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1983年6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山东省长岛县海珍品增殖实验站密切配合,经三个多月试验,在池底育苗面积为240平方米的大型培育池内,育出了稚参745.6万头,获得幼参62.9万头,稚参至幼参的成活率为8.4%,平均每平方米获参苗2,681头。经有关科研单位鉴定认为:在这样大的水体里进行剌参人工育苗试验,获得这样多的数量,乃是一项重大突破。它将为大量放流增殖刺参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海洋渔业》1980,(1):21-21
<正> 1979年辽宁海洋水产所着重研究解决如何提高小耳状幼体到稚参的成活率和单位水体出苗量问题.在近12立方米的四个水泥池中共育出稚参125万头.成活率平均达23.4%.最高达53%;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锦州市水产研究所,在进行海参育苗时,试用发酵的稻草浆做海参幼体的后期饵料,稚、幼参生长发育良好。幼参的成活率稳定在30—50%,并获得了较大规格的参苗和较高的出池数量。1980年,在41立方米的水体中,共育出平均体长1.41厘米的幼参13.2万头,成活率为34.6%,其中达到1厘米以上的幼参占出池总量的71.5%;1981年,在40立方米的水体中,共育出平均体长1.21厘米的幼参12万头,成活率达到49%,其中1厘米以上的幼参占出池总量的65%。利用发酵稻草浆做稚、幼参的饵料有以下好处:  相似文献   

4.
刺参是珍贵海味之一,经济价值较高,是海水养殖的优良品种.目前,北方沿海普遍开展了移植亲参、人工育苗放养和改造刺参的栖息环境(在条件较好的海区投石块、树枝把)等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山东省荣成县马山港早在1958年就移植刺参1千余斤,1960年初步形成了生产规模,每年可提供刺参2~3千斤(干品).1976~1980年,黄海水产研究所和青岛市崂山县港东大队合作,在低潮线下水深3~5米处划定增殖区45亩,先后投石600立方米,树枝把1,218个,移植亲参1万余头,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海参池养     
海参是一种珍贵的水产品,过去仅靠潜水采捞。在去年全国水产大跃进的鼓舞下,我场响应了党的号召,发挥了全体同志的智慧,大胆地进行海参池养实验。去年十一月,我场将不够标准的稚参200尾(每尾伸长后体长约16~19cm)试养干修建在乾满潮滩涂间的一号池内。当时水温为8~11℃,比重1.023。在严寒的冬季,池内结冰厚0.7市尺,水温曾达零下3度,至今年四月没有发现死亡现象。一般体长均达到22~25cm,己经由不够标准的稚参达到了商品标准了。这个实验,证明海参是可以控制饲养的,经过大  相似文献   

6.
即墨县盘龙庄自1975年以来连续进行刺参人工育苗和放流增殖试验,六年共育稚参1000余万头,放流200万头。目前,放流海区的幼参大量增加。刺参人工育苗,设备简单,投资较少,技术容易掌握。参苗在海区活动范围不大,易于增殖。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剌参大水体育苗,采用降低初耳幼体放养密度,适当减少单胞藻投喂量、加大换水量、通气、增设机动进水系统等措施,培育出稚参1911.5万头,幼参258.36万头,单位水体平均出苗量稚参为3.823万头/m~3,幼参为5167头/m~3。以食用鲜酵母为饵的耳状幼体能正常发育变态,稚参出苗量平均达1.6万头/m~3。稚参的附着、成活,成长与附着基的规格有关。  相似文献   

8.
信息集粹     
●省捕捞站增殖基地初具规模 山东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在乳山一个废旧物品堆放场地,投资400多万元,经过短短1年时间,建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实验基地,且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生产水体达2 550立方米,进行对虾、海参、海蜇、海湾扇贝、虾夷扇贝等多品种综合育苗。其中海参苗50万头,虾夷扇贝稚贝10亿粒,预计年收入超过200万元。基地建设现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9.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刺参人工育苗的实践,提出以下提高稚参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一、控制附苗密度控制适宜的附着密度,是提高稚参成活率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刚变态的稚参在附着基上的附着密度以0.2~0.5头/厘米2为宜,一般不超过1头/厘米2,  相似文献   

10.
渔业动态     
广岛水产振兴协会在濑户内海地区首次获得海参天然采苗成功,1985年10月18日,该协会已经放流天然采苗育成的稚参500个。 1985年春季,广岛市水产振兴协会在广岛湾的似岛、弁天岛等3处海区设置实验竹筏(长10米,宽4米),每个竹筏按2—5米水深垂挂50个采苗器(装入蛎壳的笼)。海参幼体附着于采苗器内,至10月17日,体长4—5厘米的稚参收获量约500个。  相似文献   

