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云南西双版纳州稻田纵卷叶类害虫的发生动态和种群结构,利用LED灯和扫网法调查了稻纵卷叶螟与其近缘种宽纹刷须野螟的成虫种群数量。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稻田中,在水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与宽纹刷须野螟共同存在。其中,水稻拔节期至抽穗前期以稻纵卷叶螟为主,水稻抽穗后期至成熟期以宽纹刷须野螟为主,特别是在成熟期宽纹刷须野螟代替稻纵卷叶螟成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一般农药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难以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尤其在重发代次,常造成成片稻田稻叶"吃白"现象,严重影响水稻生长.为筛选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防治药剂,争取防治主动,于2003-2004年选择三唑磷、氟虫腈等多种药剂及其混配,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稻纵卷叶螟发生预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一种害虫.以幼虫为害水稻叶片.将叶片纵褶,藏身其中,取食叶肉.水稻受害后.空瘪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一般可减产20%~30%.重的在50%以上.大发生时。稻田一片枯白,甚至颗粒无收。为此,笔者结合本地区水稻生产特点.分析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和预测方法.提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稻纵卷叶螟为我市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3-4代,为明确80%锐劲特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该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特进行本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5.
曾义龙  江云珍 《江西植保》2008,31(4):187-188
用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在稻纵卷叶螟不同发育时期施药防治,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药时期应掌握在稻纵卷叶螟卵孵化高峰,每667m^2制剂量10ml,防治可达92.57%,药后稻田保持浅水层3~5d。该药剂对水稻安全,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马恒  杨洪  郅军锐  金道超 《植物保护》2013,39(3):122-127
为掌握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发生特点,对纵卷叶螟绒茧蜂在单作稻田和水稻-玉米邻作类型田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水稻-玉米模式中纵卷叶螟绒茧蜂的数量在玉米的扬花期明显高于单作稻田,最高值为单作稻田模式的3.36倍,但是田间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寄生率并不高于单作稻田模式.在单作稻田未施药系统田,纵卷叶螟绒茧蜂的数量显著高于施药系统田;并且与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数量密切相关.不论在何种种植模式下,纵卷叶螟绒茧蜂的雌性比一直处于低水平,在单作稻田下,雌性比为0.2~0.3,在水稻-玉米邻作田,其雌性比为0.25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9%氯虫苯甲酰胺·呋虫胺SC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确定其适宜的使用剂量和最佳使用时期,进行了该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表明,9%氯虫苯甲酰胺·呋虫胺SC在122~135 g/ha剂量下于稻纵卷叶螟卵孵化高峰期均匀喷雾,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较好,且对水稻安全,可在水稻生产上用于稻纵卷叶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对稻纵卷叶螟田间自然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方法]以稻纵卷叶螟为指示物种,调查其在抗除草剂转基因籼稻‘Bar68 1’稻田与非转基因亲本对照‘D68’稻田的种群密度、发育进度以及水稻的受害程度。[结果]在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稻田中,除2007年水稻乳熟期外,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发生密度无显著差异;稻纵卷叶螟不同龄期幼虫比例(%)在转基因稻田与非转基因稻田之间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除2007年分蘖末期外,处理与对照间的单株受害叶片数和卷叶率(%)差异均不显著;转基因水稻与对照植株的卷叶指数(%)表现基本一致。[结论]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Bar68 1’对非目标物种稻纵卷叶螟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农药用量,防治稻纵卷叶螟危害,笔者在武汉市黄陂区应用"性诱+毒·蜂卡"组合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全程用性诱+毒·蜂卡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稻品种的不断更新及天气情况的变化,稻纵卷叶螟已由水稻次要虫害上升为主要虫害。造成大面积水稻减产。为了寻求对该虫害的有效防治途径,2008年6月笔者对稻纵卷叶螟进行了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水稻品种的不断更新及天气情况的变化,稻纵卷叶螟已由水稻次要虫害上升为主要虫害。造成大面积水稻减产。为了寻求对该虫害的有效防治途径,2008年6月笔者对稻纵卷叶螟进行了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2.
