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惠仙  张晓红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2):1274-1276
为探讨除草剂对经济作物的影响,选择百草枯、丁草胺、2,4-D丁酯这3种除草剂,采用微核方法测定除草剂对蚕豆根尖细胞的毒性。结果表明,3种除草剂均不同程度引起蚕豆根尖微核细胞率的增高,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3种除草剂中,丁草胺毒性最高,2,4-D丁酯次之,百草枯最低。  相似文献   

2.
赵跃萍  张虎芳  张晓红  赵文婧  王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69-6870,6888
[目的]探讨洗衣粉对泥鳅血清同工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种不同的洗衣粉(代号为AJ、BJ),分别以其24h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参考浓度,等差设定4个剂量组(20、30、40、50mg/L),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法研究洗衣粉对泥鳅血清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OD)表达的影响。[结果]2种洗衣粉均诱导泥鳅血清POD同工酶表达,随洗衣粉浓度增加其活性增强;均抑制泥鳅血清EST同工酶的表达,随浓度增加其活性减弱。[结论]2种洗衣粉对泥鳅血清同工酶表达有一定的影响,且不同洗衣粉对不同血清同工酶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了治理退化草原的杂草,促进草地稳产、高产和可持续利用,用两种除草剂(72%的2,4-D丁酯和48%灭草松水剂)3个不同剂量浓度对羊草草原的杂草进行防除试验。结果表明:2,4-D丁酯和灭草松除草剂对羊草草原可饲牧草安全无害。2,4-D丁酯除草剂施用浓度为1 458mL·hm-2时,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较高,灭草松施用浓度为5 400mL·hm-2时对刺菜株防效较好,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杂草分布情况混合复配两种除草剂提高杂草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不同浓度的除草剂72%2,4-D丁酯对2种作物、田间杂草及黄瓜幼芽的生长影响.结果显示:玉米能正常生长,小麦在生育早期较敏感.72%2,4-D丁酯对4种杂草的杀灭效果明显.对黄瓜幼芽的实验显示了2,4-D丁酯的生长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姚建卿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21-22,45
应用蚕豆根尖微核实验技术,以不同浓度的2,4-D丁酯除草剂作为诱变剂进行污染处理,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研究2,4-D丁酯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作用,从而为慎重使用2,4-D丁酯等除草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不同剂量2,4-D丁酯对谷子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为筛选适宜谷子生产的除草剂最佳使用剂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喷施25,40 d后,2,4-D丁酯2 250 mL/hm~2处理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最好,鲜质量防效分别达到79.74%,85.82%,与喷施清水(CK)相比,2,4-D丁酯1 125 mL/hm~2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增产率达到29.44%,2,4-D丁酯1 500 mL/hm~2处理次之。1 125 mL/hm~2是谷子生产中2,4-D丁酯使用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7.
选用晋谷21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3种不同除草剂在不同浓度下对谷子SOD的影响,结果表明:10%麦谷宁可湿性粉剂,70%2,4-D丁酯乳油和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对谷子SOD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0%麦谷宁可湿性粉剂浓度过高,对谷子SOD的抑制最大;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可以增加谷子SOD活性,对谷子的影响最小;70%2,4-D丁酯乳油90 mL/hm2可以增加谷子SOD活性,对谷子的影响最小。总体上70%2,4-D丁酯乳油对谷子的生长发育影响小,和谷子相处关系最为融洽。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适宜糜子生产的除草剂。[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不同除草剂对糜子田间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57%2,4-D丁酯乳油、56%2甲4氯钠盐可湿性粉剂对糜子田间杂草有一定的防除效果。喷药后15和30 d 56%2甲4氯钠盐可湿性粉剂的株防效分别为81.32%和87.92%,其鲜重防效高于57%2,4-D丁酯乳油。与喷施清水不除草处理相比,喷施56%2甲4氯钠盐可湿性粉剂、57%2,4-D丁酯乳油处理糜子的增产率分别为97.36%、59.61%。56%2甲4氯钠盐可湿性粉剂对糜子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优于57%2,4-D丁酯乳油。[结论]试验结果为糜子田间杂草的化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除草剂对玉米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对两种浓度下3种类型除草剂对玉米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浸种条件下,不管是正常浓度(0.8%莠去津、0.2%乙草胺及0.08%2,4-D丁酯)还是高浓度(正常浓度的2倍)的情况下,乙草胺对玉米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没有影响;莠去津和2,4-D丁酯都显著降低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正常浓度(0.8%)和高浓度(1.6%)的莠去津分别降低了13%和27%的玉米种子发芽率;正常浓度(0.08%)和高浓度(0.16%)的2,4-D丁酯分别降低了44%和91%的玉米种子发芽率。结论:当直接与种子接触时,高浓度的除草剂2,4-D丁酯严重抑制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其在生产上的使用量应严格控制,尤其是在播种期多雨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0.
