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В.  А.  科夫达 《土壤学报》1956,4(2):95-97
确定命名原则和术语的统一,首先是有关自然现象的系统和分类的学说的统一,是各个国家的学者们互相了解的最重要条件,所以“土壤学”杂志编辑部从中国科学院所得到的论文出版物对苏联土壤学家是有很大兴趣的。  相似文献   

2.
苏联土壤分类和命名乃系建立在В. В. 道库恰耶夫所确定的原则上,这一原则后来又为其学生和后继者详加研究。苏联土壤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发生学土类,发生学土类的划分是以土壤特性、成土过程和成土因子的结合研究为依据。  相似文献   

3.
按照中国发生分类对新采集的68个北京市山区的土壤剖面进行了分类命名,并与剖面点所在土壤普查图上的分类名称进行比较,结果是只有18个剖面的分类名称一致。造成分类名称不一致的原因:1发生分类以区域典型土壤剖面分类命名,而区域内很多土壤不同于典型土壤剖面;2发生分类往往以现代生物气候带为主要分类标准命名区域土壤,而不是根据土壤性质;3分类不一致的最大原因可能是制图精度不够。研究认为,土壤分类必须依据土壤性质本身,而不是土壤形成因素;采取野外单土壤性质调查制图,室内叠加单土壤性质图形成多属性图斑,根据分类系统对它们进行综合分类,以提高分类制图精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干旱土分类的修订说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文进  顾国安 《土壤》1996,28(5):232-236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干旱土分类已作重大修订。本文从理论上对土纲鉴别指标、亚纲划分、土类设置和土壤命名等修订原因作了系统说明。  相似文献   

5.
我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富铁铝土壤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我国富铁土和铁铝土分类的历史。我国控工土壤分类开始于30年代,从50年代开始,我国土壤分类深受前苏联地理发生分类的影响。在地理发生分类体系中,按生物气候气候条件,热带、亚热带地速性土壤分别为燥红土、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从80年代,我国土壤科技工作者结合我国实际,引入了土壤系统分类。这一分类的虽根据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划分土壤类型。据此,这一区域的地带性土壤主要是铁土和铁铝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典型区土壤详查和环境研究为基础 ,采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 1 995)的标准划分了土壤的高级分类单元 ;探讨了土系的划分原则、依据及土系的描述方法 ,并拟定了区域土系检索系统 .为土系的研究和土系制的应用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7.
土壤命名的沿革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剖析了国际上几种土壤分类制中土壤命名的沿革及其命名法。联系我国土壤命名的发展,提出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壤命名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张玉庚  叶正丰 《土壤》1978,10(5):184-185
有关山东土壤分类问题,解放以来做了不少工作,积累了一定资料,但由于土壤分类的原则、标准及命名极不统一,很难把研究成果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平原土壤次生潜在盐渍化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与现行土壤渍化分级相衔接的原则,研究提出了黄淮海平原土壤次生潜在盐渍化的分级方法,以2m土体为度量深度,四个分界值将其分为五级;按化学组成和盐分富集层位进行了分类;提出了系统命名。  相似文献   

10.
发生分类淋溶土与系统分类参比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最新建立的中国 1∶10 0万土壤数据库 ,研究了我国发生分类淋溶土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参比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下的空间分布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 ,我国发生分类淋溶土总面积为10 5 975 7.8km2 ,分布规律明显 ;与系统分类参比 ,发生分类淋溶土分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4个土纲 ,即淋溶土、雏形土、新成土和灰土 ,它们分别占发生分类淋溶土总面积的 72 .8%、2 6 .1%、1.0 %、0 .1% ,其中包含系统分类的 2 5个土类和 4 7个亚类 ,参比关系复杂 ,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分析发生分类某一类型土壤分属于系统分类不同类型的面积比例及其标准偏差 ,结果表明土壤参比的单元级别越低 ,越易于参比和把握。为了使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更实用、更易于普及 ,深入开展土壤基层分类研究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必要的 ,也是十分迫切的。研究结果对于土壤类型的正确参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应用与发展 ,具有很好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北亚热带湿润淋溶土的土属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北亚热带湿润淋溶土为对象,研究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土属的划分依据和指标,它们是颗粒大小级别,矿物学类型,土壤温度级别,土属命名以主要鉴别属性加亚类名称连续命名。  相似文献   