11.
日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正式核准注册“长岛海带”、“长岛海胆”、“长岛扇贝”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继去年长岛县渔业协会成功申报“长岛海参”(非活)、“长岛海参”(活的)、“长岛鲍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又获准的3件证明商标。目前,’长岛县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达6件,位居全省前列。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将为扩大长岛水产品知名度,提升长岛水产品的区域性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促进渔民增收和渔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控制培育密度 适宜的培育密度,不仅可提高稚参成活率和参苗质量,而且能加快稚参的生长速度。适宜的密度为0.2~0.4头/cm2,这个密度再加上管理措施得当,成活率可达50%以上。2饵料要质好量足 刚变态的稚参,体长在 0. 2 cm之前,饵料以底栖硅藻为主,适当投喂海滩表泥及浮泥,增喂一些单细胞藻类沉淀液。稚参体长达到 0. 2 cm以后,饵料以鼠尾藻粉为主,日投2~3次,日投量50~80X 10-6。随着体长增长,每 3~4日加喂一次含蛋白质较高的人工配合饵料。3加强水质管理 采用流水法培育稚参,可保持…  相似文献   

13.
宋宗岩 《水产养殖》2010,31(2):34-35
<正>在刺参人工育苗过程中,到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稚参大部分个体体长已达到1cm左右和变色参,即由原来的半透明变为棕褐色、赤褐色或淡绿色,这时虽然参苗已达到出池规格,但苗种的规格有很多还很小,个体差异也较大,用此苗种进行养殖和增殖放流,往往会因为冬季温度较低和规格较小,造成养殖成活率和增殖回捕率过低。  相似文献   

14.
<正> 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人工繁殖苗种和养殖增殖的试验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国内外有不少单位陆续进行了研究。在育苗中,幼体从浮游期发育变态到稚参下沉营底栖附着生活时期的饲料,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门研究报告。日本石田雅俊1977年用单鞭金藻为饵料饲养稚参,成活率只有15%,多数单位在稚参饲育中,仍使用  相似文献   

15.
威海市水产研究所1982年在小石岛两亩海区,投石六百立方米,放养参苗四万头。1983年5月采捕,每平方米获刺参4.75头,重326.6克,平均个体重61.4克。而在同类不投石的对照海区,虽然每平方米也采获4头,但总重仅172.3克,平均个体重39.9克。这说明在投石海区的刺参,不仅数量多,而且个体大。烟台市芝罘区水产部门1982年在担子岛东侧一千平方米海区内,  相似文献   

16.
港东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东北麓,属开阔性海区。水深范围在3—6米,沿海底质南部多泥沙,北部为部分软泥、部分软泥杂以砾石。水质贫瘠,含氮量接近于零。浮游植物量及大型藻类数量均少,仅有少量海蒿子、马尾藻和萱藻。干潮线以下,石花菜属优势藻类,可以形成生产规模。1976年5月自东矶正外距岸100米处向北、向东分别延伸300米、100米划定增殖区45亩。1976—1977年在增殖区投乱石600余立方米、树枝束1,158个,并从外地移入亲参14,176头。 1976年3月在实施增殖措施前,在增殖区进行了本底调查,平均每分钟可捕参0.5 头,实施增殖措施后,经过数年生息繁殖,海参资源量已逐渐恢复,并有大幅度的增长,至1980年1月调查,平均每分钟可捕参8头。1981年1月8日试行生产,1小时捕得海参318头,共重59公斤,产量已基本恢复到历史常年水平(1958年前后,一般单船日产量为150—200公斤)。由于加强了繁殖保护工作,增殖区以外海区海参资源也略见增长,因而可以认为加强繁殖保护工作也是恢复资源的有力措施。今后推广海参增殖工作,应注意增殖海区的选择,在半封闭内湾,水质肥沃,浮游植物量高,大型藻类繁生的海区,可能取得更好的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山东省藻类产业创新团队2019年工作推进会在烟台长岛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家藻类产业体系、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水科院长岛增殖站有关专家领导,省藻类团队日照试验站成员参加了会议。会上,省藻类团队专家与国家藻类团队专家就山东省藻类增养殖、资源养护、产品加工、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讨。省团队首席专家詹冬梅  相似文献   

18.
科技之窗     
《中国水产》2017,(2):84-85
2017年1月5日,长岛县科技局组织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开展的“条斑紫菜栽培模式研究与新种质创制”工作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省长岛县科技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岛增殖实验站与长岛县水产研究所等单位有关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19.
赵希纯  金勇  何姗  李静 《齐鲁渔业》2014,(11):23-24
2014年辽宁省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了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刺参优质健康苗种生态繁育技术示范推广》,通过推行工厂化刺参生态育苗技术,项目区平均单位水体稚参苗产量达到0.5kg/m^3以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野生稚参比同期人工培育的稚参体质健壮、肉质肥厚、生长速度快,深受养殖业户的欢迎。养殖栉孔扇贝和牡蛎都能不同程度地采集到一定数量的稚参。受此启发,去年在总结往年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在套子湾扇贝养殖海区结合栉孔扇贝的养殖和栉孔扇贝半人工采苗生产投挂刺参采苗器,进行了刺参半人工采苗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