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番茄味道鲜美,富含各种营养成分,据测定,100g番茄汁中含蛋白质1.5mg、维生素C16mg、磷37mg、钙8mg、铁0.4mg,且酸度较高,含糖量较低。用优质番茄酿制的番茄酒,其口感可与高级葡萄酒相媲美,很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1.工艺流程原料采摘→清洗→分选→破碎→压榨→过滤→果汁改良→发酵→后熟→品质调整→过滤→装瓶→灭菌→包装→成品。2.操作方法(1)采摘和运输大宗番茄成熟期一般始于6月下旬,挂果期为30d~45d。基本上分3批成熟,成熟的番茄色、香、味俱佳,过熟的番茄反而会降低香味。在采收前2d~3d…  相似文献   

2.
荞麦种子蛋白质亚基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辉  陈庆富 《种子》2007,26(7):47-51
阐述了国内外对栽培及野生荞麦蛋白质亚基的研究现状,包括荞麦种子蛋白质亚基的分析方法、遗传多态性、以及在作物遗传育种、品种鉴定、系统进化等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荞麦种子蛋白质亚基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张以忠  李艳娟  邓琳琼  游萍  赛黎  胥献宇 《种子》2011,30(2):52-54,5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毕节地区栽培荞麦(Fagopyrum Mill)23个收集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12条酶带,其中甜荞(F.esculentum)有8条酶带,而苦莽(F.tataricum)有10条.酶谱分析和系统聚类表明:荞麦在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但这种差异明显小于种...  相似文献   

4.
番茄醋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为原料发酵酿造番茄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6℃,pH值4.6,接种量0.04%;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0℃,装瓶量为40%,接种量10%。得到的成品果醋,醋味浓郁、口感、风味良好。  相似文献   

5.
辣梅醋的酿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原产于我国大西南及长江中下游,以四川、云南为多。每100g青梅果平均含蛋白质1.0g、脂肪0.9g、碳水化合物5.1g、钾428mg、磷37mg、钙12mg、铁1.9mg,另含鞣质、梅子多糖、β-谷甾醇、纤维素、多种维生素,  相似文献   

6.
我国明代医药科学家李时珍把荞麦分为甜荞和苦荞。据已故丁颖教授研究,甜荞起源于我国偏北部,苦荞起源于我国西南部。中国、日本、印度、苏联及欧洲许多国家的人民都利用荞麦来治病。我国古书中有很多关于荞麦治病防病的记载:《台海使槎录》记……  相似文献   

7.
李秀莲  史兴海  朱慧珺 《作物杂志》2011,27(5):128-129,136
晋荞麦2号是原山西农业科学院小杂粮研究中心(现合并于山西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用250Gy钴60诱变地方品种五台苦荞选育而成。2000年9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小杂粮专业组的田间鉴定,200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8月通过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荞麦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荞麦的栽培种主要有甜养(Common Buck-wheat)和苦荞(Tartary Buckwheat)两个种,中国有悠久的荞麦栽培历史,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70万hm~2,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55%,年产量约263万t左右。荞麦不仅是理想的保健品原料,而且是理想的营养食品原料。目前,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食品及其食疗非常重视,荞麦生产国开展的荞麦综合利用研究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下面就荞麦的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发展荞麦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荞麦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兼营养与保健双重功效。我国有悠久的荞麦栽培历史,是世界荞麦主产区之一,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等省区大面积种植甜荞,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大面积种植苦荞。每年荞麦出口数量10万t以上,在世界荞麦出口数量中占有绝对优势,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我国加入WTO,对荞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1发展我国荞麦的机遇1.1农业生产发展转型,发展荞麦有契机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加入WTO后,大宗粮食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和高粱等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下调至14.5%~15%,进…  相似文献   

10.
以荞麦为原料,经糊化、焙烤、微波浸提、调配、杀菌等工艺,研制出一种营养、健康的荞麦饮料。  相似文献   

11.
晋荞麦2号是原山西农科院小杂粮研究中心选育的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苦荞新品种。200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8月通过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荞麦的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 中国荞麦的育种现状 1.1 荞麦的资源状况及分布 荞麦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ypyrum Gaerth)。我国是世界荞麦的主产区之一,也是世界荞麦的起源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全世界目前发现的荞麦共有15个种和2个变种,其中在我国就有10个种和2个变种。荞麦的栽培种有甜荞(Common Buckwheat)和苦荞(Tartary Buckwheat)两种,在我国均有种植。……  相似文献   

