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牦牛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分化和系统进化地位,本研究选择mtDNA D-loop区序列作为分子标记,采用PCR直接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牦牛mtDNA D-loop区序列特征和遗传多样性,利用GenBank中牦牛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和中介网络关系。结果显示,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牦牛mtDNA D-loop序列富含A、T碱基,AT含量为61.2%,存在63个多态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7.04%,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806,平均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1528,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13.509,表明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牦牛遗传多样性丰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中国境内牦牛形成两大分支,细分为6个小进化支,存在两个母系起源,表明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牦牛拥有两个不同的母系起源;中介网络关系分析显示,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牦牛与其他品种牦牛单倍型共享较少,在分支C中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牦牛群体所占比例较大,且与野牦牛共享。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牦牛群体具有较独特的遗传背景,推测可能是从早期野牦牛驯化而来。建议加大该区域牦牛品种的认定和品种标准的制定,加强对该区域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根据群体现状,引入野血牦牛进行提纯复壮,防止品种退化和遗传多样性降低;减少外来牦牛品种的引进而无序杂交,以确保优质牦牛品种资源的本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国内外牦牛改良与育种进展,列举了国内外牦牛本品种选育的14个优良类群及其生产性能,简介了牦牛杂交育种中利用野血更新复壮家牦牛和利用普通牛与牦牛杂交的研究成果,对雄性不育和繁殖成活率低的问题以及牦牛的风土驯化也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我国应建立牦牛研究所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讨新疆帕米尔牦牛的生长发育、繁育性能及泌乳性能等特性。[方法]选取新疆帕米尔母牦牛50 头,通过非配对法人工受孕,检测母牛受配率和受胎率等繁育性能指标,记录产奶量、乳脂指标等评价泌乳性能,并在犊牛初生后分别于第0、1、3、6、12、18及24月龄时测量体重、体尺、体斜长等生长指标。[结果]18月龄新疆帕米尔牦牛的体重达343 kg,显著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市售牦牛,证明新疆帕米尔牦牛的生长性能良好;繁殖率在75%以上,受胎率在90%以上,发情期集中在8月,繁殖成活率在90%以上,犊牛断奶成活率高达98%,证明新疆帕米尔牦牛具有良好的繁育性能;牛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都达到生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产奶量也属于同类中的偏上水平,表明新疆帕米尔牦牛具有优良的泌乳性能。[结论]新疆帕米尔牦牛具有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好、经济价值高等优势,是一种乳肉役兼用型的地方优良牦牛品种。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西起帕米尔,东止岷山,南自喜马拉雅山,北抵阿尔泰山约3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牧养着1300万头牦牛,占世界牦牛总数的85%以上,居世界第一位。牦牛是唯一能适应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环境而延续至今的牛种,据卡诺遗址出土的动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海晏县从祁连县引进野牦牛,在海晏县哈勒景乡,青海湖乡境内饲养、杂交试验观察,经过几年的风土驯化和选育,平均每头牦牛增加体重5.36kg,提高了我县牦牛品种资源优势,加速了牦牛培育的发展进度,满足了市场对牦牛肉,奶等各方面的需求,以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畜种,我国现有牦牛1300多万头,约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2%。我国的牦牛主要分布于西起帕米尔,东到岷山,南自喜马拉雅山,北至阿尔泰山约300万km2的藏族同胞聚居区。青海省有牦牛470万头,西藏自治区有360多万头,四川有380万头,甘肃省有90万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10多万头,云南省有5万多头。我国年可产牦牛肉225600吨、毛绒13000吨、乳715000吨、皮17000张。一、我国牦牛资源的开发前景牦牛是我国西部数百万少数民族(尤其是藏民族)的主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相似文献   

