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物有效营养面积及最佳营养面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秉进 《土壤通报》2002,33(1):66-70
通过无肥区和施肥区不同土壤营养面积的试验得出 :黑土垄作区甜菜的有效营养面积是 3 7.8~ 5 3 .4× 67cm ;最佳营养面积是 2 7.3~ 2 9.7× 67cm。无肥区植株有较小的有效营养面积和最佳营养面积 ,施肥区植株有较大的有效营养面积和最佳营养面积。土壤营养面积过小 ,个体生长影响较大 ,会改变其生物学生长规律 ,S型生长曲线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黑农35”大豆有效营养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提出作物有效营养面积新概念,并建立了大豆植株个体营养面积与产量关系模型,优化解析出大豆有效营养面积为2837.5cm2,即有效株行距为53.3cm;大豆最佳营养面积为520.0cm2,即最佳株行距为22.8cm。并据此阐明目前我国北方垄作区广泛采用的67~70cm垄距已超过大豆有效株行距,造成土壤资源等浪费。垄作区若采用50cm左右垄距,平作区采用23cm×23cm株行距种植大豆,更有利于大豆群体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玉米硅的阶段营养与土壤有效硅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壤质草甸土上设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4叶期以前吸硅量较低,拔节期吸硅增加,抽雄初期为吸硅高峰期。硅主要分配在叶(43%)和根(39%),籽实和茎分别占11%和7%。NPK配施硅肥能促进植株对硅的吸收。基施硅肥明显提高土壤有效硅浓度,比不施肥区提高200mg/kg;追施硅肥,使抽穗初期土壤有效硅提高到757.8mg/kg。基施、追施硅肥比对照增产5.6%和7.18%。  相似文献   

4.
5.
鲁如坤 《土壤》1993,25(4):176-180
我所的土壤-植物营养化学的研究工作,经历了创建-发展-壮大3个阶段,迄今已历时40年。  相似文献   

6.
锌肥对作物产量、子粒锌及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后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2年一1998年在河南新乡缺锌褐土进行了微区定位试验,研究施锌对作物和土壤的长期效应。结果表明:施锌提高第一茬作物小麦的分蘖数、穗数、穗长和第二茬作物玉米的穗长、穗粒数和粒重,从而显著增加小麦和玉米产量。不同用量的锌对作物产量影响末及显著差异水平。施锌对作物产量的后效不明显,最多能维持两茬作物。施锌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尽管施用锌肥,经过4茬之后,土壤有效锌含量仍维持在临界值之上,但作物产量没有多大影响。施锌显著提高前2茬小麦和前3茬玉米子粒中锌含量。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营养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土壤微生物的组成、主要作用,并提出了表征土壤肥力的微生物指标,阐述了土壤微生物与土壤肥力和土壤氮、磷、硫元素的关系,提出了今后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营养关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养分缺乏是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 ,筛选和培育营养高效的作物品种是维持和提高酸性土壤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本文综述了酸性土壤上作物氮、磷、钾营养高效基因型的形态学、生理学及遗传学特征 ,为深入开展作物营养高效基因型的筛选及营养高效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观察施用某种肥料,所表现之作物生长状况,及秤其产量而决定某种作物在某种土壤气候及环境下,需要某种肥料概况,此为一般研究肥效之最普通方法。若在田间详细观察作物之生长情况,进而研究生长地土壤内各种肥料有效养分之富缺程度及其他影响因子尚少,著者等认为地面上农作物生长良窳与土壤有效养分之供给有密切之关系,故本此目的在田间详细观察作物生长状况后,即采取土样,加以分析,并施用同样养分量栽培同样作物作对照比较,求其互相关程度,此本研究之目的也。  相似文献   