土壤酶活性对2,4-D丁酯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种植条件下2,4-D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浓度2,4-D对脲酶活性有较强的激活作用,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以及2,4-D浓度的增大酶活性增强,最高激活率达151%;高浓度2,4-D对脲酶活性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不同浓度2,4-D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先激活后抑制又激活的趋势。当2,4-D浓度为0.25mL/L时,对蛋白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当2,4-D浓度增大时,蛋白酶活性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可见,2,4-D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仅与2,4-D的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还与土壤酶的种类有关,反映出土壤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除草剂污染土壤环境质量变异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氟啶磺隆防除细叶结缕草草坪杂草的效果、杀草谱、合理使用剂量及其对草坪的安全性,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细叶结缕草草坪上,用100 g/L三氟啶磺隆OD 300~750 ml/hm2进行茎叶喷雾处理防除杂草研究。[结果]600~750ml/hm2的100 g/L三氟啶磺隆OD能有效防除酢浆草,其防效优于对照药剂25%秀百宫WDG;也能够较好地防除单穗水蜈蚣等莎草科杂草,对马唐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防效接近对照药剂25%秀百宫WDG;对两耳草、母草、粗叶耳草等防效相对较差;对成坪的细叶结缕草生长无影响,对草坪安全。[结论]在细叶结缕草草坪上使用600~750ml/hm2的100 g/L三氟啶磺隆OD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推广速除、新野等除草剂。[方法]2006和2007年在江苏省江都市浦头镇对速除和新野等除草剂进行小区药效试验。[结果]施药后各药剂均未对水稻产生明显药害。42%新野1 800 ml/hm2、50%速除1 800 ml/hm2对直播稻田单子叶杂草及双子叶杂草均有很好的防除效果,防效均在92%以上。[结论]50%速除和42%新野可有效防除直播稻田杂草,对水稻安全性较高,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农杆菌介导的大豆HS转录因子基因转化体系。[方法]以携带耐盐耐旱转录因子HS基因的质粒HS/pCB302为表达载体,龙选1号大豆品种为试材,进行了除草剂浓度和外植体的筛选以及基因转化的预培养试验。[结果]以大豆茎段为外植体,在培养基中加入5 mg/L浓度的除草剂,在不进行预培养的条件下,获得最高的基因转化效率(22.3%)。[结论]该基因转化体系为培育耐盐抗旱大豆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苏闽  王奎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78-20080
[目的]采用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田间杂草危害严重,是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通过不同药剂的防效试验筛选最佳除草剂。[方法]选用35.5%丁.恶乳油等除草剂在水稻套播后和小麦收割后,用毒土法先后2次处理麦田套播水稻田,调查防效。[结果]除草效果以35.5%丁.恶乳油2 250 ml/hm2最佳,其后依次为30%丁.苄1 500 ml/hm2、50%杀草丹3 000 ml/hm2+10%苄磺隆225 ml/hm2、50%苯噻草胺750 ml/hm2+10%苄磺隆225 ml/hm2,而36%二氯.苄750 ml/hm2效果最差;用药时间越早,对禾本科杂草防效越好,供试药剂持效期均为45 d左右;中、后期可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辅以茎叶处理,效果更佳。[结论]以稗草和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5种药剂均可使用;以千金子和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除36%二氯.苄750 ml/hm2外,其他4种药剂均可使用;以莎草科和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可用含有苄磺隆的复配除草剂,或单用10%苄磺隆225~300 ml/hm2进行防除。供试药剂均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草木犀遗传转化植株的适宜的除草荆选择压力。[方法]分别以草木犀试管苗的子叶、下胚轴和破坏生长点的茎尖为外植体,在含有0、1、3、5、10mg/L除草剂草丁膦的分化培养基Ms+BA3mg/L+LAA0.2mg/L中对其进行分化培养,筛选适宜的除草剂选择压力,在此选择压力下,对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并对转化芽进行分子水平检测。