12.
苏联土壤力学中的土壤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钟毓 《土壤学报》1952,2(1):72-75
苏联土壤力学中所指的‘土壤’,是包括一般所称的岩石。基于力学的观点,土壤力学中土壤分类所依据的条件,与土壤学中的土壤分类,很有些不同。‘岩石土类’是依据它的可压缩性及应压力的大小;‘石砂土类’是依据土壤中大小颗粒的百分比例;‘粘土类’是依据土壤的塑性系数。土壤的基本种类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作为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单元,土系的划分必须经过实地调查,重视控制层段和特征土层的设立,并选择合适的分异特性作为分类指标.本文选择样区内不同景观单元中的10个土壤剖面,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要求,探讨了样区内土壤诊断层、诊断特性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并在有关土系认识的基础上,探讨了土系划分的原则、依据和具体划分方法,确立了研究区土壤所具有的特征土层,依据①特征土层的种类、排列、厚度,②土壤质地和③土壤有机质含量这三类指标,把样区土壤划分为10个土系.  相似文献   

14.
马溶之 《土壤学报》1959,7(Z2):115-123
在自然科学的领域内,任何一门科学分类问题的解决,都是同相应的科学部门的发展和研究成就的积累分不开的。土壤科学的历史,自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科学时起,不过一百年,而我国现代土壤学的发展历史更短,因此,土壤分类命名的原则没有象动物、植物、地层、岩石等那样完善,而且还没有世界公认的统一分类命名原则。  相似文献   

15.
论土种单元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土壤基层分类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解放前,土壤基层分类采用美国的土系制;解放初期采用苏联的土种制和连续命名法;1958年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中,改用农民习用的土壤名称,独立命名,一直沿用至今,而未对这些命名加以系统提炼和整理,对土壤基层分类缺乏明确的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16.
慈溪市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宏  厉仁安 《土壤》2006,38(4):499-502
本文对浙江省慈溪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分类系统进行了修订,并建立了慈溪市土壤系统分类,依据浙江省土系建立的原则和要求,初步建立了慈溪市土壤的土族和土系。  相似文献   

17.
选取河南省10个典型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剖面和3个自然土壤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的分析,根据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对供试土壤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WRB中关于人工扰动的前缀修饰词或后缀修饰词不能完全适宜于中国地区的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而在ST中,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类型出现在各个土纲及其包含的亚类单元,CST中缺乏明确的诊断依据来描述、解释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特征。参照WRB和ST中关于人工制品类别相关标准,提出CST中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定义,新增"技术扰动层"诊断特性,制定CST人工制品类别标准,并将这一标准体现在CST土族命名中,该分类方案能有效体现不同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结果,一定程度上填补我国对这类土壤分类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刘付程  顾也萍  胡德春  钱进 《土壤》2002,34(1):27-31
分析了皖南紫、红色砂页岩上发育的6个土壤剖面的属性特征,并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原则对其进行系统分类,结果表明,这6个土壤分别隶属于淋溶土和雏形土两个土纲,文章最后还简要地讨论了在皖南地区的成土环境条件下,紫红色砂页岩上发育的土壤能形成粘化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将土种资料转化为土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国土壤基层分类发展历程进行简短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将土种资料转化为土系的必要性,和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建立的土种转化为土系的可行性,并指出了在土种转化为土系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大量土壤学家的多次讨论修改,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最终汇总时所建立的土种(或称"新土种")已接近土系的涵义,以此为基础,辅以必要的野外实地补充调查,根据土系划分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将土种转化为土系是可行的。如果能够通过认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已建立的"新土种"资料,将其转化的土系,就能够使大量宝贵的土壤普查资料充分发挥作用,节约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这是在大规模开展新一轮土壤普查前,加速我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研究进程,完善我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使土壤调查资料能够更好地为生产实际服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孙亚洲  陈杰  吴克宁  李玲  韩杏杏  王海洋 《土壤》2017,49(6):1262-1267
本研究基于《中国土系志·河南卷》中的97个雏形土土壤样本点,根据土壤系统分类标准遴选并确定用于划分雏形土纲中不同层级分类单元的16个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并依据这些不同指标的属性特征值和不同层级指标的权重建立属性数据集。基于此数据集运用模糊k-均值算法模型,确定6个聚类中心土壤,计算样本土壤与中心土壤之间的分类距离,并对研究区97个土壤样本实施数值化分类。研究表明,基于97个样本点与各中心土壤之间的分类距离进行土壤数值化分类,并通过检验数值化土壤分类结果与谱系式层级土壤分类单元的一致性,可以评价传统的谱系式层级土壤分类系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