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为了筛选可用于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的生防菌。【方法】以从福建琅琦岛海泥中分离得到的1株对多种水产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FA-F-5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16SrDNA序列测定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条件和产生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初步判定菌株FA-F-5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FA-F-5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15 g/L、黄豆粉25 g/L、CaCO31 g/L、K2HPO40.5 g/L,MgSO4.7H2O 0.5 g/L,海盐10 g/L,发酵培养基初始pH=8,培养温度25℃,种子液菌龄48 h,接种量100 mL/L,装液量100 mL/L,发酵时间7 d;该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纸电泳试验证实该抑菌活性物质呈弱碱性。【结论】放线菌FA-F-5能够产生抑制多种水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物质,有望开发成为新一代生物渔药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GSBM05菌株液体发酵条件,提高菌体及次级代谢物质产量,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对葡萄白腐病病菌的抑菌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方法对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抗菌活性物质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菌株GSBM05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2. 0%可溶性淀粉,2. 0%豆粕,3. 0%酵母粉,0. 3%NaCl,0. 3%CaCO_3;最佳发酵条件:初始pH值为7. 0,装液量为9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为6%,摇床转速为150 r/min,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72 h。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菌株GSBM05的抑菌能力提高66. 9%; GSBM05菌株发酵液在pH值为3. 0~11. 0之间抑菌活性较稳定,经40~100℃处理后仍具有较高的活性,当温度为120℃时抑菌活性丧失。经不同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后,发酵液抑菌活性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6种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海洋拮抗细菌TC-1在BPDB培养基发酵的无菌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的抑菌活性最好。在BPDB培养基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成分及用量,得到最佳配方为马铃薯200 g,牛肉膏20 g,葡萄糖20 g,玉米粉7 g、蛋白胨7 g,蒸馏水1 000 mL,pH自然;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的装瓶量、培养温度、初始pH、发酵时间和转速5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优发酵条件为:装瓶量20%,培养温度27℃,初始pH自然,发酵时间72 h,摇床转速200 r/min;在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下,TC-1的无菌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24.3 mm,与优化前抑菌圈直径20.7 mm相比,抑菌活性提高了17.4%。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丹参体内分离到一株对番茄灰霉病菌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DS-9,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抑菌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其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基础培养基为NYBD,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胰蛋白胨和牛肉膏的组合,最优培养条件为pH 9.0,装液量为200 mL/500 mL,接种量为10%,转速为130r·min~(-1),时间为24h,抑菌物质累积量最多,抑菌效果最好。[结论]通过该试验为今后丹参内生细菌生物制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板分离法、平板对峙法从龙牙百合内生菌中筛选获得了具有抑制灰葡萄孢菌活性的98号菌,其抑菌率为74%;对98号菌进行生理生化测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pH值为7、培养温度为32℃、接种量为发酵液体积的6%、250 mL三角瓶装100 mL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发酵培养基、180 r/min的摇床培养5 d,其抑菌活性最大;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硫酸亚铁0.15 g、玉米粉20 g、牛肉膏15 g,水1 L。  相似文献   

6.
枯草芽孢杆菌J-4菌株产抑菌物质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枯草芽孢杆菌J-4菌株发酵液中抑菌物质的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发酵培养基的组成(碳源、氮源、无机盐含量)和发酵条件(发酵时间、装液量、发酵温度、接种量)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00%、黄豆饼粉1.00%、MgSO_40.15%、Na_2HPO_40.10%、NaH_2PO_40.10%;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6 h、装液量100 mL(250 mL)、发酵温度37℃、摇瓶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J-4菌株抑菌圈面积提高50.25%。  相似文献   

