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仕钢  谢杭 《齐鲁渔业》2003,20(7):40-40
幼蟹“恋岸症”(即上岸后不下水)是危害幼蟹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发生率与死亡率都很高,发病后成活率最低的只有1%~2%,其中Ⅰ期幼蟹蜕壳后2~3天至Ⅱ期幼蟹初期死亡率高达95%,是影响养蟹效益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2.
在将大眼幼体培育幼蟹过程中,经常出现Ⅰ期幼蟹爬岸的现象,幼蟹爬出水面,如不及时处理,蟹体表脱水,不久将大批死亡。现将诊断和治疗情况介绍如下:1基本情况1998年盐都县中兴镇益昌村养殖户薛某,于4月5日从赣榆县通隆水产苗种场购买河蟹大眼幼体2kg,在78m2塑料大棚中育幼蟹。蟹苗进池后水温18℃-21℃,第3天开始蜕皮变态,4-5天后全部变成Ⅰ期幼蟹,变态率约90%,4月11日发现大量Ⅰ期幼蟹爬岸集群,并出现不少蟹在岸上死亡,采取淋水的办法驱赶幼蟹下池无济于事。2原因经了解,蟹苗下池后一直为阴天,外界水温较低,无法对培育池…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1995年到2001年对江苏和安徽两省数十家生产单位出现的幼蟹异常上岸的流行情况、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现将有关内容报告如下。另外,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仅限于大眼幼体培育到V期幼蟹这一阶段。一、幼蟹异常上岸的具体表现大眼幼体放养到幼蟹培育池初期其游动、摄食、蜕皮等一切表现正常,当变态为幼蟹后,开始出现幼蟹摄食下降且往岸边、水草和一切可以攀附的竿、桩、网等物体上爬,反应迟钝,怕水不怕人,人为将其赶入水中,重又复出,最终因其丧失水分导致风干而死,上岸的幼蟹死亡率高达95%以上。对上岸的幼蟹进行显微检查,由…  相似文献   

4.
幼蟹“上岸病”是制约大眼幼体培育V期幼蟹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所谓“上岸病”主要表现为幼蟹离水上岸,拒绝下水,最终失水而死。“上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病程短。若不及时对症治疗,培育的幼蟹几乎全军覆没,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导致幼蟹“上岸病”的因素很多,现就“上岸病”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分析如下: 一、病因及诊断 1.环境因子引起的“上岸病”(简称:环境型) 环境型主要是由水体中环境因子恶化引起,当幼蟹培育水体中NH3-HN4+>1.0mg/L,H2S>0.25mg/L,DO<3mg/L,时会…  相似文献   

5.
在大眼幼体培育幼蟹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河蟹上岸症,其主要特征是:蜕壳后上岸不下水,或赶下水后立即上岸,同时上岸和在水中的幼蟹大量死亡。这种病主要发生在I—V期幼蟹期,本病在幼蟹培育期危害极大,发病严重时,其死亡率高达95%以上,特别是早繁苗更易患此病。针对此病,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专门进行了研究,找到了主要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方法,同时我们对如何控制此病的发生进行了研究,找出了一套较为切实可行的养殖管理措施,可以比较有效地防止本病的发生。根据我们的研究,认为河蟹上岸症的主要发病原因在于两点:(1)大眼幼体…  相似文献   

6.
在河蟹育苗、幼蟹培育中,常见蟹体表有纤毛虫寄生,稍有不慎,即造成蟹大批死亡。笔者在塑料大棚培育5期幼蟹工作中,针对纤毛虫病的发生,进行了福尔马林等3种药物防治试验,结果如下。1病蟹症状附着有纤毛虫的幼蟹行动迟缓,食欲降低,体质瘦弱。镜检可见幼蟹的附肢...  相似文献   

7.
赣渝县塑膜温棚培育河蟹幼蟹业,1998年发生河蟹幼蟹上岸病的塘口超过50%,直接经济损失在300万元以上,给河蟹幼蟹培育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寻找上岸病的治疗办法,笔者进行了多项试验,现将1999年进行的“上岸停在防治河蟹幼蟹上岸病中的使用效果”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上岸停购自汉宝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河蟹苗购自赣榆县育苗一条街一工厂化育苗场。试验池为塑膜温棚结构,每个池长30~40米,宽8~10米,深0.8米,水深0.6米。培育池每平方米水面放苗量0.018~0.022公斤。2.地点…  相似文献   

8.
幼蟹培育死亡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倪建忠(江苏省南通市水产研究所226005)随着河蟹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蟹苗的需求量激增,而天然资源极不稳定,人工繁殖的蟹苗各项成本高,近几年来蟹苗价格成倍增长。因此,在幼蟹饲养过程中分析幼蟹死亡的原因和提高成活率是河...  相似文献   

9.
赣榆县用塑膜温棚培育河蟹幼蟹 ,1998年发生“上岸病”的塘口超过 50 % ,直接经济损失在 30 0万元以上 ,给河蟹幼蟹培育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探索治疗“上岸病”的方法 ,笔者进行了多项试验 ,现将 1999年进行的“上岸停”在防治河蟹幼蟹上岸病中的使用效果试验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上岸停”药购自汉宝科技发展 (集团 )有限公司 ,蟹苗购自赣榆县育苗一条街各工厂化育苗场。试验池为塑膜温棚结构 ,各池长 30~ 4 0 m,宽 8~ 10m,深 0 .8m,水深 0 .6 m。每平方米水面放苗 0 .0 18~0 .0 2 2 kg。试验地点在赣榆县华威长江蟹种培育…  相似文献   

