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南香茅草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从香茅草叶片中萃取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了18种成分,含量较高的是β-月桂烯、香叶醛、橙花醛等,其中β-月桂烯含量高达4124.30μg·kg-1,柠檬醛(包括香叶醛和橙花醛)含量达5057μg·kg-1。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分离鲜柠檬皮中的挥发性成份,用GC—MS分析签定,对总离子流色谱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共签定了37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以上,其中萜烯类化合物20种,醇类化合物7种,酯类化合物6种,醛类化合物2种,烯烃类化合物2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苎烯(51.99%),2—β-蒎烯(25.45%),α—松油烯(8.66%),橙花醇(5.40%)、柠檬醛(3.14%)等。比较了不同萃取头对取样效果的影响,聚乙二醉——二乙烯基苯纤维头顶空取样的萃取效果最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787-10789
[目的]研究豆蔻天竺葵鲜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豆蔻天竺葵鲜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豆蔻天竺葵叶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了68个组分,鉴定出了61个组分,并测定了各组分相对含量,包括D一柠檬烯(61.18%),芳樟醇(4.09%),大栊牛儿烯(3.38%),4-蒈烯(2.92%),桉叶醇(1.31%),仅一蒎烯(2.19%),桧烯(2.15%),异松油烯(2.86%),1,7,7-三甲基双环[2.2.1]庚-2-乙酸酯(1.98%)等。[结论]通过对豆蔻天竺葵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豆蔻天竺葵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鸡皮果叶挥发油的重复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后再以乙酸乙酯萃取鸡皮果叶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以乙醚萃取所得挥发油共分离出23个峰,鉴定出21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64%,主要成分及含量为:萜品油烯(53.89%)、肉豆蔻醚(15.32%)、3-蒈烯(9.76%)、B-月桂烯(5.03%)、(+)-4-蒈烯(4.55%)、芋烯(4.33%)、α-水芹烯(1.86%)、β-红没药烯(1.17%)、α-蒎烯(1.12%)、水合桧烯(0.59%)、β-顺-罗勒烯(0.56%)。以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挥发油中分离出13个色谱峰,鉴定出个11成分,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0.03%,主要成分及含量为:(+)-4-蒈烯(45.67%)、2-甲基-2,6-叔丁基苯酚(40.84%)、3-蒈烯(5.81%)、β-月桂烯(1.91%)、D-芋烯(1.58%)、β-金合欢烯(0.93%)。  相似文献   

5.
GC-MS法分析瑞丽柠檬香茅草精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瑞丽市种植的柠檬香茅草鲜样中提取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精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通过质谱工作站Xcalibur3.0对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色谱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由NIST08标准质谱图数据库进行检索,综合分析鉴定出43种主要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在精油中的相对质量分数。43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6.40%,其中含量较高的8个成分分别是橙花醛(28.44%)、柠檬醛(30.10%)、β-蒎烯(7.36%)、香茅醇(5.07%)、红樟油(2.80%)、芳樟醇(2.54%)、香叶醇(2.75%)、反式石竹烯(2.31%),占挥发油总量的81.37%。  相似文献   

6.
湖南怀化产山苍子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山苍子挥发油和商品油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对湖南省怀化地区产山苍子挥发油进行品质评价。[方法]建立了山苍子挥发油的GC-MS分析检测方法,通过NIST标准谱库检索进行定性分析。[结果]从山苍子挥发油中共检出29种挥发性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占总峰面积90%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合文献发现山苍子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α-柠檬醛、β-柠檬醛和D-柠檬烯,3种成分所占比例达65.95%,其次为β-月桂烯、芳樟醇、石竹烯、α-蒎烯和香茅醛等。商品油与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基本一致,差异主要在低含量和低沸点组分,提示不同生产工艺会对产品组成产生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湖南怀化产山苍子的资源状况评估以及山苍子油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紫丁香鲜花香气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固相微萃取吸附采集紫丁香Syringa oblata鲜花的香气成分,用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并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归一化法对紫丁香鲜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鉴定出大香叶烯-D(22.37%)、β-波旁烯(15.97%)、苯甲醛(11.03%)、β-石竹烯(7.56%)、β-古芹烯(3.43%)、芳樟醇(3.18%)、丁香醛B(2.99%)、α-胡椒烯(2.70%)、β-苯乙醇(2.39%)、苯乙醛(1.99%)、苯甲醇(1.89%)、丁香醇B(1.87%)、α-愈创木烯(1.49%)、丁香醛A(1.46%)、α-蒎烯(1.39%)、丁香醇A(1.03%)、α-草烯(1.03%)等48种化合物。其中所含的4个丁香醇异构体和2个丁香醛异构体是紫丁香鲜花的特征香气成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是一种可用于鲜花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的简单可行的分析方法。图1表1参10  相似文献   

8.
