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白鹇     
正雄鸟,体大的蓝黑色雉类。尾长而白,背白,头顶黑,长冠羽黑色,中央尾羽纯白,背及其余尾羽白色带黑斑和细纹,下体黑色,脸颊裸皮鲜红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至栗色,下体具褐色细纹或杂白色或皮黄色,具暗色冠羽及红色脸颊裸皮。通常少叫。分布范围为中国南部、海南岛及至东南亚。结小群活动。杂食性,  相似文献   

2.
白鹇之死     
一只美丽的套被生擒。它的美心,不仅没做刀下物。不料这只白鹇恐惧而死……那年夏天,我展览用照片,来这里山高林密,流唯一一处保存较动植物资源十分游,野免、山鸡等视野里,而我这次到它们的踪影,感准备返回时,一位口的杨老汉家去鸡”,现圈养着。往杨老汉家赶去。杨老汉的家住在一个有十来户人家居住的山口,屋后是翠绿的山,门前有一沟清泉流过。山村的夏日本来很安静,我们的到来使这个小山村顿时热闹起来。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两只小狗,一边凶巴巴地叫着,一边朝我们跑过来,做出很不友好的样子,但在主人的吆喝下,却摇起了尾巴显…  相似文献   

3.
白鹇回来了     
一九八四年七月七日,一对洁白的白鹇在元阳县攀枝花区碧播乡四千多亩的森林里矫健地飞翔。这一消息、瞬时成了哈尼山寨的爆炸性新闻。人们奔走相告、热泪盈眶。祝贺这象征哈尼人纯朴、勤劳、吉祥的白鹇——哈尼的族鸟的归来。一对白鹇鸟的出现,碧播山上的哈尼人为什么会象过节一样热闹呢?原来他们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已整整辛劳了二十六年,也整整盼望了二十六年。二十六年前,这里象如今一样,是一片郁郁葱葱的飞禽走兽的乐园,但一场想入非非的幻想战,使四千多亩原始森林变成了光山秃岭,逼得虎豹熊鹿,白鹇野鸡四方逃难,各奔前程。接着,五九年春天  相似文献   

4.
白鹇 (LophuraDyctnemera)属鸡形目雉科鸟类 ,别名银锥。主要分布在闽、浙、粤、赣、桂、滇等南方省(区 )的丘陵地带。白鹇形体大 ,雄鹇体重 1.5~ 2kg ,雌鹇体重 1~ 1.5kg ,肉质鲜美 ,是观赏和肉用的野生鸡类中珍贵特产之一。人工饲养的雌白鹇年产蛋 16~ 34枚 ,14个月性成熟 ,饲喂一般的鸡用配合饲料 ,生长快速 ,主要销往各地动物园、百鸟园 ,或供应市场作肉食鸟类。主要饲养技术 :1 饲养条件人工饲养的白鹇一般较少患病 ,但胆小易惊 ,喜群居不善争斗 ,只在繁殖季节雄鹇有占区行为产生争斗。喜走动、飞翔能力较差 …  相似文献   

5.
在争妍斗丽的雉类家族中,白鹇以秀美的体态、娴雅的举止而赢得“白衣秀士”的美名,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古代不少著名诗人借白鹇或言情、或明志,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至今还脍炙人口的诗句。诗仙李白的《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写道:“请以双玉璧,贾君双白鹇。白鹇白如练,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月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辄送,笼寄野人还。”诗中不仅盛赞白鹇的美  相似文献   

6.
白鹇体态娴雅,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称为林中仙子。白鹇是比较名贵的珍禽,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个体饲养要有省市部门办理的驯养繁殖许可证和卫生防疫许可证,才可安全饲养。祁门县国有大红岭林场2007年开始养殖珍禽,已建养殖场房400m^2,养殖鸟类200余只。  相似文献   

