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正>油松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和立枯病,主要危害油松幼苗茎基部,以造成油松死苗,严重影响油松幼苗的生长,为防治这两种幼苗病害,笔者通过对这两种病害防治实践,现将油松苗期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总结如后。1症状1.1猝倒病。幼苗茎基部受害,病部水浸状软腐半缢缩成线。病菌致幼苗成片倒伏,在病苗及附近土壤表面可见棉絮状物。1.2立枯病。多危害较大幼苗茎基部,幼苗出土后,茎基部尚未充分木质化前,在茎基部出现褐色长形病  相似文献   

2.
松落针病是世界性松类针叶常见病害之一,近几年,此病害在北京市发生比较严重.通过对油松落针病大量的野外观察和对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油松落针病发病率和感病指数的调查,对北京油松落针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营林措施不能降低油松落针病的发病率,但是能降低感病指数.化学防治方面,多菌灵和石硫合剂的防治效...  相似文献   

3.
在甘肃省子午岭林区育油松苗,进行生物菌肥容器袋试验,优于常规油松苗。用生物菌肥操作简便,且生物菌肥具有抗抗旱、保肥、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菌肥育苗出苗率比常规营养土育苗要高,病害少;经过物候期观察,生物菌肥育的油松苗,苗高、地径、保苗率均高于常规营养土育苗。"木美土里"生物菌肥在育油松苗时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油松容器苗猝倒病又名幼苗立枯病,是一种为害油松苗木比较严重的病害。本文针对油松苗木易发的猝倒病发病根源、主要症状及发病规律等特点,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对油松苗木猝倒病的防治进行了全面综合分析,提出从种子处理、苗圃地选择、整地、苗木管理等多方面结合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油松苗木猝倒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子午岭林区油松容器苗,秋季常出现紫化现象,影响苗木正常生长和安全越冬,严重发生时,造成苗木死亡,是一年生油松苗的第一大病害。针对大凤川、乔川林场同在新庄台固定苗圃基地繁育的一年生油松幼苗出现的,秋季紫化干枯落叶现象,在观察物候期、调查分析发病原因基础上,采用2%硫酸亚铁和0.5%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定期防治,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明显,可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抽样和定点观察的方法对沈阳城区油松发生枯枝病的病情进行调查,并对病害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害在沈阳城区发生普遍,其平均发病率为47.23%,病情指数为14.88。病害发生与立地条件及林分因子关系紧密。阳坡发病轻,平均发病率为79.38%,病情指数为31.41;20~30年生油松发病重,平均发病率为80.02%,病情指数为40.94;林分密度越高,发病越重,林分密度>750株.hm-2的样地的平均发病率为93.04%,病情指数为47.22;树高15m以上的油松发病重,平均发病率为97.28%,病情指数为46.21;油松和红松混交林发病最重,发病率为100%,病情指数为68.59。  相似文献   

7.
油松苗猝倒病是油松苗期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油松苗圃1年生以下幼苗,造成大量幼苗猝倒死亡,危害较为严重。试验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防治,均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油松用途广泛,在北方广泛种植,是重要的北方园林绿化树种,对防沙固沙作用显著。油松苗木的质量好坏,与造林的成效直接相关。文章结合我国北方油松育苗操作实践,从苗圃地的选择及整地做床、选种及种子准备、播种、播种后管理、病害及草害的防治等方面简单总结了油松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9.
油松叶锈病是油松重要病害,主要危害针叶,危害较严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防治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包头市区油松分布及生长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发现,包头市区油松普遍长势衰弱,针叶出现“红化”现象。为了从整体上分析包头油松生长现状及分布规律,为确定造成油松生长衰退的主要原因及其复壮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通过对包头市油松分布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包头市区绿地油松与行道油松主要分布在青山区,分别占包头市区总的油松数量的61.06%和38.94%;其中东河区行道油松分布最少,占总的道路绿化油松的8.37%;九原区占总的行道油松的22.33%;青山区道路绿化油松占总行道油松的38.09%;昆区行道油松占总的行道树的31.21%。包头市区油松病虫害非常严重,主要病害表现为针叶“红化”,发病率高达90.03%。  相似文献   