10.
18个供试土壤平均有效硼含量为0.53mg/kg。油菜NPKB处理平均产量为1872.3kg/hm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黄土高原薪炭林地土壤的对比分析表明:试区土壤为黄绵土土体构型,质地为轻壤土或中壤土质;随着林木生长年限的增加,薪炭林地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含量比农地对照提高了7.5%;土壤有机质也有明显地改善和提高;土壤水解氮的含量,以豆科柠条、刺槐、紫穗槐等树种林地含量高于山杏、沙柳等其它树种林地的含量;还对林地有效水的含量及利用状况、土壤的渗透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及其应用初报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继运 《土壤学报》1995,32(1):84-90
本文介绍了一个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方法,该方法包括土壤样品11种元素的速效含量测定、土壤对7种营养元素的吸附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应用该方法研究了104个土壤养分状况,盆栽试验发现100个土壤缺氮,101个缺磷,60个缺钾,38个缺锌,23个缺硫,22个缺硼,分别有19、18、14、13、11和3个土壤缺钼、钙、镁、铜、锰和铁。盆栽试验得到的结果在部分土壤的田间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s of soil bunds on runoff, losses of soil and nutrients, and crop yield are rarely documented in the Central Highlands of Ethiopia. A field experiment was set up consisting of three treatments: (i) barley‐cultivated land protected with graded soil bunds (Sb); (ii) fallow land (F); and (iii) barley‐cultivated land without soil bund (Bc). For 3 years (2007–2009), the effect of soil bunds on runoff, losses of soil and nutrients, and crop productivity was studied. Daily runoff and soil and nutrient losses were measured for each treatment using standard procedures while barley yield was recorded from the cultivated plo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b brought about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runoff and soil losses. Plots with Sb reduced the average annual runoff by 28 per cent and the average annual soil loss by 47 per cent. Consequently, Sb reduced losses of soil nutrients and organic carbon. However, the absolute losses were still high. This implies the need for supplementing Sb with biological and agronomic l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o further control soil erosion. Despite these positive impacts on soil quality, Sb do not increase crop yield. Calculated on a per‐hectare basis, Sb even reduce crop yield by about 7 per cent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plots, which is entirely explained by the reduction of the cultivable area by 8·6 per cent due to the soil bunds. Suitable measures are needed to compensate the yield losses cau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soil bunds, which would convince farmers to construct these l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hat have long‐term beneficial effects on erosion control.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植物动力2003 中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成分和含量,研究了在恒温条件下,植物动力2003 对北京褐土表土、生土、东北黑土和广东红壤中微量元素和土壤pH 值随培养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PP2003 原液中含有多种元素。其中主要有中量元素硫和微量元素锌,其含量分别为16180mg/L 和12550mg/L。施用PP2003 后可以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使土壤pH 值变化缓慢,保持相对稳定。对土壤中交换态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则随土壤类型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5.
土壤养分分析的现代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立平  张佳宝  邢维芹  张俊  信秀丽 《土壤》2004,36(3):243-250
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对土壤养分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壤养分分析需要应对更大数量的样品和需要更快的分析速度,因此现代化成为土壤养分分析的必由之路。本文对近20年来联合提取剂(AB-DTPA、0.5 mol/L NaHCO3水溶液、0.01 mol/L CaCl2水溶液、Kelowna提取剂、锶-柠檬酸提取液、水)、仪器分析技术(流动分析、色谱、毛细管电泳、原子发射光谱、电极法)在土壤养分分析中的应用和土壤采样和分析自动化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总起来说,土壤养分分析的现代化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在现有自动分析中,土样混匀和土壤含水量测定仍是土壤养分分析自动化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可能的解决途径是在适当降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上追求较快的分析速度。  相似文献   

16.
土施L-色氨酸对甘蓝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就土施L-色氨酸即L-TRP对盆栽甘蓝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移植前一周土施L-TRP,能明显提高甘蓝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并明显促进了甘蓝植株对N、P、K的吸收,提高了N、P在球叶中的分配,降低了K在球叶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红壤坡地不同林地养分动态变化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对红壤坡地不同林地进行6a(1991-1996)定位观测,对N、P、K养分动态循环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养分循环的分室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林地N、P、K贮量绝大部分存在土壤分室中占97%以上,6年生阔叶林、针叶林N、P、K年总净积累量为正,分别为36.51kg hm^-2、29.70kg hm^-2,系统养分盈余,另外N、P、K各分量积累量均为正,表现为各营养元素系统内盈余;对照(自然荒坡)N、P、K年净积累总量为-9.59kg hm^-2,为养分流失状态,N、P、K各分量也为流失状态。同时对有林坡地和荒坡地进行了0—10a的系统N、P、K在各分室的运转状态模拟,模拟结果表明:N、P、K在阔叶林和针叶林系统均表现盈余,植株地上部分累积量较大,土壤分室N轻微流失,而P、K盈余,自然荒坡土壤养分有轻微流失。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土壤生物空间异质性分析的空间土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生物以不同的方式改变着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了解土壤生物的空间异质性是很关键的。土壤生态学和空间生态学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空间土壤生态学关注空间在土壤生物种群结构及动态中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土壤生物空间异质性的分析,内容包括空间土壤生态学的提出、土壤生物空间异质性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重点综述了影响土壤生物分布格局的因素、尺度,土壤生物空间分布对植被-土壤系统的影响,土壤生物空间异质性的作用,其中包括土壤生物空间异质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土壤生物对局部干扰的响应、土壤生物空间格局对植被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