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绒螯蟹“抖抖病”流行情况初步调查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河蟹“抖抖病”是对二龄蟹危害极大的常见病。该病正在我国华东地区的主要养蟹地流行并逐步蔓延。据调查,在流行区发病率为30%~80%,死亡率10%~100%;流行季节4~10月,其中8~9月是流行高峰期。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不良,病原体以弧菌为主,不排除病毒因素。  相似文献   

2.
周宏  杨万喜 《水产科学》2000,19(4):27-29
综述了近年来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研究进展,提出该病可能是由多病原引起,并展望了“颤抖病”的研究及防治前景。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以下简称河蟹),河蟹颤抖病是对其养殖危害最大的重大流行病,自从1994年发现以来,每年都是各地的河蟹养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尽管近年来河蟹颤抖病发生有减缓趋势,但局部地区仍有大面积暴发,死亡率仍可高达50%以上,给河蟹养殖造成巨大损失。经过多年的系列研究,已证实螺原体是引发河蟹颤抖病的主要病原,该病原也是水产新型病原,已经被国际上正式命名为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水产》2001,26(6):28-29
中华绒螯蟹(河蟹)是我国淡水名产之一,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河蟹的病害问题日显突出,其中“颤抖病”最为常见,是河蟹养殖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疾病。1 症状病蟹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螯足的握力减弱、蜕壳困难、摄食量减少以至不摄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少数甚至呈黑色;血淋巴液稀薄、凝固缓慢或不凝固;心脏、腹神经节肿大,心跳乏力,肝胰腺呈淡黄色、严重时呈灰白色,背甲内有大量腹水,步足的肌肉萎缩水肿;有时头胸甲的内膜也坏死脱落。该病的典型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所…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先东 《科学养鱼》1999,(11):26-27,32
一、中华绒螯蟹的生态习性与其疾病发生的关系中华绒螯蟹的生态习性与其疾病的发生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某些方面易于导致疾病发生,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可以抗御病原体的感染与侵袭。具体表现在:①中华绒螯蟹具有坚硬的背甲、腹甲与强大的螯足,可抵御外界的攻击,保护身体免受伤害,减少疾病发生。②血液中大量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具有较强的抗感染功能。③蟹卵呈块状。其外缘的卵粒被病原体感染时,内部卵粒一般不受牵连,可以继续孵化(如对链壶菌的感染)。④蟹的生长发育分五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抗病力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在防…  相似文献   

6.
1病毒性疾病   呼肠孤病毒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幼蟹阶段.病蟹甲壳有褐色斑点,鳃呈红棕色,附肢颤抖甚至瘫痪,血液无法凝固,严重时病蟹呈昏迷状.通过放养前彻底清塘,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方法进行水质改良工作,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可以预防.但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仅对患病初期的河蟹采用酚皂溶液洗浴消毒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每年五月下旬至六月份,正是南方浙、苏、皖等地河蟹苗大批量需求之时.而此时,北方因气温关系,自然条件下的亲蟹将“流产”而难以保留.致使抱卵蟹奇缺,蟹苗价格高涨.为缓解这一矛盾,我们在本校冷库中,低温下成功暂养亲蟹1500余只,存活率为87%,可利用率达60%.   ……  相似文献   

9.
中华绒螯蟹疾病诊断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颤抖病 病因:迟缓爱德华氏菌、弧菌(弗歇氏弧菌、哈维氏弧菌等)、鳍水气单胞菌及病毒等,其中由于肝腮并发症引起发抖者占90%左右。不明病因(包括病毒)占5%~10%。 症状:外部症状:病蟹步足环起不能伸展,不能动弹,并发生阵阵抖动,不久死亡。 内部症状:部分病蟹肝部发黑、发白,坏损至死,鳃部溃疡,鳃丝缺损严重。 2.上岸不下水症 病因:大眼幼体体质差,淡化程度不够。培  相似文献   

10.
中华绒螯蟹腹水病病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六安地区患腹水病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rsinensis)体内分离到一株病原菌(HX4菌株),经API/ATB半自动化鉴定和分子遗传学鉴定,确定为拟态弧菌(V mimicus)。应用PCR技术、电镜技术、组织细胞模型和动物实验对该菌的毒素共调菌毛(ToxinCoregulatedPilus,TCP)、外毒素和内毒素等毒力因子研究的结果表明,HX4菌株为TCP+株,在pH6 7定居因子培养基中,30℃需氧培养条件下可较好表达TCP;TCP+菌对肠管的黏附率为(32 19±0 14)%、对HEp 2细胞的黏附菌数为16 03±4 66、对中华绒螯蟹的毒力(LD50)为2 08×106CFU·mL-1,均显著高于TCP-菌,其相应值分别为(0 52±0 06)%、6 8±2 06和2 09×107CFU·mL-1;外毒素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TCID500 25μg)、肠毒性(皮肤蓝斑直径15mm)和中华绒螯蟹致死性(LD501 40μg),而内毒素对中华绒螯蟹基本无致病性。由此可见,TCP和外毒素是拟态弧菌HX4菌株的2种重要毒力因子,在细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毛蟹、大闸蟹等,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弓腿亚科、绒螯蟹属,是水产名优养殖品种。我县地处闽江河畔,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对发展人工养殖中华绒螯蟹有着很大的优势。多年来福建省古田县在闽江水域大量放流中华绒螯蟹苗,获得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有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建池 首先要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的地方,面积以 330~ 1 300 m2为宜,底质要求为粘土、沙土或亚沙土为好,池形状为长方形,东西走向较好,池深为 0.8~ 1.8 m,各处水深不求一致,最深处为 1.8 m,最浅处…  相似文献   

14.
蟹池长方形,东西向,有利日照。成蟹池1hm^2左右,长宽边2:1;蟹种培育池150~1000m^2,长宽比1.5:1。成蟹池平均水深0.8~1.5m、蟹种培育池0.6~0.8m,池埂高出水面0.3~0.5m。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的受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近年来作者等对中华绒螯蟹雌雄两性配子以及受精的研究成果。成熟卵无受精孔;精子在卵的任何部位均可穿入卵内。精子在顶体的作用下进入卵内,虽多精着卵、数精入卵,但单精受精。  相似文献   

16.
中华绒螯蟹的洄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叙述了中华绒螯蟹的洄游,包括索饵洄游和生殖洄游。  相似文献   

17.
中华绒螯蟹的受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近年来作者等对中华绒螯蟹雌雄两性配子以及受精的研究成果。成熟卵无受精孔;精子在卵的任何部位均可穿入卵内。精子在顶体的作用下进入卵内,虽多精着卵、数精入卵,但单精受精。  相似文献   

18.
中华绒螯蟹“腹水病”及“抖抖病”并发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于1998~1999年对中华绒螯蟹主要细菌性疾病“腹水病”、“抖抖病”并发病病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细菌学鉴定6株病原菌,其中5株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1株为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用细菌人工感染蟹,其LD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为我国特有的名贵水产品,近年来蓬勃发展,产生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养殖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养殖生产的主要因素。1994年在江苏养殖成蟹池塘首次发现了河蟹“颤抖病”,1995年后迅速蔓延,至1998年已扩大到上海、福建、江西、浙江以及辽宁等地,几乎覆  相似文献   

20.
中华绒螯蟹在欧州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中华绒螯蟹侵移欧洲的过程,介绍了该种群目前在欧洲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