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的高产田和砂性土均有缺钾的趋势,合理施用钾肥的增产潜力很大。由于我国钾肥资源不足,仅青海省产有少量钾肥,大多数钾肥依靠进口。因此,合理分配和施用钾肥就成为一个突出问题。1.施于喜钾作物。豆科作物对钾最敏感,施用钾肥增产显着。含碳水化合物多的薯类作物和含糖较多的马铃薯、甜菜以及一些浆果等需钾量也较多。经济作物中的棉花、麻类和烟草等也是需钾较多的作物。禾本科作物中以玉米对钾最为敏感,水稻中的杂交稻需钾也较多。因此,钾肥应优先施于喜钾作物上。2.施于缺钾土壤。北方土壤质地粗的砂性土大多是缺钾土壤,施钾肥的效果十分明显。因此,应优先施用于质地轻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正>氯化钾是当前农业生产上用量较多、价格便宜的化学钾肥品种。但目前许多地方施用氯化钾都存在着经济效益不高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施用方法不当。那么,如何科学施用氯化钾呢?1因土施用土壤中有效钾含量越低,施用钾肥增产效果越显著。各地经验表明,有效钾含量低于80×10-6的缺钾土壤,尤其是低于50×10-6的极缺钾土壤,供钾能力低,施用钾肥的增产效果最显著。冷浸田、烂泥田等虽然有机质含量较多,但  相似文献   

3.
要掌握钾肥的正确施用方法,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因作物施用.钾肥对禾谷类作物主要是提高产量,对经济作物则能改善品质,如提高果实含糖量、降低酸度等因此应根据农业生产对产品性状的要求及其用途决定钾肥的合理施用.此外,由于不同作物需钾量不同及根系的吸钾能力不同,作物对钾肥的反应程度也有差异,从多年钾肥应用的结果看,水稻、玉米、棉花、甘薯、油料等作物,施用钾肥的增产效果最好,可达到11.7%~43.3%,小麦等其它作物则次之.  相似文献   

4.
钾肥不同施用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作物内钾素含量与分布规律及作物对钾的吸收利用特点,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提出钾肥施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为合理施用钾肥、促进作物增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黎宁 《油气储运》2009,(5):53-54
钾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元素,但目前大多数农民还没有形成主动施用化学钾肥的习惯。据调查,博兴县有60%以上的耕地需要补钾,施用钾肥已成为农业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一、钾肥的作用 钾是植物体内非常活泼的元素,主要分布在代谢最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是多种酶的活化剂。主要作用有:促进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砂姜黑土的固钾能力和钾肥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吸附试验方法对砂姜黑土和潮土的固钾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姜黑土固钾能力远大于潮土。几种作物的钾肥肥效亦表明,砂姜黑土区施用钾肥增产效果明显,并且对油料作物的增产幅度大于禾本科作物。钾还具有增强抗病、增加豆科作物根瘤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钾肥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作物的抗逆性。钾肥的品种较少,常用的主要有氯化钾、硫酸钾、钾镁肥和生物钾肥。生物钾肥是一种新型的增产剂,即硅酸盐菌剂。一些地区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施用生物钾肥必须注意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掌握好关键施用技术,才能发挥出好的增产效果。生物钾肥适用于缺钾农田与喜钾作物。  相似文献   

8.
从莲藕对氮、磷、钾肥在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上的反应可以看出,莲藕为喜钾作物,对钾素的需求量较大,增施氮、磷肥时,必须同时施用较多的钾肥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作用。莲藕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之比平均约为1∶0.25∶2,综合考虑氮、磷、钾  相似文献   

9.
<正>1.因土施用。每公斤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40毫克时,土壤处于极缺钾状态,钾素已成为作物增产的限制因素,应优先施用,无论什么作物,增产效果都非常显著。每公斤土壤速效钾含量40-80毫克时,土壤处于缺钾状态,施用钾肥增产效果也很显著。每公斤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于80毫克时,除一些喜钾经济作物外,粮食作物应少施或不施。2.因作物施用。在土壤缺钾状况一样的情况下,钾肥应优先用在喜钾的作物上,如豆科作物、薯类作物、甘蔗、甜菜、西瓜、果树、棉花、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棉花、杂交稻、小麦应用氯化钾的增产效果,阐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作物对钾的敏感程度、钾肥用量及生产水平等因素对钾肥肥效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主要作物土壤缺钾临界指标和钾肥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11.
宁夏引黄灌区钾肥肥效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针对宁夏近10年来氨磷肥用量、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土壤钾素亏损日趋严重、某些作物施钾已表现出明显增产效果的状况,对宁夏引黄灌区钾肥的效果及有效施用条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目前钾肥的施用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黑土玉米钾肥定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索钾在作物、土壤体系内的循环及秸秆还田对保持农田钾素平衡的作用,为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连年施钾肥对双城市黑土玉米仍有显著的增产作用;K1和K2处理分别比K0处理增产21.3%和16.7%。由于2008年风调雨顺,玉米产量较高,钾肥增产效果显著;长期不施钾肥土壤钾素含量呈波浪式下降,施钾肥有不同程度增产,可见,适量施用钾肥对提高产量、维持土壤钾素平衡、提高土地持续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棉花是需钾较多的一种作物,特别在氮、磷肥用量增加的情况下,棉花对钾的需要量也相应增加,当土壤中交换性钾含量不高时,往往会造成棉花生理病害——红叶茎枯病而早衰,严重地影响产量的持续提高。 作者在1972~1975年进行了江苏省主要土类钾素供应状况和棉花钾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交换性钾含量低于100ppmK时,施用钾肥有显著增产效果(增产23.5%~60%)。  相似文献   

