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96年利用小麦条锈菌25、29、30、31号4个优势小种,采用分小种成株抗条锈性鉴定法,对河北省23份生产品种(系)及59份高世代品系进行了抗条锈性研究,明确了河北省小麦生产品种及高世代品系对优势小种的抗条锈性现状。同年,用上述优势小种对160份原始材料也进行了抗锈性研究,从中筛选出71份抗源材料,在此基础上根据其对不同小种的抗锈性差异,为小麦抗条锈性育种抗病父本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绵阳系统小麦条锈菌新菌系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陇南小麦条锈菌标样中分离出三个能侵染绵阳11成株的新菌系。鉴定结果表明,尽管三个菌系分别能侵染洛夫林13或洛夫林10,但在其他品种上的反应模式明显不同于条中28,条中29号小种,并且条中28和条中29号小种对绵阳11成株均无毒性。毒性范转帐测定表明,三个新菌系能侵染陇南,关中的一些生产品种和一些抗源材料。随着新菌系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引致绵阳11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3.
绵阳系统小麦条锈菌新菌系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陇南小麦条锈菌标样中分离出三个能侵染绵阳11成株的新菌系。鉴定结果表明,尽管三个菌系分别能侵染洛夫林13或洛夫林10,但在其他品种上的反应模式明显不同于条中28、条中29号小种,并且条中28和条中29号小种对绵阳11成株均无毒性。毒性范围测定表明,三个新菌系能侵染陇南、关中的一些生产品种和一些抗源材料。随着新菌系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引致绵阳11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4.
1994-1995年河北省小麦白粉病的混合菌系,对河北省的小麦品种及部分资源进行了苗期、成株期抗性鉴定;用条28、条29、条30、条31四个秀锈病优势和用叶中1、叶中2、叶中3、洛10类群四个叶锈病优势小种对河北省小麦品种及部分资源进行了分小种成株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5.
1991 ̄1994年我们承担了小麦品种成株期分小种抗条锈性鉴定任务,参加品种鉴定的有12个省40个育种单位,参试品种包括育成的新品种或高代品系以及利用近缘种属进行远缘杂交的品种及材料,共鉴定1649份,通过鉴定继续筛选抗条中28号,29号的新品种,同时对条中31号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1991~1994年对条锈菌生理小种演变情况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条中29号仍是山东省当前优势毒性小种,其对多数生产品种具有较强毒力,对鲁麦16、鲁麦19及多数新品系和抗源则无毒性或弱致病性;近年出现的条中30号新小种,其毒性基因谱更宽,应加强对其监测和流行预测。本文还介绍了1963~1990年山东省小麦条锈菌在不同时期优势小种的演变及其与小麦品种抗性丧失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节节麦(AegilopssquarrosaL.)的条锈菌和小麦条锈菌七个生理小种交互接种均获成功的事实。并鉴定出节节麦条锈菌标样为标准的小麦条锈病菌条中29号小种。证明了节节麦就是小麦条锈病菌的禾草寄主。另外,人工接种测定了节节麦对小麦赤霉病及白粉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1991~1992年用条锈、叶锈和白粉病优势小种条中29号、叶中4号和白粉15号,对山东省用于生产的主要小麦新品种(系)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苗期和成株期对条中29号均表现免疫的有鲁麦19。成株期“三病”表现较好抗性的有鲁麦13、14、17,济南13;新品系有78-3、856903。  相似文献   

9.
2002年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20 0 2年小麦条锈病在陕西省陕南地区大流行 ,关中西部地区中度偏重流行 ,其余地区中度发生。对鉴定的 2 3 1份标样监测结果发现 ,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种主要是条中 3 2、水源 1 1 -4和条中 3 1号。其它各类型小种频率变化不大。主要流行的优势小种条中 3 2号频率占绝对优势 ,为 66.2 3 %。分布范围广 ,出现频率高 ,致病性强 ,是造成我省当前生产上主栽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要小种 ,已成为我省小麦条锈病菌的优势小种。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的春小麦新品系4085,株高85cm左右,穗长10cm左右,千粒重42-48g,在1994-1996年全省水地春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为4564.95kg/hm^2,居10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高抗白粉病,对锈菌生理小种中25号,29号,30号表现免疫,对条中31号中抗,现已示范种植0.67万hm^2  相似文献   

11.
