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中四种碱基G、C、A、T的排列和比例是DNA特性的决定因素。染色体DNAG十Cmol%含量即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种特异性且不受菌龄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成为细菌分类和菌种鉴定的重要指标,其测定方法不断被改进和创新,主要包括纸层析法、浮力密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热变性温度测定法(Tm法)和荧光法等,其中Tm法操作简便、精确度高、重复性好,最为常用,此法在国外早已发展,在国内也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此法利用DNA的增色效应求Tm值(热变性温度),G十Cmol%含量与Tm值至正比例关系。简略比较了测定细菌染色体DNAG十Cmol%含量的五种主要方法,具体介绍了Tm法测定细菌染色体DNAG十Cmol%含量的原理、测定程序、操作注意事项、G十Cmol%合量测定的意义和应用局限性及G十Cmol%含量测定方法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
犬种布氏菌地方株的DNA中G Cmol%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利用热变性法对9株地方犬种布氏菌DNA的G C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以2株国际标准株为对照。G C mol%值在56.6~58.4范围内,与文献报道的犬种布氏菌和我们所用的2株标准株所得的G C mol%值是一致的。各株菌经常规检定、噬菌体裂解试验、血清学检查所得的结果均符合于犬种布氏菌的特性。说明本试验测定的G C mol%值代表了犬种布氏菌的DNA分子结构比值。为我国地方菌种、特别是粗糙型布氏菌的检定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此外,对传统的DNA提取法进行了改进,使之更便于本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4.
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菌人工染色体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DNA栽体系统,它具有容量大、遗传特性稳定、易于操作等优点.在基因文库构建和基因功能分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对BAC进行分析和修饰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对基因组DNA的制备进行研究,为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文库的构建奠定基础。以豁眼鹅全血为试验材料,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分别采用HindⅢ、EcoRⅠ和BamHⅠ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所提基因组DNA进行部分酶切,并利用控制酶切时间、设置不同的HindⅢ酶切浓度梯度对基因组DNA进行部分酶切。结果表明,HindⅢ为最佳限制性内切酶,并得到了最佳酶切用量(40U/μL)。该方法所制备的基因组DNA质量较好,可用于BAC文库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目前,饲料行业使用最多的50%氯化胆碱粉剂,掺杂使假很严重,并且针对两种经典的氯化胆碱检测方法:非水滴定法和四苯硼钠法掺杂使假。为此,笔者做了大量试验,摸索出一种沉淀提取定氮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中,通过将传统方法与现代仪器方法有效结合,大大节省了检测时间,节约了检验试剂。该方法和传统方法相比,测定结果的精确性和重现性较好,实验结果比较稳定,适用于乳品企业快速监控产品蛋白质指标。 相似文献
8.
猪饲料氨基酸消化率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酸的消化率作为评定猪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参数,已日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文章就目前氨基酸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提取5个禽霉形体国际模式株和15株火鸡源霉形体的DNA,利用热变性温度法(thermal denaturation temperature)测定这些DNA样品的G-C碱基对克分子百分含量。全部样品的T_m值分布于80.8—84.0℃,相应的G+C含量为26.3—34.1mol%。国际模式株的测定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15株新分离霉形体的试验结果与生物化学以及血清学鉴定结果一致。本文还讨论了一些影响G+C含量测定值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饲料中种钙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10):38-38
试验采用高锰酸钾法(GB/T 6436-200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络合滴定法(EDTA法,GB/T 6436-2002)和均相沉淀法对11种饲料原料进行钙含量测定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饲料中的钙含量进行测定,3种方法所获得的结果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中,高锰酸钾法准确度高于EDTA法和均相沉淀法,但过程复杂、时间长;EDTA法简单、快速,但测定结果不好判断;均相沉淀法比较生僻,很少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赖氨酸(Lysine,Lys)作为猪饲料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一直是动物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Lys在动物饲料中用量大、成本较高,必须精确地确定动物最佳生长发育的最低需要量。另一方面许多原料经过加热、加压、磨粉、碱处理,或者贮存时间过长,均可导致Lys的ε-氨基与其他物质形成脱氧酮糖化合物,虽然该物质能被动物部分吸收,但无营养价值(Eichner等,1994)。因此一部分Lys不能被动物利用。只有准确评价Lys的有效率,才能合理利用Lys,避免其添加量不足或过多。准确测定饲料和回肠末端食糜中活性Lys含量,将有利于明确动物对Lys需要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用“哥特里一罗紫法”、“酸水解法”和“快速测定法”(乳成份分析仪法)三种方法进行牦牛乳中脂肪含量的测定,经对测定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在测定牦牛乳中的脂肪含量时“哥特里.罗紫法”优于“酸水解法”;而在现场牦牛乳中脂肪含量测定时宜用“乳成分分析仪”进行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4.
脂类是极其复杂多样的生物分子,仅已报道的乳脂肪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AG)就达400多种,其中,乳脂中含量高于1%的近60种。目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是分离和鉴定TAG分子的主要手段,分离技术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银离子高效液相色谱(silver ion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Ag+-HPLC)、二维高效液相色谱(two-dimensional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2D-HPLC)和超临界流体色谱(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SFC),分子电离常用电喷雾电离(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APCI)。质谱分析可以确定分子量和脂肪酸位置,但分子异构体鉴定仍面临挑战。我国针对牛、山羊、马、骆驼、牦牛和水牛等家畜的TAG缺乏系统研究。TAG谱的建立不仅可以评价乳脂肪的营养特征,指导饲养方式科学改进,也有助于建立物种、饲养方式、产地和加工方式的鉴定模型。对乳脂肪甘油三酯测定与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乳制品质量控制以及食品完整性和真实性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杜马斯燃烧法与凯氏法测定饲料含氮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20种常见的饲料原料和2种化学标准物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凯氏法和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各饲料样本中的含氮量,并将其中11种样本分别送往3个实验室进行凯氏法和杜马斯燃烧法的测定,分析误差来源,以确立一种快速无污染的饲料含氮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呈显著线性相关(r=0.999 8,P<0.001),而且大部分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的含氮量测定值间没有差异(P>0.05),变异系数(CV)<5%,但在测定羊草、小麦秸、玉米秸、稻草时,两种方法的测定值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CV<5%).在3个不同的实验室使用凯氏法测定时,7种样本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2种样本的CV大于5%;而使用燃烧法时,只有2种样本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所有样本的实验室间CV均小于5%.11种饲料样本在3个不同实验室间测定值的平均CV值表现为燃烧法明显小于(P<0.01)凯氏法.杜马斯燃烧法可以作为测定动物饲料和饲粮含氮量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着多种细菌,这些细菌对其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和生态意义,同时对其所携带病原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吸血节肢动物体内细菌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新进展,从体内细菌常见种类、与宿主相互作用、对病原体影响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吸血节肢动物体内细菌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7.
水产动物益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益生菌是指能够在生物体内存活,对宿主的生命健康有益的一类微生物。益生菌的应用是对水产养殖业现存问题十分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目前已有报道的水产益生菌有乳酸菌属、双歧杆菌属、弧菌属、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硝化菌、光合菌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已作为饵料添加剂应用于水产动物,起到很好的防治疾病和增进健康的作用;光合细菌对水质改良的作用十分显著,已在美国、东南亚等地得到广泛应用。益生菌制剂在将来很有可能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论文就其种类、作用机理、应用等方面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