[结果]当除草剂浓度为3mg/L时,所有外植体均无再生芽;转化培养后,子叶、下胚轴和破环生长点的茎尖的再生率分别为0.48%、4.29%和10.1t%;分子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成功转入草木犀转化芽中。[结论]除草剂对草木犀外植体的适宜选择压力为3mg/L,破坏生长点的草木犀茎尖对外源基因的转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乙草胺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除草剂乙草胺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乙草胺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大型土壤动物的毒性效应。[结果]随着乙草胺溶液浓度的增加,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表现出一定的递减趋势。染毒试验中,土壤动物类群数的减少主要由于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的减少,土壤动物的数量变化则主要由于优势类群原生动物门、线虫动物和蜱螨类的数量消长。大型土壤动物蚯蚓的染毒试验表明,乙草胺有明显的致死作用,蚯蚓的生活安全浓度为0.099 6 ml/L。[结论]该研究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激素与棉花蕾铃脱落的关系,为解析离层脱落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功能鉴定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50 mg/L赤霉素(GA3)和250 mg/L乙烯利(CEPA)分别处理的棉花蕾铃离层cDNA为Tester,H2O处理的棉花蕾铃离层cDNA为Driver,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经GA3和乙烯处理后的消减文库,反向Northern blo-tting筛选出离层差异表达的EST序列,然后进行基因功能注释与功能分类,并分析蕾铃离层差异表达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和GA3诱导表达规律.[结果]以GA3处理的离层cDNA为Tester、H2O处理的离层cDNA为Driver,所构建的cDNA文库命名为GA文库;以CEPA处理的离层cDNA为Tester、H2O处理的离层cDNA为Driver,所构建的cDNA文库命名为CE文库.从构建的两个消减文库(GA和CE)中共筛选出29个在离层差异表达的EST序列,通过基因功能注释与功能分类,可将这些EST序列分为翻译相关、代谢相关、信号传导、转录相关、蛋白合成、能量代谢、抗逆相关、基因组序列和未知功能等九大类,其中与翻译相关的EST序列占24.14%,说明经激素处理后棉花蕾铃离层有大量的蛋白合成.从消减文库中挑选10个差异表达基因(EST序列)进行RT-PCR分析,结果发现以GA3处理棉花蕾铃离层后部分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会发生变化.[结论]棉花蕾铃离层经激素处理后能激活脱落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器官脱落,是其对逆境胁迫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疆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e Kar.et Kir.)遗传转化中除草剂Basta的筛选压。[方法]用新疆雪莲愈伤组织或再生苗转接于含不同浓度Basta培养基上,观察其存活状况。[结果]浓度为2~12 mg/L的Basta对雪莲愈伤组织或再生苗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Basta可以作为新疆雪莲遗传转化体的一种有效筛选剂,筛选压设为4~5 mg/L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卵巢成熟过程EST的变化。[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卵黄形成期和成熟期卵巢中酯酶同工酶(EST)的表达情况。[结果]所研究的两个阶段卵巢中EST同工酶的表达可分为Ⅰ、Ⅱ、Ⅲ共3个区。其中Ⅰ区和Ⅱ区卵黄形成期EST表达较强,酶带明显比成熟期浓,尤其是Ⅰ区,卵黄形成期EST同工酶的表达最强。相反,在Ⅲ区,成熟期EST酶带明显比卵黄形成区浓。[结论]在克氏原螯虾卵子成熟过程中,EST基因的表达存在时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更好的防治春麦田野燕麦杂草。[方法]在青海省对69 g/L精恶唑禾草EW防除春小麦野燕麦的效果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69 g/L精恶唑禾草灵EW不同制剂量于野燕麦2~3叶期(春小麦3~4叶期)兑水300 L/hm2茎叶喷雾,对野燕麦的防除效果达88.41%~98.57%,除草效果和对照药骠马相当。药后20 d,各处理区小麦生长正常。[结论]69 g/L精恶唑禾草EW安全性好、防效高、持效期长,可进一步示范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