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驼绒是毛纺工业的特种动物纤维,由于它组织结构的特点,其纺织产品具有柔软、丰厚、膨松、弹性强、保暖性能好的特点。在纺织产品中混入少量驼绒,可大大改善纺织产品的性能,因而被纺织部门誉为纺织原料中的“填加剂”。鉴于驼绒在纺织上的特殊功能,它是目前国内外绒毛市场的畅销品,而白驼绒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骆驼的被毛分为驼绒(身毛)和长粗毛(肘、嗉、鬃、鬣毛)。驼绒属混合毛被,与蒙古羊的毛被相似,  相似文献   

2.
驼绒藜属植物全世界有7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经多年调研及栽培测试,发现内蒙古驼绒藜属植物有3个种群,分别为华北驼绒藜、驼绒藜、内蒙古驼绒藜.介绍了内蒙古驼绒藜属植物牧草的生物学特性,以期为该属牧草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华北驼绒藜、驼绒藜和内蒙古驼绒藜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的染色体基数均为9,华北驼绒藜为二倍体,驼绒藜为四倍体,内蒙古驼绒藜为六倍体。这3种植物即使在同种植物内常因产地不同其核型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利用荒漠草原区饲草资源,开展了分别以华北驼绒藜、紫花苜蓿为主要饲草配合谷草、冰草饲喂苏尼特羔羊的试验.根据组合效应原理科学组合,试验共设100%华北驼绒藜、50%华北驼绒藜+50%谷草、50%华北驼绒藜+50%冰草、100%苜蓿、50%苜蓿+50%谷草、50%苜蓿+50%冰草6个处理.结果表明,100%苜蓿处理的羔羊增重、屠宰率、净肉率都明显高于其他饲草处理,其饲喂效果最好.不同饲草组合饲喂效果为:50%华北驼绒藜+50%谷草>100%华北驼绒藜、50%华北驼绒藜+50%冰草;100%苜蓿>50%苜蓿+50%谷草、50%苜蓿+50%冰草.  相似文献   

5.
对华北驼绒藜、驼绒藜和内蒙古驼绒藜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的染色体基数均为9,华北驼绒藜为二倍体,驼绒藜为四倍体,内蒙古驼绒藜为六倍体.这3种植物即使在同种植物内常因产地不同其核型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驼绒藜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驼绒藜属7份材料在分子水平上,采用RAPD技术进行遗传距离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驼绒藜种的宁夏生态型、新疆生态型和荒漠生态型以及科尔沁生态型的华北驼绒藜种与华北驼绒藜聚成一个大类群。驼绒藜种和华北驼绒藜种的遗传关系较近。将北美驼绒藜种和心叶驼绒藜种划成两个独立类群。驼绒藜属内的种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随机引物S64扩增的7种谱带类型可以区别7份材料。  相似文献   

7.
三种驼绒藜属植物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华北驼绒藜、驼绒藜和内蒙驼绒藜染色体的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种的染色体基数均为9,华北驼绒藜为二倍体,驼绒藜为四倍体,内蒙驼绒藜为六倍体。这三种植物即使在同种植物内常因产地不同其核型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华北驼绒藜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北部荒漠地区引种栽培华北驼绒藜的试验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在北疆(乌鲁木齐)年降水量220mm的荒漠区域内无灌溉条件下种子出苗、生长发育都表现良好,能够安全越冬,越冬率为95%;华北驼绒藜最佳播种时间是早春.  相似文献   