7.
拮抗菌XY1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分离自杏叶上的拮抗菌XY1的最佳培养条件,采用梨黑斑病菌和梨枯萎病菌抑菌活性为靶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3指标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出拮抗菌株XY1发酵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XY1发酵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胰蛋白胨8 g,酵母膏5 g,蔗糖9 g,蒸馏水1 000 mL,初始pH值7.0;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25℃,初始pH值7.0,接种量1%,每250 mL三解瓶装液量40 mL,发酵48 h。在此条件下,与优化前相比,拮抗菌XY1菌体生长量提高6百分点,梨黑斑病抑菌率提高9百分点,梨枯萎病抑菌率提高10.1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内生菌HT5产生抗菌物质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生菌HT5发酵无菌滤液对番茄早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试验以内生菌HT5发酵液无菌滤液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菌活性作为优化指标,测定菌株HT5产生抗菌物质培养所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并通过均匀试验对菌株产生抗菌物质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同时利用正交试验对菌株产生抗菌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HT5产生抗菌物质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酵母浸膏和硫酸镁;最优培养基组合配方为:葡萄糖22.3 g/L,酵母浸膏29.9 g/L,硫酸镁5 g/L;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温度28℃,接种量4%,pH值6.5,转速150 r/min,装液量50 mL,培养时间6 d。  相似文献   

9.
1株生防菌的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F11进行分类学鉴定和抑菌效果评价,并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该菌株发酵配方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提高该菌株的发酵效率。结果表明,F11菌株对水稻稻瘟病菌、核盘菌等12种常见病原菌抑制率均达79.88%以上,表现出高效、广谱的抑菌特性,可作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潜在资源。经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16S rRNA及gyrB基因测序分析,确定菌株F1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es amyloliqufaciens)。通过L_(16)(4~3×2°)正交试验优化,确定该菌株适宜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3.00_g/L牛肉膏、10.00 g/L蛋白胨、5.00 g/L NaCl、3.00 g/L葡萄糖、2.00 g/L MgCl_2。单因素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基于优化配方,菌株F11培养的适宜初始pH为7.0、温度为30℃、振荡速率为150 r/min;平板计数显示,上述培养条件下活菌数为4.67×10~9 CFU/mL。  相似文献   

10.
抗番茄灰霉病菌农用抗生素D2-4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拮抗番茄灰霉病菌的D2 -4菌株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经研究发现在28℃ ,180r·min -1条件下 ,最佳发酵时间为96h左右 ,培养20~24h的种子液以7 %的接种量转接有利于提高抑菌活性 ,装液量为60mL/250mL三角瓶 ,均匀设计试验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黄豆饼粉1.10 %、葡萄糖2.71 %、蔗糖1.00 %、NaCl0.10 %、酵母膏0.10 %、pH值6.61。  相似文献   

11.
杏鲍菇对不同碳氮营养源的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常规培养方法研究了杏鲍菇对碳、氮营养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其最佳碳源浓度为7%,其次是蔗糖、葡萄糖,而甘油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使用;有机氮源比无机氮源更适合杏鲍菇菌丝的生长,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其最佳浓度为0.4%,其次是蛋白胨和牛肉浸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对数字时代信息源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治理进行探讨,有助于网络社会的有序发展及信息源的增效。[方法/过程] 文章介绍了数字时代信息源呈现的主要特征,剖析了信息源发展所带来的多维价值与系列挑战,最后讨论了数字时代信息源的治理体系及发展趋势。[结果/结论]构建了政府、社会组织、信息产品与服务提供者及公民个体等多主体组成信息源治理体系,并从治理基本目标、核心内容、重要环节等方面阐述了信息源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孔晶  贾建波  赵玉萍  任世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51-20952
[目的]构建了负责运输苏氨酸至胞外的转运蛋白的关键基因rhtB过表达的苏氨酸发酵菌M122,考察不同的碳源、氮源及pH对该重组菌产L-苏氨酸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的碳、氮源对L-苏氨酸生产菌株的发酵过程进行分析,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及pH进行优化。[结果]定向改造后苏氨酸发酵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使用蔗糖作为碳源发酵时,摇床培养L-苏氨酸产量为28.1 g/L;以(NH4)2SO4或酵母粉作为氮源发酵时,L-苏氨酸产量分别为27.8和28.2 g/L,均优于使用其他氮源时苏氨酸的产量。对发酵的最适pH研究表明,中性条件下更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和L-苏氨酸的产生。[结论]确定了苏氨酸发酵菌M122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NH4)2SO4或酵母粉,最适pH为7.0。  相似文献   

