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科尔沁牛     
科尔沁牛是根据科尔沁草原的自然经济条件,依据现代育种理论和先进的冷冻精液配种技术,在我国第一个利用西门塔尔牛为父本,蒙古牛为母本,采用育成杂交方法培育成功的比较理想的兼用型牛品种。该品种体型中等偏大,毛色为(红)黄白花,遗传性稳定,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适应  相似文献   

2.
蒙古牛和延边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汝杨  斯琴 《中国牛业科学》1992,18(2):18-22,F003
做了4头蒙古牛(♂)和12头延边牛(11♂,1(?))的染色体研究。做了两种牛的常规染色、C带和核仁组织者区银染色的核型和蒙古牛的G带核型分析。蒙古牛的Y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点,而延边牛为中着丝点,存在形态上的差别,但他们的大小均位于24—25号常染色体之间。蒙古牛和延边牛的Ag—NORs均定位于2.3.4.11.28号常染色体末端,但发现延边牛的Ag—NORs也定位于21(或22)号染色体末端。根据两种牛的Y染色体和Ag—NORs多态性讨论了它们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3.
沿江牛是由朝鲜牛与辽宁省沿鸭绿江地区的本地牛杂交育成的,并与蒙古牛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原属于役用品种。该牛耐粗饲、抗病能力强、抗寒性能极佳,在零下26℃时呼吸才会出现不稳定现象,但仍能保持正常的食欲和反刍。沿江牛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宽甸县的振江、下露河、大西岔、红石砬、永甸、长甸及古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群的选育方法及步骤1.选育方法:在同质选配自群扩繁的同时,采用开放式的核心群西门塔尔牛与多品系的优良公牛级进杂交,扩群为辅,以纯种扩繁为主的繁育方法。其模式为:利用西门塔尔公牛与蒙古牛,包括三蒙杂种牛(三河牛×蒙古牛)杂交。在级进杂交后选择理想型扩群繁育。2.育种步骤: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群选育早在50年代开始,历时40多年,经过引种(1958~1982年)、提纯复壮(1983~1990年)、选育提高(1991~2000年)三个阶段培育而成。二、选育成果截至2000年6月…  相似文献   

