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草原的生态系统服务:Ⅰ.生态系统服务概述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生态系统服务是当前生态学、资源学、生态经济学等研究的热点。草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一个部分,为了进一步综述和探讨草原生态系统服务的命题,本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和意义,自然资本,生态系统服务的基本特性,生态系统服务的项目,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等作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连续综述了中国草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构成,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各类型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论证了草原/草地为中国提供了最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价值远大于经济价值。论述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具有下列重要意义: 1. 指明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具体项目及其不可代替性; 2. 确定了草地生态资本的价值; 3. 促进了环境成本核算和实现绿色GDP。文章在最后还讨论了草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草原的生态系统服务:Ⅲ.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连续综述了中国草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构成,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各类型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论证了草原/草地为中国提供了最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价值远大于经济价值。论述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具有下列重要意义:1.指明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具体项目及其不可代替性;2.确定了草地生态资本的价值;3.促进了环境成本核算和实现绿色GDP。文章在最后还讨论了草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天然草原是甘肃省最大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科学、准确地估算甘肃省天然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甘肃草原重要性认识和生态安全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价格数据,计算出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准单价,然后结合甘肃省各种草原类生物量,修正甘肃省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最后计算出甘肃省各类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草原提供的其他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在食物生产和原材料生产价值的3.1倍和3.7倍以上;2)甘肃省暖性灌草丛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高,为84418.28元·hm?2,温性荒漠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低,为10120.21元·hm?2;3)甘肃省草原生态服务总价值为7069.73×108元,是2016年畜牧业总产值的23倍,约等于甘肃省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4)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最高,为1733.27×108元,占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24.52%;高寒荒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最低,为58.51×108元,占草原生态服务价值的0.83%.本研究不仅为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提供了思路,也为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草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琳  林慧龙  高雅 《草业学报》2016,25(6):34-41
三江源地区处于青藏高原腹地,考虑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复杂性、敏感性,及其所蕴含的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全面的评价该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对于维护该地区生态环境健康和未来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为理论基础,以能值分析法为主要计算方法,选择合适的6项评估指标,对2001-2010年三江源区草原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进行逐项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0年中,三江源区草原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从1375亿元/年上升到1780亿元/年,年际变化较大;从趋势上,以2006年为分界点,2006年后的年份,其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基本保持上升趋势,且普遍高于2006年前的年份。对不同草原类型进行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可以看出,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生态服务价值占全部草原类型生态服务价值的比例最大,10年中皆超过99.5%,这主要与该草地类型所占的面积比例有关;各类型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占总价值的比例年际变化不大;在6项指标中,释放O2与固定CO2的价值所占总价值比例最大,两者之和约占全部价值量的90%,而直接的草产量价值仅占全部价值量的1%左右,远远低于其他生态服务项目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初步评价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对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调查,重点估算了新疆草地生态系统不同服务功能和类型的生态价值。计算结果显示,新疆草地生态系统2003年提供的总服务价值为71.32×108美元。从草地各类功能价值看,草地的经济功能价值仅为21.26%,远低于草地的生态价值。从新疆草地类型看,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荒漠和低平地草甸是新疆草地的主体类型,占58%以上,而其贡献率为43.17%;低平地草甸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最高,占30.20%;沼泽和温性草甸草原虽然单位面积服务价值很高,但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所占的地位很低。这些结论体现了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及开发和保护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永登县有草原面积483.4万亩,其中优良草原占7%;中等草原占76%;下等草原占13%;劣等草原占4%。有些低劣草原亩产草量仅40斤左右,杂草和毒草占草地面积的45—50%,尤以醉马草为最,占草地面积的15—20%。  相似文献   

8.
《吉林畜牧兽医》2006,27(2):71-71
吉林省西部地处我国松嫩草原中心地带,拥有大面积典型羊草草原,东部地处长白山区,林间林下草地资源丰富。全省现有草原面积584.2万公顷,占幅员总面积的31%,为全国八大牧区之一。草原是全省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草原更是发展畜牧业,生产肉、蛋、奶、皮、毛等畜产品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9.
许晴  许中旗  王英舜 《草业科学》2012,29(3):364-369
为了定量评价禁牧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对放牧及禁牧时间不同(2、7和17年)的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禁牧可以显著提高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碳吸收、氧气释放及物质循环功能的价值量;物质生产功能价值量随禁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以禁牧17年典型草原为最高;碳吸收、氧气释放及物质循环功能的价值量则以禁牧2年的典型草原为最高。禁牧可以显著提高典型草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长期禁牧不利于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高和维持。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草原鼠虫害防治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1990~2004年青海省草原鼠虫害累积发生面积8 186.25万hm2,平均每年发生面积545.75万hm2,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7.27%,每年成灾面积350.503万hm2,占发生面积的64.22%,每年平均防治面积129.07万hm2,占成灾面积的36.82%。连续防治后,牧草每年可减少损失187.25万t,相当于102.00万只羊单位的载畜能力;植被恢复后,防治第2~3年每年牧草增产148.76~247.93万t,相当于增加81.51~135.85万只羊单位载畜能力;由于载畜能力增加,每年直接和间接产生的经济收益可达1 841.1~3 576.75万元,相当于防治投入费用的1.90~3.69倍。每年恢复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8 021.73万美元,其中草地畜牧业的生产价值1 122.24万美元,其余均为生态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1.
美丽富饶的乌珠穆沁草原是中国北方和北京市的重要生态屏障,它也养育着驰名中外的乌珠穆沁羊、乌珠穆沁牛和乌珠穆沁马,然而,近10年来工矿业的无序发展,已造成大面积草地沙化、退化和盐渍化。为保护好这片草原,恢复绿色植被,减少损失,作者根据多年对该区草原考察和定位研究成果,提出六项退化草地治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南方地区,西部天然牧地的营养价值与东部比较接近;生产力后者较高;生产量前者显著高.中高山地带天然牧地的营养价值高于丘陵低山地带,但生产力和生物生产量低于后者;营养生产量,西部以前者高,东部以后者高.与北方牧区比较,南方地区天然牧地的生产力较高,营养价值和生产量较低.从开发潜力看,南方地区西部高海拔地带以人工牧地较大;东部以农林用地生产饲用植物的较大.  相似文献   