春小麦抗条锈病新品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将高梁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感病品种甘麦8号,D2代出现了2株对条锈病免疫的变异株;D5代有9个株系抗条锈性已经稳定,用混合菌和分生理小种鉴定,对条中29、30、洛13Ⅱ、水14、水14中梁17-s、HY3、条中31号表现免疫,通过侵染型基因测定,表明所获得的新品系89144组织中SOD活性升高,在原受体甘麦8号接种条锈菌后SA含量也有升高,但并不伴随有CAT活性下降和SOD活性升高以及H2O2含量的升高,推测SA为CAT过氧化活性提供一个电子的过程中SA的量必须达到一定的阈值,并且与CAT的时序调节相配合,据SA结合态和游离态含量的变化动态,推测SA信号传导途径的上游应该还有一些机制在起作用,同时抗条锈新品系89144具有SA信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小麦新种质P13对条锈病的抗病性及其抗性机制,为P13种质的进一步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铭贤169为感病对照,用6个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3、CYR29、CYR31、CYR32、CYR33和Hybrid46-8)对P13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鉴定;采用自然诱发法鉴定P13的田间抗条锈性;以P13和铭贤169为材料,采用常规的夏孢子悬浮液涂抹法接种条锈菌CYR29,以不接种为对照,然后测定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等抗病相关酶活性。【结果】苗期P13对CYR32表现为免疫,对CYR29、CYR33和Hybrid46-8表现为近免疫,对CYR23表现为高抗,对CYR31表现为感病。P13在拔节期、孕穗期和乳熟期均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 P13接种条锈病菌CYR29后,其叶片内POD、PAL、PPO、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均高于未接种植株和感病对照铭贤169。【结论】P13对贵州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其在贵州小麦生产及抗病育种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春小麦新品种会宁18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经属间远缘杂交选育的F4代抗旱型材料,提供给会宁县农科所在旱地进一步选育而成的。该品种春性,适宜本省中部及宁夏西吉县等旱地或不保灌地推广种植,幼苗半匍匐,叶色较深,穗纺锺型,白穗长芒,红粒,千粒重30.5~46.3g,蛋白质含量18.74%,成株期对目前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1、32号等均表现免疫,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小麦条锈菌4个流行小种的RAPD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10条随机引物,对目前中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的主要优势菌系进行了RAPD片段的规模筛选,寻找到了条中31号、条中29号、条中23号、水源类型4个流行生理小种的特异性RAPD标记。此结果表明,通过寻找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特异性RAPD片段,能够建立起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分子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15.
A-3中抗条锈新基因YrTp1和YrTp2的分子标记定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小麦育种史基本是育种家与条锈病的赛跑史。因此,筛选、鉴定、储备和利用新抗源是我国育种和资源研究中的一个长远战略性课题。【方法】利用小麦条锈菌条中31、32号生理小种,对来自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 (Host) Liu & Wang]的杂交后代材料A-3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用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所携带抗条锈病基因是否为新基因,并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遗传分析表明,A-3对条中31号和32号的抗性由一显一隐2对基因控制。经过对196对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发现2B染色体短臂上的WMC477-167bp与显性基因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0.4 cM,将该显性基因定位于2BS上;7B染色体短臂上的WMC364-208bp与隐性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5.8 cM。图位比较、系谱分析和抗谱分析表明,A-3所含抗条锈基因不同于已知抗条锈基因,暂定名为YrTp1和YrTp2。【结论】可利用A-3中与条锈病抗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YrTp1和YrTp2将抗性基因转移到主栽品种中,在小麦育种和生产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定西39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定西39号是以外引材料南27/临3的F1为母本,以自育的“815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6-2007年西北春麦旱地组试验中,2 a 20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454.00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增产1.17%;其中在甘肃省的5个试点中,2 a 10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338.50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增产2.83%。该品种对条中32号、条中31号、条中30号、条中29号、条中27号、条中26号、水-14、水-1等混合优势小种表现免疫。籽粒含粗蛋白16.98%、湿面筋35.60%、沉降值25.2 mL,面团形成时间2.7 min,稳定时间1.4 min,最大抗延阻力68 E.U,拉伸面积13.8 cm^2。适宜在降水量200-400 mm,海拔1 600-2 300 m的旱川台地、山坡地种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普通小麦一柔软滨麦草易位系的抗条锈性进行遗传分析。[方法]以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M853-2、M853-4、M8657-1l、M8657-4及M853-1为材料,用中国小麦条锈菌条中29号、条中30号、条中31号、条中32号、水源11_4和水源11-11共6个生理小种对其抗条锈性进行评价,进而对2个易位系M853-2和M8657-1的抗条锈性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5个易位系的抗病谱存在明显差异,初步推测5个易位系所包含的抗条锈基因不尽相同;M853-2对条锈茵系CY31的抗条锈性由2对基因控制,对Su11-11的抗条锈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M8657.1对条锈菌CY31的抗条锈性由2对基因控制,对Su11-11的抗条锈性由l对隐性基因控制。[结论]小麦一柔软滨麦草易位系的抗条锈性由主效基因所控制,可将其作为重要抗源在抗锈育种中有目的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中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流行小种的11个模式分离系(CY17,CY19,CY21,CY22,CY23,CY25,CY26, CY27,CY28,CY29,水源11-1)以及5个分属于两个新发现小种CY30和CY31的分离系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用17个10-核苷酸随机引物共获得114个RAPD标记,其中75.4%表现多态性。选取共中的58个RAPD标记通过系统聚类分析确定了供试分离系间的亲缘关系,并与以毒性标记为基础确定的分离系间的演化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NA多态性与毒性多态性之间没有相关性。利用RAPD标记检测到了小种间以及小种内的遗传变异,有些引物扩增到了分离系特异的RAPD特征图谱。与其它基因组多态性分析技术相比,RAPD分析可为小麦条锈菌的遗传分析提供大量的分子标记,且具有技术操作简单、快速、安全以及仅需微量的模板DNA等优点,对该活体营养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极 具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