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桑区域化是实现蚕桑现代化的基础。本省天时、地理条件优越,各业兴旺,国家为了按计划取得各种农产品,集体如何发展生产,又按单位劳动力和单位土地面积得到更多的收入,与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的农业结构关系极大。为本省实现蚕桑现代化创造条件,特举办蚕桑区域化通讯座谈,现将收到稿件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2.
1推进蚕业企业化是发展稳定蚕桑产业的必由之路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实施蚕业区域化,推进蚕业企业化,加快实现蚕业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是进一步提升蚕桑产业,加快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变及巩固稳定蚕桑产业的必由之路。1.1坚持实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不改变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是实施蚕业区域化,推进蚕业企业化的前提。坚持农村土地承包政策30年不变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基本权益,也是建设现代蚕业、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制度。实施蚕业区域化,推进蚕业企业化,就是要在切实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3.
谈文辉 《蚕学通讯》2004,24(2):41-43
20世纪,我国蚕业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蚕桑生产迅猛发展,1995年全国桑蚕茧产量76万t,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蚕业的高速发展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先是解除了以粮为纲的束缚,为经济作物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其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也有力地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然而与整个社会的改革相比,蚕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明显滞后,至今仍然沿袭原来的管理模式,不仅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不相适应,也严重地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温州区位于浙南沿海,气候条件好,很早就有种桑养蚕的习惯,瓯绸远销南洋,蚕农自织丝绸多数为山区少数民族穿着及包头纱之用,桑为乔木荆桑,多数分布在三江(敖江、飞云江、楠溪江)上游山区、半山区的屋堪、地堪边上。据1956年调查,永嘉桶溪两岸原有荆桑年产土茧200担左右,全部自缫自织自用。解放后的1956——59年为第一次发展时期,桑园面积曾达54000亩,以后的三年中破坏,桑园面积下降到3500余亩。后三年是第一次恢复即第二次发展时期,桑园面积上  相似文献   

5.
试论蚕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蚕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建设蚕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瓶颈与需要解决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省蚕桑生产的特点和科学技术发展基础条件,参照先进地区技术改造的经验,实现养蚕现代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先搞小蚕饲育专业化、大蚕饲育简易化和实现桑园(树)剪伐机械化;第二步,逐步分阶段实现栽桑养蚕全过程的机械化。因此,提出以下八个方面的设想。 一、小蚕共育标准化。小蚕共育系一个多、快、好、省的组织形式。近年来大力推广小蚕地坑共育和炕房共育,一般提高单产10%以上。但是,发展还不平衡,饲育量也小,跟不上蚕桑发展需要,我们还应进一步向高级方向发展,作到小蚕共育室标准化、电气化、温湿度自控化,每日给桑间隔时间尽量延长,给桑次数减少到二至三次,逐步由目前以队为共育单位转向以大队和公社为单位发展,规模适当扩大,一个共育室应能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蚕业现代化的目标问题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采用先进技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蚕业现代化的目标也是这样。但结合到我国人多、每人平均耕地面积少的特点,以及当前蚕茧单产不高、总产不多、质量不好等因素,我国蚕业现代化的目标,在不问阶段应有所不同。当前,要把提高亩产茧量和质量作为主要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可放在第二位。我国蚕业现代化要表现为技术是先进的,设备是实用的,成本是底廉的,亩产茧量和丝量是高额的而劳动生产率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改革创新开拓蚕业现代化新局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五”期间蚕业将面临从计划经济走向经济的重大改革。蚕茧流通体制改革、企业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都会给蚕业生产带来巨大冲击。蚕业必须深改革,加快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从调整结构,形成专业化分工的区域区布局,探索桑地流转机制,扩大生产规模,加强生产基础,加快实用技术创新,实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入手,开拓蚕业现代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蚕业现代化发展思路浅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兆虎 《蚕桑通报》2001,32(2):45-46
根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 ,我国“十五”期间农业的工作重点就是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以多种手段确保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于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毫无疑问 ,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蚕业也不例外。这就给传统蚕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是顺其自然 ,还是积极引导?该如何引导?以怎样的形式来发展?这是近期内在传统蚕业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富阳市蚕桑生产近年来的变迁为蚕业现代化发展思路探讨提供了一些启示。1富阳市传统蚕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传统蚕区大都经历了相似的历程。二十世纪8…  相似文献   

