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评价方法——对生态足迹研究方法的一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量化资源的承载能力,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人们在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中,研究开发了多种理论体系,“生态足迹“理论从人地矛盾角度,将人类的活动量化到一定土地面积上的生产能力,通过计算一定区域内的生态承载力来量化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为人们制定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了一个量化的计算模型,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分别计算了2009年西部及其12省市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借助于前人的部分研究,从生态足迹视觉对西部及其12省市区2009和1999年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做了纵横向比较。结果表明,不论以当地、全国还是以全球生态承载力衡量,西部2009年均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1999年西部处在当地和全国尺度上的不可持续、全球尺度上的可持续发展状态。2009年西部大多数省市区处在当地尺度上、全部处在全国和全球尺度上的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与2009年相比,1999年西部有较少的省市区处在不同尺度上的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总之,2009年西部总体可持续发展态势比10年前(1999年)更弱,有更多省市区滑入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3.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湖县位于江苏省苏北地区,隶属盐城市,是全省重点林业县,江苏重点林区。全县辖13个乡镇,286个行政村,总人口80万人。全县土地总面积1140km2,森林覆盖率达39.1%。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大力培植森林后备资源,加快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全县的森林生态得到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为更好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实现我县经济经济可持续快速的发展,笔者将对加强林业生态建设谈几点建议,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省2004-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辽宁省2003~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辽宁省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3年的2.587 5 hm2/人增加到2007年的3.340 1 hm2/人,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却由0.565 2 hm2/人降低到0.559 0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则由2.022 3 hm2/人增长到2.781 1 hm2/人.高额的生态赤字反映出辽宁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超出了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赤字的快速增长则反映出当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通过对生态足迹的研究,提出发展中应涮整产业结构,引进高新技术,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足迹指数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吴隆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6):94-99
为定量评估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本研究在总结以往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评估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指标--生态足迹指数.生态足迹指数是指一定区域的生物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差额占生物承载力的百分比,可视为区域为今后保留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百分比;设定其状况可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值:大于0且小于等于100%为弱可持续性和强可持续性,小于0为不可持续性和严重不可持续性,等于0为边际可持续性.由于本方法为单指标分析方法,所以具有较好的分析、比较功能,而且能够为制定或调整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和对策提供定量(百分比)依据.通过计算时间序列上的不同年份的生态足迹指数,可用来反映其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变动及进行趋势预测,进而提出政策和战略建议.对1962-2001年我国生态足迹指数计算的结果表明:我国生态足迹指数在时间序列上呈显著下降趋势,先从1962年的46%逐步下降到1975年的11%,继而在1975年至1980年之间降为负值,再从1980年的-6%逐步下降到1995年的-62%,达到本期谷底,2001年虽然回升到-45%, 但总的可持续发展状况逐渐恶化,由1962年的强可持续性转变为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近年来国际国内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方法。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对2004年鹤壁市生态足迹及其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通过盈亏平衡分析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得到鹤壁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计算结果,建议通过增加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态足迹,促进鹤壁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昌吉州县域经济实证分析,找出乌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县市县域经济发展特征,为进一步促进昌吉州县域经济平衡、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昌吉州县域经济发展规模、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等三个方面,对影响昌吉州"五县两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各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昌吉州"五县两市"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受当地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活力影响。其中吉木萨尔县县域经济综合得分最低,受该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并结合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分析了池州市1996—2004年的生态足迹及发展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池州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96年的1.1906hm2上升到2004年底的1.843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6年的0.6759hm2减少到2004年的0.6430hm2,生态赤字逐年提高;发展能力由1.3047增加到2.3793;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供需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平衡。表明尽管池州市9年间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水平在不断增强,但其发展模式一直处在不可持续的状态。