建立无病留种地;田间发病时,用炭疽福美、退菌特或波尔多液喷布,可有效地控制病害。  相似文献   

7.
 东北曾于1937年记载过一种近似棉花印度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indicun Dastur)的洋麻炭疽病[6],但近年并未发现。  相似文献   

8.
 小蔓长春花(Vinca minor Linn)是引进南斯拉夫的药用植物,在温州栽培后发生严重的炭疽病,几乎无法栽培。  相似文献   

9.
 自1984至1986年,采用从柑桔叶、红麻、湿地松、枸杞、苹果、菜豆、黄瓜、香蕉、油茶9种作物上分离获得的炭疽菌,分别在西瓜苗期的子叶和真叶上接种,测定其致病力,从而获得柑桔叶、菜豆、香蕉等5种对西瓜无致病力或致病力极低的炭疽菌,并用这5种菌对西瓜幼苗进行免疫力测定,即分别接种西瓜的子叶和第一片真叶,再用致病的西瓜炭疽菌接种新发生的真叶,结果获得香蕉、菜豆、红麻3种炭疸菌能诱发西瓜对其炭疽病菌的系统免疫力,菜豆、红麻2种炭疽菌所诱发的免疫时间可持续40天。  相似文献   

10.
竹柏炭疽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建良 《植物保护》2007,33(2):102-103
对竹柏炭疽病进行了田间观察和调查,其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胶胞炭疽菌。该病害危害幼苗和成年植株,以幼苗受害较重,株发病率100%,严重时大量落叶直至全株仅剩枝干。该病害4月中旬开始发生,4月底至5月中旬为发病高峰。室内药效测定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效果最好的是多菌灵。  相似文献   

11.
 龙眼炭疽病是我市龙眼(Euphoria longana)苗木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病原菌主要为害龙眼幼苗的叶片,初期形成正面暗褐色,背面灰绿色的圆形斑点.斑点扩大后,形成圈以红褐色边缘的灰白色病斑,病斑上不规则分布着小黑点。  相似文献   

12.
苹果炭疽病人工免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后天获得性免疫是值得探索的一个新领域。KUC等人对黄瓜、菜豆炭疽病获得性免疫的研究,是利用同一植物上的弱致病性菌株,来保护强致病菌株所致的病害。本文作者首次提出利用强致病菌红麻炭疽病菌接种于苹果,使苹果获得对苹果炭疽病菌的免疫力,从而减轻了苹果炭疽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龙眼炭疽病是我市龙眼(Euphoria longana)苗木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泡桐苗木炭疽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全昌 《植物保护》1964,2(6):266-266
泡桐苗木炭疽病(Colletotrichum RawaRamii Miyabe),近年来为害严重,致使泡桐播种、育苗易遭损失。 一、症状:泡桐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大树仅在嫩梢及丛枝上发生。在幼苗期(2—4叶片)发病,开始叶片变暗绿色,而后倒伏死亡。苗木木质化后(6叶片以上),在茎部、叶柄、叶片出现病斑,以后逐渐变褐色扩大,组织凹陷,成椭圆形、或不规则状。分生孢子盘在寄主表皮下形成,而后突破表皮出现粉红色分生孢子堆,分生孢子飞散后,秋末在病斑处形成黑色小点。病害发生严重期,病斑连成片(或长带),引起苗木茎部干缩枯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测定15种杀菌剂对降香黄檀炭疽病菌的毒力,选出5种效果较好的药剂,即多菌灵、咪鲜?戊唑醇、恶醚?咪鲜胺、苯醚?甲环锉和根太阳,5种药剂在稀释500倍时,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均是100%,对孢子萌发抑制率接近或达到100%。将此5种杀菌剂对降香黄檀进行保护和治疗试验,发现所有杀菌剂的保护效果均在50%以上,500倍的恶醚咪鲜胺和咪鲜戊唑醇对降香黄檀治疗效果最好,分别是87.59%和83.10%。进一步选取恶醚咪鲜胺和咪鲜戊唑醇进行田间防治试验,500倍液的咪鲜戊唑醇防治效果较好,达到79.28%。  相似文献   

17.
杨梅仙 《植物保护》1987,13(6):21-22
作者自1984年至1957年对砂仁“叶斑病”进行了系统观试和致病菌的研究,已鉴定出砂仁“叶斑病”的病原菌是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经室内抑菌试验,以强氯精、硫酸铜和三环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排牙山林场杉木嫁接种子园炭疽病的发病率,及发病率与杉木直径和高生长的关系的调查结果;探讨了不同杉木无性系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抗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油茶炭疽病初次侵染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月和3月对14-17种病部和土壤进行三个病理检查,结果看出:1.炭疽病菌越冬场所主要在植株上部,而不是地面残落病部和土壤;2.病枝、病花芽痕、病叶芽和枯花苞等病部带菌率最高,产孢能力亦大。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棉区常见的烂铃病菌有:炭疽病菌(Glomerella gossppii)、角斑病菌(Xanthomonas malvacearum)、花腐病菌(Choanephora cucurbitarum)、黑果病菌(Diplodia gossypina)、印度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indicum)、面包霉菌(Rhizopus nigricans)、红粉病菌(Cephalothecium roseum)、红腐病菌(Fusarium spp.)、疫菌(Phytophthora sp.)、轮纹斑病菌(Alternaria spp.)、褐斑病菌(Phyllosticta spp.)、青霉菌(Penicillium spp.)、黑子菌(Nigrospora sp.)、斑纹病菌(Pestalozzia sp.)、(?)腐病菌(Aspergillus spp.)、蠕子菌(Helminthos-porium cuverlaria)、黑斑病菌(Ceratostoma sp.)、汚叶病菌(Cladosporium sp.)等18种,某些年分以炭疽、角斑、红腐等为最主要。1950—51年田间观察结果表明,棉花生长期8、9二个月久雨多湿是引起炭疽病及其他烂铃发生的重要因子。田间接种试验证明:气温平均在25—30℃以及长期保湿,炭疽病菌能直接侵害棉铃。机械损伤、虫孔、角斑病等都是病菌侵害的有利条件。以生长10天的幼铃抗力最强。接近吐絮时的自然裂口,在高湿多雨时,也可成为各种菌类侵害的重要途径。适当密植,合理施用氮肥,进行整枝摘叶,使株行间通风透光,减低湿度,对减轻烂铃损失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