10.
“十五”时期 ,虽然蚕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还可能下降 ,但蚕业仍然是我市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面对蚕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重大改革和我国加入WTO的新挑战 ,我市应该更加积极地实施科技兴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个资源 ,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和经济优势、体制和机制优势、人才和科技优势 ,以现代化为目标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题 ,以提高蚕业产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 ,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走蚕业“九化”的现代化之路。为此笔者就如何实施我市蚕业现代化建设 ,提高蚕业竞争力谈点粗浅看法。1 了解嘉兴蚕业的现状嘉兴是全国、全省的重点蚕区 ,蚕茧产量一直在全国地、市中占首位 ,占全省的 4 0 %以上。 1998年全市饲养蚕种 137 4 0万张 ,生产蚕茧 5 2 5 5 9吨 ,占全省的 5 0 % ,占全国的 10 %以上。现有桑园 30 5 77公顷 ,平均每公顷产茧达 1719 0kg。全市有蚕桑生产的 10 5个乡 (镇 )中 ,年产茧 5 0 0吨以上的乡 (镇 ) 47个 ,年产茧 5 0 0 10 0吨的乡 (镇 ) 2 1个 ,其中最多的王店镇...  相似文献   

11.
余炳球 《广东蚕业》2000,34(3):9-11
一、广东蚕业现代化势在必行“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广东在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担负着光荣的任务,应该走在前列”。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对广东七千万人民的重托和厚望。也是对粤人民的信赖。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强  相似文献   

12.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客观要求.蚕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茧丝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理应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为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蚕业现代化的内涵和评价指标已多见论述,笔者仅就设定指标值提些粗见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3.
一、几点基本的看法 蚕业现代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大家都缺乏经验。但是,有一点必须肯定,就是我国养蚕业的现代化,必须是中国式的和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4.
一、江苏省蚕桑生产的基本情况江苏省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区,年平均温度大部分地区为15℃左右,无霜期长,在200—250日之间。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全年四季分明,春、夏、秋期较长,冬季较短;日照充足,达2000—2200小时。自然条件适于蚕桑生产的发展。蚕桑生产是我省农村重要副业,在农民经济收益中占有  相似文献   

15.
<正>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专门从事蚕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与开发的科研机构。拥有丰富的蚕、桑种质资源及育种核心技术,在蚕丝实用新技术研究、蚕业机具及茧丝检测设备研发上独树一帜。"十五"、"十一五"期间育成的新桑蚕品种、研发的蚕业机具及茧丝检测设备在省内外广泛推广,深受好评。"夏黄×秋色"茧色为天然金黄色,茧丝金黄、艳丽,色彩天成,无需人工染色;幼虫具有斑纹限性特征,且为双边限性,同时体质强健,对四龄结茧率、虫蛹生命率分别为98.88%、98.28%,分别比对照种提高4.34%、7.10%;万蚕产茧量20.30Kg,高于对照2.99%,适合四川大部分蚕区夏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16.
<正>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专门从事蚕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与开发的科研机构。拥有丰富的蚕、桑种质资源及育种核心技术,在蚕丝实用新技术研究、蚕业机具及茧丝检测设备研发上独树一帜。"十五"、"十一五"期间育成的新桑蚕品种、研发的蚕业机具及茧丝检测设备在省内外广泛推广,深受好评。  相似文献   

17.
<正>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专门从事蚕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与开发的科研机构。拥有丰富的蚕、桑种质资源及育种核心技术,在蚕丝实用新技术研究、蚕业机具及茧丝检测设备研发上独树一帜。"十五"、"十一五"期间育成的新桑蚕品种、研发的蚕业机具及茧丝检测设备在省内外广泛推广,深受好评。  相似文献   

18.
关于蚕业现代化与产业化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相似文献   

19.
蚕业现代化是中国蚕业发展的方向.实现蚕业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科技、服务、推广、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根本改革,其中推行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直接关系到蚕业生产发展及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加快实现蚕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上林县巷贤镇地处大明山东南面.半丘陵半平原,四周环山,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现有人口42000人,耕地面积3526.6公顷,其中水田3066.6公顷,1980年以前,单一种植水稻,商品经济项目少,农民经济收入不高.实行农村改革以后,巷贤镇的农业种植结构逐步得到调整,除了种植甘蔗、烤烟、青刀豆外、还积极地发展种桑养蚕业,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农业的粮食钱收入.1980年粮食作物多达95.62%,经济作物仅占4.38%,社会总产值人均171元.人均有粮492.5公斤,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