5.
<正> 为了研究安×蒙杂种1代牛在干旱草原,自然放牧条件下的产肉性能及生产潜力:提高牛群周转和商品率。特进行18月龄牛的屠宰对比试验为国内外较大数量的牛肉需要提供资料。材料和方法一、试验牛的选择在阿巴嘎旗德力根尔苏木的牧户中挑选健康、体质结实,发育正常的18月龄牛。经外貌鉴定具有代表性,中等膘情的安杂1代6头,蒙古牛6头。试验牛的毛色:安杂基本黑色,无角。蒙古牛有黄、黑、色有角。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是我国规划的四大肉牛产业带之一,拥有草原红牛、延边黄牛、三河牛、蒙古牛等多个地方优良品种牛,肉牛供种能力处于全国第一;母牛规模养殖比重达15%以上;牛肉产量占全国牛肉产量的20%。东北地区多年来为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锡林郭勒盟黄牛改良工作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原始蒙古牛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了蒙古牛中的乌珠穆沁牛和扎格斯台牛两个较好的品系.在六十年代初开始在正蓝旗及其周边地区引进英国短角牛为父本,以蒙古牛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到八十年代培育出草原红牛.进入九十年代,这些牛的个体生产性能已不适合于养牛业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8.
昭乌达肉牛新品种育种是选择内蒙古赤峰本地蒙古牛与西门塔尔牛的杂交一代,组建育种核心群,进一步进行级进杂交,通过3代以上杂种肉牛的整群选育,横交固定,培育出的新品种。为了比较昭乌达肉牛与本地蒙古牛的生产性能,抽测了赤峰市辖区内40头本地蒙古牛、105头昭乌达肉牛在育种中不同代数西蒙杂交牛的初生、6月龄和18月龄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阶段杂交牛与本地蒙古牛相比,其改良后代的体重、日增重和体尺均有提高,其中F3代各项指标均极显著(P0.01)高于本地蒙古牛。并且各生长阶段的体重、日增重和体尺等指标随着杂种后代代数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 三河牛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由多品种长期复杂杂交而成。全盟有八万多头,成年母牛有三万余头,是我国著名的乳肉兼用品种。呼伦贝尔是高寒、干旱草原,年平均气温约零下2℃,年降雨量仅300—400毫米,无霜期90—110天,有七、八个月处于寒冷的冰雪季节,宜牧期仅四个月左右。三河牛目前仍以放牧为主,冬季舍饲期只铺少量精料主要靠干草。现就呼盟农牧场系统三河牛产奶规律概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昭鳥达盟鳥丹县由1951年起,发现牛软骨病。由於当时未引起注意,逐渐增多。发病多自冬末开始到夏初(约3—5月),死亡的也较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多在夏末吃饱青后逐渐恢复。例如1953年5月3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一致放牧条件对不同肉牛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草原随机选择健康、体重和体况相近的成年西门塔尔牛、蒙古牛和夏洛莱牛各20头作为试验牛,于试验期最后1 d清晨进行血液采样,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生化、抗氧化指标以及免疫功能的指标含量。结果显示:(1)相同放牧饲养条件下西门塔尔牛和蒙古牛的血清IgA、IgG和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夏洛莱牛(P<0.05);(2)蒙古牛较其他两种肉牛具有更好的抗氧化能力。蒙古牛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另两个品种(P<0.05),西门塔尔牛和蒙古牛血清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夏洛莱牛(P<0.01),蒙古牛血清CAT活性显著高于夏洛莱牛(P<0.05);(3)蒙古牛在放牧条件下代谢平稳。蒙古牛血清中HDL-C含量和ALB含量相较于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均处于较高水平,但LDL-C含量处于较低水平(P<0.05)。综上所述,一致放牧条件下不同肉牛品种血液生化、抗氧化及免疫功能指标含量存在差异,并且蒙古牛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及抗逆性能,可以为当地品系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锡林郭勒盟地区蒙古牛的肉质,选择锡林郭勒盟地区自然条件下全年放牧、健康、发育正常、体重和月龄相近的(3~4岁)蒙古阉牛与西门塔尔杂交牛各6头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牛屠宰前禁食12 h,禁水2 h,牛胴体排酸24 h后,从左半胴体的12~13肋骨间取背最长肌,作为肉品质试验样品。测定胴体性状指标。结果表明,蒙古牛和西门塔尔杂交牛在胴体性状指标上存在着差异性。在屠宰率、熟肉率方面,西门塔尔杂交牛显著大于蒙古牛(P0.05);在背膘厚度、剪切力、滴水损失率、失水率方面,蒙古牛显著大于西门塔尔杂交牛(P0.05);在眼肌面积方面,西门塔尔杂交牛高于蒙古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宽甸县沿江牛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沿江牛是由朝鲜牛与辽宁省沿鸭绿江地区的本地牛杂交育成的,并与蒙古牛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原属于役用品种。该牛耐粗饲、抗病能力强、抗寒性能极佳,在零下26℃时呼吸才会出现不稳定现象,但仍能保持正常的食欲和反刍。沿江牛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宽甸县的振江、下露河、大西岔、红石砬、永甸、长甸及古楼等乡镇。在1985年,上述地区存栏沿江牛在10000头以上,而到2000年时存栏牛的数量已不足5000头,平均每年以7%的速度递减。为了做好沿江牛品种资源保护工作,从2002年10月起,辽宁省种牛繁育中心先后4次组织有关人员对沿江牛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4.
据报导,苏联于1970年10月从法国引入97头夏洛芽牛,在斯塔夫洛波尔地区(月平均温度:7月为23.5—24℃;1月为-3.8——4.8℃。个别年代最低温度可达—34——36℃,最高温度43℃。年平均降水量370—425毫米)的饲养观察证明,该牛要求不严,喜欢采食当地的饲料(青贮料、干草、秸杆)能很好地利用牧场青草,具有令人满意的耐热能力,1971年炎热的麦季(阴处温度40℃),该牛食欲良好,肥度未减。  相似文献   

