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筛选适合北京地区的多彩、高抗、低耗健康绿道植物材料。【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从观赏特性、生态适应性、应用安全性和管护费用等4个方面制定出15个评价指标,对46科88属147种观赏植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最终筛选出符合健康绿道的Ⅰ级植物42种,其中乔木20种,灌木和藤木16种,草坪与地被6种。【结论】候选植物观赏性高,抗逆性强,耐粗放管理,适合在北京城市健康绿道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北京绿道建设如火如荼,为提高绿道景观质量,更好满足居民休憩健身需求,从慢行空间景观角度对绿道建设提供建议与参考。【方法】以北京三山五园绿道为案例,通过调研的方法结合景观设计原理,从绿道选线布局、区域空间组织和空间节点场地三个层面对绿道慢行空间景观营造进行研究。【结论】分别从宏观层面的选线布局、中观层面的有机连接、微观层面的植物围合三个方面探讨绿道慢行空间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林下经济发展,助力潜山乡村振兴。【方法】从发展条件、采取措施、实际成效及存在问题全面分析研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潜山林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区位交通良好、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发展林下经济的优越条件;通过优化发展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创优质量品牌和夯实基础保障,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存在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社会服务跟不上和融合发展不够等问题。【结论】潜山市林下经济大有可为,未来必须加强规划引领,明确发展方向;强化要素保障,夯实发展基础;加强服务管理,优化发展环境;强化龙头引领,创建优质品牌。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农业旅游已成为浙江省农业发展的新业态,通过研究千岛湖农业旅游创新发展过程中的现状与不足,以期为千岛湖农业旅游创新发展提供新的角度,加快千岛湖"秀水富民"的进程。【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研究千岛湖农业旅游创新发展,分析千岛湖农业旅游的创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策。【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千岛湖存在政策环境有待改善;公共交通设施不够健全;农业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高端人才少、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建议千岛湖应建立行业发展标准,完善相关农业政策;完善的公共交通设施;利用文化打造特色农业旅游;积极培养高端农业旅游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柳州自驾车露营旅游的发展方向和对策,加快柳州自驾车露营旅游的发展,促进柳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搜集、实地考察、座谈访问的方法调查柳州自驾车露营旅游发展的状况,运用管理科学的"SWOT"模型,分析柳州自驾车露营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结果】柳州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展速度快,2016年柳州建成自驾车营地8个,到2020年预计建成自驾车营地22个。目前柳州自驾车露营旅游发展存在着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露营产品类型单一,缺乏特色品牌,设施和配套服务不完善;露营产品类型单一,品牌产品缺乏,设施和配套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原文重复)。【建议】柳州应立足良好资源、交通和经济优势,抓住发展的机遇,加快推进旅游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系统,提供配套服务;创建露营地安全保障机制,打造自驾车露营旅游品牌,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乡村文旅产业与乡村本底条件有着优良的耦合关系,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能够最大化地利用当地旅游资源,成为盘活文旅资源、发展乡村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方法】本文以山西省阳曲县店子底村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详细剖析了店子底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果】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四种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即增长型(S-O)策略、弥补型(W-O)策略、拓展型(S-T)策略和防御型(W-T)策略。【结论】店子底村乡村文旅资源丰富,加之能人带动、政策支持,促进其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将为其实施乡村振兴提供较为充分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乡村旅游如何实现游客满意和产业成长,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借鉴。【方法】利用异化理论分析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结论】由于理论指导和有效监管的缺失,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景观城市化、生态退化、民风功利化、世俗化、经营策略失当、经营效益低下等异化问题。【建议】从政府推动规范发展、产业集群化、产品体验化升级、社区参与及自主管理5个方面提出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乡村旅游如何实现游客满意和产业成长,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借鉴。【方法】利用异化理论分析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结论】由于理论指导和有效监管的缺失,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景观城市化、生态退化、民风功利化、世俗化、经营策略失当、经营效益低下等异化问题。【建议】从政府推动规范发展、产业集群化、产品体验化升级、社区参与及自主管理5个方面提出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旅游扶贫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不同地区旅游扶贫的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改进和提升旅游扶贫工作方法与成效。【方法】基于案例分析视角,选择广东省浪美村和下迳村为调查对象,借助田野调查、居民访谈、关键人物深度访谈以及非参与式观察法,围绕政府扶持、村民参与、旅游增收、环境改善4个方面,探讨不同旅游扶贫模式构建的过程、扶贫成效和优化路径。【结果】分析发现浪美村是典型的输血型旅游扶贫发展模式,其优点是政府支持力度大、旅游扶贫起步快,缺点是内生动力不足、村民参与不够;下迳村是典型的造血型旅游扶贫模式,优点是内生动力强、村民广泛参与,缺点是政府支持力度较小、旅游起步相对艰难;根据共生理论,提出发挥输血式与造血式两种旅游扶贫模式的各自优势,提出实施"三步走"的旅游扶贫优化模式,并对各个阶段的地区旅游扶贫提出针对性的发展路径。【结论】造血型旅游扶贫成效远高于输血型,改进后的活血型旅游扶贫模式可以进一步针对性提升旅游扶贫的成效,有助于实现现行标准下的真脱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旅游扶贫的核心是让贫困人口有所受益和发展,这有赖于制度设计的精准化和扶贫政策的供给创新。【方法/过程】通过对原中央苏区县旅游扶贫模式的调查,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及文献调查法对农户(贫困户)的受益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结论】从旅游扶贫的基础、关键与保障等三个层面提出旅游扶贫应强调产业的成功开发、农户的参与及能力提升,以及对生态环境和文化的保护,这对现有旅游扶贫方式方法的转变创新及旅游扶贫效率的提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核桃外果皮色素的特性,为核桃外果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核桃外果皮为原料,经碱提酸沉法初步提取纯化色素,鉴定其主要化学成分,并研究pH、加热时间、增稠剂、辅色素对核桃外果皮色素的影响,以及核桃外果皮色素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的保存稳定性。【结果】核桃外果皮色素主要成分有生物碱、酚类、黄酮类、醌类等化合物;色素在碱性条件下显色效果较好,而加热易导致色素褪色;增稠剂黄原胶和辅色素没食子酸、葡萄糖、酪氨酸对核桃外果皮色素有一定的增色作用;冷冻干燥制备的核桃外果皮色素较真空干燥和热风干燥更稳定。【结论】辅色素和干燥方法是影响核桃外果皮色素增色效果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应用加工过程中应选择利于核桃外果皮色素增色和稳定保存的辅色素与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昌吉州为例,定量化地分析农村发展与乡村旅游的关系,以期为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农村发展与乡村旅游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计算耦合度.[结果]农村发展与乡村旅游的耦合度较高.[结论]农村发展与乡村旅游是相伴而生的,农村发展是开展乡村旅游的条件,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结果.生活质量、绿洲建设两个指标是影响昌吉州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郑文俊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0):1606-1610
