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全面落实青岛市《关于加快远洋渔业发展的意见》,加快远洋渔业“走出去”步伐,近日,由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青岛2艘远洋渔船举行了赴北太平洋首航仪式。2艘船将经过7天航行,到达鄂霍次克海及白令海峡,预计11月底返回。 相似文献
3.
2012年12月11日上午,一声汽笛长鸣,在众人目送中,中国目前最大渔政船中国渔政206船缓缓驶离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中心码头,踏上首航的征程,赴钓鱼岛海域执行护渔维权任务。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一艘远洋渔轮于1985年6月3日从上海港出发,首航北太平洋中部的金梅海山渔场、北太平洋西北部渔场、鄂霍次克海南部的北见大和堆大陆架边缘渔场,进行了试捕作业,历经54天,于7月26日返回上海,全航程约为5,422海里(不包括拖网作业时的航行),取得了预期的目的。现将开创轮6月13~23日首航北太平洋中部金梅海山渔场的试捕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为共同打击北太平洋公海流网作业行为,我国政府和美国政府于1993年签署了《关于有效合作和执行联合国大会46/215号决议的谅解备忘录》。 从1994年开始,每年我国渔政部门派遣三到四人次的渔政员到美国海岸警备队参加中美海上联合执法行动。 2002年11月“中国渔政202”首次赴北太平洋公海进行巡航执法,对我国在该区域作业的渔船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6.
7.
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 《中国水产》2003,(11)
按照中国渔政指挥中心关于加强北太鱿钓渔场管理的指示精神,2003年7月30日—8月30日,农业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所属的中国渔政201赴北太平洋执行了渔政巡航管理任务。此航次历时32天,航程6200海里,航时600小时,耗油130吨。主要在151°E、42°N至167°30′E、42°30′N为轴线的公海海域对在北太作业的我国鱿钓渔船进行了指导、管理和服务。由于北太渔场的天气状况很不稳定,低气压频繁。在一个月的巡航中少有晴天,经常大雾弥漫,能见度差,涌浪始终不断,受风浪影响,渔政船无法实施登临检查,只能以观察”记录”拍摄为主。据统计,共观察记… 相似文献
8.
9.
10.
一、概况北太平洋阿拉斯加湾、阿留申群岛、以及白令海美国200海里以内的整个海域是一个重要渔场.这一地区是美国传统捕捞大麻哈鱼、底层鱼类、大比目鱼和蟹类的传统渔场,其中狭鳕产量最高。阿拉斯加渔业资源蕴藏量约占整个美国海域的40%,大约有1700条渔船从事商业捕鱼活动,正要作业类型有拖网渔船、延绳钓、拖钓和蟹笼。1996年中美北太平洋联合执法第一航次于4月18日至6月22日举行。我方代表所上的美国海岸警卫队船为CoastGuardCutterJarvis(WHEC-725),它是海岸警卫队最大的远洋巡航船之一,船长约378英尺.船宽42英尺,排水… 相似文献
11.
1983年以前,北太平洋白令公海以及阿拉斯加海域属于未开发状态,据资料记载,只有日本、波兰、南朝鲜等少数国家的拖网加工渔轮在此海域生产,主要是在美国经济区内联营捕鱼,并有少量配额捕鱼。随着我国国内渔业资源的逐渐衰退,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近海鱼 相似文献
12.
13.
今年的5~9月是北太平洋赤鱿的盛产期,日本的鱿钓船在此期间均开往此水域作夏季作业,据4月份在作业前对32个点的抽样调查,在东经175~185度的北太平洋水域,今年赤鱿的可捕量比去年上升了160%~250%,因此,预计今年夏季捕捞期间的实际产量有望增加20%~25%。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美苏挟击下,被禁在各自200海里以内捕捞鲑鳟鱼以来,在北太平洋的鲑鳟渔业出现了最大的危机。从去年至今,美苏两大国相结,再一次给北太平洋渔业制造困难,引起一连串渔业交涉与谈判。日本为了在盛渔期捕捞鲑鳟鱼,同意日立港为苏联渔船的寄港地。去年5月5日,从日本北海道根室、钏路等两个港口出航234艘不满10吨位的小船,去日本200海里以内进行捕捞作业,受到苏联限制。这是历次交涉许可后,第二次断绝日本出海捕鱼的。准许出海捕鱼的小船,是在日本东经147度以西200海里以内的海 相似文献
15.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头足类资源的蕴藏量在一亿吨以上,年可捕量为1,000多万吨,但到目前为止世界头足类的利用仅为160万吨左右。由此可见,头足类资源的潜力还很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头足类必将成为世界渔业资源开发的重点之一。头足类资源广泛分布于各大洋,从目前开发利用状况来看,大部还仅限于近海海域,大洋性资源汉在局部水域被利用,故开发大洋性头足类资源应放在首位。北太平洋巴氏柔鱼资源属于大洋性资源,在十年前开始 相似文献
16.
每年的5—9月是北太平洋赤鱿的盛产期,在此期间日本的鱿钓船均在此水域作业。据4月份作业前对32个点的抽样调查,在东经175°-185°的北太平洋水域,今年赤鱿的可捕量比去年上升了160%~250%。因此,预计今夏的实际捕捞产量有望增加20%-25%。 相似文献
17.
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2004年7~11月“中远渔1号”调查船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探捕调查的生产情况,对秋刀鱼渔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秋刀鱼渔场可根据渔场位置分为北部渔场和南部渔场,北部渔场范围为44°~45°N、156°~158°E,南部渔场范围为41°~42°N、150°~151°E,南部渔场的分布范围小于北部渔场。②秋刀鱼的生产以11月份生产最好,平均日产量达22.7t,其中最高日产量为60.42t;8月份的秋刀鱼生产最差,平均日产量为2.95t,与2003年的12.05t反差较大,主要是由于受到渔场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鱼发位置偏至俄罗斯专属经济区内的缘故。③秋刀鱼舷提网作业平均日放网次数达7.6次,最高1天放网次数达到16次,而最高网次产量为11.05t。④秋刀鱼渔获组成以中小型鱼为主,占80%以上,除7月份渔获中特大型秋刀鱼占有较大比例外,其余月份很少有特大级秋刀鱼。⑤在相近的渔场位置,秋刀鱼个体随着生产月份的推迟,鱼体呈变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1997年6-11月北太平洋柔鱼生物学特征分析:中部海区渔获胴体组成明显大地西部海区且主要由雌性柔鱼组成;不同月份钓获的雌、雄性柔鱼群体组成有较大的差异;两海区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所渔获的柔鱼胴体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平均纯体重,雌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2.51-84.79%,而雄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3.88-85.60%;柔鲆的性腺发育程序随着生产月份的推迟,发育程度也越高,而在相同月份雄性柔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