13.
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现状及发展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元 《草业科学》2012,29(9):1352-1358
以藏北那曲地区为例,分析了1955-2005年高寒草地、人口、家畜和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态势。结果表明,50年来,藏北那曲地区的年均气温上升了0.8~2.0 ℃,年均降水量增加了100~240 mm,牧业人口增加了5倍左右,家畜存栏数增加了2.9倍,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94.1%,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了93.1%,高寒草地退化面积占总草地面积的64.3%。以上结果说明,藏北那曲地区的气候向湿润暖温方向变化,对减缓草地退化趋势具有促进作用,而牧业人口的增加和过度放牧利用成为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正确处理草地畜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屏障保护的关系,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是目前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草原管理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因受草地资源地理分布、学科不同发展历史阶段及人文因素的影响,课程名称并不统一。通过梳理我国草原管理学课程名称的变迁与学科发展的背景与意义,围绕课程名词的选择,从课程性质、"草原"与"草地"的概念、学术与行业认同等方面,就草原管理学课程的内涵与科学定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我国草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进展及浅评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从我国草地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数量和生物量研究,人为措施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及有益微生物筛选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对我国草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浅评,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姜晓群  林哲艳  时钰  赵晋灵  李昂 《草业学报》2020,29(11):151-164
当初步遏制草地退化后,我国当前迫切需要对草地管理政策进行优化和调整,进而更好地通过草畜平衡和生态补贴实现生态保育和牧民利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长达90年的美国公共放牧地政策可以为我国调整和优化草地管理政策提供借鉴。美国经验表明,实现草地生态保育需要在社会共识、法律体系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牢固地树立和实现草地的多重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理念。进一步地,公有的草地产权制度是保障草地多重生态系统服务的法律前提,非牧产业发展是实现草地多重功能的经济基础,精细的行政管理是实现草地生产生态平衡的技术保障,多种利益主体参与是实现草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活力来源。美国草地管理制度发展的曲折反复,也说明了生态管理政策的失效和调整,禁牧和监管强度的张弛反复,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诉求和博弈消长,都是草地治理中的正常情况。我国草地治理也可能经历复杂曲折的过程。在下一阶段,草地产权的优化、行政管理的精细化、牧民利益和生态保育目标的协调,是实现我国草地可持续治理的核心要务。  相似文献   

17.
天山北坡中山带草地类型复合结构与局部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天山北坡中山带草地类型复合结构与局部气候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环境因子与样地植被优势度进行相关分析,证明了地形和土壤基质引起的水热再分配,是复合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对植物而言影响其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是湿度,辅助因子是气温和光照.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草地资源经营的历史发展与当前任务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许鹏 《草地学报》2005,13(Z1):1-3,9
回顾近40年中国草地资源经营发展历程,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当前任务:1.要明确工作总则,围绕生态与小康两大目标,思考与部署草地资源经营工作;确立草地生态置换理论与对策;组建草原生态建设与草原牧业发展综合治理工程.2.要做好退牧还草工程,主要是把握实质做出实效;做好统筹规划、加强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做好实施方案;提高科技含量,做好基础工作,特别是治理区水、草、林、土资源本底重估与优化配置,草牧产业发展要点,以及牧民定居点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9.
In rangelands, grazing management is a main driver of rangeland condition. Due to masking effects of seasonal climate fluctuations, little is known about (dis)similarity of management effects on rangeland condition and forage provision across major dryland biomes. Taking a macro-ecological perspective, we analysed if management effects differed between South Africa’s central grassland and Kalahari savanna biomes. We recorded proxies of forage provision (phytomass, vegetation cover and their ratio) over five seasons, annual rainfall to account for seasonal climate fluctuations, and rangeland condition (through relative abundances of increaser and decreaser species). Regarding forage provision, we found effects of management for the savanna, where, irrespective of rainfall, rotational grazing management resulted in higher phytomass and phytomass–cover ratios than management with continuous grazing. In the grassland, however, this difference was only discernible for phytomass–cover ratio in two years with above-average antecedent rainfall. This suggests that management effects are biome-dependent and that modulating effects of annual rainfall are stronger in the grassland. In either biome, management effects on the dominance of increaser and decreaser species were negligible, i.e. rangeland condition did not differ across management types in either biome. We conclude that investigations on management effects should account for interactions with biome and rainf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