7.
2020年—2022年,采用红外相机陷阱法对白鹇的活动节律进行监测分析,将49台红外相机布设在23个1km×1km网格中,海拔为216m~706m,共获得白鹇独立有效照片3439张。结果显示白鹇的日活动高峰在10:00~12:00间,呈单峰型,为明显昼行性鸟类。2月份与11月份为白鹇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海拔300m~400m为白鹇记录最多的区域。此次监测能有效反映白鹇在保护区的生存现状,为保护区后续的科学监测和有效保护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莎木 《绿色天府》2019,(6):56-57
在中国文化中,白鹇自古就是名贵的观赏鸟。《禽经》记载“似山鸡而色白,行止闲暇”,因此宋代李昉所畜养的五种珍禽中,白鹇即被称为“闲客”。唐代诗人李白曾写下“请以双白壁,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的名句,将白鹇比喻为“白壁”(即洁白无瑕的美玉)、“白锦”(即雪白的丝绸),表达了李白对白鹇的“酷好”和赞美。在清朝,五品文官官服补子的图样便是白鹇,白鹇一直被视为忠诚的“义鸟”,用它的形象为补子,取其行止娴雅,为官不急不躁,无为而治,并且吉祥忠诚。白鹇还是中国哈尼族有代表性的吉祥物。  相似文献   

9.
白鹇Lophura nycthenera(lineus)在广西是一种广泛分布优势种群,桂北广称寒鸡,桂西北叫银鸡,桂东南叫白鹇鸡,广东话地区则称项鸡,文献称为银雉、越禽。白鹇鸡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山区。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湖南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内白鹇不同季节的栖息地选择特征,分析其栖息地选择的季节性差异,探讨白鹇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对栖息地的需求及成因,丰富对栖息地选择的认识,为白鹇种群的保护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基于春夏秋冬四季的实地调查,采用比较实际利用和可获得生境样方法,共测定105个利用样方和91个对照样方的21个生境参数,通过Vanderlooeg和Scavia选择指数、资源选择函数、逐步判别分析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坡度选择上,白鹇对15°~30°和30°~45°的生境都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在坡位方面,春夏秋三季几乎随机选择,只有冬季偏好下坡位;在海拔方面,白鹇夏季喜欢在较高海拔处活动,而冬季倾向在较低海拔处活动。春季主要影响因素为草本高度、落果丰富度和无脊椎动物丰度,正确预测率为88.5%;夏季主要影响因素为乔木层郁闭度、无脊椎动物丰度和可取食植物丰度,正确预测率为92.5%;秋季主要影响因素为落果丰富度和无脊椎动物丰度,正确预测率为93.8%;冬季主要影响因素为海拔、灌木盖度、落果丰富度、可取食植物丰度和裸地面积比,正确判别率为100%。【结论】白鹇春季栖息地选择主要受食物来源、繁殖期生境需求、降水影响;夏季主要影响因素为育雏期生境需求和食物来源;秋季主要受食物来源和隐蔽性影响;冬季主要受上层植被隐蔽性和食物可获得性影响。决定白鹇四季生境选择差异性的原因,主要为安全因素和食物因素。植被的郁闭度、草本盖度、取食条件等的季节变化,影响白鹇对植被类型、乔木高度、食物种类等的选取,从而使白鹇的栖息地选择发生季节变化。建议参照不同季节的生境要求,对白鹇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探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在木论自然保护区野生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动态及其栖息地监测方面的应用,包括监测样带设计、栖息地调查、监测定位、数据收集、制作监测与栖息地专题图。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原鸡与白鹇的活动节律和种间关系,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糯扎渡保护区安装触发式红外相机共40台,对两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原鸡(Gallus gallus)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进行一年的连续监测。经统计,40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12283个工作日,拍到白鹇独立有效照片93张,统计到白鹇122只/次,雌雄比为1:1.65;拍摄到原鸡独立有效照片43张,雌雄比为1:2.59。日活动节律分析结果显示:两种雉类均为日间活动,其中原鸡的活动时间为6:00~20:00,活动高峰期出现在上午7:00~8:00,11:00~13:00和下午14:00~19:00;白鹇的活动时间为6:00~20:00,活动高峰期出现在上午8:00~10:00,下午14:00~15:00和16:00~19:00,原鸡与白鹇都出现3个活动高峰。原鸡在3~5月活动强度较大,白鹇在1~5月份活动强度较大,其余时间活动较少。原鸡和白鹇种间联结性不强,遇见率低。虽然原鸡和白鹇在日活动节律和月活动节律相似,但通过错峰活动以减少直接的种间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