研究维药巴旦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巴旦杏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法分析其成分,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用羟自由基清除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法、铁氰化钾还原力法评价巴旦杏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巴旦杏挥发油中检识出7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7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83%。巴旦杏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均有较好的还原力和一定的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这种作用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巴旦杏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33.72%)、2,4-癸二烯醛(8.01%)、二丙酮醇(5.45%)等。巴旦杏提取物体外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微萃取采集海南地区黑胡椒粉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其风味成分,共鉴定出α-蒎烯、β-蒎烯、3-蒈烯、柠檬烯、异松油烯和石竹烯等15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樟科植物黑壳楠叶片进行精油提取,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离鉴定与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庆黑壳楠叶片中分离鉴定出挥发性成分87种,占精油总量的95.6%,以烃类(37%)、醇类(34.74%)化合物为主.前10种挥发性成分分别为:植物醇(14.3%)、棕榈酸(6.09%)、右旋柠檬烯(4.67%)、2H-Pyran ,2-(2-heptadecynyloxy)tetrahydro-(4.65%)、古巴烯(4.3%)、荜茄醇(4.23%)、氧化石竹烯(4.11%)、反式橙花叔醇(3.32%)、β榄香烯(3.24%)、乙酸龙脑酯(2.62%),其中植物醇、棕榈酸、右旋柠檬烯等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明明  罗静  钟永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22-9323,9360
[目的]分析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首先采用固相微方法萃取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然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挥发性成分分离和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小茴香籽的结果对比.[结果]从小茴香茎中鉴别出的挥发性成分22个,涵盖了醚、酮、酯、烃和萜等类,其中以反式茴香脑为主,其次是柠檬烯,两者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1.61%和16.16%,与小茴香籽的主要成分相同;小茴香茎的次要成分主要是1,3,3-三甲基-二环[2.2.1]庚-2-醇乙酸酯(6.23%)、大根香叶烯D(5.01%)、乙酸小茴香酯(4.25%)、β-法尼烯(3.66%)等,与小茴香籽的次要成分差异较大;同主要和次要成分相比,微量成分之间的差异更大.[结论]小茴香茎的挥发性成分与小茴香籽一样,主要以反式茴香脑和柠檬烯为主,但次要及微量成分则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橙叶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通过质谱库检索,辅助保留指数比对,共分析并确定出橙叶油中的56种成分,占橙叶油挥发性成分的97.471%。主要成分为乙酸芳樟酯(30.685%)、芳樟醇(22.166%)、α 松油醇(9.040%)、乙酸香叶酯(5.696%)、月桂烯(3.716%)、乙酸橙花酯(3.573%)、柠檬烯(3.263%)、β 蒎烯(2.943%)、橙花醇(2.314%)、(E) β 罗勒烯(1.941%)、β 石竹烯(1.851%)、γ 松油醇(1.557%)、α 蒎烯(1.332%)、(Z) β 罗勒烯(1.300%)。通过保留指数来鉴别顺反同分异构体,提高了天然香原料中化合物定性的准确性。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橙叶油产品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柠檬8份种质资源的花进行精油提取和成分分析鉴定,分析8种柠檬花精油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和相似度,为柠檬花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同种质柠檬亲缘关系鉴定及优质柠檬种质的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对福建省泉州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果蔬园柠檬良种筛选圃内尤力克、费米耐劳、印度大果、越南四季柠檬、台湾香水柠檬、漳州本地柠檬、北京柠檬和江苏2号等8份种质资源的花进行精油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和鉴定其挥发性成分,并采用SPSS 22.0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8份柠檬花精油出油率为0.052%~0.139%.共鉴定出15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烯类52种、醇类47种、酯类15种、醛类11种、酮类10种、烷烃类7种、酚类4种、其他5种.尤力克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54种,费米耐劳67种,印度大果27种,越南四季柠檬78种,台湾香水柠檬27种,漳州本地柠檬45种,北京柠檬42种,江苏2号42种.8份柠檬花精油共有成分8种,分别为D-柠檬烯、β-蒎烯、3-蒈烯、β-石竹烯、柠檬醛、芳樟醇、α-松油醇和香叶醇;特异性成分78种,其中尤力克6种、费米耐劳19种、印度大果2种、越南四季柠檬29种、台湾香水柠檬4种、漳州本地柠檬3种、北京柠檬7种、江苏2号8种.柠檬花精油中以萜烯类(35.29%~80.81%)、醇类(7.91%~43.04%)和醛类(0.19%~14.67%)相对含量较多,其中萜烯类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D-柠檬烯、β-蒎烯和3-蒈烯,醇类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合金欢醇和芳樟醇,醛类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柠檬醛.8份柠檬花精油间关系最近的是北京柠檬与江苏2号,相似度为0.996,最远的是越南四季柠檬与台湾香水柠檬,相似度为0.650.[结论]不同柠檬花精油出油率和成分的差异反映柠檬不同种质间的遗传差异.同时,柠檬花精油中含有的成分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花椒超临界CO2萃取物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品艾  睢超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857-10857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技术分析了花椒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鉴定出46种化合物。萃取产物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为9,7-十八碳二烯醛(21.25%)、2,5-双(1,1-二甲基乙基)噻吩(14.25%)、棕榈酸(15.00%)、芳樟醇(6.31%)、油酸(4.52%)、丁香烯氧化物(4.35%)、十六烷内酯(3.53%)、亚油酸甲酯(2.65%)、1-柠檬烯(2.25%)等。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理状态云南松木段挥发物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吸附法对健康松、衰弱松、枯死松的木段进行挥发性物质收集。通过GC-MS联用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检索法对3种生理状态下松树木段挥发物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用离子流峰面积归一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体积分数。比较结果表明:云南松在衰败过程中木段挥发性成分及相对体积分数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化合物成分α-蒎烯、β-蒎烯相对体积分数减少;莰烯、月桂烯、3-蒈烯、柠檬烯、异松油烯、β-松油醇、1,4-二甲基-2-异丁基苯相对体积分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马鞭草烯、2-甲基茚、1,4-二甲基金刚烷、马鞭草烯酮等化合物存在于衰弱木段和枯死木段中,且相对体积分数呈现上升趋势;α-松油醇、γ-松油醇、L-香芹酮仅存在于衰弱木段中;罗勒烯、反式松香芹醇、蒎莰酮、α-柏木烯、双环大香叶烯等12种挥发物成分仅出现于枯死木段中。  相似文献   

16.