9.
驼绒藜属植物全世界有7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经多年调研及栽培测试.发现内蒙古驼绒藜属植物有3个种群,分别为华北驼绒藜、驼绒藜、内蒙古驼绒藜。介绍了内蒙古驼绒藜属植物牧草的生物学特性,以期为该属牧草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驼绒藜属3种植物开花规律、开花日动态、结实率及柱头微形态.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和驼绒藜雄花开花高峰均在上午8:00-10:00,有利于传粉和受精,而北美驼绒藜雄花在中午11:00-13:00达开放高峰,其雌雄花开花高峰期不一致,不利于传粉、受精,从而结实率降低.三者的开花最适温度基本一致,都在20~24℃.三者的雌花均在下午14:00左右达到开放高峰.雌花柱头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的柱头有利于接受花粉,而北美驼绒藜的柱头不利于接受花粉.此外,华北驼绒藜与驼绒藜的雌、雄花花期相遇结实率较高,而北美驼绒藜因花期不遇,故导致结实率低.  相似文献   

11.
驼绒藜属植物是饲用价值较高的超旱生半灌木,有重要的生态利用价值.在查阅国内外对驼绒藜属植物研究利用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对该属植物的研究进展、分类、分布、生态作用等进行了分析和论述.针对生产中提出的种子短寿命、直播困难、生产利用缺乏等问题,介绍了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驼绒藜课题组的具体科研思路和科研进展.一是针对种子短命问题,开展了驼绒藜转录组的分析和控制基因的定位研究,目前已获得20 G的数据和完整的驼绒藜叶片组织的转录组集合,测序结果与信息将用于后续的种子寿命相关技术研发,期待实现能够延长种子寿命的产品或新材料;二是在种子直播技术未得到解决的情况下,采用小面积育苗后大面积移栽方式,将广泛应用于林业苗木生产的小面积育苗技术应用于驼绒藜属植物;三是针对生态应用技术,把自主知识产权的驼绒藜品种应用在干旱地区、盐碱地以及矿区植被恢复3个类型地区推广利用,使得驼绒藜属植物在生态恢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在驼绒藜属植物的营养价值评价研究方面,开展了驼绒藜属植物颗粒饲料制备和替代苜蓿营养饲喂肉羊的研究,期待开拓饲料资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利用荒漠草原区饲草资源,本研究分别以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主要饲草,配合谷草(Setavia italic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饲喂苏尼特羔羊,根据组合效应原理科学组合为6组:100%驼绒藜、50%驼绒藜+50%谷草、50%驼绒藜+50%冰草、100%苜蓿、50%苜蓿+50%谷草和50%苜蓿+50%冰草。结果表明,100%苜蓿饲喂的羔羊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都明显高于其它处理,饲喂效果最好。不同组合饲喂效果为:50%驼绒藜+50%谷草>100%驼绒藜、50%驼绒藜+50%冰草;100%苜蓿>50%苜蓿+50%谷草、50%苜蓿+50%冰草。  相似文献   

13.
驼绒藜属植物种子萌发条件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王学敏  易津 《草地学报》2003,11(2):95-102
对驼绒藜属3个种的7份材料,研究种子萌发的温度、光照、水分和发芽床等条件。结果表明,驼绒藜属植物种子在25℃恒温及15~25℃变温的条件下萌发状况好,种子活力高;光照与否对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驼绒藜属种子萌发需水量范围为4~7倍于种子重,不同材料的种子萌发最低需间差异显著,其中华北驼绒藜萌发需水量最低(4倍于种子重量)。驼绒藜属植物种子的吸水速率较快,一般为0.6~0.7g/h·g种子,7~8h达到饱和吸胀;纸床为种子最佳发芽床。种子活力测定结果表明,在种间、生态型间和株龄间种子活力差异显著,其中华北驼绒藜种子活力显著高于其它种和生态型;较恶劣生境条件下产生的种子,其活力较低。  相似文献   

14.
心叶驼绒藜(Ceratoides ewersmanniana)是藜科驼绒藜属植物,优良牧草,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通过调查温度、盐分、苞片及贮藏时间对心叶驼绒藜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新疆地区心叶驼绒藜的引种驯化和良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心叶驼绒藜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0/30℃变温;浓度低于0.2 mol·L~(-1)的NaCl溶液对心叶驼绒藜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从0.4mol·L~(-1)开始,萌发率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将经过不同NaCl溶液处理14d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种子具有较高的恢复萌发率;苞片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P0.05);种子在室温下贮藏10个月萌发率降低至24%。  相似文献   