14.
<正>一、土壤施肥存在的问题1、过量施用氮肥,钾肥施用严重不足。目前温棚蔬菜生产中普遍存在重氮轻钾的施肥方法。一些菜农过于迷信氮肥的增产作用,盲目过量施用,而对钾肥,又误认为土壤里富含钾,根本不施或仅靠有机肥来补充,结果造成土壤里氮肥过量钾肥短缺的现象,作物平衡吸收受阻,降  相似文献   

15.
在北方地区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在85 PPM左右的岗地轻壤质褐土上,进行高产栽培,在施用较多的有机肥和氮、磷肥的基础上,施钾肥后小麦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达6.3—13.3%。建议在此类土壤上进行高产栽培时,可结合钾肥的分期施用,对提高小麦产量有良好的效果。施钾量以亩施K_2O16斤为最理想。  相似文献   

16.
葛霞  茆卫华  陈惠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8):70-70,99
通过对海安县小麦多点等量磷、钾肥施用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是对磷敏感的作物之一,施磷对小麦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低于临界值,磷素是供试土壤的限制因子。土壤有效钾含量显著低于临界值,小麦生产中基施钾肥,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生物钾肥是河北省科学院研制的一种新型增产菌剂,它能促使土壤中缓效性钾向速效钾转化,增加对作物的钾素供应。但它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应用方法等目前尚缺乏充足的定性的资料。本试验设拌种、大田基施、追施不同数量生物钾肥及施用氯化钾等处理,以不施钾肥为对照。结果表明,生物钾肥与氯化钾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其主要作用在于增穗、增粒。生物钾肥以每亩大田基施500克效果最好,其产量略高于亩施氯化钾10千克的处理。用于拌种增产效果不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定位方法研究连年施用钾肥对草甸土土壤钾素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红兴隆草甸土钾素含量较高,施钾对大豆和小麦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增产幅度不大,施钾肥结合秸秆还田对增加作物产量,提高钾肥利用率有积极作用,施钾肥和秸秆还田明显缓解土壤耕层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下降,对维持土壤钾素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年秸秆还田及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东省西部潮土区研究了小麦-玉米周年轮作模式下连续两年4个种植茬口秸秆全还田和施用钾肥对耕层土壤钾素状况、作物产量及土壤-作物系统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定位两年后,秸秆还田及施用钾肥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其中秸秆还田配施钾肥(NPKst)处理提高幅度最大;小麦或玉米产量各个茬口均以NPKst处理最高,不施钾肥秸秆不还田(NP)处理最低。施用钾肥小麦平均增产8.03%,玉米平均增产2.92%;秸秆还田条件配合施用钾肥,小麦平均增产14.13%,玉米平均增产6.99%。施用钾肥秸秆不还田(NPK)处理和NPKst处理第一种植季的钾肥当季回收率分别为31.8%、24.4%,4个种植季钾肥累计回收率分别为39.2%、25.3%。定位两年后,单施钾肥处理(NPK)土壤钾素平衡达到-481.2 kg/hm2,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处理(NPKst)土壤钾素平衡达到74.2 kg/hm2。为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秸秆还田配施钾肥是维持潮土土壤钾素持续供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硅是作物生长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可促进作物对其他元素的吸收和运输.从而达到增产的作用。硅钙肥是一种含硅酸钙为主的微碱性枸溶肥料。日前,这种肥料在水稻、小麦、大豆、蔬菜、棉花、玉米等作物上应用,均取得良好的增产效果。花生是需钙较多的作物。据试验,花生施硅钙肥增产效果良好,而且在当前钾肥不足情况下,可用它代替钾肥。花生施用硅钙肥的增产效应及施用经济效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