13.
非酿酒酵母对小曲酒的呈香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非酿酒酵母对苦荞小曲酒的影响,分别将两株扣囊覆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LS-1、LC-2,两株异常威克汉逊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YS-1、YC-2用于苦荞小曲酒中,以仅添加小曲酿造的酒样为对照,对比分析5种酒样的基本理化性质与挥发性成分,并对酒样进行感官品评。结果表明,酒样的理化指标均符合GB/T 10781.2—2022对清香型白酒的规定,强化接种YS-1的酒样理化指标较好(总酸含量0.47 g/L,总酯含量1.75 g/L,出酒率56.39%);5种酒样中共检测出36种挥发性物质,共有成分19种,气味活性值(OAV)≥1的物质有10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非酿酒酵母的添加使苦荞小曲酒的风味特征发生了改变,尤其是酯类和酸类的形成;感官评价显示,强化接种YS-1酒样的综合评分最高(82.92分),酒香自然纯正。综上,YS-1是提高苦荞小曲酒品质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4.
以荞麦和乳粉为主要原料,配以蔗糖和稳定剂,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乳酸链球菌混合菌种发酵,制成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保健饮品。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荞麦糖化汁中加入7%乳粉,5%蔗糖,接入3%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在42℃下发酵4 h。  相似文献   

15.
荞麦植株氮磷含量与施肥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荞麦产量与植株幼苗期氮、磷最适合量的关系,提出了氮、磷化肥的诊断施肥指标与失调、失控指标。结果表明,在荞麦出苗后10天,幼苗期植株含氮量最适范围为2.73~2.84%,产量与含氮量呈抛物线模式,y=-402.3+354.2x-62.35x~2;边际含氮量2.84%;低于2.73%时为氮素失调区,氮素供应不足,应补施氮肥。植株全磷含量最适范围为0.43~0.57%,产量与苗期植株含磷量的回归方程y=67.96+100.49x-88.68x~2;边际含磷量0.567%,低于0.43%时为磷失调区,磷素供应不足,应补施磷。施用尿素可以提高苗期含氮量;y=2.476+0.0498x,即亩增施1kg尿素可以提高植株含氮量0.0498%,施用三料磷可提高苗期含磷量,y=0.313+0.0378x,即亩增施三料磷肥1kg,植株苗期含磷量提高0.0378%。上述资料可作为调控施用氮磷化肥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荞麦营养丰富,其产品种类虽多,但产品品质差,生产加工不成规模,未形成产业化制品,同时大部分产品宣传销售辐射范围较为狭窄,普通消费者对其产品知之甚少。因此,荞麦产品的发展需要在保证其品质的基础上,加强研发力度,不断推出新产品,扩大宣传销售,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模式,最终实现我国荞麦加工产品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荞麦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荞麦蛋白的提取、结构、生理活性功能、理化性质,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和影响荞麦蛋白吸收的内源性因素等进行了论述,以期推动我国对荞麦蛋白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荞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3,自引:4,他引:53  
张以忠  陈庆富 《种子》2004,23(3):39-42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对荞麦的研究现状,包括国际荞麦研究协会及其活动简介、国际荞麦资源收集保存情况、栽培荞麦起源的祖先种、起源地及其传播情况、荞麦类型与分类、荞麦的生理特性、荞麦的育种等,并对今后荞麦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荞麦、白砂糖、水和泡打粉为主要原料,对加工低糖荞麦蛋糕方法进行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确定4者最佳添加量。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荞麦粉100g,面粉150g,白砂糖80g,水150g,泡打粉4g时生产出的蛋糕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0.
荞麦种子混杂退化的原因与保纯措施甘肃省华池县种子公司(745600)李可夫退化是指品种特征特性发生了不利于栽培、不利于生产的变化,即品种的遗传性发生了改变。混杂是指一个品种中混入了其它品种。混杂必然导致退化,退化必然造成混杂。通常用混杂退化来说明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