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育雏的效果直接关系养鸡生产。育雏有平养和笼养。平养又有网上育雏、厚垫料育雏和火炕育雏。笼养育雏是当前的主要形式。但笼养育雏由于底网是金属所制,吸热性较强,对雏鸡的卵黄吸收很不利。在育雏初期,雏鸡除采食,饮水外,有80%的时间处于腹卧状态。为了提高雏鸡腹部温度,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加速  相似文献   

2.
育雏是指1~42天内雏鸡的饲养和管理。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成期的均匀度、成活率等指标,同时又是蛋鸡高产、稳产的前提,所以育雏是蛋鸡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1育雏的条件1.1温度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2℃~3℃,并且体温调节能力差,难以御寒,所以在育雏期间应提供热源。另外,供热有利于卵黄的吸收,卵黄中含有母源抗体的遗传物质,在早期可防止传染病的侵入。育雏室的温度一般为:第1周35℃~33℃,以后每周降2℃~3℃,降到18℃左右停止。1.2湿度雏鸡出壳时的营养供给主要还是靠吸收体内的卵黄,如湿度过低,会…  相似文献   

3.
商品蛋鸡的育雏期是指出壳后的1~42日龄。刚出壳的雏鸡消化机能不健全,所需营养物质主要靠供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高蛋白质饲料,及雏鸡本身腹中未吸收卵黄囊供给营养物质。雏鸡卵黄囊吸收的快慢,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温度,温度在33-34℃(有利于吸收);二是饮水,充足的饮水能增加卵黄囊里营养物质的转化和代谢。  相似文献   

4.
<正>雏鸡从温度较高(37.8℃)的孵化器出来,在出雏室停留,又经运输到达育雏舍;同时雏鸡出壳后代谢消耗水分,故入舍后应立即给雏鸡饮水,才能保证雏鸡正常的生长发育。1初饮的意义1.1可以补充体内水分,利于体力恢复雏鸡出壳后,体内的代谢和呼吸消耗大量水分,及时饮水可以补充雏鸡体内消耗的水分,避免缺水,有利于体力恢复。1.2利于卵黄的吸收出壳后的雏鸡卵黄营养吸收的快慢主要取决于饮水是否充足,饮水充足的雏鸡卵黄吸收较快。因  相似文献   

5.
鸡的一生中最关键的时刻是在育雏的前两周。这两周的饲养管理也是饲养者最重要的工作。此时所犯的任何错误,均无法在以后进行补救。雏鸡的亲代在其饲养过程中经过了许多次的免疫。免疫的结果使其体内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可以经血液输送到卵黄中,这样雏鸡就可以通过吸收卵黄囊而得到母源抗体。如果管理得当,雏鸡应在六天内完全吸收卵黄囊。在雏鸡尚未产生自己的免疫力前,这些抗体是免除雏鸡感染疾病的保护力。应激对雏鸡顺利获得母源抗体有干扰作用。应激能促使卵黄囊上的血管进行收缩而阻碍肠系膜对抗体与养分的吸收。如果卵黄不被吸收而…  相似文献   

6.
肉鸡饲养中的环境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温度管理1.加强早期温度的管理。育雏期温度的管理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育雏舍进鸡前要做好预温工作 ,预温时间视季节而定 ,寒冷季节应提前2~3天供暖预温 ;温暖季节需要提前24小时预温 ,在湿度60 %~65 %条件下 ,舍温要求达到28℃以上 ,最高不超过32℃。如果育雏期间的温度太高 (温度≥35℃时 ) ,卵黄囊与肠管连系的管道很快萎缩 ,易出现卵黄吸收不良、雏鸡发育不良 ,增重不达标现象。如果育雏期间的温度太低 (温度≤27℃时 ) ,卵黄囊与肠管连系的管道会收缩变细 ,也容易造成早期卵黄吸收不良。2.饲养管理过程中的温度应平稳过度。…  相似文献   

7.
由于饲养者缺乏有关知识,不了解雏鸡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育雏温度的重要性,不采取有效措施使育雏达到较高的育雏温度,从而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新生雏鸡体温低,体表绒毛稀少,体温调节机能差,对环境温度湿度适应能力弱,需要人工提供适宜的温湿度。温度是否适当,直接影响雏鸡活动、采食、饮水和营养的消化吸收,关系到雏鸡的健康和发育。如果雏鸡处于高温低湿的环境下,不但影响卵黄的吸收。而且影响羽毛的生长,而环境湿度过高时,垫料、饲料容易发霉,病毒、病菌容易滋生繁殖,进一步诱发球虫病和其他疾病。但在育雏过程中,温湿度不易控制,易出现过低或忽高忽低的情况,这严重影响到育雏的效果,并带来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雏鸡出壳后,卵黄囊已吸收入腹内,卵黄囊借助卵黄囊蒂与小肠连接。以后,卵黄囊残余物逐步注入消化道,做为雏鸡早期生长发育的一部分营养被吸收,卵黄囊残余物的吸收速度受胚胎期发育以及出  相似文献   

9.
饲养肉用仔鸡,要掌握好以下十点关键技术。一、选好季节。春秋季是最好的育雏季节,采用全进全出育雏,步调一致,管理方便。二、挑选雏鸡。雏鸡要活泼健壮,绒毛黄亮,两眼有神,腹内存留蛋黄吸收良好,手握雏鸡挣扎有力。三、保温育雏。雏鸡出壳后3天内,室温保持30...  相似文献   