14.
不同碳源和氮源对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碳源及氮源对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生长的影响,确定4种DSE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为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沙门外瓶柄霉(Exophiala salmonis)、甘瓶霉(Phialophora mustea)、菊异茎点霉(Paraphoma chrysanthemicola)和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为材料,在固体和液体条件下培养,研究不同碳源(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果糖、乳糖、可溶性淀粉和山梨醇)和氮源(磷酸氢二铵、草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尿素、硝酸铵、硝酸钠、酸水解酪蛋白、胰蛋白胨和蛋白胨)对其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和菌丝干质量的影响。【结果】固体培养条件下,沙门外瓶柄霉、甘瓶霉和菊异茎点霉的最佳碳源均是葡萄糖,枝状枝孢菌的最佳碳源是乳糖;沙门外瓶柄霉、甘瓶霉和枝状枝孢菌的最佳氮源均是硝酸钠,菊异茎点霉的最佳氮源是胰蛋白胨。液体培养条件下,甘瓶霉、菊异茎点霉和枝状枝孢菌的最佳碳源均是可溶性淀粉,沙门外瓶柄霉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沙门外瓶柄霉、甘瓶霉、菊异茎点霉和枝状枝孢菌的最佳氮源分别是磷酸氢二铵、草酸铵、蛋白胨和硝酸铵。【结论】初步确定了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混合应用线热源和圆柱源理论,建立了太阳能-土壤源混合式热泵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应用该模型,在Visual Basic语言基础上开发出了相关的计算软件。该软件在给定负荷的条件下不仅可以对单独的土壤源热泵系统进行设计与预测,还可以在已知当地日照的情况下对太阳能与土壤源热泵联合运行的情况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以产几丁质酶的哈茨木霉H-13为实验菌株,在相同基本培养基上,采用每次同一浓度不同碳源,同一碳源不同氮源浓度;相同浓度碳源和氮源,不同pH、温度对木霉产几丁质酶能力的影响,筛选出产几丁质酶的最佳因子,提高木霉产几丁质酶发酵的效果,促进该项发酵产品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常权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576-7578
在分析安康水资源及其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加强公民生态环境知识的教育、建立健全水资源环境监测网、建立环境评价指标与管理体系、加大面污染源综合治理等方面入手,综合搞好水源地保护。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60)Co 栅板源照射量率分布规律的理论模型。利用自行研制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得到了在不同源排列方式的情况下,辐射场不同平面上的等剂量分布曲线。完成了对整个辐射场空问的剂量分布规律的形象化、定量化描述。  相似文献   

19.
探究保山植烟区面源污染排污因子来源和负荷,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保山植烟区面源污染因子负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5-2020保山植烟区面源污染源主要为化肥,其次是秸秆废弃物,再次是农村生活,畜禽养殖污染负荷比最小。保山植烟区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TN 和 TP,其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30.57%和56.63%,化肥和秸秆造成的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均为腾冲最大,龙陵最小。本研究将为保山植烟区面源污染分类管理和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几丁质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自然资源,几丁质酶在降解几丁质方面有重要功能,而且在植病防治方面有重要作用。绿粘帚霉(G.virens)是生物防治中具有前途的拮抗菌。本文以胶体几丁质、细粉几丁质、葡萄糖、蔗糖为不同碳源,以KNO3、(NH4)2SO4、蛋白胨、酵母浸粉为不同氮源对绿粘帚霉F051合成几丁质酶进行初步研究,发现绿粘帚霉F051合成几丁质酶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细粉几丁质和酵母浸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