15.
王普昶  赵丽丽  易津  张锦华  陈莹 《草业科学》2011,28(8):1517-1521
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为中国特有旱生灌木,其营养丰富,抗逆性强,是生态建设和改良草地的优良植物;目前其野生种群退化严重,并存在严重的生殖障碍。基于笔者近年来对内蒙古野生华北驼绒藜种群生殖生态学方面研究的基础,分析了华北驼绒藜种群生殖生态学特征,进而探讨了华北驼绒藜种群退化的生殖和环境因素,最后提出华北驼绒藜种群恢复原理与技术。  相似文献   

16.
研究驼绒藜属3种植物开花规律、开花日动态、结实率及柱头微形态。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和驼绒藜雄花开花高峰均在上午8:00—10:00,有利于传粉和受精,而北美驼绒藜雄花在中午11:00-13:00达开放高峰,其雌雄花开花高峰期不一致,不利于传粉、受精,从而结实率降低。三者的开花最适温度基本一致,都在20~24℃。三者的雌花均在下午14:00左右达到开放高峰。雌花柱头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的柱头有利于接受花粉,而北美驼绒藜的柱头不利于接受花粉。此外.华北驼绒藜与驼绒藜的雌、雄花花期相遇结实率较高,而北美驼绒藜因花期不遇.故导致结实率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内蒙古驼绒藜及华北驼绒藜在形态学、细胞学及营养成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内蒙古驼绒藜的生长环境、植物形态特征、细胞学特征及营养成分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并评估了内蒙古驼绒藜的科研价值。以期为了解内蒙古驼绒藜生长习性、利用其生态生理特点进行区域荒漠化治理提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8.
驼绒藜是黎科驼绒藜属[Ceratoides(Tourn.)Gagnedi]半灌木植物的通称。20年来,内蒙古畜牧科学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包括植物分类、生态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及其引种驯化、生态型选育、栽培技术、区域推广、染色体核型、营养器官内部构造、花粉粒形态、种子生理特性、同功酶分析等。驼绒藜的优点:①抗逆性强:抗旱、抗寒、耐瘠薄、耐风蚀、喜沙、易栽培;②饲用价值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生长速度快、产草量高;③生态效益好:繁殖力强、根系发达、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生长期长,是改良土壤和造林的先锋植物。这表明,在我国西北大部地区发展驼绒藜对于恢复草地植被、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均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新品种“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其地上生物量高,生态效应好。因此,在种植时应因地制宜选种、规划,先行建立驼绒藜种子基地,以便进一步研究其果实加工处理与种子寿命延长的技术措施,从而继续培育新的优良品种。介绍了西北地区的生态现状,阐述了驼绒藜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大力种植驼绒藜的好处.并提出了在西北地区大力推广种植驼绒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驼绒藜属3种植物开花习性及雌花柱头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驼绒藜属3种植物开花规律、开花日动态、结实率及柱头微形态。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和驼绒藜雄花开花高峰均在上午8:00~10:00,有利于传粉和受精,而北美驼绒藜雄花在中午11:00~13:00达开放高峰,其雌雄花开花高峰期不一致,不利于传粉、受精,从而降低结实率。三者的开花最适温度基本一致,都在20~24℃。三者的雌花均在下午14:00左右达到开放高峰。雌花柱头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的柱头有利于接受花粉,而北美驼绒藜的柱头不利于接受花粉。此外,华北驼绒藜与驼绒藜的雌、雄花花期相遇结实率较高,而北美驼绒藜因花期不遇,故导致结实率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内蒙古驼绒藜及华北驼绒藜在形态学、细胞学及营养成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内蒙古驼绒藜的生长环境、植物形态特征、细胞学特征及营养成分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并评估了内蒙古驼绒藜的科研价值.以期为了解内蒙古驼绒藜生长习性、利用其生态生理特点进行区域荒漠化治理提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