15.
1 牛群概况 试验牛是国营元宝山牧场的生产母牛群,品种为蒙古牛或西门达尔与蒙古牛的杂种一代,年龄3~10岁. 元宝山牧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高寒地带,牧草繁茂,气候寒冷,平均气温在0 ℃左右,1-3月份放牧地积雪盈尺.  相似文献   

16.
短蒙一代杂种牛,对察北地区自然条件的适应性良好,生活力强,体格健壮,疾病较少。短蒙一代杂种牛在体型外貌方面比蒙古牛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全身结构均称、头清秀、体躯宽度显著增加、斜尻有了改善、背腰平宽长、肋骨开张、四肢增高、肌肉组织亦较蒙古牛丰满充实。但后躯仍嫌狭小,有的牛仍显现耕尻和屋脊状尻。一代杂种母牛乳房增大、乳静脉变粗、有弯曲、乳头长度增加。被毛短、有光泽。毛色以红、红白色为数最多,黑、黑白,黄、黄白色次之,狸、褐、白、青等色较少。短蒙一代杂种牛的生长发育较快,公犊平均初生体重为95.13公斤,母犊为93.14公斤,比蒙古牛分别提高31.36%与39.46%,6个月龄体重提高39.48%与96.12%,12个月龄体重提高90.10%与65.85%。短蒙一代杂种母牛平均体重第一产399.04公斤,第二产405.80公斤,第三产436.00公斤,比蒙古牛分别提高41.75%、96.54%与31.92%。一代杂种公牛3岁体重为577.50公斤,4岁为750.0公斤。短蒙一代杂种牛各年龄体格较蒙古牛为大,成年公牛鬐甲高141.0厘米,斜体长 175.0厘米,胸围215.0厘米,较蒙古牛分别增加17.50%、17.69%与20.04%;成年母牛鬐甲高124.61厘米,斜体长146.17厘米,胸围181.71厘米,此蒙古牛分别提高11.98%、10.40%与10.03%。短蒙一代杂种牛泌乳期平均为267.82天,此蒙古牛增长108.42天,泌乳300天以上者占39.03%,比蒙古牛增多5.18倍。平均泌乳量第一产为1,625.25公斤,第二产为1,977.53公斤,第三产以上为2,342.43公斤,此蒙古牛分别提高290.36%、285.27%与302.22%。第一产泌乳量在2,000公斤以上者有30.80%,最高达3,337.2公斤。平均乳脂率为4.60%(范围3.93—5.5%)。  相似文献   

17.
陕西延安蒙古牛群体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15头(10♂5♀)蒙古牛的核型,C带、G带和Ag-NORs.结果发现,蒙古牛的核型,C带和G带与普通牛(Bostaurus)相同,其公平核型为60,xy母牛为60,xx.y染色体为一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认为蒙古牛为普通牛型黄牛.观察统计了596个细胞的Ag-NORs数目,每细胞平均Ag—NORs数为5.818±0.513,变化范围为3~10个.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西门塔尔牛母牛(西门塔尔牛×蒙古牛杂二代)与蒙古牛母牛生产性能的差异,选用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牛母牛(西门塔尔牛×蒙古牛杂二代)与蒙古牛母牛进行屠宰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西门塔尔牛母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分别较蒙古牛成年母牛提高了1.59个百分点和1.34个百分点。结论:西门塔尔牛母牛的产肉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均比蒙古牛母牛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和牛、安格斯牛对蒙古牛的改良效果,试验选择14~16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蒙古牛、和蒙F1代牛、安蒙F1代牛公牛各5头,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并进行屠宰分割,测定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与蒙古牛相比,和蒙F1代牛、安蒙F1代牛增重、日增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高档肉重、胴体高档肉产率均极显著提高(P0.01);安蒙F1代牛增重、日增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均高于和蒙F1代牛。说明利用安格斯牛、和牛杂交改良蒙古牛,安蒙F1代牛杂交改良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肉牛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2001年日历年度饲养牛301多万头,约占全国饲养量2.28%,作为产肉用途的牛有226多万头,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中东部的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品种有蒙古牛、科尔沁牛、草原红牛、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及其杂交后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