11.
兰花圆斑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在深圳梧桐出兰圃发现一种新的兰花圆斑病,该病害在深圳对兰花造成很大危害。2月中旬开始发病,4-5月为发病盛期,高温,阴雨,高湿的天气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12种药剂地其孢了了萌发的抑制效应也做了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金边富贵竹黑腐病病原菌种类,筛选出对该病害有防治作用的杀菌剂。[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根据柯赫氏法则分离病原物,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物形态特征;分别测试2种不同浓度下的9种供试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引起金边富贵竹黑腐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曲霉属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N.Tiegh)。杀菌剂甲基托布津、恶霉灵、代森锰锌、维鲜、烯酰吗啉、福.福锌等对该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效浓度为500 mg/L时,抑菌率为100%。人工接种试验表明,有效浓度为1 000 mg/L的维鲜或烯酰吗啉溶液喷施叶片防治效果为100%。[结论]防治金边富贵竹黑腐病推荐选用50%维鲜乳油或69%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13.
高效松材线虫病预防注射药剂配制与林间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采用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为主药,吐温等为表面活性剂,复配混合药剂;同时,模制长喙50 m L容积药瓶,组合成适合向松树注输药物的专用注射针剂,在松材线虫病发生林地开展树干注入药剂抗松材线虫病试验。林间抗松材线虫病试验,采用2种方法进行,即树干注入药剂后作人工接种病原松材线虫和自然感染病原松材线虫;同时,用日本专用松材线虫病预防注射剂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药物(A类药)对人工接种病原松材线虫具有75%的预防效果;自配的阿维菌素(C21类药)和甲维盐(C22类药)对人工接种获得50%和100%的预防效果,使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死亡率平降至2.70%;而对照试验的人工接种病线虫的松树死亡率为100%,自然感染松树死亡率为22.36%。结果表明:试验开发的松树注射剂阿维菌素C21和甲维盐C22,能有效预防松树个体的松材线虫病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葡甘聚糖浓度下魔芋软腐病病菌的生长曲线变化,研究葡甘聚糖与魔芋软腐病病菌两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葡甘聚糖在魔芋软腐病病菌生长的稳定期,随着浓度的提高抑菌能力逐渐增强,但各浓度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对巴西木叶部致病菌白粉病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巴西木叶部某致病菌进行了分离及纯化,初步鉴定归为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核菌纲(Pyrenomycetes),白粉菌目(Erysiphales),白粉菌科(Erysiphaceae),单丝壳属(Sphaerotheca)。同时,研究了壳聚糖对该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了壳聚糖浓度、pH值对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此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pH值为6.0时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对红掌叶部某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红掌叶部某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对红掌叶部某致病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鉴定,并探究了不同分子量、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该致病菌抑制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该致病菌初步鉴定归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暗色孢科(Dematiaceae)、链格孢属(Alternaria)、芸苔生交链孢(A.brassiciola)。壳聚糖对该致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其中150 000分子量壳聚糖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86.56%)。[结论]壳聚糖在花卉病害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龚德勇  张燕  欧珍贵  桑维钧  王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589-9590,9645
[目的]研究续随子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方法]于2008~2009年在贵州兴义对续随子褐斑病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该病病害症状观察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续随子褐斑病的病原菌为假尾孢属(Pseudoc ercospora sp.)真菌引起,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一般6~9月为发病高峰期,田间发病率达30%~6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等5种药剂进行叶面喷雾均有一定防治效果,相对防效为54.3%~82.5%,以代森锰锌的防治效果较好,噻菌铜的防治效果较差。[结论]该研究可为续随子高产优质栽培及褐斑病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西瓜无公害防病壮苗技术,以常规种子在瓜类连作土上播种为带菌土对照(CK1),以土壤高温消毒为无病菌土对照(CK2),比较了专用种衣剂包衣和3种放线菌剂处理对西瓜防病壮苗的效果。结果表明,CK1西瓜苗期土传病害严重,发病率高达90%;CK2发病率仅为13.3%,防病效果达85.2%;应用种衣剂包衣西瓜种子可以有效防治病害,其发病率为25.6%,防病效果为71.6%;3种放线菌剂A、B、C均有一定的防病促生效果,防病效果分别达16.2%,17.0%和13.3%。综合分析各项指标认为,放线菌剂A处理的西瓜幼苗长势较好,植株健壮,壮苗指数高,叶绿素含量高,根系活力强;种衣剂包衣也是防病壮苗有效而简易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保护地蔬菜菌核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方法]在2003~2006年研究菌核病病原菌侵染循环的基础上,探讨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结果]蔬菜菌核病病菌多为核盘菌,在土壤中以菌核的形式越冬,形成第2年的侵染源。幼嫩果实较老熟果实容易发病。温度20℃左右,大棚相对湿度在85%以上,有利于病菌发育,发病较重。蔬菜栽植密度过大和病田连作地菌核病发病较重。生态防治菌核病的措施包括深翻灌水、覆膜栽培、种子处理(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清洁田园、高温闷棚,均能控制病害的发生。1 000~1 500倍液的50%腐霉利、50%异菌脲、50%乙烯菌核利等可湿性粉剂对保护地蔬菜菌核病的防效较高。植株生长后期,仍要重点防治根茎部。[结论]该研究明确了菌核病病原菌的侵染循环途径,制定了以生态措施为主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大叶紫薇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为后续研究其发病规律及诊断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海南出现的大叶紫薇炭疽病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和ITS、ACT、GAPDH、CH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起海南大叶紫薇炭疽病的病原菌为隐秘刺盘孢(Colletotrichum aenigma)。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大叶紫薇炭疽病原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 30 ℃,最适 pH 为8。黑暗条件有利于其菌丝生长,在PDA、PS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