7.
牦牛是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重要畜种,因特殊的地理隔离,形成了当地独特的牦牛群体.本文分析了新疆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牦牛的来源、分布及自然环境,体尺体重,生产性状以及保护研究现状,并对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牦牛遗传资源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取20头3~6岁天山山区放牧状态牦牛,进入人工圈养环境驯化后,先期采用阴道栓药物同期发情技术,使用新疆褐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发情率为55%,受胎率为5%;后期对剩余19头空怀牦牛改用药物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发情率为53%,受胎率为47%,前后对比,发情率差异不显著,受胎率表现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双肌臀大白猪在云南省原种猪场经过7年的风土驯化,纯种猪窝均产总仔、窝均产活仔分别为9.53头和9.12头,出生个体重和21日龄断奶个体重分别为1.52 kg和5.72 kg,胎产仔间隔166.9 d。其结论为活仔率高,整齐度高,泌乳性能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0.
动物的引种和风土驯化是实验动物化程序的第一步.引种是指把外地或国外优良品种、品系、类型或新的畜种引入当地,直接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1].风土驯化是指家畜适应新环境的复杂过程,其标准是品种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不但能正常地生存、繁殖、生长发育,还能保持其原有的基本特征和特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首次对野牦牛的精液品质、精子超微结构、精液精子酶活力等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发现具有以下特点精子密度大,每毫升精液含精子21.3亿;精子存活时间长,0~4℃存活57小时,解冻后37℃条件下存活12小时;抗力系数144 000;解冻后精子畸形率和顶体完整率分别为9.17%、87.53%;精液运动粘度为1.69 cP;总氮量为1437.7 mg/100 ml;精子头短尾长,与家牦牛及黄牛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精子透明质酸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家牦牛,LDH活力比家牦牛高48%.因此,公野牦牛具有高繁殖力,与家牦牛冻配受胎率达88.9%;与普通牛种(黄牛)反杂交冻配受胎率达71.58%.家畜繁殖力的研究侧重于母畜,公畜繁殖力除奶牛之外重视不足,特别是对于培养程度很低的原始育种--牦牛,至于初步驯化的公野牦牛的繁殖力研究在国内外尚属空白.公畜繁殖力主要表现于精液品质和受胎率,许多学者从精子的生理生化特性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测定与受胎率的相关性.野牦牛(Bos mutns)是家牦牛(Bos grannies)最近的祖先,在分类上是同属同种的不同亚种,野牦牛是"优势型"的"原生亚种",家牦牛是退化了的"驯化亚种".从1984年开始在青海省大通牛场驯化了两头公野牦牛,采用假阴道采精并试制了颗粒冻精.1984~1998年14年野牦牛冻配家牦牛近40 000头,受胎率88.9%,繁殖成活率85.97%.公野牦牛不但与同属同种的家牦牛冻精配种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繁殖力,而且和普通牛种黄牛杂交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受胎率.甘肃省礼县畜牧中心1987年开始连续3年购进野牦牛冻精授配黄牛771头,杂交生产野血牦犏牛554头,繁殖率高这71.85%,犊牛生活力强,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麋鹿慢性失血性贫血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麋鹿慢性失血性贫血的诊断孙大明丁玉华朱明①沈华②徐安宏②戴亚斌王桂宏麋鹿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986年中国林业部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从英国重引进39头麋鹿在大丰建立麋鹿保护区进行风土再驯化研究工作。目前麋鹿种群数量已达268头。1996年6~7月...  相似文献   

13.
《新疆畜牧业》2014,(1):25-25
为保护、改良巴州牦牛,巴州畜牧工作站于2009年开始,每年组织专家挑选空怀牦牛在发情季节送抵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与野牦牛交配,获得半野血牦牛。经过近3年的驯化饲养,首批半野血牦牛已性成熟,达到采精要求。  相似文献   

14.
竹山养羊     
竹山养羊林宗弼,叶有生沙县畜牧兽医站为适应我县开发竹山养羊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竹山养羊中的:引进良种、杂交应用、科学饲养、防治疫病、栽培牧草等问题。1.引进良种、风土驯化1992年8月初从清流县灵地草场调回成都麻羊1对、南江黄羊母10头,公1头,11...  相似文献   

15.
牦牛这种牛科动物体型粗大,栖息在中国青藏高原.雄性牦牛肩峰高约1.8 m,毛短,黑色,两胁和尾部的毛却比较长,为蓬生.牦牛角向外向上生长,头向下俯.雌体和幼仔组成一大群,雄体组成小群.牦牛以草为食,需水量大,冬天吃雪代水.野牦牛已经被列为濒危动物,驯化的牦牛容易和家牛交配,牦牛的皮可制革,尾毛用于制作掸子,家养牦牛的乳...  相似文献   

16.
<正> 家畜的生态适应性是环境对家畜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家畜的生态适应性将有助于了解不同的家畜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有助于畜牧生产上的引种繁殖和风土驯化。 在我省高寒牧区,近年来先后引进黑白花、西门塔尔、海福特、夏洛来、短角牛等优良品种牛(冻精)与高寒牧区特有牛种牦牛进行种间杂交,已产生不同生物学类型的杂种牛。为了摸清不同生物学类型牛在高原生态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情况,本文仅以生态生长发育指数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05年~2006年对唐古拉山地区饲养的青海高原牦牛养殖情况进行了调查.据统计,唐古拉山地区现有牦牛12 400头,其中,适繁母牛4442头,母畜比例为35.82%.牦牛产肉、泌乳性能、产毛、役用及繁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唐古拉山地区牦牛对高寒的气候环境及粗放的饲养管理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场于1982年引进美国杜洛克(D)和美国汉普夏(H),通过4年来的风土驯化工作,取得了D、H在我地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数据,为了进一步掌握其生长发育规律,为其育种和杂交改良工作提供依据,本试验选用了D—20头H—22头仔猪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对其生长肥育性能进行了观测,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一、材料: 选择D、H.65—70日龄仔猪,D20头、H22头,其体重65日龄不低于17公斤,70日龄不低于20公斤。  相似文献   

19.
大白猪是英国用本地长耳猪与中国猪、罗马猪、逻罗猪杂交选育成的,中国猪起了决定性作用。一八五一年形成大约克夏猪,一八六八年改称大白猪,一八八五年最终育成。英国大白猪输入俄国后,经长期风土驯化,于一九二五年列为其国家品种,称为苏联大白猪。我国于一九五○年首批从苏联引入大白猪五十头,分配我省铁岭种畜场十头(二公八母)。一九五○年至一九五二年连续发生异  相似文献   

20.
10头牦牛中有3头牦牛出现了出血性腹泻,通过采取抗菌消炎、环境消毒、调整饲料结构,7天内将3头出血性腹泻牦牛成功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