多脉含笑和醉香含笑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多脉含笑和醉香含笑开发利用价值,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多脉含笑叶、果实以及醉香含笑的叶和花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多脉含笑的叶和果中共鉴定出34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叶26种、果22种,醉香含笑的叶和花中鉴定出42种挥发性化合物,叶和花都为27种.多脉含笑的叶和果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α-金合欢烯、β-橄榄烯、香树烯、大根香叶烯B、大根香叶烯D、朱栾倍半萜和β-榄香烯等;醉香含笑叶和花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6,9-十八碳二烯酸甲酯、异长叶烯、橙花叔醇、α-古巴-11-醇、α-金合欢烯、β-橄榄烯、异石竹烯、δ-杜松醇、庚醛和大根香叶烯B等.多脉含笑和醉香含笑挥发油中都富含大量在香料和医药行业有重要用途的高生物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SDE)提取南果梨果心挥发性成分,测得南果梨果心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为0.25%,用GC/MS法从南果梨果心挥发性成分中分离并确认出50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G1710BA化学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性成分中的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依兰烯(29.78%),2,6一二甲基-6-(4-甲基-3-丙烯基)双环[3.1.1]庚-2-烯(9.53%),1-甲基-4-(5-甲基-1-甲烯基-4-己基)环己烯(6.43%)等,占总检出量的80.66%。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柠檬香茅,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法测定柠檬香茅叶片(去除叶中脉)和叶中脉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柠檬香茅叶片(去除叶中脉)共检测出2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香叶醇含量(30.44%)最高,香茅醛(27.60%)次之,橙花醛(19.69%)第3;柠檬香茅叶中脉共检测出1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香叶醇含量(51.52%)最高,香茅醛(15.69%)次之,橙花醛(11.15%)第3;从柠檬香茅叶(去除叶中脉)和叶中脉的挥发性成分检测结果可知,共检测出16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的组成差别不大,均以醇类、醛类和烯烃类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为对荔枝新品种‘御金球’果肉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果共检测到烯类(73.87%)、酯类(4.38%)、醇类(3.12%)、醛类(0.81%)、酮类(0.14%)、酸类(0.19%)、烷烃类(0.57%)及其他成分10大类共52种化合物,其中烯烃类含量最高,共计24种。右旋大根香叶烯、α-衣兰油烯、1-甲氧基-3,7-二甲基-2,6-辛二烯、榄香烯、月桂烯、α-异松油烯、柠檬烯、香橙烯、γ-衣兰油烯、γ-杜松烯、α-蒎烯、(+)-环苜蓿烯,β-榄香烯、乙酸香茅酯、1-乙酰基-16,17-双脱氢-(9CI)-Curan-20-醇、(1a,3b,4b,6a)-4,7,7-三甲基二环[4.1.0]庚烷-3-醇、香叶醇、柠檬醛为其主要香气成分。而相对含量最大(20.16%)且具有抗菌作用的右旋大根香叶烯、抗菌抗氧化的柠檬醛、黄酮类的3',4',7-3-O-甲基槲皮素等物质的检出显示出‘御金球’荔枝具有潜在的药理及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取直接加热和沸水浸泡2种方式萃取茶树嫩芽中的芳香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茶树嫩芽香气成分,在直接加热方式中检测出23种占比78.351%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出峰时间在21 min之前,在浸泡加热方式中检测出30种占比93.326%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出峰时间在21 min之前,表明浸泡加热萃取法能更好的释放出分子量低、沸点低的挥发性物质,浸泡加热萃取法更适用于茶树嫩芽香气物质的萃取。香叶醇、芳樟醇、苯乙醇、橙花醇、己醇、橙花叔醇、反式-2-己烯醇、香叶醛、橙花醛、4-戊烯醛和水杨酸甲酯是茶树嫩芽中主要的挥发性芳香物质,这些芳香物质共同决定着茶树嫩芽的香气特征,使茶树嫩芽呈现一定的清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