[目的]分析柳州城市居民乡村旅游动机的“推力-拉力”因子,为柳州市及广西其他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柳州市为实证案例区域,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因子分析法从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定量分析乡村旅游动机的潜在特征.[结果]柳州城市居民赴乡村旅游的主要推力因素为“乡村休闲放松”、“怀旧与新鲜感”和“商务需要”等旅游需求;主要拉力因素为“乡村自然与生活”、“乡村人文景观”和“农事活动体验”等旅游吸引力.[建议]加强乡村旅游市场营销,促推城市居民出游;营造乡村休闲氛围,增强乡村旅游拉力;保护乡土景观资源,促进柳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区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广西农业科学》2011,(9):1168-1171
【目的】探索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合理途径,为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的乡村旅游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的升级途径。【结果】由于四川民族地区方格状区域格局难以形成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而其农牧交错的区位条件维持了原野型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因此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根据当地的区位条件分为原野型乡村旅游和城郊型乡村旅游两种类型。【建议】在松潘—木里线以东,应发展替代旅游以减少环境压力,以西则应兼顾农牧环境的客观性和传统社会的乡土性认识,加强民族文化产品和森林、草原旅游线路的开发,将高寒麦类食品和民族聚落作为深度开发的关键,重点发展原野型乡村旅游,避免数量扩张的片面性,丰富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农业、农村特点,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15.
陈翔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9):1168-1171
【目的】探索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合理途径,为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的乡村旅游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的升级途径。【结果】由于四川民族地区方格状区域格局难以形成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而其农牧交错的区位条件维持了原野型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因此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根据当地的区位条件分为原野型乡村旅游和城郊型乡村旅游两种类型。【建议】在松潘—木里线以东,应发展替代旅游以减少环境压力,以西则应兼顾农牧环境的客观性和传统社会的乡土性认识,加强民族文化产品和森林、草原旅游线路的开发,将高寒麦类食品和民族聚落作为深度开发的关键,重点发展原野型乡村旅游,避免数量扩张的片面性,丰富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农业、农村特点,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永春县云峰村作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探讨其文化与旅游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产品创意提升的策略,为推动乡村旅游由高速增长向优质旅游转变,解决当前乡村旅游创意产品供给不足提供思路。【方法/过程】基于文化创意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游客对云峰村乡村旅游的综合评价及对云峰村乡村旅游创意产品的消费意愿。【结果/结论】云峰村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创意,游客对乡村旅游创意体验活动、创意乡村景观以及创意地方美食等具有较高的消费意愿,最后提出从产品定位、开发原则、创意产品设计、完善创意开发环境等方面提升云峰村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定居和参与旅游业的生态旅游区牧民对新环境适应是其后续发展的基础.评价定居牧民的变迁环境适应水平,探讨旅游有序发展、定居工程目标实现、牧民增收的有效协调机制,为旅游与农牧业生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新疆天山天池和那拉提生态旅游区为实证点,以少数民族定居牧民变迁环境的感知与行为特征为测量工具,利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参与旅游业的定居牧民变迁环境的适应问题.[结果]定居牧民对变迁环境总体适应水平加权值为良,因子分析提取出社会文化、生产经营、政治与信息途径、培训、政策与制度五类因子综合评价少数民族定居牧民变迁环境的适应水平,其中社会文化因子适应水平最高,培训因子适应水平最低.[结论]由游牧到定居的变迁中,政府与基层组织发挥引导职能,实施有效的培训方案提升牧民现代农业和旅游服务业水平,促进生产方式转型,缩短牧民新环境的适应过程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构建一整套互动型我国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系统,为利用大数据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挖掘其市场潜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WOT方法分析大数据和我国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发展现状,并建立适用于大数据时代的互动型我国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系统。【结果】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各方面的发展,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更为重要。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利用大数据可提供私人订制的服务并提升管理质量,但同时也会威胁到个人隐私。我国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系统主要由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乡村旅游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和其他手机应用程序组成。【建议】在基于最新IT技术的大数据时代,此外,我国乡村旅游从业者应利用大数据设计受众青睐的旅游项目,提供私人定制旅游服务并且全程和受众保持密切互动。我国乡村旅游从业者采用该系统并进一步开发可推动我国乡村旅游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从而推动乡村旅游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对我国乡村旅游地品牌化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区域乡村旅游竞争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程]基于乡村旅游地品牌化的理论内涵,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地品牌化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结合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探讨了乡村旅游地品牌化突围的基本路径.[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品牌化经营的意识不足、顶层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