10.
罗刚 《水利渔业》2004,24(1):24-25
介绍了将河蟹早繁苗种利用锅炉加热和自然水体进行幼蟹培育的技术。苗种质量的优劣、饲料的适量投喂、及时出池或分池是培育幼蟹获得高产的关键。此外还简要阐述了培育过程中常见的上岸病、蜕壳不遂、肠炎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陈伯林  李贵宝 《河北渔业》2001,(5):19-19,11
<正> 河蟹上岸主要发生在蟹苗至五期幼蟹阶段。主要症状是变态后的幼蟹不下水,死亡率高达90%以上。自去年起,我市河蟹养殖池塘相继发生了河蟹上岸情况,蟹农因此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重点在河蟹苗培育和五期幼蟹阶段加强管理,并通过综合防治手段,使河蟹上岸症得到明显控制。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汪锇铭 《内陆水产》2000,(11):37-37
近年来,人工养殖河蟹有了长足发展,其市场前景看好,但因幼蟹培育及饲养管理等技术缺乏,性早熟幼蟹 (1龄蟹种 )较为普遍,这些早熟幼蟹 (俗称小绿蟹 ),体重均在 20 g左右,生命力和抗病力极弱,导致河蟹商品规格过小,品质低劣。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往往发生大批死亡,严重挫伤养蟹群众的积极性。生产实践表明,引起幼蟹早熟的主要原因不外乎种质因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 3类。只要掌握和了解早熟幼蟹的成因,就可以采取相对应的办法和策略加以预防,以达到培育更多的优质幼蟹目的。 1早熟幼蟹的成因 1.1种质因素 1.1.1遗传性状 一些蟹苗…  相似文献   

13.
河蟹幼蟹培育指大眼幼体(俗称蟹苗)培育成Ⅱ~Ⅲ期幼蟹的生产过程。幼蟹培育主要有水泥池、土池和网箱三种培育方式。为了推进幼蟹培育技术更进一步在生产中应用,现将三种培育方式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水泥池培育幼蟹 水泥池培育幼蟹具有密度大、成活率高、占地面积小、捕捞方便等优点,但造价高,管  相似文献   

14.
张卫  海波 《水产养殖》2006,27(2):14-14
影响幼蟹性早熟的原因主要有:遗传、放养密度、池水有效积温、饵料营养及换水次数等。控制这些因素,可有效地减少幼蟹培育中早熟幼蟹的形成。 1 考察亲本质量。随着河蟹养殖的发展,市场  相似文献   

15.
环境条件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蜕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大眼幼体蜕壳数量少、成活率低;光照可刺激并促进大眼幼体的蜕壳与生长,但长时间光照会影响Ⅰ期到Ⅳ期幼蟹的蜕壳生长;泥土和隐蔽物作为栖息环境有利于提高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成活率;苗种质量是提高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到Ⅳ期幼蟹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幼蟹培育指大眼幼体培育成三期至四期幼蟹的生产过程。生产中为了提高成蟹上市规格,采用温室培育早苗,以获得大规格幼蟹。早苗培育因时间早(大部份在  相似文献   

17.
中华绒螯蟹放养期仔蟹Ⅰ型疱疹病毒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营口市老边区采集的中华绒螯蟹仔蟹大量死亡两份样品的组织切片中, 发现Ⅰ型疱疹病毒, 其截面直径为0-4~1-3μm , 具4 层结构, 此病毒可能造成仔蟹大量死亡的原因。本文报道了电镜对此病毒的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一龄蟹种培育效果,将人工繁殖的河蟹苗投投放池塘内的网箱中,一级培育至Ⅲ期幼蟹,再转投于原塘中散养,二级培育成一龄蟹种,试验中,蟹苗至Ⅲ期幼蟹成活率达51.22%,Ⅲ期幼蟹养成蟹种出塘率为37.3%,蟹苗至一龄蟹种的总回捕率达19.1%。  相似文献   

19.
幼蟹“登陆”现象指培育幼蟹时,幼蟹成群结队爬上岸边.区应迟钝.行动缓慢,如果措施不得力,将出现大量死亡,目前对此产生的原因众说不一.笔者根据多年培育幼蟹的实践,对此现象进行判析并提出防治措施,供生产者参考。一、幼蟹“登陆”现象产生的原因幼蟹登陆现象是幼蟹在水中不能生存,自我保护的行为反应,它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不管什么情况,“登陆”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如不采取得力措施,轻的成活率低,重者全军覆没,对生产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笔者认为产生“登陆”现象主要是以下因素造成的:l购回的大眼幼体,淡化未到…  相似文献   

20.
所谓扣蟹是指Ⅲ、Ⅴ期幼蟹经养殖越冬后,体重达5~25克的蟹种,又称“铜钱蟹”。它类似于池塘养鱼中的大规格鱼种。许多土产单位在扣蟹的培育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越冬死亡率高和越冬后性早熟而成批死亡的现象。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所以此阶段是隔年蟹养殖成败的关键阶段。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培育。 一、控制密度。由于放养的幼蟹当年不能上市,所以应采取密放的方法,控制其规格和发育程度,一般在6、7月份,亩放Ⅴ期幼蟹(每公斤6000只左右)4—5斤,这样至翌年3月初,就可起捕到规格为每公斤几十只的蟹种。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从外地购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