试验表明:8%阿维·四氯SC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每次用药量为有效成分30g/hm2,在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1龄~2龄幼虫盛发期前,即稻田初见小苞时开始,采用常规喷雾方法施药,每hm2用水量750kg~900kg,把药液均匀喷到水稻中上部叶片正反面,药后10d防治效果为73.46% ~90.75%,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近20 a来玉林市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其灾变规律,简析了稻纵卷叶螟近年来发生偏重的主要原因,认为主要受稻纵卷叶螟抗药性、水稻栽培技术改变、气候、生态环境、防治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浅谈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是危害我县水稻主要虫害之一。由于受气候、天敌、寄主类型田、南方虫源等诸因素的影响,年度间发生差异大,常年发生面积5 400hm2,占水稻面积的61%。为了减轻该虫危害,本站就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进行了调研:1发生规律稻纵卷叶螟在我县不能越冬,历年的初次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2%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WP(绿清灵)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施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的常规管理稻田和充分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为主要防治害虫措施的稻田生态系统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消长动态,以明确不同稻田生态系统对稻区内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结果显示,生态调控区稻田内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最大高峰期虫量仅分别为常规管理区的0.51倍和0.63倍;生态调控区稻周植被上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发生数量几乎为0,而常规管理区最大高峰期虫量分别达到 23.61头/10网和82.03头/10网.生态调控措施还可以显著增加天敌数量,生态调控区稻田内最大高峰期天敌数量为常规管理区的3.72倍,其稻周杂草上最大高峰期天敌数量为常规管理区的5倍以上;同时,天敌与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发生高峰期吻合度远高于常规管理区.说明生态调控措施能充分发挥稻田及周边非稻田生境的保益控害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稻纵卷叶螟为迁飞性害虫,主要为害水稻,偶尔为害小麦、甘蔗和粟等。以幼虫缀丝纵卷单张水稻叶片作成虫苞,并在内取食叶肉,留一层表皮,形成白色条斑,造成水稻秕粒增加和减产,甚至绝收。近年来,大量使用中高毒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使稻纵卷叶螟产生抗药性。为了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为害,提高防控效果,保护生态环境,榕江县植保植检站结合《2014年度水稻主要病虫害高工效绿色  相似文献   

18.
张桂芬 《植物保护》1987,13(5):33-34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重要害虫之一。庞雄飞等(1981),古德祥等(1983)通过生命表的研究初步证实了一至二龄幼虫的失踪是影响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素。作者通过5年生命表的研究亦有类似结果,其失踪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因素和被天敌捕食所致。蜘蛛是稻田内捕食性天敌中的优势类群,本文研究了稻田蜘蛛对稻纵卷叶螟的捕食作用,以期得到蜘蛛对纵卷叶螟影响的定量刻划。1986年7月在网室试验条件下,初步观察研究了蜘蛛对稻纵卷叶螟一至二龄幼虫的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总结了在浙江省嘉善县不同耕作制度下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特点,发现耕作制度的改变不仅影响稻纵卷叶螟繁殖率和种群数量的消长,而且各代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也随着改变。当前直播单季晚稻模式十分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发生和为害,大发生频率高,且为害期长,稻纵卷叶螟为害状明显,农民非常重视防治,用药量大,防治次数多,容易造成盲目和过度用药。总结并提出了在不同耕作制度下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安顺市稻纵卷叶螟重发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在安顺市发生为害逐年加重.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与自背飞虱并称“水稻两迁害虫”。由于发生面积大.为害重,每年各级地方政府、农业部门及广大农户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该虫的防控。2008年安顺市稻纵卷叶螟的灾变,引起人们的重视.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出现了新的变化。笔者现对安顺市稻纵卷叶螟的发牛和防治对策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