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帮华  邱道持  张传华  杨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50-1951,1985
阐述了三峡库区是一个特殊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及正确认识三峡库区土地开发整理的特殊战略意义。针对三峡库区土地开发整理模式的特殊性,提出以下对策:以土地整理为主,适度开发未利用地;大力提高土地生产力,适度控制新增耕地率;提高建设标准,适度增加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2.
以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中的大安市盐碱地土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主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研究区土地整理后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大安市土地整理后综合效益较好;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于研究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区是开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和核心.土地开发整理分区实际上是土地开发整理类型的聚类划界,兼有分类和分区两方面的特征.以开县作为三峡库区县的研究样本,提出了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区的原则与依据,并在借鉴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应结合运用叠置法和主导标志法来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区,并介绍了该方法在开县的土地开发整理分区方案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关岭自治县为例,讨论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分区原则,阐明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分区的方法,将关岭自治县划分为2个一级区和5个二级区;在总结各二级分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各二级分区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方向,以引导关岭自治县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活动向可持续、有序、合理分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27-11528
以淮安市为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正面效应为主的方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论述了土地开发整理的客观必然性,同时指出土地开发整理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实例论证方法研究了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在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内涵的基础上,从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构建土地整理的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工程的指标可转化为自然等别,通过因素量化对比,可得出地块在整理前后的等别变化,且分等数据是计算土地整理效益的重要依据.证明利用农用地自然等别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质量评价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地形地貌对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重庆市具有典型代表的浅丘、深丘和中低山3种地貌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1:2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形图,结合第一次土地详查资料,研究了地形地貌对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形地貌下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数量有较大差异,整理前浅丘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水田为主,净耕地系数较高,深丘和中低山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为主,净耕地系数较低;实施土地整理后,浅丘区的新增耕地率较小,为4.98%和5.02%,深丘和中低山区新增耕地率较大,分别为10.95%,5.47%和16.07%,10.15%.因此,地形地貌可以通过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和净耕地系数影响新增耕地潜力,对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土地开发整理是我国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通过近些年的努力,我国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存在着一些不足。为继续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我国应当重视土地整理规划工作,加大宣传,强化公众参与,保障群众权益;夯实工作基础,探索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经济运行机制;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土地开发整理。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时空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的现状、时空变化与流转特征,揭示出该区域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人均耕地面积少,空间差异性大,耕地占补不平衡,致使土地供求矛盾突出,耕地质量下降;耕地减少去向以农业结构调整和建设占用为主,增加来源以土地开发和土地整理为主。为此,提出了重在保护质量、保护其生态景观功能、加大后备资源开发、减少非农建设占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地开发整理渠道结构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渠道结构形式已成为土地开发整理科学规划的一个新的设计"生长点".在借鉴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目前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的任务和实践,对土地开发整理中渠道结构形式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