而9年间万元GDP的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池州市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结合池州市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分布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四川省1997~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该省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四川省的人均生态足迹超出了人均生态承载力,表现出巨大的生态赤字,且生态赤字基本上呈直线上升趋势,四川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在分析了高生态赤字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减小生态赤字,出现生态盈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倡导节约型生产和消费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土地类型结构,开发水电能源,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强立法、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乌鲁木齐市1997~2016年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和差异,分析该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方法]计算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率及剪刀差.[结果](1)1997~2016年乌鲁木齐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基本呈反向发展趋势分别从2.739 hm2增加到9.850 hm2和人均生态赤字2016年是1997年的4.35倍;(2)1997~2016年乌鲁木齐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差异以2000年为界先减小后增大,生态环境形式不容乐观.[结论]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可在增加生态承载力供给的同时控制生态足迹需求,从而提高该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成都市1987~2006年的生态足迹及相关指标进行测算,分析了近20年成都市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情况及变化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p,d,q)],对成都市2008~2012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结果表明,成都市生态足迹需求远远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能源消耗、人口增长是其主要原因。未来成都市的生态发展压力较大。最后根据成都市城市发展可持续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贵州省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贵州省相关部门制定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对1995—2014年贵州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贵州省近20年来的生态足迹远大于生态承载力,2003年以来,能源用地成为主要生态足迹用地,生态压力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人均生态足迹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生态经济系统处于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能值生态足迹的主要消费账户依次为煤炭、电力、猪肉、水资源、柴油,在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建议贵州省根据岩溶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控土地利用类型,把握耕地红线不动摇,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发展水电、风电等能源,推动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以缓解生态压力过大状况,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乌昌地区马铃薯真菌性病害种类及5种新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调查新疆乌昌地区马铃薯真菌性病害的种类并鉴定病原种类,为病害防治奠定重要基础.[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及致病性测定,最终确定马铃薯真菌病害的种类.[结果]经鉴定共发现马铃薯真菌性病害有9种,即早疫病、晚疫病、枯萎病、干腐病、酸腐病、黄萎病、叶枯病、炭疽病和茎基腐病,其中后5种病害为新疆新记录.[结论]查清了马铃薯病害及病原种类,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和枯萎病在所调查区域都发生频率最高,且马铃薯黄萎病、叶枯病、炭疽病、茎基腐病和酸腐病等5种病害在新疆尚属新病害. 相似文献
16.
为定量评价株洲市可持续发展状态,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株洲市2001~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灰色GM(1,1)模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株洲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1.394 6 hm~2逐渐增加到2013年的2.487 5 hm~2;同期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由0.528 4hm~2逐渐下降到0.509 9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0.866 1 hm~2逐渐增加到1.977 5 hm~2。同时根据预测出的研究区域2016~202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2025年研究区域人均生态赤字将增加到2.569 9 hm~2,表明当前株洲市的生态环境处于中等不可持续状态,并呈现向强不可持续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陕西省渭南市2000~2004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该市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1.818 0 hm2增加到2004年的2.377 1 hm2,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栽力却由0.5212 hm2降低到0.5011 hm2,人均生态赤字则由1.296 9 hm2增长到1.876 1 hm2.高额的生态赤字反映出渭南市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超出了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赤字的快速增长则反映出该市人地矛盾不断加剧的发展态势,该市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对我国2006年各地区生态足迹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分析表明:①2006年全国人均生态足迹为1.22,由东向西逐渐递减.东部经济发达省区生物资源生态足迹显著高于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能源丰富的省区,能源消费足迹对人均生态足迹贡献明显.②东部地区,生物资源、能源消费以及人均生态足迹绝对值普遍较高,且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对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率普遍高于能源生态足迹;在中西部地区,两者对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率相当,但西部各省区的生物资源生态足迹与能源生态足迹的绝对值普遍较低.③2006年全国的生态赤字较为严重,达到0.72.中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明显高于东部,由东向西呈递增趋势.④可持续发展水平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 相似文献
19.
计算了2000~2008年长株潭地区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该地区平均生态赤字由2000年的1.238 4 hm2增加到2008年的2.096 1 hm2;到2008年底,其生态赤字超出生态承载力4.3倍,生态赤字是2000年的1.7倍,长株潭地区呈现出了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长株潭地区的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