10.
<正>在雏鸡饲养期,育雏是最关键的一环。雏鸡死亡率高一直困扰养殖户。本人从事临床工作20年,现就雏鸡死亡的原因做系统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1原因1.1母体垂直传播疾病种鸡场存在的鸡白痢、副伤寒、支原体、鸡白血病、产蛋下降综合症、腺胃炎等病原体,病原经垂直传播给雏鸡,出现弱雏,卵黄吸收不完全。  相似文献   

11.
1温度关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性条件。环境温度与雏鸡的体温调节、采食、饮水、消化吸收、活动、休息及腹中卵黄的吸收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应严格控制育雏舍的温度。雏鸡刚出壳后,体表只有绒毛,没有羽毛,鸡体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健全,此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对环境温度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育雏的前10d,环境温度是决定育雏成败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育雏前的准备 1.1 育雏季节的选择 季节的变化对于封闭式鸡合影响不大,可实行全年育雏。而开放式鸡舍,不同季节育雏效果很不一样。实践证明,开放式鸡舍以春季育雏最好。春季育雏雏鸡生长发育迅速,体质健壮,成活率高。夏季育雏雏鸡的食欲不佳,阴雨连绵易患球虫病。秋季育雏雏鸡生长发育缓慢,成鸡时体重不足。冬季育雏雏鸡体质不良,育雏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3.
怎样养鸡雏     
雏鸡出壳后,一般在六周龄以内的饲养管理叫做育雏阶段。这段饲养管理需要特别精心细致,否则就容易造成雏鸡发病或死亡。育雏阶段是决定育成率高低的关键时期。幼雏出壳后绒毛稀疏,适应自然气温的能力差,同时腹内卵黄尚未吸收干  相似文献   

14.
鸡饥饿综合症在饲养管理不善的鸡场时有发生。其危害很大,且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因此,加强对该症的防治,对促进鸡体健康,提高生产水平,降低死亡率及残次率很有意义。 引起鸡饥饿综合症的原因有:雏鸡出壳24~36小时之后,没有及时给食、给水;出壳雏鸡体内残留蛋黄质量不高,不能满足24~36小时内的营养需要,孵化技术差,卵黄吸收不良等,使雏鸡处于饥饿状态;育雏温度过高或过低,雏鸡因饮水增加或受寒,导致减少采食;饲料搭配不当,营养不足,处于营养性饥饿状  相似文献   

15.
◆1肉鸡黑肺病的形成 1.1支原体病的感染是形成黑肺症状的基础,目前商品肉鸡的支原体(霉形体)病大多和种源有关系,种源净化不彻底,雏鸡孵化过程中,支原体被集中在卵黄胎体中,雏鸡破壳后,则在未被吸收的卵黄中隐藏存在.育雏期,雏鸡在卵黄吸收的同时,支原体也被定植在血液中,当外界病毒或细菌给雏鸡造成器质性损伤,受强性应激,支原体繁殖增加,机体巨噬细胞下降加快,从而造成雏鸡免疫力下降,支原体致病.  相似文献   

16.
正在养鸡生产中,育雏很重要。育雏效果的好坏,不仅影响雏鸡的成活率,还将影响到产蛋率。因此要严把育雏关。1要选择优质的雏鸡苗优质的鸡苗是育雏成功的关键。要选择大场家培育的、健康强壮的雏鸡苗,剔除弱雏。健康的雏鸡苗绒毛洁净、柔软有光泽,腹内的蛋黄吸收较好,脐环闭合紧而干净。活力旺盛,叫声清脆,眼睛有神。站立行走,不会左右摇摆。2进雏鸡苗前的准备工作进雏鸡苗前对雏鸡舍和鸡笼进行打扫和清洗,使  相似文献   

17.
雏鸡的饲养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还关系到将来的生产性能,所以育雏期是鸡群生长的关键时期。冬春季养殖肉鸡育雏由于气温较低,需要加强对雏鸡的综合饲养管理,才能培育出健壮、活泼和发育良好的雏鸡,这对发挥和提高鸡的和生产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结合养禽学的原理,总结出冬春季肉鸡育雏八项关键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雏鸡体小娇嫩,需要细心特殊养育。一、温度分低温、中温、高温育雏,提倡高温育雏有利于卵黄吸收。夜间温度可适当升高1—2℃,但昼夜温差不得超过2.0℃。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9.
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雏鸡成活率以及育成期的鸡体生长发育状况,将会影响产蛋期的生产性能、因此、养好雏鸡是决定养鸡成败的关键。如何提高育雏成活率、培育出健壮的鸡苗、是现代科学育雏所追求的目标。结合几年来在鸡场工作实践、就雏鸡饲养阶段所采取的饲养管理措施作一些探讨,愿与养鸡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20.
雏鸡体温较低、绒毛短、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需要提供合适的温度才能正常生长.如果育雏时温度偏低,雏鸡就会感觉很冷挤在一起互相取暖,这样既影响其正常采食和卵黄吸收,又会导致机体受凉发生感冒、腹泻,甚至拥挤窒息而死,可见低温育雏危害很大,需要引起管理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